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蚶

泥蚶

泥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分子生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8434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宁波市第八届学术大会、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产科技分论坛暨2013年浙江省渔业科技论坛等;泥蚶的相关文献由60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志华、柴雪良、苏秀榕等。

泥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8434 占比:98.91%

总计:28748篇

泥蚶—发文趋势图

泥蚶

-研究学者

  • 林志华
  • 柴雪良
  • 苏秀榕
  • 李太武
  • 包永波
  • 董迎辉
  • 姚韩韩
  • 方军
  • 肖国强
  • 张永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俊; 蓝天一; 刘颖; 李宗涵; 方军; 柴雪良; 王志勇; 任鹏
    • 摘要: 为了探讨连续选育多代以后泥蚶形态性状对全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330个2龄“乐清湾1号”泥蚶的壳长L、壳高H、壳宽W、全重Y_(1)和软体部重Y_(2)等5个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形态性状对全重、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所测5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28)。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宽对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79),是影响全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高主要通过壳宽间接影响全重,是影响全重的次要因素;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0.415),其次是壳宽(0.390),两者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3)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壳长、壳高、壳宽估计全重和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_(1)=-18.798+0.265L+0.294H+0.646W;Y_(2)=-7.194+0.143L+0.088H+0.203W。
    • 罗华明
    • 摘要: 滩涂低坝高网蓄水泥蚶养殖是在高潮区及一些荒芜滩涂上经过清理、筑低坝蓄水的养殖方式。该方式可将贝类、鱼和虾等品种进行单养或混养,具养殖成本低、管理简单等优点。泥蚶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是传统的养殖贝类品种,俗称粒蚶、血蚶,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 滕爽爽; 张炯明; 张利兵; 谢尚庶; 王瑶华; 肖国强; 杨千元; 方军
    • 摘要: 自浙江发病泥蚶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J14,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形态及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14感染泥蚶的96h半致死密度为7.74×10^(6)个/mL,对泥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菌株J14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经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分离为黄色不发光菌落,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显示,哈维氏弧菌J14可检测到群体效应调节基因luxR,毒力调控基因toxR,溶血素基因vhhA、vhhB,毒力相关基因toxS,几丁质酶基因chiA,丝氨酸蛋白酶基因7种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J14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杆菌肽4种药物不敏感,对红霉素、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26种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研究结果可为泥蚶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 何京; 肖善势; 何琳; 林志华
    • 摘要: 为了研究池塘虾贝混养模式中不同养殖密度氮磷收支变化,设置2个养殖密度(低密度组TL,高密度组TH),通过定期采样计算综合养殖池塘的氮磷输入和输出。结果表明,饲料是氮元素的最大来源,在TL中占氮总输入量的55.31%,低于TH的61.71%;补充水是氮元素的第二大来源,在TL中占氮总输入量的23.87%,高于TH的17.68%;系统中磷元素的输入主要来源于饲料,在TL中占磷总输入量的75.93%,低于TH的80.26%;肥料是系统中磷元素的第二大来源,在TL中占磷总输入量的13.30%,高于TH的9.33%。系统氮的输出中,养殖生物移出、底泥沉积、排水是氮输出的主要方式,TL养殖生物移出占氮总输出量的30.43%,低于TH的35.9%;TL底泥沉积占氮总输出量的30.95%,高于TH的27.35%;TL排水占氮总输出量的25.35%,高于TH的21.17%。系统磷的输出中,底泥沉积是主要的输出方式,TL底泥沉积占磷总输出量的51.16%,低于TH的52.29%;其次是养殖生物移出,TL养殖生物移出占磷总输出量的22.68%,低于TH的26.06%。在氮、磷利用率方面,TL低于TH。
    • 陈帆; 潘玉英; 徐青霞; 刘铭华; 杨金生; 杨灿灿; 牟成彬; 蓝青萍
    • 摘要: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及运输的不断发展,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给潮间带生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暴露室内模拟试验及数据统计检验,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星状图,探讨潮间带沉积物原油污染对泥蚶鳃和消化腺中不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优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①受低浓度原油污染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表现为被诱导,受高浓度原油污染时总体表现为被抑制,且其在消化腺中的平均活性(132.29 U/mg)约为鳃中(69.34 U/mg)的2倍.②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时间-效应上与S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但其响应时间具有滞后性.③鳃中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在受污染第1天总体表现为被抑制,而消化腺中GST活性在第3、12天时被抑制的效果更明显.④鳃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污染第3天较早被激发,且消化腺中GPx活性最大诱导率和抑制率都出现在低浓度(500 mg/kg)原油污染时.⑤泥蚶鳃和消化腺的IBR值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研究显示,4种主要抗氧化酶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ROS)上具有协同作用,GST可作为原油污染短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而IBR可作为综合生物毒性评价的指标.
    • 刘芳; 陈慧玲; 林宏宇
    • 摘要: 以泥蚶软组织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抗菌物质,采用中性蛋白酶作为抗菌物质制备酶,以抗菌活性为指标,对酶解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50°C,酶解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6时,所制备的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较好.本研究表明,酶解泥蚶软组织所得的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该研究可为海洋生物制品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刘芳; 陈慧玲; 林宏宇
    • 摘要: 以泥蚶软组织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抗菌物质,采用中性蛋白酶作为抗菌物质制备酶,以抗菌活性为指标,对酶解p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50°C,酶解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6时,所制备的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较好.本研究表明,酶解泥蚶软组织所得的抗菌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该研究可为海洋生物制品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李宗访; 滕爽爽; 张炯明; 方军; 肖国强; 谢尚庶
    • 摘要: 为了探讨镉(Cd)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重金属Cd含量积累、相关酶活力变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将泥蚶暴露于Cd质量浓度为0 mg/L、0.05 mg/L、0.1 mg/L、0.5 mg/L的海水中,对其软体部Cd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的酶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ATP结合盒转运子A家族(ABCA3)、金属硫蛋白(MT)、ATP合酶(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Cd胁迫后泥蚶软体部Cd含量明显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d胁迫后0.05 mg/L和0.1 mg/L质量浓度组中鳃和外套膜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0.5 mg/L组内脏团Cd含量最高.Cd胁迫后泥蚶内脏团中SOD酶和ATP酶活力及MDA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后期呈现下降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Cd胁迫后ABCA3、SOD、MT基因表达上调,ATP合酶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胁迫后泥蚶软体部Cd大量增加,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泥蚶通过调整自身酶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减少Cd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的毒害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