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线虫

线虫

线虫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5134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4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866篇;相关期刊547种,包括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生态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线虫的相关文献由979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德良、张克勤、彭焕等。

线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4 占比:24.04%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66%

专利文献>

论文:3866 占比:75.30%

总计:5134篇

线虫—发文趋势图

线虫

-研究学者

  • 彭德良
  • 张克勤
  • 彭焕
  • 谢辉
  • 廖金铃
  • 黄文坤
  • 卓侃
  • 段玉玺
  • 徐春玲
  • 陈立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黄冕; 贾素素; 王紫薇; 黄勇
    • 摘要: 发现、描述并图示了我国自由生活线虫两个新纪录种,即须毛拟双单宫线虫Paramphimonhystrel-labarbula Leduc,2014和漫游环吸咽线虫Cricohalalaimusvagabundus Bussau,1993.须毛拟双单宫线虫特征是口腔细长呈长锥状或漏斗状,化感器卵圆形,具2圈各具10根粗短的颈刚毛,尾锥柱状,锥状部分因具有一个大的尾腺细胞而膨胀,交接刺细长,仅基部稍弯曲,引带短,平行于交接刺的末端.本研究标本特征符合该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新西兰大陆坡深海的模式标本特征,只是南海的标本个体稍大,第二圈颈刚毛稍长.漫游环吸咽线虫的特征是细长的身体布满宽的环纹,头端具3圈刚毛状感觉器,化感器纵向伸长,长环状或缝隙状,尾丝状,末端具2根尾端刚毛,形似尾端二叉分支,交接刺弧形弯曲,腹面具翼膜,无引带和肛前辅器,具1根肛前刚毛.该南海标本特征与本种原始描述的发现于东太平洋秘鲁海盆的模式标本的特征基本吻合,只是该标本的尾相对较长,内唇刚毛和体刚毛较短.
    • 董路; 张誉方; 蒙英雯; 衡昭君; 孙峰; 周惠芬; 李建昌; 李晶; 徐聪
    • 摘要: 为了解元江县部分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结合麦克马斯特氏法,对该县2个采样点6个不同养殖场中采集的168份山羊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检测及阳性粪样虫卵计数,并采用巢氏PCR方法对粪样中毕氏肠微孢子虫、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4.64%,以线虫和球虫感染为主,球虫感染率为44.64%(75/168),每克粪便样品中的球虫卵囊数(OPG值)在0~23800,平均为888.33;线虫感染率为3.57%(6/168),每克粪便样品中的线虫虫卵数(EPG值)在0~200,平均为7.14;混合感染率为3.57%(6/168)。不同采样地间感染率差异极显著(P0.05)。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芽囊原虫感染率分别为4.76%(8/168)、0.60%(1/168),未检测到隐孢子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元江县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已普遍存在,可为元江县山羊肠道寄生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赵丹; 吴迪; 李萌; 王昌涛; 张佳婵; 王冬冬
    • 摘要: 为挖掘葛根在抗氧化和抗衰老领域中的应用,使用发酵法和水提法对葛根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生化方法对其体外抗氧化功效进行检测,并以线虫为模式生物对两种提取物的抗衰老功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8%体积浓度的葛根发酵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均高于葛根水提液。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发酵液能够显著延长线虫寿命(P<0.05),同时促进线虫产卵量增加4.8%,葛根发酵液作用后线虫耐热时间增加至对照组的111.6%。基因检测显示葛根发酵液能够抑制促衰老基因daf-2的表达,上调延缓衰老基因daf-16的表达,并对耐热基因hsp-16.2、抗氧化基因sod-3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因此相比对照组,葛根发酵液通过提高线虫的抗氧化性和对温度的耐受性来延长线虫寿命。葛根发酵液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以及抗衰老的功效为其在相关食品、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 王秀娟; 张树武; 徐秉良
    • 摘要: 生物防治不仅作为植物寄生线虫病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其具有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木霉菌作为一种生防潜力巨大的线虫病防治真菌,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植物寄生线虫病的防治。本文主要从木霉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的直接和间接生防机制的视角,综述了木霉对线虫的重寄生作用、毒杀作用以及木霉对植物的诱导抗性、促生作用等多种协同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机制,展望了今后需要继续扩大对杀线木霉资源种类的调查和挖掘、木霉菌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以及从分子水平上加深对木霉防治线虫病机制的研究,旨在为科学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线虫病提供参考。
    • 尹晓燕; 王羽; 牛秋红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萎病抗性棉(海7124)根际土壤中酵母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和全齿复活线虫的拮抗效果,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和全齿复活线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镜检、糖发酵实验、碳源同化实验、26S rRNA测序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鉴定,并利用七叶苷筛选、刚果红染色、平皿对峙实验、盆栽实验、平板生测实验测试其产酶活性以及抑制大丽轮枝菌和杀线虫活性。【结果】从大批黄萎病抗性棉(海7124)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编号为YIN9的酵母菌菌株,分类鉴定结果表明:YIN9菌株属于假丝酵母属Candida。平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IN9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率达59%;将菌株YIN9的无菌发酵滤液与大丽轮枝菌孢子共培养12 h后镜检发现,用菌株YIN9处理的实验组,大部分棉花黄萎病病菌孢子不能正常萌发。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IN9对棉花黄萎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0.02%,可以显著降低感病棉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此外,与从黄萎病抗性棉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的其他酵母菌株相比,菌株YIN9具备较高的杀线虫活性:菌株作用全齿复活线虫48和60 h后,线虫死亡率分别为90%和100%。将菌株YIN9发酵液煮沸后,其抑制大丽轮枝菌和杀线虫活性均急剧下降,进一步测试发现,该菌株拥有较高的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结论】YIN9中的生防因子可能是热不稳定性物质,具备较高的杀线虫活性,可以显著提高感病棉对黄萎病的抗性。
    • 伍朝荣; 何琼; 黄福忠; 吴海燕
    • 摘要: 土壤线虫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作物健康密切相关。采用田间试验,利用传统分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水稻–番茄轮作(FS)、番茄连作(FF)和休耕(CK)3种种植制度土壤线虫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土壤中线虫种类少,自由生活线虫占比高。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属的检出率,轮作最少,仅有5个,连作最多,共13个,且大部分为常见属;水旱轮作同时能降低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包括主要危害番茄的根结线虫属,占比仅2.1%,而连作为29.7%。不同种植制度下真菌和细菌类群OUTs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与连作相比,轮作和休耕真菌、细菌种群丰富度更高,共享占比更多,群落构成更相近;水旱轮作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连作;轮作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拮抗微生物类群Chaetomium,Talaromyces,Anaerolineaceae和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连作。水稻–番茄轮作能大幅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是番茄生产中防控线虫病害的理想措施。
    • 郑荧枫; 王建青; 邹秉章; 王思荣; 施秀珍; 余再鹏; 黄志群
    • 摘要: 【目的】分析亚热带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红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取幼龄林(5年)、中幼龄林(8年)、近熟林(21年)、成熟林(27年)和过熟林(40年)5个生长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浅盘法分离提取土壤线虫,分析土壤线虫密度,鉴定土壤线虫种属、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计算线虫香农多样性指数(H′)、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通过非度量多维度(NMDS)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1)共分离出9872头线虫,隶属68个属,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的线虫优势属存在差异,除幼龄林外,植物寄生线虫根结属在所有林分中占优势地位;2)随着林分发育,土壤线虫总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变化;40年与5年、8年林分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说明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最高,捕食-杂食线虫次之,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高于食真菌线虫;随着林分发育,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在8年达到最低;随着林龄增加,食真菌线虫密度呈下降趋势,在5年达到最高;但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对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密度及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影响;3)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随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在21年达到最低;随着林分生长发育,瓦斯乐斯卡指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在5年林分显著高于40年。相关分析表明,瓦斯乐斯卡指数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植物寄生线虫密度及相对丰度与土壤总碳含量、土壤碳磷比呈正相关。【结论】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中,植物寄生线虫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杉木人工林长期种植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尤其提高了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可能对森林土壤健康和植物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 朱国平; 宁静
    • 摘要: 极端的环境造就了南极独特的生物群体,其中鱼类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也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或终末宿主。南极鱼类寄生虫种类丰富,是南大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南极鱼类及其寄生虫的营养关系可为阐释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变动提供重要的生态数据。虽然关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生虫的种类鉴定、区系调查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由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跨度时间长、地域范围广,相关研究较为零散。文章综述了南极鱼类寄生线虫、绦虫以及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开展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 铁翠莲
    • 摘要: 目的分析“一次净”防治舍饲牛寄生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碌曲县区域内养殖户饲养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和吸虫的牦牛38头,随机分为2组各19头,试验组给予0.5 g/(kg体重)“一次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kg体重)丙硫咪唑口服治疗,观察2组牛的治疗效果。结果投药前1 d两组牛群的线虫EPG和吸虫EPG数差异不大,投药后5 d和10 d后试验组线虫EPG为0,减卵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26%和76.69%;吸虫EPG分别为7和28,减卵率分别为88.52%和54.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和41.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净”口服后对牦牛消化道线虫和吸虫具有较好的驱除效果,且给药方法简便,省时、省力、安全范围较大,一次给药能同时驱除多种寄生虫,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李佳淇; 吴真; 张旭敏
    • 摘要: 衰老过程受到包括温度在内的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蛋白质磷酸化是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多种生命活动,在衰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是经典的衰老研究的模式生物。为了探究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在不同温度下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对20°C(常温)和25°C(高温)培养条件下成年时期第1天、第5天、第10天的秀丽隐杆线虫样品进行了磷酸化组学分析工作。我们采用基于DIA的非标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地比较了不同样品间的磷酸化组学差异。共9145条高可信度的磷酸化肽段被鉴定到,对应3317个磷酸化蛋白质。经过筛选,最终6624条磷酸化肽段被定量到,其中有1093条显著变化的磷酸化肽段,来自于858个磷酸化蛋白质,包含1426个磷酸化位点,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衰老过程中的磷酸化变化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