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原球茎

类原球茎

类原球茎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4371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花卉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交流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类原球茎的相关文献由42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建平、刘福平、姜绍通等。

类原球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371 占比:99.88%

总计:94487篇

类原球茎—发文趋势图

类原球茎

-研究学者

  • 罗建平
  • 刘福平
  • 姜绍通
  • 赵梁军
  • 魏明
  • 任丽
  • 刘凤栾
  • 王路尧
  • 陈冠群
  • 李林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飞雪; 程玉江; 寇艳玲; 齐阳阳; 郭丽
    • 摘要: 为提高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的诱导率,以蝴蝶兰杂交品种01、02、03、04、05、06、07和08增殖阶段组培苗顶部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采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以探讨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Ad)、萘乙酸(NAA)、噻苯隆(TDZ)及其组合对蝴蝶兰叶片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6-BA类原球茎诱导率较低,TDZ的刺激作用强于6-BA;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配合使用效果较好,且不同品种所需激素配比具有差异。其中,01、07品种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TDZ0.5mg·L^(-1),诱导率分别为75.3%、82%;02品种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TDZ0.5mg·L^(-1)+NAA0.1mg·L^(-1),其诱导率为24%;04、05、08品种最佳的培养基为1/2MS+TDZ2mg·L^(-1)+NAA0.1mg·L^(-1),诱导率分别为75.7%、60.7%、73.3%;03、06品种最佳的培养基为1/2MS+6-BA5mg·L^(-1)+NAA1mg·L^(-1)+Ad3mg·L^(-1),诱导率分别为44%、50.7%。
    • 陈芳; 覃顺旺; 王跃华; 陈燕; 杨芸燕; 廖海松
    • 摘要: 以杜鹃兰类原球茎为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和绘制类原球茎增殖生长曲线,获得类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杜鹃兰类原球茎快速增殖最佳培养方案是基本培养基为B 5,转接入B 5+6-BA 0.3 mg·L-1+NAA 1.0 mg·L-1+IBA 0.5 mg·L-1+IAA 0.3 mg·L-1+活性炭1.0 g·L-1+土豆泥30.0 g·L-1培养基中,经过45 d培养后,使杜鹃兰类原球茎增殖倍数最高达8.20倍.成功建立起杜鹃兰类原球茎稳定快速增殖的体系.
    • 梁如意; 朱文怡; 朱同瑶; 郭思梦; 周芳美
    • 摘要: 类原球茎是兰科等多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中间繁殖体,被广泛应用于植株高效再生、种质资源优化保存、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基因工程育种、人工种子制备等领域.文章对类原球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地概述,包含了外植体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有机物等多种影响因素对类原球茎离体培养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类原球茎在多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旨在为类原球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雪晶; 赖钟雄; 徐涵; 李蓉; 王姗姗; 张婧; 林玉玲; 陈裕坤; 林争春; 陈青青; 叶开温
    • 摘要: 以文心兰'柠檬绿'(Oncidium hybridum'Honey Angel')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观察,对其离体形态建成进行分析,并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分化过程中的顶部和基部组织以及组培苗的根、茎、叶中的凯氏带蛋白基因CASP和电子传递蛋白基因Fd(ferredoxin)、FNR(ferredoxin-NADP+oxidoreductase)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类原球茎在分化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两极性.随着类原球茎的发育,自顶端向基部形成维管形成层,继而形成维管束;之后有叶原基产生并形成单子叶式茎尖结构和出现类原球茎胚轴的伸长,无胚根形成.类原球茎形成幼苗后植株基部有侧根的产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根中高表达和在茎中高表达的CASP、FNR和Fd基因在类原球茎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存在极性的差异表达,参与了无胚根体细胞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综上所述,文心兰体细胞胚在发育过程中从弱分化器官向茎叶器官转变,形成兰花特有的非同步体细胞胚胎发育现象——类原球茎.
    • 付双彬; 池梦薇; 杨燕萍; 姚丽娟; 周庄
    • 摘要: 以虎头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添加不同种类激素和含量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含量、活性炭含量对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对诱导出的类原球茎进行包埋保存,以期为虎头兰的组培繁殖和种质保存提供新的方法.结果 表明:无菌苗诱导类原球茎添加3 mg·L-1 TDZ最佳,30 d诱导率到达80%,90 d达到100%;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花宝1号3 g· L-1+0.1 mg· L-1NAA+3 mg·L-1 6-BA+1 g·L-1活性炭,增殖系数可达4.03;类原球茎通过3.5%海藻酸钠溶液和0.1 mol·L-1 CaCl2包埋在4°C黑暗条件下保存120 d,萌发率可以达到48%,植株再生率可达44%.
    • 焦展; 安胜军; 邵铁梅
    • 摘要: 本研究以金线莲组培苗茎段为试材,采用"二加二"法,即"两步诱导"(1.利用暗培养诱导出白化茎段;2.由白化茎段诱导类原球茎)加"两步增殖"(1.新诱导的类原球茎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周;2.利用L16(45)正交试验优选增殖培养方案)的方法,研究外植体来源、外植体处理方式、暗培养时间、培养基及附加成分对类原球茎诱导的影响,以及培养时间、光照强度、紫外光照射时间对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二加二"法与传统单步法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白化茎段诱导类原球茎的培养基为MS+2.5mg/L 6-BA+0.2mg/L NAA+1.0mg/L S3307.黑暗腋生白化茎段是最佳外植体,最佳处理方式为整个茎段平放,3周暗培养得到的白化茎段能够显著提高类原球茎的诱导率.增殖培养5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顺序为:NH4+/NO3?>NAA浓度>6-BA浓度>S3307浓度>蔗糖浓度.最佳配比为MS+0.5mg/L S3307+4.0mg/L 6-BA+0.4mg/L NAA+NH4+/NO3?(15mmol:45mmol)+蔗糖40g/L,可获得增殖鲜重为246.90g/L.增殖培养最佳时间6周.光照强度500 lx和253.7nm紫外光每天照射6h连续6周适宜类原球茎的增殖和总黄酮的积累.利用"二加二"法建立了金线莲类原球茎高效培养新体系,该体系诱导率、初始材料扩大倍数、增殖倍数均高于传统单步诱导法.92%的类原球茎能够稳定增殖,不发生分化和愈伤组织化.
    • 陈常理; 金关荣; 骆霞虹; 唐楠楠; 余杨; 安霞; 李文略; 朱关林; 李珊; 程舟
    • 摘要: 通过对类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条件的探索, 建立了浙江金线莲 ( ZJJ) 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 在液体培养基中, 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 6 mg·L-1+NAA 0. 4 mg·L-1, 诱导率为62. 5%; 在固体培养基中, 类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条件为TDZ 0. 6 mg·L-1+NAA 0. 2 mg·L-1+6-BA 2. 0 mg·L-1,诱导率为59. 3%; 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条件为稀效唑1. 5 mg·L-1+6-BA 2. 0 mg·L-1+NAA 0. 2 mg·L-1, 增殖系数为8. 4, 其中稀效唑是类原球茎增殖的主要因子; 类原球茎分化的最佳条件为 6-BA 0. 5 mg·L-1+NAA 0. 1 mg·L-1, 分化率为87. 3%; 植株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2 MS+NAA 1. 0 mg·L-1+IBA 1. 0 mg·L-1,生根率达100%.
    • 杨光; 罗建平; 王瑛
    • 摘要: [目的]研究外源多胺促进霍山石斛类原球茎芽的发生与过氧化氢(H2O2)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主要测定了外源多胺处理后H2O2的动态变化和代谢酶的活性.[结果]外源多胺在有效促进芽发生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培养物中H2O2的含量,2.0 mmol/L亚精胺(Spd)或腐胺(Put)处理5d的培养物中H2O2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75.6%和180.6%,添加H2O2淬灭剂二甲基硫脲(DMTU)可抑制类原球茎芽的发生,补充Spd或Put可部分解除DMTU的抑制作用.在外源多胺处理前期和中期,虽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改变,但合成H2O2的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分解H2O2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增加.[结论]外源多胺作用的霍山石斛类原球茎芽的发生与H2O2积累和分解代谢有关.%[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hanced conversion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PLBs) of Dendrobium huoshanense to shoots by exogenous polyamines (PAs) and H2O2-metabolizing enzyme activities.[Method] We mainly measur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H2O2 and the activities of metabolizing enzyme after exogenous polyamines treatment.[Result] Exogenous addition of P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conversion frequency of PLBs to shoots but also elevated the levels of H2O2,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H2O2 levels in PAs groups increased by 175.6% (Spd) and 180.6% (Put) on the 5th day after being treated using 2.0 mmol/L Spd or Put for 5 days.Dimethylthiourea (DMTU),the scavenger of H2O2,inhibited conversion of PLBs to shoots and the effect could be offset partly by exogenous PAs.Although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exogenous polyamine treatment,the activity of polyamine oxidase (PAO) for synthesizing H2O2,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for dissolving H2O2 and catalase (CA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protocorm buds of Dendrobium huoshanense with the action of exogenous polyamines is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ion and catabolism of H2O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