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2463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96篇、会议论文1607篇、专利文献17931篇;相关期刊2315种,包括科技资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无损检测等;
相关会议1009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第十九届全国网络与数据通信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等;信息处理的相关文献由2647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勤、等、吴锋文等。
信息处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31篇
占比:72.79%
总计:24634篇
信息处理
-研究学者
- 谢勤
- 等
- 吴锋文
- 杨宪泽
- 王伟
- 聂俊峰
- 陈幼松
- 刘维平
- 张勇
- 张莉
- 于洪志
- 保铮
- 刘洋
- 刘连芳
- 刘镇清
- 张静
- 李明
- 赵艳华
- 何振亚
- 傅斌贺
- 刘植婷
- 孙伟
- 张涛
- 张继坚
- 曹文君
- 李伟
- 李刚
- 李旭
- 李明军
- 杨勇
- 江华
- 王建华
- 胡光华
- 胡晓峰
- 袁保宗
- 赵强
- 邱晓波
- 金毅
- 马少平
- 高源
- 丁康
- 严立群
- 余丽
- 关白
- 冯玉才
- 刘勇
- 刘和
- 刘飞
- 卢亚军
- 古力沙吾利
-
-
于良芝;
樊振佳
- 《情报资料工作》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从信息处理进路(approaches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角度,探究图书馆信息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相对于其他信息学科的独特性,为该学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思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关系提供启迪.[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逻辑推理为主、归纳为辅的方法.在推理阶段,主要借鉴Olsson和Hjφrland的推理思路构建信息处理的象限或面向(orientations).具体说来,它以信息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将信息解析为数据和意义两大要素,然后将它们分别作为信息处理的对象和结果,形成信息处理的四个可能象限.在此基础上,借助各象限中的实际事例,分析LIS信息处理进路的特点.[结果/结论]研究显示,传统的或经典的LIS信息处理进路具有以下特征:(1)LIS既处理信息的数据,也处理信息的意义,其目的是从数据和意义两个方面保障信息的查询与获取;(2)任何信息的数据和意义都可能成为LIS信息处理的对象,这是因为LIS要保证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能被其需求者查询和获取到;(3)LIS信息处理的结果,主要是辅助信息查询和获取的数据以及关乎LIS客体或LIS学科的意义.这些特征构成了LIS信息处理进路的独特性.以这些特征为参照,本文对20世纪末以来LIS领域不断增长的其他信息处理过程表达了困惑.
-
-
陈咸志;
罗镇宝;
杨旭;
陈陶;
赵径通
- 《红外与激光工程》
| 2020年
-
摘要:
光电导引头是智能化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处理是其精确制导的核心关键技术.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光电导引头信息处理的主要任务及技术需求,梳理了经典的分布式模块化信息处理设计技术方案,总结了其显著优点和主要缺点.随着精确制导武器未来作战目标、环境和任务使命的需求变化,为了适应光电导引头多模复合、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弹载环境制约的迫切需求,充分运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成果,在光电导引头系统总体架构上,提出了集成小型化信息处理设计思路,并给出了典型的应用方案,设计了核心性能指标,在综合成本和功耗等方面优势显著,具有较强通用性,有利于导弹制导平台架构统型,导弹系列化及换代升级,为新一代先进光电导引头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
-
权印
- 《现代电子技术》
| 2020年
-
摘要:
现有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由于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等原因,存在物流信息丢失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硬件包括RFID设备、无线采集器、路由器与处理器;软件设计为物流信息采集阶段、物流信息传输阶段与物流信息处理阶段安全控制模块.通过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运行.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相比,设计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极大地降低了物流信息丢失率,充分说明设计的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具备更好的效果.
-
-
张春玉
- 《现代电子技术》
| 2020年
-
摘要:
传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图像信息,故设计基于可逆性的图像信息隐藏系统.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待处理图像后发送至FIFO存储模块,FIFO存储模块存储图像信息并发送至S3C44BOX型AMR处理器,AMR处理器中的数据处理模块对图像实施灰度拉伸处理,拉伸处理后对图像实施阈值分割处理,利用可逆信息隐藏算法隐藏图像信息,经过逆运算提取隐藏图像信息并利用LCD显示模块输出图像.图像信息处理过程是通过数据通信模块,利用PCI接口完成图像信息处理系统与计算机交互,实现图像信息处理系统的图像信息处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可有效处理图像信息,并且处理10幅图像信息平均隐藏容量高达9558.2 bit,输出图像信噪比高于45 dB,处理速率最高达4.251 Gb/s,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
-
-
-
-
苗晗;
车文刚;
朱倩倩
- 《信息技术》
| 2020年
-
摘要:
为传承和恢复藏文经典文献,提出一种藏文雕刻字体多样性表达方法.首先预处理经文图像得到字符图像;其次将字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矩阵;再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k种字体;最后通过统计各字体频率并利用替换算法得到有字体多样性的藏文文稿.实验表明,与藏文单一字体版本的经文文稿相比,方法得到的效果图中字体不尽相同,具有多样性,87%测试者对效果满意,此方法实现了藏文雕刻字体的多样性表达.
-
-
吴界辰;
艾欣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020年
-
摘要:
随着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交互能源机制下的电力产消者优化运行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对电力产消者的类型、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提出了电力产消者的典型运行框架,明确了不同运营商可能的功能与权责.随后,从电力产消者的资源灵活性预测模型、基于市场交易模型的协调策略、优化运行模型求解技术以及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4个方面对基于交互能源机制的产消者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概述与归纳.最后,考虑当前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
-
张人杰;
胡超;
刘威
-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当前延迟容忍网络(DTN)数据拥塞控制相关成果整体控制效果和数据发送成功率性能待优化,本文提出将蚁群算法引入至空间延迟容忍网络中多链路数据拥塞控制.基于数据缓存占用整体状态,将空间延迟容忍网络中节点划分成非饱和与饱和节点.如果节点剩余缓存不能容纳单个数据,那么该节点属于饱和节点;相反则为非饱和节点.利用判断结果得到通信范围的各个节点状态,实时感知给定区域范围内数据拥塞情况.基于网络状态感知,引入蚁群算法,利用转发与复制数据分配方式构成空间延迟容忍网络路由方案,当副本的数量大于1时使用复制方案,反之通过转发方案判断转发数据包与否,通过双重控制方案,提高数据拥塞控制性能.考虑到空间延迟容忍网络中存在频繁断裂与间歇性连接的情况,提出相应路由维护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够很好地控制DTN数据拥塞,数据传送成功率也较高,具有可靠性.
-
-
Zhao Yanwei;
赵艳伟;
Jiang Youtian;
姜有田;
Yang Fan;
杨帆;
Hu Jianjun;
胡建军
-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解决基于并行总线结构的抗恶劣环境信息处理硬件平台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PX架构的抗恶劣环境信息处理硬件平台高速高可靠体系架构,可靠冗余网络拓扑设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系统内部,在数据平面建立了以太网、RapidIO等多种网络通信架构融合的冗余拓扑,并在每种拓扑结构内部通过IP绑定技术实现一次链路通信的冗余态和聚合态,平衡通信带宽与通信可靠性之间的需求.在系统之间,通过RapidIO及以太网对外引出的互联接口,可实现级联方式的机箱间冗余互联,当需要的通信带宽较大时,可利用交换机实现机箱间的星型冗余拓扑互联,满足了多设备之间的冗余互联需求.
-
-
陆彦琦;
高毅;
戴新发
- 《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的发展,抗恶劣环境数据中心技术要求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提供多维度大数据量信息处理,各类信息系统对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要求越来越高.边缘计算技术是基于移动计算的思想,通过将任务迁移到网络边缘形成若干个边缘云,从而解决了当前抗恶劣环境数据中心技术在资源消耗、实时性、安全性方面的不足.论文首先阐述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边缘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场景,接着分析了边缘计算对抗恶劣数据中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肯定了边缘计算在抗恶劣环境数据中心技术上的应用趋势.
-
-
刘欣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从莱芜、蚌埠、佛山等多地实施评估的工作的总结出发,试图整理出新时期规划实施评估的工作组织要点.本文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可分为六部分开展,包括现行规划实施环境评估、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价、规划实施相关主体评估、规划实施机制评估、未来规划实施环境评估以及结论,明确了市域城镇体系、中心城区规划、规划实施机制评估等层面的建议评估层次及要素;明确了多种方法的信息媒介形式和开展形式等;提出可采用数据分析、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并明确了信息处理的工作方法;提出对公众及其他社会团体、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分别采用条文式说明、量化表达、概括性表达、图形式表达方式进行信息反馈.
-
-
-
张冬冬;
盛显涛;
杨扬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传统手持式激光测云仪的信息处理部分采用的是模拟电路设计,以单脉冲计数的工作方式对云底高度进行探测,工作中容易受到噪声、气溶胶干扰.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低功耗、高性能的激光测云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是加装在测云仪激光回波接收处理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模块,主要是完成对激光回波强度信息的数字化采样,并采用高性能的北斗/GPS双模定位模块引入云实时地理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集激光回波信号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并且系统具有成本低、体积小、人机交互良好等优点.
-
-
-
-
-
-
吕岩
- 《2018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最为难治的慢性疼痛,以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触诱发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为主要特征.其中触诱发痛是神经病理性痛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轻微的非伤害性刺激即可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闸门控制学说推测,脊髓后角存在着粗纤维介导的非伤害性传入和细纤维介导的伤害性传入之间相互调控的神经回路.但这个神经回路是否存在至今还未得到证实.阐明这个神经回路的组成、信息加工与处理、及其与行为间的关系是阐明触诱发痛的中枢机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