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麦

大麦

大麦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620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4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1306篇;相关期刊916种,包括大麦与谷类科学、种业导刊、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作物多熟种植与国家粮油安全高峰论坛、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等;大麦的相关文献由8520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如根、陆瑞菊、黄剑华等。

大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24 占比:77.76%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1306 占比:21.05%

总计:6204篇

大麦—发文趋势图

大麦

-研究学者

  • 许如根
  • 陆瑞菊
  • 黄剑华
  • 吕超
  • 陈和
  • 张国平
  • 杨建明
  • 汪军妹
  • 沈会权
  • 陈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郭呈宇; 吕二锁; 徐广祥; 巴图; 马宇; 刘志萍
    • 摘要: 蒙啤麦系列品种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一系列大麦品种,蒙啤麦9号是内蒙古又一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以莆大麦8号为母本、01D-2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蒙啤麦9号为春性、二棱、皮大麦,生育期67~99 d,属中熟品种,幼苗分蘖力强,株型紧凑,中抗条纹病、网斑病,具有抗逆、丰产的特点。
    • 田朋佳; 王飞标; 王建林; 廖文华
    • 摘要: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C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 王海泽; 刘志萍; 巴图; 马宇; 吕二锁; 郭呈宇; 李建波; 王文迪; 王金波; 齐海祥; 徐寿军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麦可溶性糖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蒙啤3号、甘啤4号、蒙啤5号、垦啤7号4个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0、90、180、270 kg/hm^(2)(分别标注为N_(0),N_(1),N_(2),N_(3))4个施氮水平,分析灌浆期间不同施氮水平下大麦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籽粒淀粉的动态变化,研究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籽粒淀粉积累的贡献,探索各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的相关性。【结果】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花后21 d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叶片、茎秆、籽粒可溶性糖积累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随着生育时期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4个大麦品种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达到最大值。营养器官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积累有重要贡献,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叶片、茎秆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总输出量对淀粉贡献均表现为N_(2)>N_(3)>N_(1)>N_(0)。4个大麦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贮藏可溶性糖输出量均表现为茎秆最大,叶片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大麦品种在不同灌浆阶段,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和茎秆花后7、21、28、35 d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器官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籽粒中淀粉积累量、花前花后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的输出量及其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纯氮。
    • 洪益; 朱娟; 于国琦; 姚佳延; 杨天赐;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 摘要: 为了解大麦籽粒大小的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以185份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7个试验环境下籽粒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环境下二棱大麦粒长、粒宽及千粒重均值均大于六棱大麦,籽粒长宽比均值均小于六棱大麦;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千粒重、粒长、粒宽及籽粒长宽比在品种(系)间及环境间差异均极显著,且品种(系)与环境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籽粒大小在环境间差异程度因性状而异,其中以千粒重的差异程度最大。依据10级分类分布频次法则,千粒重和粒宽分布比较集中,六棱大麦集中分布在3、4等级,二棱大麦集中分布在7、8等级;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布比较分散,六棱大麦粒长和籽粒长宽比分别分布在1~10等级和2~10等级范围内,二棱大麦粒长和长宽比分别集中分布在4~8等级和2~7等级范围内。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及粒长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长与粒宽及千粒重与籽粒长宽比的相关性因棱型不同而异。二棱大麦千粒重的稳定性小于六棱大麦,而粒长和籽粒长宽比的稳定性恰好相反,粒宽的稳定性与棱型无关;皮大麦千粒重稳定性小于裸大麦,其余籽粒大小性状的稳定性与皮裸无关。通过熵权法TOPSIS对大麦籽粒大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籽粒饱满且稳定的品种川52209,其可作为大麦籽粒性状改良的优异种质。
    • 朱昊华; 范超; 王俊仁; 许如根; 郭宝健; 朱娟; 吕超
    • 摘要: 为了解不同生态类型大麦品种(系)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分离规律,以美国引进的优质啤酒春大麦品系ABI 18-152为母本、江苏主推冬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父本配制的杂种F1、F2群体及亲本为材料,测定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粒长、粒宽、粒长宽比10个农艺性状,对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分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主穗粒数和粒宽在亲本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8个性状在亲本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杂种F1的10个性状大多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负向高亲优势,优势大小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株高类性状和单株产量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变异程度高,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58.65%);籽粒粒型性状在杂种F2群体内的变异程度较低,其变异系数在5%左右,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4.52%)。降低单株株高,对影响单株产量的性状加强选择,可实现矮秆高产品种的选育。
    • 徐龙
    • 摘要: 2007年年初,我远赴以色列为即将出版的拙作《犹太和以色列国钱币》一书补充资料及完善图片素材。忘年交卡利法(Albert Khalifa)先生从机场直接把我接到他在特拉维夫附近基布兹(集体农庄)的家里小住。每天早晨他的金发夫人哈瓦(Hava)都会准备丰盛的早餐,每天换不同的面饼,既有中东常见的皮塔饼(Pitta),也有犹太人传统的大麦饼(Lechem)。
    • 安晨; 丁海荣; 谭海运; 时凯; 杨智青; 金崇富; 侯福银; 陈长宽
    • 摘要: [目的]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 雍杨莹; 于浪柳; 李春燕; 张蓝天; 董梦圆; 薛大伟; 方云霞; 张晓勤
    • 摘要: 以大麦H602和Golden Promise构建的134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2个生长周期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及总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8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其中,直链淀粉含量相关QTL有2个,均位于染色体7H上,贡献率分别为8.52%和7.83%;支链淀粉含量相关QTL有3个,位于染色体2H和7H上,贡献率分别为15.53%、16.40%和12.71%;总淀粉含量相关QTL有3个,位于染色体2H和7H上,贡献率分别为24.05%、24.02%和12.79%.该结果为大麦品质育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 潘雨涵; 洪益; 徐肖; 栾海业; 朱娟; 吕超; 郭宝健; 沈会权; 许如根
    • 摘要: 为了解大麦品种HvPDIL5-1和HvEIF4E基因的单倍型及其与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关系,以扬农啤系列、扬饲麦系列和其他来源的29个品种(系)为材料,在江苏扬州和盐城病圃进行大麦黄花叶病大田自然抗性鉴定;利用大麦HvPDIL5-1和HvEIF4E基因全CDS区的3对引物对供试品种(系)的HvPDIL5-1和HvEIF4E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两个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单倍型及其抗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年度两试点大麦黄花叶病发病程度较正常年份偏轻,29个品种(系)中有20个品种(系)在扬州和盐城对大麦黄花叶病同时表现为免疫或高抗,Ea52和苏B1403在扬州表现为免疫、在盐城表现为中抗,其余7个品种(系)在两试点均表现为中抗或中感。供试材料的基因存在4种单倍型,HvEIF4E基因存在14种单倍型。扬农啤2号、扬饲麦3号、扬农啤7号等10个品种(系)在扬州和盐城病圃对大麦黄花叶病均表现为免疫或高抗,但其HvPDIL5-1和HvEIF4E基因均为BaMMV-ASL感病单倍型,说明这些品种(系)携带有除rym1/11和rym4/5以外的其他黄花叶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rym5的苏B1403在盐城病圃鉴定中表现为中抗,说明江苏大麦产区出现了拮抗rym5抗性基因的病毒株系,需进一步加强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新基因的发掘。
    • 洪叶; 张国平
    • 摘要: 以麦芽品质和耐旱性差异很大,而抽穗与成熟时间基本相同的栽培品种浙大9号和西藏野生大麦XZ166为供试材料,研究在灌浆期不同时间干旱胁迫处理对2个基因型大麦麦芽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增加了麦芽蛋白质含量、库尔巴哈值和α-氨基氮含量,降低了麦芽浸出率和麦芽汁黏度,且浙大9号的变化幅度大于XZ166;灌浆前期(开花后7 d)干旱胁迫对浙大9号的影响显著大于XZ166,而灌浆中期(开花后14 d)干旱胁迫对XZ166影响更明显。因此,灌浆期不同时间干旱胁迫对麦芽品质有显著影响,在啤酒大麦品质育种和优质生产上应该特别关注。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干旱发生的历程,选用适宜的大麦品种,尽量使其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避开逆境胁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