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生代谢

次生代谢

次生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381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等;次生代谢的相关文献由13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思经、刘静、单体江等。

次生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 占比:2.9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9381 占比:96.85%

总计:9686篇

次生代谢—发文趋势图

次生代谢

-研究学者

  • 李思经
  • 刘静
  • 单体江
  • 张勇慧
  • 毛子翎
  • 薛永波
  • 詹亚光
  • 郭志刚
  • 张琳
  • 李春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窦海杰; Genhua Niu; Mengmeng Gu; Joseph Masabni
    • 摘要: 为了明确远红光代替部分光合有效辐射对植株生物量和叶片花青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绿叶罗勒为研究对象,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内保持总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30μmol·m^(-2)·s^(-1)、光周期16 h/8 h(昼/夜)的条件下,测定远红光代替部分光合有效辐射对绿叶罗勒植株光合、形态、生物量和叶片花青素、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远红光处理的绿叶罗勒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了6%~23%和4%~28%,株高和开展度分别提高了49%~65%和10%~17%。远红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部分光源下的罗勒叶片和整株的花青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了21%~44%,对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
    • 摘要: 番茄是低剂量紫外光的UV-B作为一种环境信号被植物光受体UVR8蛋白感知,通过光信号转导,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对环境逆境的适应性;而强UV-B能够破坏植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引起逆境胁迫反应。光受体UVR8介导的光信号通路对于植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UVR8通过调控大量基因转录表达变化行使其生理学功能。在UVR8信号通路上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转录因子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其中转录因子HY5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张玉琦; 苏欣; 尤志强; 富金博; 詹亚光; 尹静
    • 摘要: 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的获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枝条的方法,拟通过促萌处理建立多枝条类型白桦材料。以一年生白桦幼苗为试材,采用3个截干高度:10、20、30 cm处理后,每个截干高度使用4种激素或化学药剂处理(20 mg·L^(-1)2,4-D、20 mg·L^(-1) KT、20 mg·L^(-1)6-BA和20 mg·L^(-1) KMnO_(4))进行促发萌条试验。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初次截干(30 d后)采条,截干高度10 cm进行激素KT、6-BA处理的白桦苗萌芽率最高,达65.0%以上;锯末保湿处理下3种截干高度萌条率、萌条产量均较高,萌条率达75.0%以上。枝条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处理下最高,达76.43 mg·g^(-1),其次为截干高度10 cm处理下,其他处理均不利于总三萜积累。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下激素6-BA处理最高,达91.16 mg·g^(-1),是锯末处理(30 cm)的2.68倍。在锯末处理、KT和KMnO_(4)处理下的枝条和叶片中总三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6-BA对枝条、叶片中齐墩果酸的积累有利,其他处理均不利于齐墩果酸积累。锯末处理有利于二次萌条及产量的提高,截干高度为10 cm处理下萌条产量达126.96 g。枝条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进行激素6-BA处理效果较好,达97.99 mg·g^(-1)。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进行激素KT处理最佳,达99.22 mg·g^(-1),其次为锯末处理组和6-BA处理组。该研究结果为可持续、高效的利用白桦资源及获得三萜产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 方鑫; 杨峥; 王晨旭; 孙雨欣; 张斌; 麻鹏达
    • 摘要: [目的]DnaJ蛋白在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丹参DnaJ基因的进化关系和生物学功能,进一步了解丹参的抗逆性和次生代谢途径调控。[方法]对丹参DnaJ基因进行鉴定以及综合分析,包括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保守结构域、顺式调节元件、系统发育关系和共表达谱。[结果]鉴定出67个丹参DnaJ基因,按顺序命名为SmDnaJ1—SmDnaJ67,大部分DnaJ基因只含有1个编码J结构域的序列,根据基因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67个丹参DnaJ基因被分为10个亚组,部分亚组的DnaJ基因不具备内含子结构。对SmDnaJ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光、高温、干旱以及多种激素响应等大量顺式调控元件,通过次生代谢途径部分基因的共表达分析,发现SmDnaJ与次生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和转录调节因子具有相关关系。[结论]丹参DnaJ基因高度保守,参与胁迫响应以及次生代谢调控。
    • 摘要: 2022年1月,《Molecular Horticulture》在线发表了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综述论文,具体介绍了番茄果实成熟期与果实品质(外观、风味、营养等)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细胞壁、中央及次生代谢等及相关代谢途径的调控网络,包括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翻译及翻译后调控和表观遗传水平;并基于已发表的果实成熟期高分辨率时空转录组数据,对果实品质的代表性基因进行了权重基因共表达分析。
    • 苏宇航; 宋晓倩; 郑晶文; 曹梦; 张衷华; 唐中华
    • 摘要: 次生代谢成分环境调控是药用植物优质栽培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迄今为止,短期紫外光诱导对药用活性成分积累效应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该文以光环境敏感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为研究对象,探索短期不同强度(低剂量和中剂量)紫外(UV)辐射增强对其根、茎和叶中黄柏酮、梣酮、白鲜碱和柠檬苦素4种有效成分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低剂量还是中剂量UV-A和UV-B辐射条件下,白鲜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大于0.76;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基于“湖泊模型”光化学淬灭系数(qL)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对照(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低剂量与中剂量UV-B辐射均显著增加白鲜PSⅡ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2)适度短期紫外辐射增强能够诱导白鲜药用活性成分快速积累,根中4种有效成分最高可提升51%,主要在白鲜根中积累。其中,中剂量UV-A辐射和低剂量UV-B辐射效果最明显,不仅根中黄柏酮、梣酮、白鲜碱和柠檬苦素4种活性成分明显提升,还促进茎中白鲜碱和叶中梣酮的积累。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紫外辐射增强能有效诱导白鲜药用活性成分的积累,并通过提升白鲜PSⅡ非光化学效率来提升白鲜光强耐受性。
    • 王丹丹; 李晓红; 张彦文; 刘丹梅
    • 摘要: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生理指标、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红豆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抗旱相关基因(TcDBTNBT、AP2、DREB、PsaK)。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野生东北红豆杉光合参数,即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绿素及相关基因(AP2、PsaK及TcDBTNBT)均呈下降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如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野生种P_(n)值约为栽培种的1.69倍,叶绿素含量约为栽培种的2.23倍;而野生种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激酶(GCK)及细胞色素c(Cytc)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C_(i)值在持续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2倍,LDH酶活性在第24天后急剧上升为栽培种的1.24倍,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7;而东北红豆杉栽培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脯氨酸、丙二醛、谷胱甘肽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DREB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野生种,栽培种MDA含量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6倍;栽培种谷胱甘肽(GSH)在第32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15倍,而后呈下降趋势,至第48天时,约为野生种的1.14倍,栽培种精氨酸和鸟氨酸转氨酶含量第16天时急剧上升,分别为野生种的1.05倍和1.19倍,而栽培种天冬氨酸含量在第24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07倍。综上所述,东北红豆杉通过糖类、氨基酸的显著增加来抵御干旱胁迫,磷酸戊糖途径是红豆杉体内重要的葡萄糖代谢途径之一,能量代谢方面野生东北红豆杉显著优于栽培种,从光合参数分析栽培种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不及野生东北红豆杉,而栽培种干旱胁迫应答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类黄酮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
    • 位欣欣; 兰海燕
    • 摘要: MYB是真核生物体内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其成员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物质代谢、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YB基于特定的功能域与靶基因相互识别,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影响植物的发育及代谢过程。目前,MYB类转录因子家族部分成员的功能已经得到解析,涉及次生代谢、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表达调控等方面,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MYB类转录因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李姝诺; 高守红; 陈军峰; 陈枭; 崔莉莉; 刘艳平; 陈万生
    • 摘要: 目的激素是调控植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核心调控因子,内源激素结构多样、含量极低,检测难度高,缺乏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构建了对黄花蒿中茉莉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多类植物内源性激素高效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使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_(18)(2.7μm,3.0×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0.05%甲酸水-乙腈溶液,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验证方法可行性,并对黄花蒿不同器官中植物激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方法中检测的16种植物激素均呈良好线性,加样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植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利用此方法测定青蒿不同器官的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脱落酸、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均在叶中含量较高,赤霉素和生长素在根部含量高,细胞分裂素在叶和茎中含量高。结论青蒿不同器官的激素测定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脱落酸、茉莉酸、茉莉酸甲酯在调控青蒿素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相关报道,同时表明该方法检测性良好。本文构建的植物内源性激素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发育、抵御外界胁迫的相关机制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等方面提供了手段。
    • 蒋素华; 牛苏燕; 袁秀云; 梁芳; 王喜蒙; 崔波
    • 摘要: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萼脊兰中可能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从萼脊兰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MYB转录因子,获得MYB的完整ORF,并对其蛋白理化性质、基序、功能注释、系统进化、表达特性等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功能.结果表明:在萼脊兰转录组水平上共鉴定出27个具有完整阅读框的MYB转录因子基因,萼脊兰MYB转录因子TRINITY_DN38485_c0_g4和TRINITY_DN38485_c0_g1基因均在花朵和叶片中表达上调,再根据与蝴蝶兰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分析,预测这2个转录因子可能通过黄酮途径完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因此,MYB转录因子的研究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调节类黄酮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转录因子的应用是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工程中的新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