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2篇、会议论文64篇、专利文献262002篇;相关期刊807种,包括生态学报、种子、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十次全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七次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通径分析的相关文献由96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有宁、王雨、陈明强等。

通径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2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6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2002 占比:98.82%

总计:265118篇

通径分析—发文趋势图

通径分析

-研究学者

  • 李有宁
  • 王雨
  • 陈明强
  • 陈荣江
  • 陈观浩
  • 赵旺
  • 邓正华
  • 于建军
  • 于刚
  • 郭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新明; 程顺峰
    • 摘要: 为探究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irs)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体重(Y)及全长(X1)、体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头胸甲高(X5)、第1腹节长(X6)、第1腹节宽(X7)、第1腹节高(X8)、第6腹节长(X9)、第6腹节宽(X10)、第6腹节高(X11)、尾节长(X12)、尾扇长(X13) 13个形态性状,通过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雌性鹰爪虾各生物学指标均大于雄性,雌、雄群体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体长(X2)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72和0.969);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发现,雌、雄群体体长(X2)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直接决定系数均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43和0.519),雌、雄群体对体重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第1腹节宽(X7)(作用系数之和为0.750)和尾节长(X12)(作用系数之和为0.887),雌性群体体长(X2)和头胸甲高(X5)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167),雄性群体全长(X1)和体长(X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48).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雌、雄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14.563+0.133X2+0.374X7+0.282X5+0.225X13 (R2=0.978)、Y2=-7.947+0.092X2+0.309X4+0.203X10+0.036X1-0.087X12 (R2=0.980).雌性群体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联系数平均值在0.868~0.941之间,雄性群体的平均值在0.793~0.906之间,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雌性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群体.雌、雄群体体长(X2)与体重的关联度均为最高.通径分析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并不完全相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在进行鹰爪虾选育时,雌、雄群体以体长(X2)作为主要选择性状,雌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高(X5)和第1腹节宽(X7);雄性群体辅助选择头胸甲宽(X4)和全长(X1).
    • 黄婷; 张思亲; 王治中; 李靖; 刘所琼; 赵自仙
    • 摘要: 【目的】玉米姊妹系组配单交种可提高其制种产量,又因制种产量是亲本多个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对优良姊妹系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ZOL-1姊妹系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分析表明,15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穗位高>出苗至抽丝天数>棒三叶叶面积>秃尖长=单株叶片数>出苗至散粉天数>百粒重>出籽率>收获期绿叶数>出苗至抽雄天数。相关分析表明,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性状为行粒数、穗长、株高、穗粗、穗行数和棒三叶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的性状为穗位高和百粒重。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株高>穗粗>棒三叶叶面积>出苗至抽雄天数>穗长>单株叶片数>出苗至散粉天数>出籽率>出苗至抽丝天数>秃尖长>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结论】株高、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是影响玉米自交系ZOL-1姊妹系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玉米姊妹系筛选与组配杂交种的参考指标。
    • 王璐璐; 张超; 黄莎; 唐容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为贵州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69份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各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全株有效角果数(x8)>千粒重(x10)>株高(x1)>二次有效分枝数(x5)>主花序角果数(x7)>每角粒数(x9)>分枝角度(x6)>有效分枝高度(x2)>一次有效分枝数(x4)>主花序长(x3)。【结论】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是影响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二次有效分枝数对全株角果数贡献率较大,且通过全株有效角果数产生了极大的正效应。在芥菜型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除了要注重全株角果数的选择外,还应该加强对二次有效分枝数的选择。
    • 常世豪; 李金花; 李琼; 耿臻; 杨青春; 舒文涛; 张保亮; 张东辉
    • 摘要: 以2008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国家区试A组和B组共3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品种粗脂肪含量将其分为高油品种、普通品种和低油品种三大类型,对3种大豆类型的产量与相关性状分别进行逐步回归、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中,单株粒重是对提高产量正效应最大的农艺性状。此外,在高油类型品种中,百粒重和生育期具有正效应,有效分枝对产量具有负效应;在普通大豆类型中,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对提高产量均具有正效应;在低油品种类型中,生育期、株高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底荚高度对提高产量具有负效应。在大豆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在选择生育期适宜品系的基础上,注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选择,同时选择少分枝类型的品系有利于获得高油大豆品种。
    • 冯雅楠; 卜世勋; 陈雅琦; 曹书华; 李永仁
    • 摘要: 为分析壳宽型毛蚶F1代表型性状的相关性,测量其表观性状特征、质量及软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分析相关系数得出,所测表型性状同质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61,最小为0.152,与软体重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46,最小为0.163,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毛蚶质量的首要因子是壳宽,而影响软体重的因子是壳长;决定系数表明,影响壳宽型毛蚶质量的决定因子为壳宽,影响对照组毛蚶质量的决定因子为壳长,而影响2组软体重的决定因子均为壳长。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壳宽型:Y_(1)=1.397X_(2)+0.638X_(1)-42.072、Y_(2)=0.471X_(1)+0.198X_(3)-17.279;对照:Y_(1)=0.939X_(1)+0.659X_(2)-34.165、Y_(2)=0.362X_(1)+0.299X_(2)-14.808。综上,壳宽是影响质量的主要性状,壳长是影响软体重的主要性状。
    • 曹宇嘉; 刘景辉; 米俊珍; 王英
    • 摘要: 本研究选取10个黍子品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0个黍子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括晋黍8号、晋黍9号、晋黍5号、晋黍7号、雁黍7号、晋黍6号和晋黍3号共7份材料,其生物产量、株高、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较低;第二类仅有齐黍1号,其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第三类包括榆黍1号和晋黍1号,表现为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10个黍子品种生长特性、籽粒品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榆黍1号和晋黍1号品种表现优于其他品种,株高分别为84.31 cm和81.48 cm,籽粒产量分别为6646.39 kg/hm^(2)和6363.28 kg/hm^(2),生物产量分别为15026.09 kg/hm^(2)和14962.05 kg/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8%和15.1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33%和4.63%。7个性状与产量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穗重、SPAD值、根冠比、穗长、千粒重、株高、生物产量,而生物产量和株高则表现为负效应。综合考虑榆黍1号和晋黍1号两个品种适宜长城沿线旱作丘陵区全覆膜微沟穴播种植。
    • 何俊; 蓝天一; 刘颖; 李宗涵; 方军; 柴雪良; 王志勇; 任鹏
    • 摘要: 为了探讨连续选育多代以后泥蚶形态性状对全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330个2龄“乐清湾1号”泥蚶的壳长L、壳高H、壳宽W、全重Y_(1)和软体部重Y_(2)等5个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形态性状对全重、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所测5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28)。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宽对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79),是影响全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高主要通过壳宽间接影响全重,是影响全重的次要因素;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0.415),其次是壳宽(0.390),两者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3)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壳长、壳高、壳宽估计全重和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_(1)=-18.798+0.265L+0.294H+0.646W;Y_(2)=-7.194+0.143L+0.088H+0.203W。
    • 王晓龙; 李莉; 王雪; 菅玉霞; 高凤祥; 郭文; 宋宗诚; 岳新璐; 胡发文
    • 摘要: 为研究6月龄斑头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220尾斑头鱼的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躯干长(X_(4))、尾柄长(X_(5))、尾柄高(X_(6))、体高(X_(7))和体宽(X_(8))8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量的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体长、体宽、全长、头长和体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决定系数显示,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为0.299;全长和体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为0.244;总的决定系数为0.923,表明对6月龄斑头鱼体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研究建立了最优的回归方程为Y=-8.900+0.467 X_(1)+1.247 X_(2)+0.274 X_(3)+0.169 X_(7)+1.866 X_(8)。对6月龄斑头鱼选育的过程中,除考虑体质量外,还应考虑全长和体长。
    • 熊昭娣; 高翔; 邓平平; 戴习林
    • 摘要: 为探究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长的影响,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对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第1腹节长、第2腹节宽等10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共同决定系数;选取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性状计算复相关指数,确定影响体长的重点性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形态性状估计体长的最优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所测量形态性状与体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与体长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均最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r^(2)=0.958,除第1腹节长、第2腹节高的偏回归系数为显著水平(P<0.05)外,其他性状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可知,全长是影响体长的最重要性状,第2腹节宽、第6腹节宽对体长的直接作用极显著;将全长、第2腹节宽和第6腹节宽作为定向选育指标应用到建立罗氏沼虾快速生长专门化品系的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 胡磊; 佘冬立; 杨震
    • 摘要: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影响水分入渗和转移、土壤肥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影响机制,对揭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晋西北朱家川流域内7个坝控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草地、农地)下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平台空间分析模块提取样点地形因子,用湿筛法分析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组成,借助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理化因子对于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西北朱家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团聚体稳定性从高到低顺序为:林地>草地>农地。分形维数和小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大粒径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处于流域下游的后会沟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低,中游柳树咀沟流域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最优。对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有机质含量,其次是海拔高度,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27和-0.229,决策系数分别为0.1680,0.0856。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