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蚯蚓

蚯蚓

蚯蚓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634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体育、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45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2923篇;相关期刊1274种,包括钓鱼、垂钓、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蚯蚓的相关文献由8634位作者贡献,包括贾立明、贾京华、陈小明等。

蚯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45 占比:52.69%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2923 占比:46.04%

总计:6349篇

蚯蚓—发文趋势图

蚯蚓

-研究学者

  • 贾立明
  • 贾京华
  • 陈小明
  • 王凤艳
  • 邱江平
  • 胡锋
  • 李辉信
  • 蔡霞
  • 王庆革
  • 刘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尹悦; 慕晓泉; 李博; 杨杨; 王殿武
    • 摘要: 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取河北省保定市周边地区持续重金属污染的原位土壤与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采样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蚯蚓扰动作用对土壤重金属Cd、Cu和Zn全量与有效性变化的影响及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主要结果如下,蚯蚓在供试土壤(清洁土与3种原污土)中培养至第14天时,不同供试土壤全量Cd、Cu和Zn含量较培养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全量Cd含量分别降低了40.48%、9.90%、0.89%和6.15%;土壤全量Cu含量分别降低了3.16%、8.16%、4.34%和7.74%;土壤全量Zn含量分别下降了2.27%、3.53%、3.34%和4.84%。供试土壤DTPA-Cd、DTPA-Cu和DTPA-Zn含量较培养前呈升高趋势,DTPA-Cd含量分别增加了29.41%、16.54%、14.33%和0.51%;DTPA-Cu含量分别增加了10.51%、1.26%、12.28%和5.30%;DTPA-Zn含量分别增加了44.99%、9.62%、7.97%和0.18%。另外,不同污染土壤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Cd、Cu和Zn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蚯蚓对Cd、Cu和Zn的富集能力表现为Cd>Zn>Cu。培养至第2天和第7天时,蚯蚓Cu含量与土壤全量Cu和DTPA-Cu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培养至第14天时,蚯蚓Zn含量与DTPA-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李晨; 赵家婷
    • 摘要: 【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了解蚯蚓弗兰克学技术的情节,能说出故事内容。2.仔细观察绘本画面,感受蚯蚓弗兰克心理变化的过程,知道弗兰克也有自己擅长的事。3.尝试用纸黏土制作昆虫,探索昆虫的外形特征。4.在集体面前大胆说出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参加才艺秀展示自己。
    • 李杨; 马占飞; 康俊港; 王亚博; 姜国均
    • 摘要: 由于畜牧产业的迅速发展,牲畜的粪便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环境保护是我们生态保护的一大重点,因此改善粪便环境是当前的必然趋势,需要对各种粪便资源进行有效再利用。蚯蚓可以有效解决土壤中的有机废弃物,利用蚯蚓进行环境改善是一种生物技术,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蚯蚓可以很好地对垃圾进行处理,它可以溶解动物排泄物中的杂质,进而制成生物蛋白质以及各类营养素。不仅极具环保价值,而且同时富有经济价值。本章将通过对使用各种动物粪便饲养蚯蚓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为减少污染并使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指导。
    • 马占飞; 李杨; 王亚博; 姜国均
    • 摘要: 由于抗生素在养殖生产中的滥用,导致药物残留、抗性基因和耐药病菌产生等问题日益严重,养殖业急需新型安全的替抗产品。抗菌肽作为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肽类分子,能够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多种病原菌的侵袭能力,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且抗菌肽种类丰富,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抗菌多肽,可以很好地替代抗生素。蚯蚓长期生活在环境复杂的土壤中,抵抗土壤中病原微生物侵袭,体内的抗菌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深入研究蚯蚓抗菌肽的分泌机理,论文通过对蚯蚓所分泌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进行综述,为蚯蚓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 张伟; 张雪梅; 李典晏; 余鸿燕; 曾婷婷; 杨晓霞
    • 摘要: 基于探针底物法,将蚯蚓微粒体悬浮液加入至含有混合探针底物香豆素(50μmol·L^(-1))、安非他酮(25μmol·L^(-1))、阿莫地喹(50μmol·L^(-1))、右美沙芬(5μmol·L^(-1))的孵育体系中(微粒体蛋白质量浓度需控制在32~96 mg·L^(-1)内),于37°C孵育20 min后,加入甲醇终止反应,静置10 min后过0.22μm滤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对应的代谢物7-羟基香豆素、羟基-安非他酮、N-脱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的生成量。根据相应代谢物的生成量分别评价蚯蚓CYP2A6、CYP2B6、CYP2C8及CYP2D6酶活力。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作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含1 mmol·L^(-1)乙酸铵的0.05%(Φ)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并用基质匹配法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结果显示:7-羟基香豆素、羟基-安非他酮、N-脱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的质量浓度均在2.5~5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3.7%~10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s,n=5)为2.1%~11%,日间RSDs(n=5)为4.6%~10%。方法用于分析分别暴露于多壁碳纳米管染毒土壤(暴露组)和普通土壤(对照组)21 d后蚯蚓体内4种CYP同工酶的活力,CYP2C8酶活力明显高于CYP2A6、CYP2B6及CYP2D6,暴露组中CYP2A6及CYP2C8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CYP2B6及CYP2D6酶活力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可将CYP2A6及CYP2C8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用于定性诊断土壤的多壁碳纳米管污染。
    • 武玲; 张航瑜; 杨斌; 段睿洁; 徐昆龙
    • 摘要: 蔬菜在生产、收获、贮存、加工、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产废系数约9.7%,蔬菜废弃物存在水分含量高和农药残留等问题,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途径较少。利用蚯蚓养殖无害化处理蔬菜废弃物,结果表明,蚯蚓除对辛辣、刺激和芳香气味大的蔬菜(如辣椒、大葱、芫荽和茼蒿等)敏感、不采食、甚至逃逸外,其他蔬菜废弃物均可处理。掘穴环爪蚓(Perionyx excavatus)处理蔬菜废弃物处理池垫层基料配方为发酵晒干牛粪:腐殖土=1:4配比、饲养环境温度20~26°C、湿度60%~70%、p H6~9,蚯蚓密度2.2~2.5kg/m^(3),蔬菜废弃物分解周期4~7d,处理效率平均约为1kg/m;·d,蚯蚓液体肥料和固体肥料生成比例为6:4。蚯蚓液体肥和固体肥生物活性高,在草莓、番茄、三七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中,具有抗逆性好、生根快、果实糖分含量增加等优势。
    • 李浩; 刘刚; 饶雄飞; 孙敬国; 孙光伟; 谭本奎; 袁跃斌; 董贤春
    • 摘要: 结合当前烟农增收副产业,探索不同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选出与本地相配套的有机肥;利用本地牛、蚯蚓养殖产业中产生的牛粪、蚯蚓粪及蚯蚓基质与环神农架烟区主流有机肥饼肥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不同有机肥后烟叶病害、产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牛粪、蚯蚓+基质均利于改善烟株农艺性状,表现为牛粪利于前期烟株生长,蚯蚓+饲养基质利于烤烟的生长,形成更加符合工业需求的“中棵烟”株型,并且可以降低病害发生,提升烟叶经济性状,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烟田增施牛粪和蚯蚓+饲养基质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鼓励有条件的区域配施。
    • 王海候; 程月琴; 金梅娟; 孟祥国; 施林林; 沈明星; 陆长婴
    • 摘要: 蚯蚓蚯蚓粪快速高效分离是规模化蚯蚓生物消解农业废弃物的关键技术环节。针对目前电刺激分离蚯蚓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缺乏相关定量参数等问题,该研究探讨了蚯蚓分离率对电刺激方式、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及电刺激耦合物料含水率、物料厚度等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电刺激对蚯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可促进蚯蚓与蚓粪分离,间歇式电刺激方式较持续式电刺激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间歇式电刺激方式下,蚯蚓分离率与电刺激强度、通断电循环周期时长、通电时长均呈显著的开口向下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蚯蚓生长的物料含水率适宜值为52.60%,物料厚度越小,越有利于电刺激分离率的提高;电刺激处理对蚯蚓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乙酰胆碱酯酶、纤维素酶、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含量,蚯蚓经过5 d的恢复性驯养后,丙二醛含量可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综合蚯蚓分离率、技术参数易操作性等,采用间歇式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设计电刺激强度2 mA、通断电周期时长30 s、通电时长1 s,控制物料含水率50%左右、物料厚度20~25 cm,辅助210 lx白光光照,电刺激作业时间30 min,蚯蚓分离效率可达85%左右。研究可为快速高效分离蚯蚓活体与蚯蚓粪的设备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宗玉璐; 杨丽萍; 赵淑艳
    • 摘要: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活体与离体实验,研究6:2氟调羧酸(6:2FTCA)在蚯蚓体内的毒理效应和代谢转化机制.结果表明,6:2FTCA对蚯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说明6:2FTCA对蚯蚓产生了氧化胁迫效应.6:2FTCA在蚯蚓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GST酶提取液中的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CYP450(0.014/h)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GST(0.006/h),其终端全氟羧酸(PFCAs)代谢产物为全氟己酸(PFHxA)、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丁酸(PFBA),说明CYP450和GST参与了6:2FTCA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转化,且CYP450贡献大于GST.蚯蚓肠道好氧微生物对6:2FTCA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终端PFCAs降解产物为PFHxA和PFPeA,而肠道厌氧微生物对6:2FTCA无降解作用.
    • 冯发运; 王亚; 岳远浩; 李俊霞; 孙星; 程金金; 葛静; 余向阳
    • 摘要: 内生降解菌定殖可促进水稻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代谢,研究功能内生菌对农药暴露下水稻根际微生态的影响,可为利用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农作物农药残留及修复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蚯蚓、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接种内生菌Stenotrophomonas pavanii DJL-M3对水稻根际微生态响应多菌灵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暴露导致水稻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被抑制;多菌灵污染可对水稻根际周围的蚯蚓造成氧化损伤,致使其体内丙二醛累积并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过表达;多菌灵残留显著降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碳源代谢活性。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促进了水稻根际残留多菌灵的降解,缓解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蚯蚓所受胁迫压力,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活力以及蚯蚓的存活率,并有效提升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与多样性。因此,接种内生降解菌S.pavanii DJL-M3有助于多菌灵残留污染下稻田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