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332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0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922967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种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作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甘蓝型油菜的相关文献由451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加纳、傅廷栋、官春云等。

甘蓝型油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0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2967 占比:99.70%

总计:925699篇

甘蓝型油菜—发文趋势图

甘蓝型油菜

-研究学者

  • 李加纳
  • 傅廷栋
  • 官春云
  • 戚存扣
  • 浦惠明
  • 田建华
  • 张洁夫
  • 孙超才
  • 李殿荣
  • 马朝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文宣; 梁晓梅; 戴成; 文静; 易斌; 涂金星; 沈金雄; 傅廷栋; 马朝芝
    • 摘要: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MPK6是一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途径可以被各种胁迫激活,进而调节植物对胁迫的响应,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甘蓝型油菜盐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还尚不清楚。基因结构和蛋白序列分析表明,MAPK6在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种间分化相对保守,基因结构相似,蛋白之间均有相同的STKc_TEY_MAPK结构域,与胁迫和生长发育相关。为探究其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BnaMPK6基因进行编辑,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naMPK6基因转入到甘蓝型油菜中,获得了BnaMPK6基因4个同源拷贝同时突变的材料:cr-bnampk6-13-1和cr-bnampk6-49-1。cr-bnampk6突变体表现出明显的盐敏感性:在100 mmol L^(-1)和150 mmol L^(-1)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下,功能缺失突变体长势明显缓慢,并且株高和鲜重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但根长无明显差异。此外,在盐胁迫下,功能缺失突变体体内的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脯氨酸含量也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本研究结果表明,BnaMPK6基因在盐水胁迫下正向调控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甘蓝型油菜的耐盐性。本研究不仅为BnaMPK6基因调控甘蓝型油菜盐胁迫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 黄成; 梁晓梅; 戴成; 文静; 易斌; 涂金星; 沈金雄; 傅廷栋; 马朝芝
    • 摘要: 天冬氨酸蛋白酶(AP)属于四大蛋白水解酶之一,在蛋白质加工、信号转导和胁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利用蛋白质同源性分析,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出154个APs编码基因,分别编码典型、非典型和珠心类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多数BnAPs基因包含1~4个外显子,同一类型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成员之间蛋白质基序(Motif)分布相似.共线性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甘蓝和拟南芥存在大量的同源基因,约89%的BnAPs基因来自于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转录水平检测结果表明,BnAPs基因家族成员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BnAP30.A05.1/A05.2/C05.1/C05.2、BnAP36.A04/C08、BnAP39.A06/C03在授粉后的柱头显著提高.BnAPs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分析结果表明,逆境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被显著富集;进一步利用RT-qPCR验证了这些富含逆境相关顺式调控元件的基因在逆境(ABA、NaCl或4°C)处理后的表达水平显著变化,推测这些BnAPs基因可能参与甘蓝型油菜对逆境的响应.进一步和拟南芥同源基因组织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大约有24%的BnAPs与其同源AtAPs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王瑞; 陈雪; 郭青青; 周蓉; 陈蕾; 李加纳
    • 摘要: 碱基插入/缺失(InDel)是基因组上广泛分布的遗传变异形式.但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还未见有关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纯系黄花Y05和甘蓝型油菜纯系白花W01杂交构建F2群体.在F2群体中选取30株极端纯白花和30株极端纯黄花构建叶片DNA子代池,对亲本和DNA子代池进行30×重测序.以法国甘蓝型油菜Darmor-bzh为参考序列,QTL-seq流程和PoPoolation2流程相互结合鉴定白花基因候选区间,2种方法均将白花基因定位于法国甘蓝型油菜Darmor-bzh C03染色体52~54 Mb区间.利用IGV软件可视化白花基因候选区间插入缺失(InDel)变异位点,依据候选区间序列信息设计InDel引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到8个与白花基因连锁共分离的InDel标记.上述研究为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以及白花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和工作思路.
    • 赵小珍; 赵卫国; 张春; 余坤江; 彭门路; 陈锋; 张维; 孙程明; 李保军; 王灏; 王晓东; 张洁夫
    • 摘要: 分枝角度是油菜重要株型性状。为筛选和发现适度紧凑的分枝角度调控基因,以提高产量利于机械化收获,以分枝角度差异显著的油菜品种Holly和APL0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2个环境中对分枝角度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分枝角度表现出连续变异且呈正态分布。利用前期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环境中分枝角度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共定位到8个分枝角度QTL,分别位于A9、C3、C4和C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4.05%~9.60%。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定位了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QTL,cqBA.C4-2和cqBA.C4-3,分别在2个环境中解释表型变异的5.13%~6.80%和4.60%~7.21%。根据Holly和APL01的重测序结果,在cqBA.C4-2置信区间(10.32~14.3 Mb)内共发现7226个SNP和829个InDel,其中7226个SNP中包含220个非同义突变和5个stopgain突变,829个InDel中有15个造成移码突变,这些突变位点共对应55个基因;在cqBA.C4-3置信区间(44.39~44.46 Mb)内共发现416个SNP和65个InDel,其中416个SNP中包含50个非同义突变,65个InDel中有1个造成移码突变,这些突变位点共对应15个基因。根据拟南芥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释,共筛选到4个分枝角度相关的候选基因,BnaC04g13100D、BnaC04g15900D、BnaC04g16280D和BnaC04g44330D,期待为揭示油菜分枝角度的调控机制,通过分子设计方法培育株型紧凑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
    • 王转转; 李超; 黄莎; 唐容; 王璐璐; 杨斌; 杨元雨; 王芳; 王敏; 赵德刚; 曾晓芳; 张瑞茂
    • 摘要: 甘蓝型油菜LSW2018苗期具有典型的“矮缩”性状,植株矮秆,茎秆粗壮,抗倒性极强,是理想的矮秆种质资源,适宜机械化作业,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挖掘LSW2018的育种优势,研究其“矮缩”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119份正常高秆甘蓝型油菜品种(系)、12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6份芥菜型油菜品种(系)与LSW2018(P1)构建正反交组合,对其F_(1)、F_(2)、F_(3)及aBC_(1)、bBC_(1)等世代群体进行分析,遗传研究表明,矮缩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株高具有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不存在细胞质效应。
    • 李雯谦; 解盼; 刘蔚; 康郁; 廖莉; 任睿; 钱论文; 官春云; 何昕
    • 摘要: 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作为植物体内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在植物的避荫反应及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鉴定甘蓝型油菜中PHY家族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理,有助于提高油菜光能利用率,培育抗逆性强、适合密植直播和机收的油菜品种。为了研究PHY基因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家族特征,以5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PHY基因为基础序列,在甘蓝型油菜、甘蓝(B.oleracea)、白菜(B.rapa(Lour.)Rupr.)、黑芥(B.nigra)、芥菜型油菜(B.juncea)和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中分别鉴定出11个、6个、5个、5个、10个和9个PHY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HY基因在芸薹属中高度保守。在甘蓝型油菜11个BnaPHY基因中,PHYA亚组成员主要在根中表达,PHYB亚组主要在叶片中表达。此外PHYA和PHYB均显著受高温和低温胁迫的调控,而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对PHY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明显。春化处理中的PHYB亚组表达量下调,PHYC和PHYE亚组表达量则上调,而在PHYA亚组只有部分基因表达量上调。大部分PHY基因表达明显受核盘菌抑制,有两个PHYA成员的表达明显受核盘菌诱导。
    • 张永顺; 肖麓; 杜德志
    • 摘要: 为探究油菜多室性状稳定表达的条件,本研究以甘蓝型二室油菜“青油14”和甘蓝型多室油菜“1332”及二者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元谋和西宁分别进行了两季的种植试验,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甘蓝型油菜多室角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多室油菜“1332”及多室近等基因系的多室角果率在元谋和西宁试验地差异极显著,西宁试验地甘蓝型油菜多室角果率极显著高于元谋试验地;在甘蓝型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元谋和西宁试验地的日照时数较平均温度变化显著,日照时数是影响甘蓝型油菜多室角果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对多室材料育种具有参考意义。
    • 刘营; 江姚兰; 尹泽; 刘佳; 张大为; 吴金锋; 邹子湘; 周定港; 严明理
    • 摘要: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成熟后期角果易开裂,导致减产并严重阻碍机械化收割进程。为挖掘油菜角果抗裂角基因资源,解析抗裂分子机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MADS-box类转录因子基因FUL在油菜抗裂角性状中的作用,在品种中双11号(ZS11)中鉴定到5个BnFUL基因,分布于A02、A03、C02、C07和C09号染色体上,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相近,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基因结构分析表明BnFUL基因均含有8个外显子;5个家族成员均有1个MADS_MEF2_like结构域和1个K-box结构域;家族成员均含有7个Motif;进化树和共线性分析表明,在进化过程中BnFUL基因家族十分保守;表达模式上,基因家族成员在生长发育后期及茎、叶和果实中可高量表达。
    • 王芳; 张瑞茂; 黄莎; 唐容; 王璐璐; 杨斌; 王转转; 杨元雨; 王敏; 赵德刚; 李超
    • 摘要: 本研究以德油5号F;作母本,自育新品系273R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其F;群体中出现6株苗期株型明显矮缩的变异株,经5代纯化后育成稳定的甘蓝型矮秆油菜新种质"LSW2018"。该种质苗期苗型矮缩、匍匐生长,叶面皱缩,叶片厚,叶柄短,叶色深;现蕾至成熟期,植株逐渐转为正常形态,茎秆粗壮,节间短,抗倒性特强,分枝部位低,其开花习性、分枝角度、花序特征、一二次分枝数等性状与同源正常高秆品系HSW2018无明显区别,而株高和分枝高度差异极显著。LSW2018育苗移栽平均株高为136.24 cm、直播平均株高为110.4 cm,是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种植的矮秆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孙植; 杨谦; 胡文竞; 王芳; 吴江生; 刘超
    • 摘要: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WJS01A是一种稳定不育系,其败育彻底,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该研究从形态、细胞特征、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WJS01A进行鉴定,以揭示其败育机制,为该不育系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不育系WJS01A的花序结构与正常芥菜型油菜差异不大,但在花蕾饱满度、花朵张开度及花瓣长度和宽度方面略低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它的雌蕊发育正常,但花药、花丝缩短,致使雄蕊高度显著低于柱头,花药白化无花粉产生。(2)将WJS01A衍生的甘蓝型油菜背景不育系WNJ01A以及Polima(Pol)、Ogura(Ogu)和Kosena(Kos)不育系分别与其恢复系或保持系测交,结果显示来源于WJS01A的不育类型与Pol、Ogu和Kos等材料的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仅Hui01可以恢复WNJ01A的育性。(3)不育系WJS01A属于无花粉囊型不育,败育时期为花药原基到孢原细胞时期。(4)线粒体不育基因多重PCR可以明显区分WJS01A、WNJ01A与Pol、Ogu、Kos,但是目前的引物组合不能区分WJS01A与正常的芥菜型油菜。(5)线粒体基因组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8个探针/酶组合中均可以将不育系WJS01A与其他4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区分开,说明WJS01A是一种显著不同于Pol、Ogu和Kos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WJS01A的利用可以丰富和拓宽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遗传基础,为缓解当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不育胞质单一性问题提供新的种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