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4篇、会议论文770篇、专利文献16578篇;相关期刊727种,包括北方园艺、花卉、中国蔬菜等; 相关会议374种,包括2016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杂交育种的相关文献由9918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谢宝贵、曾宋君等。

杂交育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4 占比:12.22%

会议论文>

论文:770 占比:3.90%

专利文献>

论文:16578 占比:83.89%

总计:19762篇

杂交育种—发文趋势图

杂交育种

-研究学者

  • 谢宝贵
  • 曾宋君
  • 高亦珂
  • 李善文
  • 张启翔
  • 曹锦如
  • 朱根发
  • 李莉
  • 叶爱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玲
    • 摘要: 国兰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国兰种植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国兰品种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是国兰育种困难。近年来,围绕着国兰的育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育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国兰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鉴定、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总结了国兰育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国兰育种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王巧妹; 王继武;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 摘要: 以茶用菊七月白×苏菊7号F_(1)代分离群体为材料,调查16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初花期、盛花期、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舌状花数、管状花数、株高、冠幅、分枝数、叶长、叶宽)的遗传变异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茶用菊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方法在杂交F_(1)代群体中筛选高产杂交植株,以期为茶用菊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和重要的育种中间材料。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七月白×苏菊7号F_(1)代群体中各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7.82%~96.80%,其中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等4个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5.99%~40.18%。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60.00%);除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分枝数、叶宽外,其余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为-54.42%~42.45%;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的中亲优势率为18.44%~42.45%,超高亲率为46.51%~68.60%,为选择茶用菊高产株系奠定了基础。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4个产量性状与绝大多数形态性状(除冠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除了与管状花数、分枝数呈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均表现出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花鲜质量、株高对产量具有正向直接作用(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7、0.22),且单花鲜质量、株高通过彼此对茶用菊产量具有正向间接作用;株高的决策系数(0.17)高于单花鲜质量的决策系数(-0.02),表明株高是影响茶用菊产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在杂交F_(1)代群体中共筛选出10个高产杂交植株,为今后茶用菊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中间材料。综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与茶用菊产量相关的性状及其遗传特点,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茶用菊高产育种的效率。
    • 贺春红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新技术的涌现有力支持了农业发展。在农业种植环节,灵活应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而且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了解生物技术的类型和基本特征,根据农业种植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应用生物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健康、高效发展。
    • 丛倩倩; 崔晓; 唐丽娜; 李秀梅; 安秀荣
    • 摘要: 以国家认定品种“泰山赤灵芝1号(TL-1)”和野生灵芝菌株“489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集亲本优势于一体的灵芝新品种“TL-3”,与TL-1相比,其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TL-3菌丝洁白浓密,子实体肾圆形,菌盖中等偏大,菌盖厚度显著高于TL-1(P<0.01),平均单产和生物学效率比TL-1分别提高12.23%和12.37%,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比TL-1分别提高1.87%和37.5%,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 王永强
    • 摘要: 我国茧丝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浙江省的茧、丝产量分列全国第5位、第1位。家蚕品种是蚕丝业的物质基础,家蚕也是最早开展杂交育种研究的经济昆虫。利用中系、日系原种正反杂交方法培育的家蚕品种已实现了多次更新换代,有效推动了蚕丝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家蚕的杂交育种方法已沿用近百年,导致种质创新缺乏、品种性状类同问题凸显。同时,蚕种生产需人工鉴别雌雄蚕蛹,技术落后、效率和准确率低下,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蚕丝业发展需求。
    • 林培捷; 陈柏雄; 陈乐涛; 叶志伟; 魏韬; 郑倩望; 林俊芳; 郭丽琼
    • 摘要: 虫草素(3’-脱氧腺苷)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是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核心生物活性物质。目前,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还偏低,且蛹虫草菌株易退化,急需选育高产优质的蛹虫草新菌株。作者以高产虫草素的蛹虫草CM17菌株和高产子实体的蛹虫草ZGCM菌株为亲本,从ZGCM菌株中分离只有MAT1-1基因的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和从CM17中分离只有MAT1-2基因的分生孢子单孢菌株,将两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进行杂交,通过分子鉴定和生物特性筛选,获得子实体产量高且虫草素含量高的新菌株ZA10-C4。菌株ZA10-C4子实体中虫草素产量达到(12.82±0.85)mg/g,为亲本ZGCM的4.33倍,并且保持ZGCM高产子实体的特性。同时,采用改良的基因快速提取与标记方法对孢子菌株和杂交菌株进行MAT交配型基因鉴定,提高了育种的效率。
    • 王先燕; 陈剑雄; 覃其春; 李林山
    • 摘要: 为减少削茧、分雌雄蛹工作的成本,提高蛹期的保护从而提高种茧繁殖系数,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先将育种亲本611和612的斑纹限性基因分别导入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现行生产用家蚕品种932和7532中,从而提高斑纹限性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导入短生育期血缘(P9和华伴),结合蚕蛹自然羽化脱茧等方法对斑纹限性品种进行杂交和驯化改良,定向培育出了斑纹限性中系1193、P9芙和日系1275、伴湘等4个育种材料,其强健性、自然羽化脱茧率等成绩均不同程度优于斑纹限性亲本611和612,自然羽化脱茧率在92%以上。斑纹限性双交原种1193×P9芙与1275×伴湘的虫蛹率分别为97.74%和92.79%,分别比对照种9·芙和7·湘高2.18个百分点和0.95个百分点,自然羽化脱茧率分别为98.25%和98.14%;一代杂交组合1193·P9芙×1275·伴湘主要经济性状和丝质成绩均与现行生产用品种9·芙×7·湘无显著差异,试验达到了选育的基本目标。
    • 景雪梅; 王雷; 刘晖; 程调娟; 赵娟龙; 刘亮; 袁斌; 陶军
    • 摘要: 为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品种,以白色金针菇菌株QFC和黄色金针菇菌株Q100为亲本进行多孢杂交,获得24个长势较好的双核杂交菌株。对其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初筛,结果9个菌株未出芽,7个菌株产量低,8个菌株生长表现好、单瓶产量超过360 g。对8个优势菌株进行二次出菇筛选,得到菇形整齐、菇柄粗壮、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浅黄色杂交菌株ZX112。将ZX112与两亲本进行比较,结果为菌丝形态同黄色亲本较为接近,产量稍高于黄色亲本,低于白色亲本;菇形和菇体紧实度优于黄色亲本,与白色亲本相近。
    •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罗影; 郝敬喆; 祁颢萱; 裴龙英; 孙春花; 贾文捷; 贾培松
    • 摘要: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PL01、PL163与PL176等3株野生阿魏菇亲本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最高达20.6×10^(5)个/mL,通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最终获得50个单核菌株,亲本菌株PL163、PL01、PL176原生质体单核化率分别为25.68%、12.8%、10.8%,获得率较低。对其进行了交配型测定,每株亲本菌株得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其中,菌株PL01与PL163、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均为1∶3,而PL176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为1∶4。每个亲本菌株与获得的单核菌株在菌丝长速、菌落形态方面均具有差异。以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PL01-P16、PL01-P49、PL163-7、PL163-24、PL176-23、PL176-39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配对,获得12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拮抗反应表明,12株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形成明显隆起的拮抗带,与亲本菌株显著不同。【结论】3株阿魏菇野生菌株在原生质体再生单核获得率、长速、形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获得的杂交菌株为新疆阿魏菇新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并为选育优良阿魏菇杂交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
    • 关立; 杨春玲; 韩勇; 宋志均; 薛志伟; 侯军红; 薛鑫; 张凡
    • 摘要: 为了提高育种效率,采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2020—2021年度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种过程中的50个F;代小麦杂交组合进行了多性状优势的综合评估。根据灰色综合评判值评出一等组合19个,二等组合22个,三等组合9个。其中,最优组合为7号组合,灰色综合评判值为0.7925,其单株产量、结实性和粒质均已达到育种目标,达标指数均为1.0000;株高和千粒重比较接近育种目标性状,达标指数分别为0.8511和0.7692;而饱满度和单株穗数则距育种目标性状较远,达标指数分别为0.4444和0.5222。因此,在随后的选育过程中,该组合应当在保证其他性状稳定遗传的前提下,加强对饱满度和单株穗数的重点选择。其他组合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分析获得最佳的处理方式。该方法可以让育种工作者在育种早期确定重点组合,然后在其后代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节省人力、物力、地力和财力,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建议在杂交育种工作中广泛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