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干物质

干物质

干物质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6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43674篇;相关期刊494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等;干物质的相关文献由6117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应斌、张巨松、杨恒山等。

干物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6 占比:1.31%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3674 占比:98.66%

总计:145623篇

干物质—发文趋势图

干物质

-研究学者

  • 邹应斌
  • 张巨松
  • 杨恒山
  • 李明
  • 唐海明
  • 牛俊义
  • 肖小平
  • 袁继超
  • 刘鹏
  • 徐文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特; 王蜜蜂; 赵强
    • 摘要: 为探明缩节胺与氮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互作效应,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50(N1)、300(N2)、450 kg hm–2(N3)3个施氮(纯N)水平,525(D1)、1050(D2)、2100 g hm–2(D3)3个缩节胺水平,交互共9个处理.研究滴施不同剂量氮肥与缩节胺对棉花农艺性状、棉铃时空分布、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缩节胺与氮肥互作效应对棉花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在低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的延缓作用减弱甚至消失.N1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果枝始节高、第4果枝长、第7果枝长分别增加12.07、1.54、1.28和1.20 cm.在正常或高氮状态下缩节胺对棉花生长产生一定的延缓作用,其控制效果并不随缩节胺剂量增加而增强,N3处理下,D3处理相比D1处理棉株的株高、第1果枝长、第2果节间平均长度分别降低1.05、1.68和1.52 cm.棉株的株高、茎粗与果枝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相比N1处理分别增加3.30 cm、0.75 mm与0.29台;其果枝长与果节间长在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差异.D2处理相比D1与D3处理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生殖器官的转运,促进伏前桃与伏桃的生长,但滴施缩节胺不同剂量对棉花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方面无明显影响.N1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其他处理13.14%~44.50%;生殖器官占比较N3处理增长2.05%~6.30%.D3处理与N1处理下棉花纤维品质较好,籽棉产量、单株铃数与单铃重最高、增产效果较好.因此,北疆棉区推荐随水滴施用量为1050~2100 g hm–2缩节胺与150 kg hm–2氮肥.
    • 张宇; 门果桃; 马郁瑾; 兰开龙; 尹春艳; 张立华; 王黎胜
    • 摘要: 【目的】明确不同贮藏方式对菊芋块茎品质的影响,为菊芋块茎贮藏保鲜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以土默川菊芋为试验材料,块茎收获晾干后采取窖藏、库藏和土藏方式贮藏,每隔30 d测定块茎干物质、还原糖和菊糖含量,观测块茎外观变化,计算腐烂率和萌发率。【结果】3种贮藏方式下,菊芋块茎的干物质、还原糖、菊糖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贮藏120 d时,窖藏、库藏和土藏干物质含量分别下降10.40%、16.77%和27.83%;还原糖含量分别下降44.54%、12.82%和上升51.13%;菊糖含量分别下降11.60%、4.45%和33.47%。3种贮藏方式下,窖藏方式菊芋块茎腐烂率、萌发率均为0;库藏方式出现部分菊芋块茎腐烂,120 d腐烂率为7%;土藏方式出现菊芋块茎萌发,120 d萌发率为97%。【结论】窖藏可有效延长菊芋块茎贮藏保鲜时间,降低营养物质消耗,维持较好的外观和品质;土藏方式贮藏90 d内菊芋块茎外观没有变化,贮藏90 d后菊糖含量显著下降。从贮藏成本和保鲜效果两个方面来看,菊芋块茎可以采取土藏、窖藏或者二者相结合的贮藏方式,保证块茎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 韦剑锋; 韦冬萍; 胡桂娟; 吴炫柯; 罗小芬; 赵晓玉; 廖文琴; 张灵
    • 摘要: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促进甘蔗高效生产,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依据广西甘蔗主要播种月份,设置2月15日、3月15日、4月15日及5月15日4个播种期,分析新植蔗和宿根蔗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及养分经济效率。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新植蔗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宿根蔗根、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茎干物质积累量以3月15日播种最高;两季甘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51.88~66.43 t/hm^(2),其中2月15日、3月15日播种较高,5月15日播种最低;新植蔗根、茎的氮、磷及钾积累量,以及氮、磷及钾积累总量减少,叶的氮、磷及钾积累量增加;宿根蔗各器官氮、磷及钾积累量以5月15日播种最高,2月15日播种最低;两季甘蔗氮、磷及钾积累总量分别为327.17~375.54、37.48~43.82、427.51~503.01 kg/hm^(2),均以3月15日播种最高,5月15日播种最低。播种期影响甘蔗干物质与养分分配利用,早播种促进新植蔗干物质和养分向茎分配,提高养分经济效率。可见,甘蔗早播种的生物产量与养分吸收量较高,而5月15日播种的生物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大幅减少。
    • 唐卫东; 刘振文; 刘冬生; 胡雪华
    • 摘要: 为研究黄瓜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干物质量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以黄瓜品种碧玉3号为试材,在温室无土栽培管理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低温弱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的叶面积、植株干物质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叶片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对叶龄为15~25 d的叶片影响相对较小;在中度低温(10~15°C)与弱光(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为100~200μmol·m^(-2)·s^(-1))胁迫下,处于伸展期(叶龄5~15 d)的叶片叶面积增长量明显减少,叶干物质量有所增加;而重度低温(5~10°C)与弱光(PPFD为0~100μmol·m^(-2)·s^(-1))条件下叶龄小于15 d的叶片形态发育基本停滞,与对照相比,叶片干物质量下降幅度较大;轻度低温弱光(15~20°C,PPFD为200~400μmol·m^(-2)·s^(-1))胁迫对黄瓜叶片的正常发育不构成显著威胁,尤其是对发育初期叶片面积增长与干物质量积累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叶片从发育初期至扩展期的正常生长,应避免中度以上低温弱光胁迫(5~15°C,PPFD为0~200μmol·m^(-2)·s^(-1))。
    • 黄贵斌; 关耀兵; 牛永岐; 周丽蕾; 赵永峰
    • 摘要: 【目的】研究根瘤菌接种对鹰嘴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减施氮肥条件下固氮效果。【方法】以木鹰1号为材料,设C_(1)(根瘤菌A、1/2氮)、C_(2)(根瘤菌B、1/2氮)、C_(3)(根瘤菌A、不施氮)、C_(4)(根瘤菌B、不施氮)和CK_(1)(不接菌、施全氮)、CK_(2)(不接菌,1/2氮)、CK_(3)(不接菌,不施氮)共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鹰嘴豆的根瘤鲜重、叶绿素含量、干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接种根瘤菌的处理鲜重显著增长,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后期表现为C_(1)>C_(2)>CK_(1)>CK_(2)>C_(3)>C_(4)>CK_(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瘤菌接种显著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C_(1)、C_(2)处理下的鹰嘴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以及产量升高,C_(1)处理下的产量为1928.84 kg/hm^(2),与全氮对照相比增产8.83%;C_(2)处理下的产量为1827.59 kg/hm^(2),增产3.11%。【结论】根瘤菌接种下,鹰嘴豆减施氮肥可稳产、增产,且以1/2氮肥加根瘤菌A效果最好。
    • 高仁才; 陈松鹤; 马宏亮; 莫飘; 肖云; 张雪; 樊高琼
    • 摘要: 【目的】研究秋闲期秸秆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墒情和小麦生产特性的影响以及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行性,为四川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仁寿县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冬小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夏玉米秸秆粉碎覆盖(SM)和不覆盖(NM);裂区为氮肥用量,设不施氮(N0)、减氮(120 kg/hm^(2),N120)和常规施氮(180 kg/hm^(2),N180)3个水平。测定了小麦播前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和墒情、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花后叶绿素含量、开花结实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NM处理相比,SM处理在0—10 cm土层有显著增墒效应,其2016—2017年土壤储水量提高了8.0 mm,2017—2018年提高了6.7 mm;2016—2017和2017—2018年0—100 cm土层储水量分别提高20.2和9.1 mm。SM处理较NM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前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花后小麦旗叶、倒2叶、倒3叶叶绿素含量,并有效减缓了上层叶片叶绿素降解;SM处理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并降低花前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S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总小花数、可育小花数和总结实率;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两年均值分别较NM提高31.8%、44.4%和92.9%。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氮对小麦叶面积指数、花后上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和产量均有一定降低作用,但秸秆覆盖的效应大于施氮效应,秸秆覆盖后减氮对产量降低作用不明显。【结论】秋闲期秸秆覆盖可提高冬小麦播前0—10 cm土层储水量,利于冬小麦营养生长并延缓花后叶片衰老,从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改善开花结实特性。减少氮肥投入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但秋闲期秸秆覆盖下良好的保水效应可有效抵消减氮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四川旱地冬小麦产区,建议采用秋闲期玉米秸秆覆盖结合120 kg/hm^(2)施氮量的技术模式,以促进冬小麦减氮和增产增效。
    • 刘伟; 袁福香; 李忠辉; 王琪; 晏晓英; 王冬妮
    • 摘要: 为研究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大田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玉米群体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情况和产量等特征,为区域玉米高效栽培模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6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大田试验,选取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照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了垄向南偏西20°、种植间距为0.4~1.25 m的高光效和垄向南偏西20°的高光效小垄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气候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高光效处理与高光效小垄和对照比,有较高的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收获指数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更好,抽穗之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更高。可见,高光效种植方式对于产量有提升作用;垄向调整和株行距共同作用对于干物质积累和雌穗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选择种植方式。
    • 黄玉芳; 张辉; 张立花; 张红燕; 张雯雯; 赵亚南; 叶优良
    • 摘要: 为给高磷土壤小麦磷管理提供依据,在河南省温县速效磷为49.1 mg·kg^(-1)的土壤上开展2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磷量水平(0、45、90、135、180 kg P_(2)O_(5)·hm^(-2)),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且两年分别在90和135 kg·hm^(-2)施磷量下最高。90 kg·hm^(-2)施磷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施磷量进一步增加时干物质累积量无显著变化,叶片等各器官均表现出相似趋势。第一年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6.7%;第二年花后干物质转运量以135 kg·hm^(-2)施磷处理最高,转运效率为30.9%.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磷素积累量均以90 kg·hm^(-2)施磷处理最高,施磷处理收获期吸磷量比不施磷处理增加14.5%~44.6%,开花后各器官磷素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90 kg·hm^(-2)施磷处理相对较高。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增加呈下降趋势,90 kg·hm^(-2)施磷处理下磷肥利用率相对较高,磷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表观回收率两年平均为130.8kg·kg^(-1)、10.6kg·kg^(-1)、23.9%。磷肥用量高于90 kg·hm^(-2)时,土壤磷素呈盈余状况;在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土壤磷素盈余0.1~17.3 kg·hm^(-2);在施磷135 kg·hm^(-2)和180 kg·hm^(-2)时,土壤_崎素益余量分别为32.1~77.5和101.5~115.3 kg·hm^(-2)。这说明,在土壤磷素肥力较高的情况下,推荐施磷量90 kg·hm^(-2),可促进干物质和磷素积累,提高小麦产量•同时维持合理的磷肥利用率及磷素平衡状况。
    • 熊乙; 郭春泽; 陈菲; 王学凯; 林炎丽; 陈云荣; 倪奎奎; 杨富裕
    • 摘要: 在新鲜全株构树中分别添加叔丁基对苯二酚(T1:2g·kg^(-1)、T2:4g·kg^(-1))和没食子酸(G1:10g·kg^(-1)、G2:20g·kg^(-1)),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青贮60d后取样,分析抗氧化剂对构树青贮养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G1和G2组干物质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G1和G2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添加没食子酸可提高构树青贮的干物质保存率,并减少非蛋白氮的产生,推荐添加量为10g·kg^(-1)。
    • 曾燕蓉; 李韬; 林强; 邱长玉; 唐燕梅; 朱光书; 张朝华; 刘丹; 陆晓媚; 朱方容
    •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算家蚕对桑叶的食下消化率和饲料转化效率以及桑叶作为食品与畜禽饲料其重金属含量的安全阈值,采用现代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检测标准,对桑品种“桂桑优62”相同叶位成熟叶片的带皮叶肉、叶脉、叶柄等部位中水分和干物含量以及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与常见重金属元素铬、铅、镉、汞、砷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检测分析。桑叶各部位的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柄、叶脉、带皮叶肉,而干物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带皮叶肉、叶脉、叶柄。桑叶的带皮叶肉部位是家蚕可食用部位,也是在叶片总质量中占比最高和干物质含量最高的部位,全叶干物质的70%~76%、大量营养元素的47%~87%和常见重金属元素的60%~91%均分布在这个部位。总体而言,桑叶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钙、镁、钾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桑叶中的几种常见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铬、铅、砷、镉和汞,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在药品、食品和畜禽饲料的国家标准限量范围之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