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氧化防御系统

抗氧化防御系统

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96851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毒理学报、草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2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蓉、张景飞、李进寿等。

抗氧化防御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68515 占比:100.00%

总计:3968598篇

抗氧化防御系统—发文趋势图

抗氧化防御系统

-研究学者

  • 王晓蓉
  • 张景飞
  • 李进寿
  • 孙媛媛
  • 尹颖
  • 郭红岩
  • 吴东
  • 吴发旺
  • 吴泽江
  • 吴端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素萍; 陈丹; 穆秋霞; 李琳; 王坤; 郑喜群
    • 摘要: 氧化应激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氧化-抗氧化平衡受到了破坏,从而导致组织损伤。活性氧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作用,而过量的活性氧将会损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如何保持细胞内的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对健康极为重要。抗氧化系统通过清除ROS、螯合金属离子、猝灭单线态氧以及降低氧浓度等方式来减缓或抑制细胞氧化。将从细胞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抗氧化防御系统三方面阐述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为促进健康并预防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赵晶晶; 詹万龙; 周浓
    • 摘要: 活性氧(ROS)和丙酮醛(MG)是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低剂量的ROS或MG参与信号交流、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等过程,而过量的ROS或MG具有高反应性和细胞毒性,会导致植物处于氧化胁迫或MG胁迫状态。为了维持植株体内ROS和MG的动态平衡,植物自身进化出了一系列的ROS和MG产生及清除机制。文章归纳总结了植物体内ROS和MG的合成代谢过程、分解代谢过程以及两者合成和分解代谢间的关系,阐明了不同非生物胁迫(干旱、温度、盐、碱、盐碱和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间的调节情况。提出今后应加强植物体内MG的信号作用、乙二醛酶系统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以及乙二醛酶系统耐逆基因工程开发的深入研究,以期为非生物胁迫下植物体内ROS和MG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孙守江; 马馼; 祁娟; 师尚礼; 刘文辉
    • 摘要: 为探讨老芒麦种子响应自然老化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和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活性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Qingmu No.1’)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贮藏1,2,4,5和6年后,老芒麦种子活力、生理生化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老芒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活力指数均逐渐降低,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明显上升;贮藏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缓慢降低,贮藏2年以后,上述指标活性急剧下降,从而加快了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进程。老芒麦种子在自然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造成活性氧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膜通透性增加,继而影响了种子的萌芽以及幼苗的生长。
    • 李光辉; 任永红
    • 摘要: 本文综述了氧化应激对奶牛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氧化应激与健康研究简史,奶牛氧化应激的原因与机理,氧化应激与奶牛围产期疾病,氧化应激与犊牛疾病以及其防治措施等.
    • 高嘉蔚; 赵莎莎; 李富云; 杨小满; 张静; 熊安琪; 李锋民
    • 摘要: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环境效应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揭示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淡水生物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规律,以100 nm、5μm、50μm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为研究对象,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停留量,以及对大型溞滤水率、摄食率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可被大型溞摄入,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在大型溞体内的积累量和停留量均高于50μm的微塑料,50μm的微塑料主要黏附在胸肢处,而100 nm和5μm的微塑料能在大型溞肠道中积累.暴露于3种粒径的微塑料后,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0.7%±9.5%和39.2%±10.7%.3种粒径的微塑料均能促进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并诱导丙二醛含量升高,导致大型溞氧化损伤.研究显示,微塑料损伤大型溞的食物过滤器,堵塞消化道,降低其滤水率、摄食率,造成大型溞氧化损伤,微塑料暴露对大型溞的摄食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 丁彤彤; 李朴芳; 曹丽; 龙欣源; 刘波; 马永清
    • 摘要: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on)和2个六倍体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5%)两种水分处理下,测定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输能力、抗氧化防御能力及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变化,探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在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籽粒产量分别为降低了48.00%、37.93%、40.19%、38.77%、19.58%、16.11%,相比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具有较高稳定性,且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和积累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降低了29%、27%、30%、14%、3%、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59%、42%、44%、45%、23%、17%.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充分供水条件相比,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降低了40%、38%、36%、6%、-16%、-17%,贡献率分别降低了43%、37%、15%、26%、20%、11%,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3%、13%、6%、2%、2%.同时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相比,六倍体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运输能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以上结果说明,干物质转运和积累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小麦花后持绿时间、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运输能力影响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
    • 杜树豪; 孟范平; 张倩; 彭晓玲
    • 摘要: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具有独特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纳米材料.随着GO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其通过随意排放或不适当处理而进入海洋环境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因此,评估这种纳米材料对海洋生物的潜在毒性十分必要.本研究将2种海洋微藻——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暴露于含GO的F/2培养基中,根据其生长、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光合色素、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过氧化对GO的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O对2种微藻具有不同毒性,72 h EC50值分别为13.04和79.10 mg·L-1.GO纳米片层既能通过吸附直接与藻细胞表面作用,也能侵入藻细胞内部,造成2种微藻的细胞形态畸变和淀粉粒积累量增加,无细胞壁的盐生杜氏藻还出现细胞膜破损、内容物外泄、细胞核皱缩、核膜模糊不清、核质凝聚等异常现象.GO对光合色素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而非抑制作用,这与细胞中淀粉的积累相一致.GO暴露引起藻细胞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明显变化,包括GSH大量消耗、GPx活性受抑、GST和GR活性上扬.高浓度(100 mg·L-1)GO胁迫下细胞内MDA含量激增,表明脂质过氧化严重,而盐生杜氏藻更为明显.总之,海洋微藻对GO的敏感性与其是否存在细胞壁及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 王昕宇; 陶文卿; 吕慧超; 李秉钧; 赵业
    • 摘要: 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硫化物对刺参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对刺参幼参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397、3.769、3.001、2.678 mg/L,安全浓度(SC)为0.2678 mg/L.研究了在0(对照组)、0.8(低浓度)、1.6 mg/L(高浓度)硫化物浓度下,暴露24 h、48 h、72 h、96 h时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谷胱甘肽(GSH+GSSG)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硫化物暴露下,低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刺参幼参T-AOC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而高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随时间不断下降,至9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和CAT活性均在硫化物暴露72 h内不断升高,至72 h,高、低浓度硫化物处理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 h后变化不大.硫化物处理下高、低浓度组GSSG+GSH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为探索硫化物胁迫下刺参抗氧化防御机制提供基础参考.
    • 杜娟; 李娜; 连续
    • 摘要: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滤泡的破坏和实质组织的纤维取代,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1].近年来,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可能参与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和进展.本文通过对 OS和 HT的影响以及它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障碍做一简要综述,希望对 HT患者的疾病的临床新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