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贝类

贝类

贝类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427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轻工业、手工业、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951篇;相关期刊470种,包括海洋科学、福建水产、海洋渔业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等;贝类的相关文献由56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国范、张涛、杨红生等。

贝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2 占比:42.0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99%

专利文献>

论文:1951 占比:56.93%

总计:3427篇

贝类—发文趋势图

贝类

-研究学者

  • 张国范
  • 张涛
  • 杨红生
  • 于瑞海
  • 翟毓秀
  • 李莉
  • 刘鹰
  • 刘广斌
  • 方建光
  • 谭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许道艳; 张悦; 于彩芬; 邢庆会; 周胜玲; 李诗菲; 刘长安
    • 摘要: 分析我国黄海26个地区贝类生物体中Hg、Cd、Pb、Cr、As、Cu污染状况,并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和《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的污染物限量要求,仅庙岛群岛近岸海域无机砷含量超标。黄海26个地区Cd、As污染健康风险等级均不超过Ⅲ级,远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Cd、As污染健康风险强度可以接受。Hg、Pb、Cr、Cu污染风险值均远低于荷兰建设和环境部规定的可忽略风险水平,风险等级符合健康风险评价Ⅰ级标准,健康风险强度可以忽略。
    • 张麋鸣; 颜金培; 叶旺旺; 张超; 高众勇; 徐长安; 李玉红; 张介霞; 赵淑惠; 孙恒; 詹力扬
    • 摘要: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海水贝藻类养殖数据,估算了2014年至2019年全国及福建省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并评估了福建省贝藻类养殖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在全国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占比较大,且逐年递增,在2019年估算的碳汇强度高达211.3万吨(占全国估算总值的31.16%)。与全国海水贝藻类碳汇增速17.3万吨/年相比,福建省的年增速数据(10.7万吨/年)表明福建省具有较强的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潜力,并可带来可观的减排经济效益,为我国实现碳中和这一宏伟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 洪汝玥; 飞船叔叔(图)
    • 摘要: 贝壳是海洋软体动物的保护壳,也是海底世界不可缺少的成员。你想认识各类贝壳吗?你想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贝类吗?2021年初,一座贝类微型博物馆在我们学校建成了!它设计新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校园里,让我们足不出校就可以亲密接触各类贝壳,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探索海洋世界奥秘的兴趣。一走进我们学校的大门,蓝莹莹的贝类微型博物馆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它玲珑别致,一千余件展品整齐地陈列着,就像无数闪烁的星星在深蓝色的夜空中眨着眼。
    • 陈笑迎; 田桂芳; 陈智慧;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贝类在水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贝类蛋白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功能特性,但由于贝类产品受地域的限制且易腐败,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较少。已有研究证明,通过改性能进一步优化贝类蛋白的功能特性,使其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从而解决蛋白质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物理改性法、化学改性法和酶解改性法三大类贝类蛋白改性技术的机制及优缺点,不仅为改进贝类蛋白改性技术和开发新兴的贝类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还为拓宽贝类产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 王璐; 许岩; 丁勇; 陈文博; 尚宏鑫; 杨婷婷
    • 摘要: 本文对大连地区5种常见贝类及养殖海水中重金属铅(Pb)、镉(Cd)的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评价该地区贝类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人类食用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样品中重金属Pb、Cd测定含量均符合相应标准,未超标。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贝类中Pb含量处于正常浓度值范围;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牡蛎中的Cd含量属于轻污染水平,菲律宾蛤仔、贻贝中的Cd含量处于正常浓度值范围内。X_(MPI)计算结果表明,各种贝类富集重金属Pb、Cd的能力大小顺序为:栉孔扇贝>牡蛎>虾夷扇贝>贻贝>菲律宾蛤仔。危害商数小于1,说明不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 朱金艳; 高彬; 孙淼淼; 陈思; 杨宇; 麻丽丹
    • 摘要: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是全球食源性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食用感染HAV的贝类而患病的案例日益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贝类中HAV的提取与检验方法进行了阐述,为贝类中HAV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贝类中HAV检验的新方法,以防止HAV的传染与危害。
    • 陈雅纯; 郭明珠; 王利文; 桑亚新; 孙纪录
    • 摘要: 我国是贝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由食用贝类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日益增多。贝类过敏好发于成人,通常持续影响人的一生,是需重视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贝类主要致敏物质原肌球蛋白、开发低致敏或脱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贝类的主要致敏物质原肌球蛋白,重点总结了加工技术消减贝类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研究现状、消减机制及其优缺点,并提出未来解决贝类致敏原的需求和挑战,为我国低致敏或脱敏贝类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 杨小彤; 叶灵通; 卢洁; 姚托; 王江勇; 付耀武; 张其中
    • 摘要: 贝类一般在开放式海域养殖,这使得贝类病害防控工作很难开展,因此调查病原流行感染规律对贝类病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常规PCR技术,调查了广东近岸6个养殖海域5种重要养殖贝类寄生派琴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了贝类寄生派琴虫感染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种派琴虫,其中北海派琴虫(Perkinus beihaiensis)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奥尔森派琴虫(P.olseni)。5种检测的贝类中,除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以外,均检测到派琴虫感染,其中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2种派琴虫,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仅感染奥尔森派琴虫。湛江、阳江、江门等粤西地区派琴虫感染率为17.17%,显著高于汕尾、揭阳、汕头等粤东地区。夏秋季派琴虫的感染率为15.67%,显著高于冬春季。不同海域中,贝类派琴虫的感染受寄主的养殖环境、养殖方式、摄食方式、栖居方式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使其季节动态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 王婷; 郑佳慧; 胡梦红; 徐旭丹; 王有基
    •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大量排放,约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降低,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及引起的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已对各种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贝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其属于钙化生物,极易受到海水酸化的影响。在对贝类进行酸化生理生态响应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海洋酸化影响到贝类整个生活史和几乎大部分生理过程,尤其是早期生活史阶段呈现高度敏感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贝类在酸化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响应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为贝类应对海洋酸化响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洪汝玥
    • 摘要: 我们要参观的第一间博物馆,是位于校园里的微型博物馆。我们的小小讲解员对这里的展品,可是如数家珍。大家好!我叫洪汝玥,来自钱塘江畔、西湖之滨的杭州。我的家乡因水而美,以水闻名。水养育了人,也养育了无数的小生灵,贝类就是其中最瑰丽的成员。它们种类众多,形态各异,有宛如宝石的黄金宝螺,有浑身长刺的骨螺,还有像扇子一样的扇贝。它们有些属于用"肚子"走路的腹足纲,有些属于有着两片贝壳的双壳纲,还有些属于"脚"长在头上的头足纲,是不是都很有趣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