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花色素

原花色素

原花色素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444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农业工程学报、林产化学与工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林业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保健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暨营养药膳交流研讨会、2007年植物提取物加工与利用研讨会等;原花色素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兴乾、王飞、陈士国等。

原花色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448 占比:99.20%

总计:24645篇

原花色素—发文趋势图

原花色素

-研究学者

  • 叶兴乾
  • 王飞
  • 陈士国
  • 吴冬梅
  • 姜萍
  • 汪咏梅
  • 陈笳鸿
  • 吴在嵩
  • 刘东红
  • 周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燕; 张文凤
    • 摘要: 文章以花生红衣原花色素提取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的方式获取神经网络训练模型的输入参数,包含提取剂、提取温度、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值,同时将花生红衣色素综合评价值作为输出参数,采用神经网络预测花生红衣色素提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和综合评价值。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表明,花生红衣色素提取时最佳提取温度为55°C,采用浓度为60%的乙醇作为提取剂,在每35 mL溶液中加入1 g提取物,经过3 h提取可获取最高综合评价值。
    • 黄伟; 高国应; 吴金锋; 刘丽莉; 张大为; 周定港; 成洪涛; 张凯旋; 周美亮; 李莓; 严明理
    • 摘要: bHLH类转录因子TT8具有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中获得了2个TT8拷贝,分别命名为BjA09.TT8和BjB08.TT8,它们分别编码521和517个氨基酸。定量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拷贝在叶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中,且都响应茉莉酸(JA)信号,在50μmol L^(–1)的茉莉酸甲酯处理0.5 h后表达量均达到峰值;利用毛状根体系过表达发现,BjA09.TT8和BjB08.TT8分别可使紫叶芥和绿叶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的毛状根中总黄酮含量升高,同时对类黄酮合成基因Bj.CHS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说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冗余性。分别在野生型拟南芥和拟南芥tt8突变体中过表达BjA09.TT8和BjB08.TT8发现,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叶片颜色变紫,植株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表明,BjA09.TT8和BjB08.TT8基因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类黄酮的合成,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原花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 丁燕; 韩晓梅; 王超萍; 王钦超
    • 摘要: 为明确葡萄酒浸渍发酵期间去籽处理对葡萄酒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在浸渍发酵初期进行去籽(WOS)和带籽发酵(WS)两种不同处理,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香气物质的含量、组成以及产品感官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OS和WS处理之间的酒精度、总酸、颜色以及花色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WS处理葡萄酒中的总类黄酮、总黄烷醇类以及原花色素等的含量显著高于WOS处理.WS处理酒样中的原花色素的含量和没食子酰化度都要显著高于WOS处理,而平均聚合度mDP则低于WOS处理;不同处理酒样中原花色素的延伸构成单元(-)-表棓儿茶素和末端构成单元(-)-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摩尔比例存在显著差异;WS和WOS处理之间的葡萄酒整体香气差异较小;不同处理酒样之间的苦味、涩味、酒体等感官特性有显著差异.
    • 丁燕; HARRISON Roland; 王超萍; 韩晓梅; 吴新颖
    • 摘要: 以“黑比诺”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黄烷-3-醇类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葡萄最佳采收期和酿造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黑比诺”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果实转色之前黄烷-3-醇单体以(+)-儿茶素的占比较高,而之后则以(-)-表儿茶素占据较高比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籽中的黄烷-3-醇单体及其聚合体在不同时期达到峰值,其中单体在转色期附近达到峰值,而原花色素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黑比诺”葡萄籽中原花色素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均主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达到峰值的时期也不同,末端单元在转色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而延伸单元则在转色前1周左右达到峰值.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原花色素的平均聚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 管敬喜; 廖秋眉; 黄羽; 黄江流; 黄竟; 盘丰平; 杨莹
    • 摘要: 以诺贝尔圆叶葡萄籽为原料,用乙醇提取原花色素并研究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圆叶葡萄籽原花色素在温度低于80 °C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H4?8范围内该原花色素较稳定;金属离子K+、Na+、Mg2+、Ca2+、Zn2+对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Cu2+、Fe3+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抗坏血酸对原花色素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则显著降低其稳定性;较长时间的光照对其稳定性不利.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圆叶葡萄原花色素对1,1-二苯-1-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9166),来自意大利乌迪内农业大学食品、环境与动物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通过疏果穗或疏果粒降低产量调节Refosco dal peduncolorosso葡萄中花色苷和原花色素成分。
    • 李慎昌; 孙磊; 樊秀彩; 张颖; 姜建福; 刘崇怀
    • 摘要: 【目的】类黄酮作为葡萄果实中一类重要次生代谢物质,进一步研究其合成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以会同黑果刺葡萄(Vitis davidii‘1338’)为试材,通过qRT-PCR分析VdMYB14在6个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皮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VdMYB14蛋白与其他类黄酮相关MYB蛋白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VdMYB14在细胞中的位置。在烟草中异源表达VdMYB14基因,验证其对类黄酮合成的调控功能。【结果】VdMYB14蛋白与苹果花色苷合成负调控因子MdMYB111同源度较高,亚细胞定位发现VdMYB14定位在细胞核中。与野生型相比,VdMYB14转基因烟草株系的花中原花色素含量增加,花色苷积累减少。过表达VdMYB14烟草花中,原花色素合成关键基因NtLAR和NtANR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NtUFGT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VdMYB14基因能够促进原花色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抑制花色苷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导致类黄酮前体物质倾向于原花色素合成途径,从而抑制花色苷合成,促进原花色素积累。
    • ZHANG Fuchun; YANG Jian; PAN Mingqi; GUO Chunmiao; ZHONG Haixia; ZHOU Xiaoming; WANG Min
    • 摘要: 以‘赤霞珠’嫁接苗和自根苗果实为试材,用Trizol法,对果皮和果肉RNA进行提取和纯化,利用RT-PCR技术对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LAR)转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BB’‘SO4’和‘101-14MG’均增加了‘赤霞珠’葡萄枝条N素质量分数,‘SO4’增加了P素质量分数,‘101-14MG’增加了K素质量分数;‘5BB’和‘SO4’增大了‘赤霞珠’葡萄果粒,‘5BB’使‘赤霞珠’葡萄提前8d转色,‘SO4’拉长了果蒂长度,增加了果穗松散度;在整个‘赤霞珠’果实发育期,各处理果实隐色花色素还原酶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始终大于‘赤霞珠’自根苗果实,‘101-14MG’嫁接‘赤霞珠’果实LAR活性最强;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极小,果皮中LAR表达量显著高于果肉,‘101-14MG’和‘SO4’嫁接‘赤霞珠’果皮和果肉中LAR相对表达量均大于‘赤霞珠’自根苗和‘5BB’嫁接‘赤霞珠’,其中‘101-14MG’嫁接苗显著大于自根苗.
    • 蒋蕾; 林美珠; 茹巧美; 王淑萍; 黄皓; 罗自生
    • 摘要: 本文以莲子加工副产物-莲子皮渣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莲子皮渣活性成分超声辅助提取条件,建立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模型均显著且拟合性好.最优提取工艺为:丙酮浓度70%,料液比1∶25.5 g/mL,提取时间1.6h,提取温度50°C.该提取条件下,里叶白莲莲子皮渣提取物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分别为194.54±3.63 mg GAE/g DW,243.15±2.88 mg CE/g DW,238.53±3.07 mg AAE/g DW,与预测值相符,证明实验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用于莲子皮渣中总酚、总原花色素、DPPH.+清除能力实验结果预测.对不同品种莲子皮渣植物化学素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发现莲子皮渣均富含多酚、类黄酮、原花色素、三萜等生物活性物质,且具有较高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莲子皮渣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