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0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53741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13年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等;斜带石斑鱼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浩然、张勇、张海发等。

斜带石斑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7412 占比:99.95%

总计:537688篇

斜带石斑鱼—发文趋势图

斜带石斑鱼

-研究学者

  • 林浩然
  • 张勇
  • 张海发
  • 李文笙
  • 迟淑艳
  • 杨奇慧
  • 谭北平
  • 刘晓春
  • 王云新
  • 董晓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日深; 杨杰銮; 谢瑞琳; 陈厚桦; 李江涛; 秦真东; 林蠡; 李清清
    • 摘要: 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物种有效性及分类地位,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巨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两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序列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巨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的线粒体全长分别为16787和16798 bp,序列共存在11 bp长度差异。两种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组成。对两种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及D-loop区等分子标记序列比对分析可知,两种石斑鱼16个基因序列遗传距离差异在5.9%(16S rRNA)~40.6%(D-loop)之间,这揭示了巨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遗传差异,超出了种以上的分化水平。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显示,巨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聚为一支,斜带石斑鱼与马拉巴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聚为一支,两者位于不同的分支类群,进化地位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石斑鱼虽然外部形态特征极为相似,但分子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亲缘关系较远,两者不能混淆为同一物种。
    • 林华杏; 沈汉杰; 杨奇慧; 谭北平; 杨杰; 迟淑艳
    • 摘要: 为研究肌醇(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初重:(16.94±0.06)g]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MI 0(M 0组)、100(M 100组)、200(M 200组)、400(M 400组)、800(M 800组)、1600(M 1600组)mg/kg,制成6组饲料,投喂6组试验鱼(3个重复/组,30尾/组)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M 200、M400、M 800、M 1600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转化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3.34%(M200),21.00%(M400),26.48%(M800),23.38%(M1600),饲料转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2.73%(M200),19.64%(M400),24.20%(M800),22.13%(M16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8.02%(M100),66.55%(M200),71.33%(M400),75.77%(M800),72.01%(M1600)。各试验组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0.83%(M100),9.17%(M200),11.67%(M400),14.17%(M800),7.5%(M1600)。添加MI可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显著提高低密度脂蛋白(P<0.05)。由此得出,适量肌醇有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谢;通过折线回归模型,以增重率为判定标识,饲料中添加482.6 mg/kg 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提高效果最显著。
    • 李星; 吴子杰; 温依铭; 刘结红; 蔡佳; 简纪常
    • 摘要: 【目的】明确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 coioides)BAG-1基因(EcBAG-1)的结构特征、组织表达分布及在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揭示鱼类BAG-1在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也为了解鱼类的抗病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EcBAG-1基因EST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EcBAG-1基因,通过SMART、TMHMM Server v.2.0、SOPMA、SWISS-MODEL、ExPASy、ClustalX及MEGA 5.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BAG-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LPS和PolyI:C刺激后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的EcBAG-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624 bp,共编码207个氨基酸残基;EcBAG-1蛋白分子量为49.84 kD,理论等电点(pI)为5.18,为疏水性蛋白。EcBAG-1蛋白具有BAG-1家族保守的BAG结构域和UBQ泛素相关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域,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65.22%、延伸链占10.63%、无规则卷曲占20.29%、β-转角仅占3.86%。EcBAG-1氨基酸序列与大黄鱼的BAG-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6.62%),亲缘关系最近;与原鸡和热带爪蛙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对应的BAG-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8.45%和57.50%。EcBAG-1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肝脏、胸腺、脾脏、头肾、鳃、皮肤、肌肉、大脑、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心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在大脑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经LPS和PolyI:C刺激24 h后,斜带石斑鱼脾脏中的EcBAG-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EcBAG-1蛋白含有BAG-1蛋白家族典型的BAG结构域和UBQ结构域,具有与哺乳动物BAG-1相似的生物学功能,即EcBAG-1基因在斜带石斑鱼抵御细菌/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鱼类的抗感染机理拓宽了思路。
    • 李金泽; 汤菊芬; 黄瑜; 简纪常; 施钢; 蔡佳
    • 摘要: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 4,TIM-4)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斜带石斑鱼TIM-4的蛋白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MZ465580),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征,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IM-4在健康鱼体中的组织分布,以及经LPS和Poly 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质粒TIM-4-4T,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TIM-4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TIM-4基因的蛋白编码区片段长度为702 bp,可编码234个氨基酸,含有V-Type(IGV)、BTK和PRY 3个功能结构域;qPCR显示,TIM-4基因在斜带石斑鱼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胃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经LPS刺激后,脾脏细胞中的TIM-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经Poly I:C刺激后,脾脏细胞中的TIM-4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DS-PAGE电泳显示,TIM-4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1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0.4 mmol/L IPTG、37°C下诱导6 h时,TIM-4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大。研究表明,TIM-4基因可能参与了斜带石斑鱼抗感染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TIM-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 牛行健; 冯瀚墨; 赵兴巧; 覃应梅; 叶继丹
    • 摘要: 选择冰鲜杂鱼和2个市场反映较好的石斑鱼配合饲料产品,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进行饲喂效果实验,通过生长性能、体成分、群体离散度以及养殖成本分析,评价冰鲜杂鱼和配合颗粒饲料在斜带石斑鱼养殖效果上的优劣.同一批培育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成3组(冰鲜杂鱼组、石斑鱼颗粒饲料1组和石斑鱼颗粒饲料2组),每组3个网箱,每箱45尾.养殖实验为期7周,每天定时定点投喂两次.结果表明:冰鲜杂鱼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均显著高于两种颗粒饲料组;群体离散度则是冰鲜杂鱼组大于颗粒饲料组;冰鲜杂鱼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两种颗粒饲料组,但是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颗粒饲料组;斜带石斑鱼每增重1 kg所需的饲料成本,饲喂冰鲜杂鱼要比饲喂两种颗粒饲料分别高3.25和4.26元,性价比较低.这些说明:冰鲜杂鱼在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和鱼体蛋白沉积方面虽然优于配合饲料,但在性价比、便捷性以及鱼体规格一致性上,冰鲜杂鱼则不如配合饲料.
    • 徐泳娴; 邹子鸿; 汤菊芬; 鲁义善; 简纪常; 蔡佳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内质网蛋白44基因(ERP44)在石斑鱼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实验室石斑鱼转录组数据中ERP44的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引物,克隆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Ec-ERP4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Ec-ERP4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和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后该基因在石斑鱼脾脏中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c-ERP44基因ORF全长1 233 bp,编码410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家族保守的硫氧还蛋白结构域.同时,Ec-ERP44基因在健康石斑鱼体内的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LPS与Poly I:C刺激后,石斑鱼脾脏中Ec-ERP44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表明,Ec-ERP44基因参与了石斑鱼抗病原感染的免疫反应.
    • 张梦兰; 秦真东; 卢志杰; 赵丽娟; 潘淦; 林蠡
    • 摘要: 为了研究斜带石斑鱼甘露糖受体(Epinephelus coioides mannose receptor,EcMR)在抗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感染中的免疫功能,实验成功克隆与表达了EcMR.结果显示,EcMR cDNA全长4793 bp,共编码1446个氨基酸.EcMR的蛋白结构域包括1个信号肽(signal peptide)、1个富含蓖麻类β型三叶草结构域(RICIN)、1个Ⅱ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FNⅡ)、8个串联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LECTs)以及1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region).实时定量PCR(q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IF)分析结果显示,EcMR在斜带石斑鱼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顺序为鳃>头肾>脑>脾脏>肝脏>外周血>心脏>肌肉.在研究EcMR是否参与RGNNV入侵过程中时发现,RGNNV可以在GF-1细胞系中快速增殖,同时显著激活EcMR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GNNV对GF-1细胞系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双染色法检测了RGNNV感染GF-1细胞系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研究表明,RGNNV感染可以促进GF-1细胞系的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RGNNV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qRT-PCR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GNNV的感染可以显著促进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EcMR,并揭示了其在RGNNV入侵过程中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石斑鱼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梁振宇; 邹子鸿; 汤菊芬; 黄瑜; 简纪常; 蔡佳
    • 摘要: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EcHSP70,GenBank登录号MW411059)在石斑鱼抗病原感染中的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LPS与Poly I:C刺激后48 h内,石斑鱼脾脏细胞(GS)中EcHSP70的表达变化;构建重组质粒EcHSP70-4T,转化到BL21(DE3)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EcHSP70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结果表明:LPS与Po-ly I:C刺激后,石斑鱼脾脏细胞中EcHSP70基因表达量上调;SDS-PAGE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EcHSP70-4T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6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研究表明,EcHSP70蛋白可能参与了石斑鱼的免疫反应,其在大肠杆菌中能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并纯化获得了EcHSP70重组蛋白,本研究结果为鉴定EcHSP70的互作蛋白及进一步了解该蛋白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 朱怀宁; 孙秀文; 翟少伟
    • 摘要: 为研究表面活性素在不同脂肪水平斜带石斑鱼饲料中的添加效果,将480尾平均体质量(23.36±0.06)g的健康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投喂脂肪水平为6%、10%和14%的基础饲料,以及在每个脂肪水平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表面活性素的试验饲料,每处理组4个平行,每个平行20尾,试验期56 d.表面活性素添加在脂肪水平为6%和10%的饲料中,均显著提高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降低(P0.05).添加表面活性素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添加表面活性素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10%、14%脂肪水平下,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0.05).100 mg/kg表面活性素添加在脂肪水平为6%和10%斜带石斑鱼饲料中,肠道脂肪酶活性提高,降低血脂水平,促进生长;添加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饲料中生长性能无显著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