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86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315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种子、北方水稻、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2011年中国崇左蔗糖业发展大会、第六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84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姚金保、王彦荣等。

产量构成因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6 占比:3.6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315 占比:96.28%

总计:23176篇

产量构成因素—发文趋势图

产量构成因素

-研究学者

  • 姚金保
  • 王彦荣
  • 周淼平
  • 向平
  • 杨学明
  • 王术
  • 马鸿翔
  • 孙明法
  • 杜文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蕾
    • 摘要: 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解决倒伏问题,调节作物的保护酶系统,来达到抗倒伏的效果,增强茎秆强度能够显著地改善作物的抗倒伏性,补充作物在正常生长发育中缺少的营养物质,进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该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概况,为日后研究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解决抗倒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刘会宁; 朱建强
    • 摘要: 通过设置不同受渍历时(4、8、12 d 3个水平)和不同降渍历时(3、6 d 2个水平),将2个试验因素相互耦合构成受渍-降渍6个处理,大田正常水分管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设为对照(CK),共7个处理,研究了孕穗期不同处理对郑麦9023的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受渍时间与地下水下降时间交互处理中仅处理A7(受渍12 d、降渍6d)对小麦单株有效穗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他处理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对实粒数、千粒质量影响较大。总体上,受渍历时越长,地下水埋深的时间越久,各产量因素受胁迫影响的程度就越严重。随着受渍历时和地下水埋深时间的延长,小麦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本试验结果可为江汉平原小麦田间水分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杨海峰; 朱坤; 屈涛; 刘文静; 高俊峰; 朱红彩; 蒋志凯; 马华平; 范永胜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新麦45品种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2017-2020年黄淮冬麦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45是品质达到优质强筋、稳产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中其顺序均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综合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小。在栽培管理中应以合理提高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来实现高产。
    • 蔡伟; 张妍; 杜弢; 刘学周; 邱黛玉
    • 摘要: 研究生态条件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可以确定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生态区域和采种期。我们以海拔为主区、采收期为副区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采种期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为1920~2200 m时党参采种量较高,当海拔2200 m以上则不利于党参结种;低海拔区域1922~2000 m的果实成熟度高,成熟度受采集地生态条件影响明显。党参单株果实数、单株产种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当海拔达到2000 m时党参单株果实数最多,为62.77个;单株产种量最高,为2.25 g。当海拔达到2000 m、采种期为10月15日时,党参产种量最高,为481 kg/hm^(2)。在高海拔下采种期可以适当提前至10月5日。因此,党参种子生产适宜的海拔区域为2000~2200 m范围的生态区,在此海拔下10月中旬是适宜的采种期。
    • 王乾; 林霞; 朱昱; 罗勇; 张文涛; 曾天云; 欧阳春燕
    • 摘要: 为了科学、客观评价自育的13个春小麦新品种(系),以新春37号为对照,在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了参试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丰产稳产性鉴定及产量构成三要素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表型综合变异系数依次为有效穗数>穂长>千粒重>穂粒数>株高>结实小穂>容重,新品系石春P5、石春P9、石春P6、石春P2的综合性状较好,分别较对照增产6.35%、6.01%、4.14%、3.1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春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穂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相关。
    • 赵飞; 刘建; 聂飞; 杜锦; 曹高燚; 向春阳; 吴秀茹; 杨娅坤
    • 摘要: 以天津市培育的优质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和“隆优61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稻和麦茬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津川1号”麦茬稻的有效穗和千粒重明显低于春稻,而穗粒数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隆优619”除春稻的千粒重显著高于麦茬稻外有效穗和穗粒数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际产量的数值来看,“津川1号”和“隆优619”麦茬稻都低于春稻,但春小麦和麦茬稻连作的效益高于一季春稻。
    • 苏丹; 胡明文; 蓬桂华; 朱文超; 廖芳芳; 宋拉拉
    • 摘要: 以适于一次性采收的辣椒新品种DU01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对DU01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盛果期后,DU01的叶面积、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Car)和总叶绿素(Chlt)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单果质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鲜椒产量和经济效益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DU01的种植密度为51.30万株·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10539.69 kg·hm^(-2)、59058.00元·hm^(-2),均与三樱椒相当,说明高密度种植处理下的有效株数足以弥补单株和单果质量小的劣势;高密度处理的辣椒功能叶延缓褪绿,可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保持产量的显著增长,说明该品种极为适合高度密植。
    • 刘静; 冯国华; 刘东涛; 张会云; 马红勃; 王静; 刘立伟; 易媛
    • 摘要: 根据江苏省2013—2017年淮北小麦品种试验4年汇总数据,分析了江麦23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江麦23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对照淮麦20增产3.13%~5.79%)、稳产性(3年高稳系数HSC高于对照)、适应能力较强(4年适应度高于对照)的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此外,产量构成三要素分析表明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江麦23产量的关键。
    • 杨海龙; 蔡金洋
    • 摘要: 采用SHMM模型分析了2020年浙江省早籼稻联合品种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的稳产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辨别能力。对嘉兴试点各参试早籼品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1938属于高产稳定性材料,台早19-114、绍籼1905和甬籼811属于低产低稳定性材料。试点中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辨别力最强,其次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辨别力较低的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王吕; 崔月贞; 吴玉红; 郝兴顺; 张春辉; 王俊义; 刘怡欣; 李小刚; 秦宇航
    • 摘要: 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是稻田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进行,设置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1);(4)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20%(GRN2);(5)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30%(GRN3)。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方面,年际间差异较大,2019年度GRN1处理‘荃香优1521’产量最高为10,047 kg hm^(-2),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6.7%;其次为GRN2和GRN3,但与NPK差异不显著;2020年度GRN2和GRN3处理‘黄华占’产量较NPK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6%和5.8%。绿肥稻秆协同还田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CK和NPK增幅分别为67.9%~83.0%和2.8%~6.7%。土壤养分方面,紫云英稻秆协同还田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GRN2处理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6.8%~13.2%和9.9%~12.6%。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株高、单株鲜重、根茬鲜重、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K相比,2年GRN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13.0%~29.3%,每穗实粒数4.5%~14.3%;GRN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株高10.4%,单株鲜重23.6%,根茬鲜重30.0%。紫云英-水稻轮作条件下,绿肥稻秆协同还田同时氮肥减量20%,提高了水稻产量性状及农艺性状,增强了土壤汇碳功能,增加了土壤养分,从而有利于维持水稻稳产高产,是适宜汉中地区的水稻绿色种植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