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芥菜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22511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种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国作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等;芥菜型油菜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忠松、严明理、官春云等。

芥菜型油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2511 占比:99.98%

总计:922721篇

芥菜型油菜—发文趋势图

芥菜型油菜

-研究学者

  • 刘忠松
  • 严明理
  • 官春云
  • 傅廷栋
  • 刘显军
  • 涂金星
  • 王建林
  • 刘丽莉
  • 邱怀珊
  • 沈金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海菲; 杨秀玲; 余坤江; 王天娅; 晏伟; Aimal Nawaz Khattak; 田恩堂
    • 摘要: 芥菜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蔬菜,具有优良的抗旱、抗病和抗裂角等特性。本研究选用34份野生芥菜型油菜微核心种质及其衍生而来的51份新种质作为研究材料,采用305个ILP(intron length polymorphism,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全部8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全部材料分为两个群,每个群内野生种质与其衍生种质混合分布。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及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衍生材料表现出比亲本更大的遗传变异。同时,进一步分析了85份材料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发现衍生种质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较亲本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二者在野生及其衍生种质群体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与-0.899,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有助于解决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
    • 王璐璐; 张超; 黄莎; 唐容
    • 摘要: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为贵州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69份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各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全株有效角果数(x8)>千粒重(x10)>株高(x1)>二次有效分枝数(x5)>主花序角果数(x7)>每角粒数(x9)>分枝角度(x6)>有效分枝高度(x2)>一次有效分枝数(x4)>主花序长(x3)。【结论】贵州芥菜型油菜的全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千粒重是影响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二次有效分枝数对全株角果数贡献率较大,且通过全株有效角果数产生了极大的正效应。在芥菜型油菜高产育种工作中除了要注重全株角果数的选择外,还应该加强对二次有效分枝数的选择。
    • 孙植; 杨谦; 胡文竞; 王芳; 吴江生; 刘超
    • 摘要: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WJS01A是一种稳定不育系,其败育彻底,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该研究从形态、细胞特征、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WJS01A进行鉴定,以揭示其败育机制,为该不育系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不育系WJS01A的花序结构与正常芥菜型油菜差异不大,但在花蕾饱满度、花朵张开度及花瓣长度和宽度方面略低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它的雌蕊发育正常,但花药、花丝缩短,致使雄蕊高度显著低于柱头,花药白化无花粉产生。(2)将WJS01A衍生的甘蓝型油菜背景不育系WNJ01A以及Polima(Pol)、Ogura(Ogu)和Kosena(Kos)不育系分别与其恢复系或保持系测交,结果显示来源于WJS01A的不育类型与Pol、Ogu和Kos等材料的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仅Hui01可以恢复WNJ01A的育性。(3)不育系WJS01A属于无花粉囊型不育,败育时期为花药原基到孢原细胞时期。(4)线粒体不育基因多重PCR可以明显区分WJS01A、WNJ01A与Pol、Ogu、Kos,但是目前的引物组合不能区分WJS01A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5)线粒体基因组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8个探针/酶组合中均可以将不育系WJS01A与其他4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区分开,说明WJS01A是一种显著不同于Pol、Ogu和Kos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WJS01A的利用可以丰富和拓宽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为缓解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胞质单一性问题提供新的种质。
    • 黄伟; 高国应; 吴金锋; 刘丽莉; 张大为; 周定港; 成洪涛; 张凯旋; 周美亮; 李莓; 严明理
    • 摘要: bHLH类转录因子TT8具有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中获得了2个TT8拷贝,分别命名为BjA09.TT8和BjB08.TT8,它们分别编码521和517个氨基酸。定量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拷贝在叶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中,且都响应茉莉酸(JA)信号,在50μmol L^(–1)的茉莉酸甲酯处理0.5 h后表达量均达到峰值;利用毛状根体系过表达发现,BjA09.TT8和BjB08.TT8分别可使紫叶芥和绿叶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的毛状根中总黄酮含量升高,同时对类黄酮合成基因Bj.CHS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说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冗余性。分别在野生型拟南芥和拟南芥tt8突变体中过表达BjA09.TT8和BjB08.TT8发现,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叶片颜色变紫,植株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表明,BjA09.TT8和BjB08.TT8基因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类黄酮的合成,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原花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 摘要: 湖南农业大学刘忠松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芥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尤其是率先克隆出芥菜调控种子颜色的基因,并通过芥甘种间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将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转移到甘蓝型油菜,育成多个纯黄、遗传稳定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高产油、产好油,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果曾荣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魏超; 江嘉纯; 温馨; 王美容
    • 摘要: 【目的】芥菜型油菜是一种重要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和加工,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芥菜型油菜种子收获后可能具有休眠现象,不利于农业生产,研究芥菜型油菜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活力指标有利于掌握其种子的生理规律并适时种植。【方法】以2017年和2020年两个年份收获的芥菜型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25°C(CK)、4°C和-10°C不同处理时长下种子发芽率、成苗数、幼苗长度、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等指标,研究温度处理与种子活力与休眠的关系。【结果】2017年收获种子不存在休眠,2020年收获种子存在休眠,且2017年收获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极显著低于2020年收获种子,其中2017年收获种子发芽率不足20%、幼苗活力指数不足1.5,而2020年收获种子发芽率在60%以上、幼苗活力指数在5以上,而且-10°C处理能将2020年收获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80%以上。【结论】4°C24 h短时间处理不利于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10°C冷冻干燥条件下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种子保存年限以1年内为佳。
    • 徐珂; 李爽; 赵歌; 孙振宇; 李海源; 李珂欣; 王效华; 徐平; 沈金雄
    • 摘要: 油菜多心皮性状可显著增加油菜的每角果粒数,在油菜高产育种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前期研究发现,芥菜型多心皮油菜J163-4可形成稳定的四心皮性状,且小G蛋白基因BjROP10可能参与调控其多心皮的形成,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BjROP10的双靶点载体,并遗传转化芥菜型多心皮油菜J163-4。在T_(0)代,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了20株阳性苗,其中13株心皮数目发生改变。通过测序分析了7株心皮数发生变化的转基因阳性植株的BjROP10序列突变情况,结果显示其目标基因序列发生变异,导致无法编码形成正常的BjROP10蛋白。本研究对进一步解析BjROP10基因响应CLV信号调控油菜心皮数发育的功能提供了材料基础,也为研究油菜多心皮性状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陈丽; 杨雯竹; 高志宏; 胡彩红; 杜才富; 雷绍林
    • 摘要: 本研究对贵州省内收集到的100份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并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73%~42.73%之间,其中第一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分枝有效角果数、分枝习性、种皮颜色等遗传变异较为丰富,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多样性较差。相关性分析显示,12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9.29%。通过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油菜种质资源被分为两个大类、8个簇,具有较好的多样性。
    • 张玉玲; 张超; 梁峰豪; 唐容; 杨斌; 雷绍林; 肖华贵; 王璐璐
    • 摘要: 为贵州油菜的产能提升提供依据,将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分别在兴义、贵阳和湄潭种植,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考察,筛选出适宜贵州地区种植的高产芥菜型油菜品系。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态区域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的产量表现不一致;17份芥菜型油菜品系在兴义种植的含油量低于贵阳和湄潭,其他品质指标各试点差异不大;HY04和HY17在兴义地区的产量远高于在贵阳和湄潭地区的产量,其产量分别为136.11 kg/667m^(2)、122.86 kg/667m^(2),含油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2.24%、45.47%,适合在兴义及其类似区域种植;HY02在3个试验点的产量分别为120.10 kg/667m^(2)、111.78 kg/667m^(2)、108.50 kg/667m^(2),含油量分别为43.37%、47.48%、47.31%;HY16在兴义、贵阳、湄潭的产量分别为115.43 kg/667m^(2)、121.61 kg/667m^(2)、117.14 kg/667m^(2),含油量分别为44.47%、46.16%、45.24%。HY02和HY16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可在兴义、贵阳、湄潭等生态区域种植。
    • 胡静轩; 刘富强; 张乐强; 王彦华; 轩淑欣; 张巍巍
    • 摘要: 以大白菜'A03'(2n=2x=20,AA)和芥菜型油菜'AABB'(2n = 4x= 36,AABB)为试材,通过杂交获得了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2n=3x=AAB=28).结果表明:该三倍体生长势较强;叶色均较亲本深,株型偏向于芥菜型油菜,叶片、花、花蕾同时兼具了两亲本性状.减数分裂行为观察表明,在终变期,一般形成二价体、单价体和多价体,A基因组和B基因组染色体表现出部分同源性;中期Ⅰ存在1~8条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存在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丢失及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等异常现象,分到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之和多大于28条;后期Ⅱ分到每极的染色体数变异为10~15条,大多数为12~13条,同时有染色体片段存在.大白菜-芥菜型油菜异源三倍体(AAB)的获得为创建AA+B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研究A、B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