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参

人参

人参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150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20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6733篇;相关期刊2381种,包括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156种,包括中国质谱学会第32届年会、2012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inseng·Jinlin China)、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参及补益药学术研讨会等;人参的相关文献由19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连学、王英平、赵英等。

人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20 占比:53.98%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1.26%

专利文献>

论文:6733 占比:44.76%

总计:15043篇

人参—发文趋势图

人参

-研究学者

  • 张连学
  • 王英平
  • 赵英
  • 郑永锋
  • 李伟
  • 郑毅男
  • 叶正良
  • 范立君
  • 杨悦武
  • 孙建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朵朵; 林丽梅; 国红玉; 龙月红; 邢朝斌
    • 摘要: 基于人参、三七基因组测序数据,在基因组水平上对SE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对其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SE基因复制事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三七的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0个SE基因,聚为5个分支.SE基因在人参和三七中高度保守,所有SE均包含SE域和FAD/NAD(P)结合域.人参、三七的SE均含有干旱诱导元件、低温响应元件、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等参与对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关键顺式调控元件.适应性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人参和三七SE基因在自然选择中是以纯化选择为主,人参和三七SE 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
    • 王英权; 郁万芹
    • 摘要: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本文根据长期生产实践,从地块选择、土壤改良、播种移植、棚室搭设、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介绍了人参田地栽培的技术要点,以供种植者参考.
    • 王海娇; 李宇兴; 佟爱仔; 刘伟; 胡勇军
    • 摘要: 人参(Panax ginseng)作为一种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其能够发挥药理活性的部分主要是人参皂苷,主要包括齐墩果烷型和达玛烷型。据研究表明,人参皂苷下游生物合成途径最后一步离不开糖基转移酶的催化过程。因其主要以UDP-糖作为供体分子,所以称之为UDP-糖基转移酶,即UGT。本文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对糖基转移酶包括UGT及UGT的功能进行概述,同时介绍了人参UGT基因家族功能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对UGT基因家族的研究提供借鉴。
    • 陈照敏
    • 摘要: 为了加强中药材市场真伪鉴别和监管,降低中药材伪品率,提高临床用药有效率,此文将几种名贵中药材人参、三七、何首乌、酸枣仁、鹿茸、蛤蚧、牛黄、珍珠、冬虫夏草、羚羊角、龙胆、苍术、天麻的鉴别要点加以说明,通过分析以上中药材的植物科属、药用部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性质方面的鉴别特点,更好地鉴别名贵中药材,为临床中医药医师、药师提供鉴别依据,每种鉴定方法均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别,以保证临床中药材质量。
    • 李梦; 张小波; 刘绍波; 陈兴峰; 黄璐琦; 史婷婷; 杨瑞; 刘舒; 郑逢杰
    • 摘要: 人参是传统中药材中的贵重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参生长的地域性很强,不同产地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人参因“道地”与否,会导致其质量、医学效用和经济价值的差异,因此人参产地识别的意义重大。目前常通过磨粉提取等制备,再采用化学或光学等多种手段检验人参产地,但会造成样本破坏。而基于外观性状或芦头特征的鉴别,因主观性差异不能作为标准化的识别方法。如何用高精度、无损、快速检测识别的方法,对人参的产地进行识别分析,是该研究的主要立足点。通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已知产地信息的人参样本,通过获取从400~2 500 nm的反射光谱,经过基于白板的绝对和相对辐射校正处理,构建了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全光谱人参产地识别模型,并对不同尺度的地域划分规则分别开展了产地识别精度验证,发现不同产地的人参光谱有明显区别。其中东三省与否的产地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8.2%。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基于决策树构建的优势,获得了人参产地识别的光谱重要性结果,为专用轻量化仪器研发指明特征光谱。高光谱人参产地识别研究作为严格的无损检测方式,将对人参等道地药材的产地识别、药材图谱指纹认知和挖掘、药材鉴定和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 任跃英; 牛晨; 王京京; 杨鹤; 许永华; 刘志
    • 摘要: 人参主要依靠大田栽培,耗时长,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还可以用来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在组织培养中,光质对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以人参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光质(包括红光、红蓝光、蓝光、绿光、黄绿光)对人参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皂苷及9种皂苷单体Rg1,Re,Rf,Ro,Rb1,Rc,Rb2,Rb3,R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光加速人参愈伤组织老化,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而蓝光对人参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红光和绿光对总皂苷作用不明显,且蓝光、红蓝光(1∶1)、黄绿光(1∶1)对人参皂苷转化与合成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绿光处理后Rg1、Rf含量均偏高,其含量分别为4.063和1.194 mg·g^(-1),对Rg1、Rf人参皂苷单体含量有促进作用。表明不同光质对人参愈伤组织生长及皂苷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可以通过绿光处理来获得人参单体皂苷Rg1和Rf。该研究旨在探究光质对人参愈伤组织生理生化的影响,提高人参皂苷含量,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曲同宝; 阚鸿; 董蕊; 苏玲; 李刚; 赵英
    • 摘要: 人参种子采收后必须经过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阶段才能发芽出苗,因此种胚形态后熟阶段是否顺利完成十分重要。本试验用赤霉酸(GA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催芽前处理人参种子,研究了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水溶液对人参种胚形态后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赤霉酸100mg·L^(-1)和6-苄基腺嘌呤100mg·L^(-1)的混合水溶液浸泡人参种子24小时,人参种子裂口率、胚率和最后出苗率分别为93.5%、91.6%和98.1%,效果显著好于单独使用赤霉酸或6-苄基腺嘌呤的处理。较单独使用赤霉酸或6-苄基腺嘌呤提前出苗3天和7天,出苗持续20天时,出苗率较单独使用赤霉酸或6-苄基腺嘌呤处理分别高9.5和18.4百分点;出苗持续30天时,出苗率分别高13.9和18.3百分点。
    • 郑春松; 杨燕妮; 段辛威; 黄蕾; 叶蕻芝; 朱晓勤; 曾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在治疗骨关节炎(OA)中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可行性。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人参中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的成分,从活性化合物专家网站中检索OA疼痛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剂,在Discovery studio(DS)模拟平台,分别建立人参和抑制剂分子数据集;在定量构效关系(DS QSAR)模块下,计算和分析两分子数据集的化学空间,两数据集中的化合物在空间上距离越近,代表具有相似作用的可能性越大。以IL-1β、IL-6、TNF-α为OA抗炎镇痛的治疗靶点,从蛋白质数据库(RCSB PDB)中下载其与配体的复合物结构,代码分别为6Y8M、1ALU和2AZ5,在DS LigandFit中,研究人参分子数据集中化合物与抗炎镇痛靶点IL-1β、IL-6、TNF-α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筛选出比蛋白与各自原配体作用的DOCK-SCORE高的化合物,视为人参抗炎镇痛的活性成分。结果:人参分子数据集含有化学成分22个,抑制剂分子数据集含有化学成分26个;在三维化学空间中,人参和抑制剂分子数据集中化合物均聚集在后背部,且距离较近,具有相似的化学空间,意味着可能具有相似的作用;以IL-1β、IL-6和TNF-α与各自原配体的DOCK-SCORE为阈值,从人参中筛选出抗炎镇痛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有11个,分别为脱氧三尖杉酯碱(Deoxyharringtonine)、石竹胺(Dianthramine)、苏齐内酯(Suchilactone)、花生四烯酸(Arachidonate)、山柰酚(Kaempferol)、人参皂苷Rg5(Ginsenoside Rg5)、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五味子酯乙(Gomisin B)、苯代南蛇碱(Celabenzine)、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和5-苯甲酰基-4-乙酰基锥序南蛇藤呋喃四醇(Malkangunin)。结论:综合分析人参的化学空间及其存在抗炎镇痛的活性成分,认为人参在治疗OA方面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本研究可为健脾法在OA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依据。
    • 闫宁; 战宇; 谢昊臻; 陈长宝; 李琼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改良土壤方式对连作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北方药用植物资源圃进行大田试验,设老参地土壤为对照(CK),研究强还原土壤灭菌加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处理对人参生长发育、生理抗性、根系活力、发病及地下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土方式对人参的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RSD+SF组的人参根长、根粗、须根数、干质量和湿质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但是,人参的折干率表现为RSD+F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此外,3种处理的人参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SOD和CAT活性差异显著,表现为RSD+F组人参的SOD及CAT活性最强,SF+F组人参的SOD活性最低,为186.70 U/g, RSD+SF组人参的CAT活性最低,为122.89 U/g;同时,RSD+F组人参根系活力最强,为99.53 mg/(g·h),其次为SF+F组,根系活力为61.90 mg/(g·h),RSD+SF组根系活力最弱,为54.42 mg/(g·h);RSD+SF组人参发病率最低,仅为23.3%,其次是SF+F组,RSD+F组人参发病率最高(35%);3种处理下的人参病情严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SF+F组人参地下根部长势最好且无病斑,RSD+SF组人参地下部分长势良好,个别人参出现病斑,而RSD+F组人参地下生长受抑制,须根数明显减少,且6株人参均出现病斑。由此可知,RSD+SF及SF+F改良连作人参土壤的效果要优于RSD+F组的改良效果,并能更好地促进人参的生长发育。
    • 陈宏雨; 刘琳琳; 窦德强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人参,红参及黑参抗肺气虚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方法①通过TCMSP并结合相关文献筛选人参,红参及黑参的化学成分和靶点;②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取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靶点,再将疾病靶点分别与人参、红参及黑参的靶点取交集;③得到各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后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得到治疗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④运用计算机R语言分析技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利用TCMSP及相关文献筛选出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后根据药物-成分-疾病-靶点互作网络Degree值进行排序,人参中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4、Rg5、山柰酚、人参皂苷Rh1、Ra2、三七皂苷R2、三七皂苷R6、人参皂苷Ra0、Ra1、Ra3;红参中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4、Rh1、三七皂苷R2、人参皂苷Rg2、Rb1、Rb2、Rc、Re、Rs1、β-谷甾醇;黑参前10种成分为人参皂苷Rh3、Rh4、Rk3、Rk1、Rg5、F4、20(S)-Rh2、20(R)-Rh2、Rh1、Rg3。人参、红参及黑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潜在靶点分别为46、39、53个。根据Degree>15筛选得到除三者共同的靶蛋白MAPK1、MAPK8、STAT3、VEGFA、MTOR、MMP9外,还有人参的CASP3,红参的CASP8、BCL2L1,黑参的AKT1、MMP2及MAPK14。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根据P值分别筛选人参、红参及黑参前20个GO条目和前10个KEGG富集通路。三者的GO条目集中在磷酸酶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集中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结论本文初步阐释了人参、红参及黑参抗肺气虚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并且根据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推测治疗作用黑参>红参>人参。三者可能通过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从而缓解肺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现出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