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6-12-01

主办单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会议文集:第七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2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成为发展趋势.然而这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导致养殖水质却污染恶化,养殖水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使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进而养殖对象发病死亡率增加,最终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养殖环境更加恶化,细菌耐药性增加,抗生素在水产品中残留,又严重影响水产品安全.本文对微生物制剂的常用菌种、作用机理以及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微生物制剂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因其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对保障水产品安全,保持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 摘要:为获取成长快、抗病能力强、适合养殖及大众消费等各方面的优势需求,笔者针对石斑鱼杂交品种进行人工筛选,最终选定TGGG(珍珠龙胆石斑鱼)这一优势品种.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着重阐述珍珠龙胆石斑鱼等杂交斑的繁育过程,以及相应的人工采卵、人工取精、冰冻精子、人工受精等操作程序.
  • 摘要:中国南部海域乃至北方海域,多种石斑鱼类及它们的杂交品种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生产养殖.在南部的高水温海域,每年发生着很多鱼病,养殖业主深受其扰.比较常见的疾病有6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性疾病3种.病毒病分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症(VNN)和虹彩病毒症;细菌病为弧菌症;寄生虫病为白点病,粘液孢子虫性瘦身症和住血鞭毛虫病.本文针对以上疾病的症状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结合日本的相关情况和信息来进行说明和介绍.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皮质醇对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以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为模型,选取2个孵育时间(24和36h)和3个皮质醇浓度[0(对照)、100和1000nmol/L],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即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肝细胞糖原和丙酮酸含量以及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孵育24和36h时,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000nmol/L皮质醇组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显著提高(P<0.05),而肝细胞丙酮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质醇孵育时间对肝细胞葡萄糖释放量、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孵育36h时,肝细胞糖原含量则随着皮质醇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随着皮质醇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孵育24和36h时,100和1000nmol/L皮质醇显著提高了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活性,显著降低了肝细胞苹果酸脱氢酶(M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CD)的活性(P<0.05),但对肝细胞糖原合成酶(GSase)活性则无显著影响(P>0.05);在孵育24h时,皮质醇浓度对肝细胞丙酮酸激酶(P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孵育36h时,100和1000nmol/L皮质醇则显著提高了肝细胞PK活性(P>0.05).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G6Pase活性显著下降,PK活性显著升高,而MDH和IC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皮质醇能够促进斜带石斑鱼原代培养肝细胞糖异生作用,抑制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而对糖原合成无调节作用.
  • 摘要:本实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牛磺酸水平为0.0%(D1)、0.5%(D2)、1.0%(D3)和1.5%(D4)的实验饲料,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牛磺酸水平对不同饲喂期(1~28d、29~56d、57~84d)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L),每箱25尾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每次至表观饱食.分别在饲喂的第28d、56d和84d称重、取样.在每个饲喂期下,添加牛磺酸饲料组石斑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饲料组(P<0.05),且D3组石斑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牛磺酸饲料组(P<0.05).在同一个牛磺酸水平下,第一个饲喂期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二、三个饲喂期(P<0.05);以饲喂的第28d、56d和84d作为考察因素时,添加牛磺酸饲料组鱼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肝体比和脏体比则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饲料组(P<0.05),且D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牛磺酸饲料组(P<0.05).在饲喂的第84d时,添加牛磺酸饲料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饲料组(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斜带石斑鱼在三个饲喂期的适宜饲料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1.08%和1.00%.结果表明,饲料牛磺酸水平明显影响斜带石斑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缺乏或过多不利于鱼的生长.斜带石斑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 摘要:为了探讨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石斑鱼的互作效应,本文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蛋白质水平(P)为38%、45%和52%,淀粉水平(S)为10%、20%和30%的9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56d.38%粗蛋白质与10%淀粉饲料组(38P/10S饲料组)增重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52P/10S组增重率最高,但与45P/20S、45P/30S、52P/20S组差异不显著.增加饲料蛋白质或淀粉水平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肝脂含量,而降低摄食率和鱼体水分含量(P<0.05).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蛋白质效率,但增加淀粉水平却增加蛋白质效率及肝体比与脏体比(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淀粉水平对肥满度、鱼体灰分含量及肝糖原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肝中肝酯酶、脂蛋白酯酶、脂肪酸合成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随蛋白质或淀粉水平的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肝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而增加肝中苹果酸酶活性(P<0.05),但对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增加饲料淀粉水平显著增加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活性,但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生长和肝脏代谢明显受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的影响,其中,糖代谢酶活性受淀粉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斜带石斑鱼生长的适宜的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分别为45%和20%.
  • 摘要: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15.8°C、21.0°C、26.6°C、30.9°C、36.5°C)对小(27.4±0.8)g、中(276.5±17.3)g、大(575.4±18.8)g3种规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fus 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小、中、大规格珍珠龙胆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水温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当水温为26.6°C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10±0.124)、(0.306±0.007)、(0.161±0.010)mg·g-1·h-1和(47.739±21.048)、(13.956±1.783)、(6.811±1.882)μtg·g-1·h-1,耗氧率(mg·g-1·h-1)和排氨率(μg·g-1·h-1)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四次方程,相关系数启均为1.000.在水温15.8~36.5°C范围内,相同水温下,珍珠龙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降低,耗氧率(mg·g-1·h-1)和排氨率(μg·g-1·h-1)与规格之间的回归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为1.000.不同温度条件下,小、中、大三种规格珍珠龙胆的耗氧率Q10和排氨率Q10在21.0~26.6°C时均达到最大,且其均在26.6~30.9°C时最小.小、中、大规格O/N比值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535~113.541)、(15.713~32.193)和(12.097~27.094),表明实验水温条件下小规格珍珠龙胆的供能物质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中、大规格珍珠龙胆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蛋白质和脂肪.
  • 摘要:本研究表达纯化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为研制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疫苗建立基础.将含有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GNNV)主衣壳蛋白(coat protein)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0a-coat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采用SDS_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蛋白经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经SDS_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原核表达蛋白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coat protein),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6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为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 摘要:抗生素可以治疗疾病,但同时也能破坏或降低动物的免疫功能,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动物再次感染后,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生素,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益生菌在动物的胃肠内是具有强大的益生功能,能够抑制住有害菌的生长,提供营养成分,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强化肠道粘膜屏障等,使其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研究和应用焦点.利用能产生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分别强化轮虫、桡足类、丰年虫,探究其在生物饵料体内的消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5min轮虫摄入的大肠杆菌达到峰值,桡足类和丰年虫摄入的大肠杆菌达到峰值10min.所以使用轮虫等仔稚鱼生物饵料包裹益生菌或者能够发酵产生疫苗的基因工程菌,制成生物胶囊,投喂仔鱼,强化时间在10~15min之间较好.
  • 摘要:通过对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代[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幼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杂交子代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56.084+15.549x4+23.833x7+54.08x6+6.695x2;y=-140.48+3.134x1+20.998x4+41.087x6;y=-231.76+63.264x6+15.849x7+5.23x1+14.333x4;对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发现杂交子代在所述的生长形态性状方面同时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父本)和负向超亲优势(母本).
  • 摘要:为比较分析石斑鱼育苗新旧模式水体中菌群的分布差异性,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六批次(A1、A2、B1、B2、C1和C2)水样的菌群16S rDNA V4变异区序列,并使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和Alpha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获得用于分析的序列和OTU数为66727/3724(A1)、66418/3391(A2)、87403/3980(B1)、57519/3438(B2)、62349/3530(C1)和66673/3004(C2);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实际情况.A1、A2、B1、B2、C1和C2六个样品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535.21/8872.16、6583.85/8855.40、8062.60/10640.49、6878.85/9352.25、6859.85/9295.45和5291.87/6868.28,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5/4.72、0.04/4.77、0.04/4.69、0.04/4.74、0.05/4.45和0.08/4.06.传统模式育苗场暴发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同一时期,对两种模式育苗水体中的菌群在门、,属水平分别进行单样品物种丰度、多样品物种分布和物种丰度差异性分析.在门水平,两种育苗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分布相似,但在属水平,传统模式育苗水体的优势菌群中易致病菌假单胞菌属含量显著高于新模式育苗水体.获得了暴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前后,石斑鱼育苗新旧两种模式共6批次育苗水样的细菌均匀度、丰富度和菌群结构,推测石斑鱼"生态优化及病害防控人工育苗创新模式"可能有利于抑制致病菌,富集益生菌.
  • 摘要:为了探究海带多糖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石斑鱼膨化颗粒配合饲料中添加0.6%海带多糖投喂平均体重275.55±29.79g/尾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结合养殖场实际生产,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2口面积30m2水泥池,每口放养约1800尾,在封闭式循环水饲养系统饲养66d.添加海带多糖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29.03%(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23.88%(P<0.05),饲料系数降低15.20%(P<0.05);试验组石斑鱼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减少1.96元,饲料成本降低了12.54%;试验组与对照组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免疫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海带多糖具有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 摘要:Kisspeptin是调控GnRH的关键因子.Kisspeptin可以通过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的合成与释放来调节生殖活动.另一方面,kisspeptin还可以介导性类固醇激素的反馈调节.与哺乳类不同,大部分的硬骨鱼类中存在着两种kiss基因,揭示出硬骨鱼类中kisspeptin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斜带石斑鱼是典型的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鱼类,是研究性逆转的模型.本文在斜带石斑鱼中研究了雄激素对斜带石斑鱼两种kiss基因的反馈调节及其分子机制.在性腺切除和性腺切除后补偿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的斜带石斑鱼中,我们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雄激素对斜带石斑鱼下丘脑kiss1和kiss2mRNA的影响.结果显示性腺切除后下丘脑kiss1的mRNA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在补偿睾酮或双氢睾酮后,也没有改变.而下丘脑kiss2的mRNA表达在性腺切除后显著性上升,睾酮或双氢睾酮补偿后可以恢复kiss2mRNA的表达.说明睾酮或双氢睾酮抑制斜带石斑鱼kiss2基因的表达.
  • 摘要:Kisspeptin由kiss1基因编码.哺乳类中,kisspeptin可以通过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来进一步调节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c hormone,GtH).同时,kisspeptin还可以介导性类固醇激素的反馈调节.与哺乳类不同,硬骨鱼类通常含有两种kiss基因,意味着鱼类中kiss信号系统的复杂性.为了全面了解孕激素对硬骨鱼类kiss基因调节的分子机制,本文以斜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了三种孕激素17α,20β-双羟孕酮(DHP)、17α,20β,21-三羟孕酮(20β-S)和孕酮(P4)对斜带石斑鱼两种kiss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在共转染孕激素核受体的情况下,0.1-10nM浓度的P4能够显著性地增强kiss1启动子活性.DHP和20β-S在0.1-100nM浓度下对kiss1基因启动子活性均有增强作用.而对于kiss2启动子,只有20β-S能够显著性增强kiss2启动子,而P4和DHP在不同浓度下对kiss2启动子活性都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孕激素核受体(nPR)参与了孕激素对斜带石斑鱼两种kiss基因的转录调控过程,且不同的孕激素对两种kiss基因的调节作用不同.
  • 摘要:为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处理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鱼油采用如下条件进行氧化处理:储存温度:4°C、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AT;(31.5±3.5)°C];抗氧化剂添加量:30mg/Kg(EQ)、300mg/Kg(HEQ);储存时间:45d、90d、135d.根据鱼油储存方式的不同共分为14个处理组,分别为:TF+EQ(正对照组,新鲜鱼油+EQ)、TF(负对照组,新鲜鱼油未加EQ)、T4°C+45d+EQ、T4°C+45d+HEQ、T4°C+90d+EQ、T4°C+90d+HEQ、T4°C+i35d+EQ、T4°C+135d+HEQ、TAT+45d+EQ、TAT+45d+HEQ、TAT+90d+EQ、TAT+90d+HEQ、TAT+135d+EQ、TAT+135d+HEQ,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选择健康幼鱼[初重(18±0.02)g]进行实验,养殖8周.结果表明,T4°C+45d+EQ组增重率与TF+EQ、T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TAT+135d+EQ组(P<0.05).T4°C+45d+EQ、T4°C+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饲料系数较低,与TF+EQ、TF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T4°C+135d+EQ、TAT+135d+EQ和TAT+135d+HEQ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TF+EQ、TF组(P<0.05),SOD和GSH-Px也均在TAT+135d+EQ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TF+EQ、TF组(P<0.05).T4°C+45d+EQ、T4°C+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肝脏中MDA含量与对TF+EQ、TF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研究表明,T4°C+45d+EQ、T4°C+45d+HEQ、TAT+45d+EQ和TAT+45d+HEQ组斜带石斑鱼鱼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相对良好,T4°C+45d+EQ和T4°C+45d+HEQ组更优于TAT+45d+EQ和TAT+45d+HEQ组,说明短期、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鱼油的保存,4°C比环境温度保存效果更好.
  •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特种面包虫蛋白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特种面包虫蛋白(商品名:天虫优)是由特殊选育出的面包虫FK03及其代谢产物加工而成的、含有多种功能物质的蛋白原料.用特种面包虫蛋白分别替代6.25%(T6)、12.5%(T12)、18.75%(T18)、25%(T25)、31.25%(T31)的鱼粉,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T0),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健康的珍珠龙胆(初重6.6±0.00g),随机分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0d后,结果显示:各组成活率高达96.7%-100%.T12,T18,T25,T31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显著高于T0(P<0.05);替代组和T0组相比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T12组特定生长率最大;替代组和T0组相比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0组血清中ALP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T6,T12,T31组ALP的含量显著高于T18,T25组(P<0.05);T0组血清中ACP的含量与显著高于T18,T25,T31组(P<0.05),T6组ACP的含量显著高于T18,T31组(P<0.05);T12组血清中GR的含量和T0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T18,T25,T31组(P<0.05);T0血清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T12,T18,T31组(P<0.05),T6组血清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T12,T18组(P<0.05);T0,T12,T31血清中SOD含量显著高于T6,T25组(P<0.05),T12,T31组血清中SOD的含量显著高于T18组(P<0.05).在50d养殖实验结束后,用哈氏弧菌攻毒,结果表明,T18组的免疫保护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以增重率为依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获得最大增重率时特种面包虫蛋白替代鱼粉比例为11.3%.
  • 摘要:石斑鱼是蜚声世界的名贵海鲜,我国开展石斑类养殖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南方沿海养殖业的主要品种.石斑鱼养殖是经济效益显著的高值化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传统方式为海上网箱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常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有二类,其一为传统的本地种,包括红斑(赤点石斑)、土斑(青石斑)、油斑(云纹石斑);另外是上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的青斑(斜带石斑)、老虎斑(棕点石斑)和龙趸(鞍带石斑)以及后来杂交品种珍珠龙胆等,这几个品种的引进是我国近年石斑鱼养殖发展的主要动力.
  • 摘要: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生长快体型大,是石斑鱼属中体型最大的鱼类,但由于工人繁殖技术还未成熟,目前的养殖规模和数量较小.为了开发这一优良的鱼类种质资源,解决石斑鱼人工繁殖中雄鱼数量少、精液量不足,以及鞍带石斑与其它石鱼杂交育种中繁殖时间、地理分布的隔离问题,本文对鞍带石斑鱼的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5%、10%和15%的二甲亚砜(DMSO)冷冻保存鞍带石斑鱼精子,结果显示10%DMSO冷冻精子成活率达到56.67±5.77%,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浓度冷冻精子成活率(P<0.05).在MPRS和ELS两种稀释液中分别加入10%、20%和30%胎牛血清(FBS),冷冻保存精子,结果显示,MPRS中加入20%FBS冷冻精子成活率为50.00±10.00%.在ELS中加入10%FBS冷冻保存精子的成活率达83.75±7.44%,显著高于其它配方冷冻精子的成活率(P<0.05).利用多重比较法对MPRS+15%DMSO、MPRS+20%FBS+10%DMSO、ELS+10%FBS+10%DMSO三-种配方冷冻保存精子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LS+10%FBS+10%DMSO冷冻保存精子成活率达到83.76±7.45%,显著高于其它两配方(P<0.05).利用筛选到的最优配方大量冷冻保存了鞍带石斑鱼精子,并利用冷冻精子与赤点石斑鱼卵进行杂交育苗,受精率达94.56%,孵化率达到62.5%.利用本文研制方法可大量保存鞍带石斑鱼精子,并且可与繁殖时间不同、地理分布不同的赤点石斑鱼进行杂交育种.
  • 摘要:为探讨条纹锯鮨性逆转过程中内分泌调节机理,本文采用药条埋置的方法,分别将17α-甲基睾酮(17α-MT)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I)药条单独和混合埋置到1+龄条纹锯鮨肌肉中,观察并分析性别转换过程中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条纹锯鮨已转化为功能性雄鱼,并获得有活力的精子,而对照组仅有少数个体转雄.(1)实验组条纹锯鮨性腺成熟系数先降低后升高,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显著.随着埋置药条次数增加实验组鱼外观呈出明显的婚姻色,并可以看到头部的脂肪突起,解剖后性腺已由黄色囊状转变为乳白色,而对照组鱼体大部分呈明亮的黑灰色,少数个体性腺呈白色.性别转换过程中条纹锯鮨性腺发育过程主要分四个阶段:卵巢发育期,雌雄共存雌性占优期,雌雄共存雄性占优期,精巢发育期.(2)埋置药条后,17α-MT组条纹锯鮨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显著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而脑内芳香化酶的活性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AI组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明显降低的同时,T水平相对对照组升高显著,同时脑内芳香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而AI和17α-MT结合使用组鱼体血清中T水平高于两者单独使用组,E2的水平也远低于其他两组.(3)芳香化酶抑制剂和17αt-MT结合使用诱导条纹锯鮨产生精子的活力和寿命要优于两者单独使用组.
  • 摘要:石斑鱼是名贵的海水鱼类,随着其养殖和繁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疾病频频爆发,严重阻碍了石斑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弧菌是其病害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弧菌病的爆发流行在全球均有发生,给渔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石斑鱼弧菌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药物、弧菌疫苗以及免疫增强剂等.关于弧菌病致病因子和石斑鱼免疫力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为开发弧菌亚单位疫苗和石斑鱼免疫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年石斑鱼常见弧菌病的致病机理、流行情况、免疫防治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查阅和研究综述.以期为石斑鱼的疾病研究提供参考、开拓研究思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