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安徽蚌埠
  • 出版时间: 2015-10-14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

会议文集:2015年治淮论坛暨淮河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为了研究1954年型洪水调度,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浮山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在现状工况条件下,对1954年型洪水进行了调度模拟分析,研究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区与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954年型洪水来说,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全部启用,不启用临淮岗工程,蚌埠以上大部分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蚌埠以下河段水位低于保证水位;启用临淮岗工程,可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行洪区启用数量,减少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同时也增加上游蓄洪区和部分河段的淹没水深和高水位历时.综合全河段分析,启用临淮岗工程,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较低,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减少,防洪效果较优.
  • 摘要:水库防洪调度,关系到大坝安全运行和下游的防洪安全.本文以河南省前坪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前坪水库的防洪任务,研究工程的防洪调度方式.通过拟定不同方案进行比选,选定最优方案,为水库建成后安全运行及沙颍河水系防洪安全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上具有代表性的鲁台子和蚌埠水文站1956-2012年长系列径流资料分析,得出淮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淮河流域年径流地区分布呈现山区大、平原小,南部大、北部小,沿海地区大、内陆小的变化趋势。淮河流域年径流深变幅在50~1000mm之间,淮河以南及上游山丘区,年径流深为300~1000mm;淮河以北地区,年径流深为50~300mm,并自南向北递减。流域南部的大别山区是本区径流深最高的地区,年径流深可达1000mm,北部沿黄地区为径流最小地区,年径流深仅有50~100mm,南北相差10-20倍。西部伏牛山区年径流深为400mm,而东部沿海地区年径流深为250mm,东西相差1.6倍多。淮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体现在汛期十分集中、季径流变化大、最大与最小月径流相差悬殊等上。年径流的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各地区河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0%~88%,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增的规律。最大与最小月径流相差悬殊。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般为14%~40%,由南向北递增;最小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值仅为1%~5%,地区上变化不大。淮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倍比悬殊、年径流变差系数较大和年际丰枯变化频繁等。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倍比悬殊,本区各控制站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一般在5~30之间,最小仅为3,而最大可达1680。变差系数Cv值较大,年径流变差系数值与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值相比,不仅绝对值大,而且在地区分布上变幅也大,呈现由南向北递增、平原大于山区的规律。
  • 摘要:淮河蚌埠闸上区域是流域内地表水集中开发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淮河流域干旱灾害频次增加、范围扩大、损失加重,尤其是遇到干旱年、连续干旱年等特殊枯水期,上下游、省际间用水矛盾日趋加剧,给受旱区城镇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枯水期供水安全问题日益受到流域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从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角度出发,提出基于AHP构权的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开展淮河蚌埠闸上区域供水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以期为流域机构跨省区跨区域水资源管理、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中小河流大多位于资料短缺的山丘区,洪水具有突发性强、汇流时间快、预见期短以及分布广的特点.本文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的思路与方法,开展了基于动态临界雨量的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技术在河南省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资料短缺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的有效方法,可为全国中小河流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台风破坏性极大,带来的灾害十分严重,防台风工作是每年防汛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历史台风的分析和研究,对影响淮河流域台风气候背景有了深入了解.通过统计分析与天气形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研究了对淮河流域有影响的台风。结果表明,台风对淮河流域的影响各年不同,近10多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级别出现增强的趋势,台风影响的范围扩大,带来的暴雨灾害更多,受此影响,台风对淮河的影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北槽南涡型是影响最严重的台风类型。登陆福建或浙江的台风,在移动到江西省境内减弱后,往往台风倒槽伸展到淮河流域,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两者结合。这种“北槽南涡”形态,会导致流域部分地区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台风监测与预防。从分析看,7月之前,一般台风以西行为主,即使台风登陆,其主要影响长江流域,流域南部受到一定影响。8月到9月初,是台风影响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时段,此时,台风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登陆多。典型台风暴雨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应该保持高度警惕。9月中旬后,台风以海上转向北上为主,海上影响大,对大陆影响较轻。
  •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中小河流预报预警工作的推进,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方法的研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以传统的汇流单位线方法为原型,基于水文相似性理论,采用量纲分析法,提出了以流域汇流速度为水文相似元的单位线空间缩放方法.以潢川流域和蒋集流域进行了方法验证,在江苏中小河流团结河闸流域应用中,选取临近峰山站为参证站,将参证站缩放单位线结果与江苏暴雨洪水图集采用的瞬时单位线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论文提出的单位线缩放方法科学,结果合理可信,能够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进行应用.
  • 摘要:随着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山洪灾害防治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怎样直观准确的展示洪水计算结果是摆在工程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其展示的好坏直接影响成果验收效果,对于后期应用管理也意义重大.由于传统的数字图表或简单曲线的展示方式缺乏直观性,非专业人员往往难以看懂。本文结合我省贾颍片、洪泉片、泉颍片三片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前坪水库溃坝洪水分析模拟经验,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洪水演进二、三维展示方法和技巧,旨在为相关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摘要:江苏省奎濉河地区主要为奎河上游和濉河下游地区,该区属洪泽湖上游地区,排水汇入洪泽湖.奎濉河地区位于苏皖两省边界地区,区域防洪除涝标准低,现状河道淤积严重,建筑物年久失修,边界河道问题尤其突出.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文分析与计算对区域的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水安全和有效减免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江苏省奎濉河地区不同的下垫面类型,分析研究了区域现有的水文计算方法,探讨了该地区设计洪水采用设计暴雨和降雨径流关系间接推算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可为后续省际边界河道水文计算方法研究与区域水文计算提供借鉴.
  • 摘要:城市排水事关城市公共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解决因洪致涝、暴雨看海等问题,加快城市排水速度,建设快速排水通道,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市域重点区域捧水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渠北地区运东片水文水动力模型模拟排水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淮安市城市重点区域排水出路、工程调度及其运行管理现状,针对自排标准低、排水安全形势严峻、管理权责不清晰、涝水水质差等问题,提出实施东环城河工程、增强河湖调蓄能力、厘清工程管理权责、编制尾水处理规划等对策,系统解决城市排水安全问题,为实现淮安特色水利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 摘要:为提高皖南无资料地区水文模型的应用效率及实时洪水预报的精度,以皖南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尾河等24个中小流域1967-201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计算流域平均洪峰滞时,并提取各个流域地貌特征参数.应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流域平均洪峰滞时与各地貌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由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结构合理、显著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验证结果良好,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皖南山区无资料中小流域的洪水响应过程提供重要参考,对防洪减灾有显著意义.
  • 摘要:淮河水系淮北地区是淮河流域典型暴雨频发地区之一,平原面积广、地势低洼,历来洪涝灾害频发,涝灾往往大于洪灾,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成果针对淮北地区洪涝水划分不清、预测预报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利用现代信息、水文模型最新技术成果,提出了洪涝划分、涝水产汇流、外洪水演进及预测预报技术,创建了洪涝预报技术平台.在2009年以来不同量级的洪涝水预测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并应用到流域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中,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 摘要:淮河河道坡度上游大、中游缓,上游洪水汇到中游后,流速变缓,洪水在中游聚集.洪量经常超过中游河道泄洪能力,致使淮河中游两岸蓄滞洪区应用频繁.淮河中游行蓄洪区应用主要是滞蓄、分泄超出河道行洪能力的洪量.本文通过对淮河中游重要节点历史一、三天洪量与最高水位相关分析,提出了最大一、三天洪量与最高水位相结合的调度思路.在实时调度中,如预测一天洪量较大时,根据相关关系调度时重点消减一天洪量;如预测三天洪量较大时,主要消减三天洪量.该方法利用2003、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进行了验证.
  • 摘要:为了挖掘水库调蓄能力,协调兴利与防洪之间的矛盾,探讨水库提高汛限水位的可能性.以白龟山水库为例,在分析水库调整汛限水位所涉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水库防洪调度多因素组合风险估计的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技术.研究表明,研究建立的水库防洪调度风险模型是合理可行的,适当抬高水库汛限水位增加的系统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 摘要:洪汝河和潢河为王家坝以上淮河干流左右岸两条主要支流,历史上两条支流来水均曾造成王家坝站较大洪水,故研究两条支流控制站班台站和潢川站以上的产汇流方案对于王家坝洪水的提前预报预警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域下垫面及产汇流条件均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已有的1998年前的产汇流方案可能满足不了目前的预报预警要求.为此,本文基于1998-2012年班台站及潢川站以上降雨及径流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班台站和潢川站以上降雨径流关系及各站到王家坝站的洪峰传播时间,并与1998年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站新增加的降雨径流点据均处于1998年前的场次洪水点据范围内,降雨径流关系可维持不变;宿鸭湖到班台站传播时间为20~28小时,班台站到王家坝站传播时间为24~30小时,潢川站到王家坝站传播时间为32~38小时,与以往成果对比,总体变化不大.
  • 摘要:淮委水文局多年使用欧洲数值预报资料的实践证明其天气形势和降水预报精度较高、质量稳定,2014年开始又接收了空间分辨率更高的欧洲细网格资料,给防汛抗旱调度决策带来更大帮助.台风带来灾害性天气的同时也带来丰沛的水资源,台风预报服务是淮委水文局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依据欧洲细网格数值预报,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开发新的台风预报途径,能够大大加强台风灾害预防的科学性.本文根据欧洲细网格位势高度数据,采用梯度判定法,实现了台风路径预报的新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方法可靠、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台风预报服务的时效精度要求,与中央气象台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预报水平基本相当.
  • 摘要:我国中小河流众多,山洪频发,洪灾损失严重.目前,我国中小河流山洪预报预警技术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特别是针对面积小于一百平方公里的极小流域,预报预警难度大.本文以潢河支流裴河实验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准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对降雨径流特征关系的研究,探讨山区小流域降雨径流规律,为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等提供决策依据.
  • 摘要:受河道采砂等影响,近年来沂河上中游主要控制断面逐年下切,河槽变化明显,部分河段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较大,中下游部分控制断面由于是石质河床,河槽变化较小,而下游入骆马湖段则由于受到围湖植树、围湖养鱼等影响,造成下游入湖口段行洪能力有所降低.本文对沂河港上水文站的行洪能力以及沂河下游港上站至骆马湖段的水面线变化进行了分析,对今后沂河进一步治理提出了建议:今后对沂河下游华沂至入湖口段河道定期进行大断面测量,分析入湖口段河道行洪不畅问题的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治理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另外,对沂河行洪能力全河不均匀性改变也应作进一步分析。
  • 摘要:在近期开展的全国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中,由于防洪保护区地形地物复杂,区域面积庞大,因此基于MIKE21FM模型选取淮河流域泉颍片(豫)防洪保护区进行二维洪水演进仿真模拟计算研究.计算得到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到达时间、最大流速等各方面洪水风险信息,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效率高、稳定性好、模拟精度高、模拟结果合理.研究计算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泉颍片(豫)防洪保护区的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提取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前10天的TIGGE集合预报数据,降尺度处理后驱动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对淮河蒋家集以上流域2008年8月汛期洪水过程进行模拟预报;同时采用地面雨量计降水观测数据驱动洪水预报模型,分析对比两种降雨模式驱动下的洪水模拟预报精度和预见期,探讨ECMWF集合预报在淮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ECMWF的集合预报有效提高了洪水预报的精度,可以使预见期提前48h,且能够给出洪水预报流量过程的不确定性范围,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气温变化与水旱灾害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安徽江淮地区安庆、霍山、合肥、蚌埠、滁州5个气象站1954~2012年的逐月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计距平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安徽江淮地区气温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12年安徽江淮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3°C,增温率为0.22°C/10a;年内气温春季增暖最快,增温幅度最大,春、冬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夏季气温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突变点(1986年),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表明夜间增温较多,白天增温较少,这致使气温日较差减小;夜间温度升高,将增加植物的呼吸消耗,不利于物质的积累,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 摘要:采用测桶移位受淹试验,研究了淹水条件下水稻拔节孕穗期生理性状与产量要素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占株高的2/4时,历时3d、6d的处理略有增产,淹水深度占株高的3/4和没顶淹水是随淹水历时增加水稻减产程度加剧.拔节孕穗期淹水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穗长变短、秕粒数和植株干质量增加.根据淹水试验资料,建立水稻分蘖期淹水胁迫条件产量损失预测模型,综合指标模型:Ry=-0.0008SSW+1.1221(r2=0.937,P<0.05),最为适用.水稻在拔节孕穗期的蓄滞雨洪深度上限为40~50cm,高于水稻常规灌溉的蓄水上限.研究结果可为洪涝灾害管理、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及排水标准提供参考.
  • 摘要:为了将Nash单位线应用在无资料地区,基于DEM研究Nash单位线的参数规律.以皖南山区若干中小流域为试验流域,率定Nash单位线参数,提取各流域地形地貌因子和地表覆盖类型;利用提取的地形地貌因子和地表覆盖类型对Nash单位线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基于DEM的Nash单位线参数推求公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推求公式回归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面积坡度是最根本的解释变量,对Nash单位线参数起决定作用.基于DEM的Nash单位线参数推求公式不依赖于实测资料,可在无资料山区流域推广应用.
  • 摘要:淮河小柳巷以上流域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是为解决本流域的防洪减灾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重要非工程措施,在大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上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该系统所涉及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小柳巷以上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以及经验方法;(2)王家坝至小柳巷区间河道洪水预报与调度模型,即水文学、水动力学模型;(3)预报后处理模型,主要采用基于k-最近邻的实时校正方法与BMA(Bayesian Model Averaging)集合预报方法.降雨与流量、水位等新息输入该系统,原始预报值经后处理然后发布,完整地实现对淮河小柳巷以上流域的实时洪水预报与调度.
  • 摘要:针对淮河复合河道地区水位流量关系不确定性量化描述和评估难题,以1954年以来9个洪水年份王家坝站实测洪水过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利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水文变量不确定性的方法,以及流量分级、对应水位数据分组进行经验频率统计分析进而估计水位先验概率分布的方法,估计了多个流量级别对应水位的概率分布形式和参数.结果表明,流量级别越大,水位预报不确定性越小;流量级别8000m3/s及其以下,对应水位经验频率分布呈比正态分布略显低平的铃形对称分布,对于样本尺寸较大情况,则可以利用正态分布来近似模拟,而流量级别9000m3/s对应水位经验频率分布呈正向偏态分布,各流量级别对应的水位概率分布形式和参数可利用经验频率分布形式和参数来估计.最后,以2007年7月上中旬洪水为例,基于水位流量关系不确定性分析成果,量化评估了基于单值预报进行洪水调度决策所承担的失误风险,表明了不确定性分析成果在洪水风险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本文以淮河水利委员会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模型,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完整的、成熟的、易推广的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融合方案,达到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的作用.随着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水利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中.建设基于H.323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IP协议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关设备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异构环境下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水利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效率.
  • 摘要:水旱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有重大比重,对人类危害极大,正确认识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对防治与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作用.南四湖流域自古以来水旱灾害频繁,文章对南四湖流域历史和当代的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结得出了南四湖水旱灾害规律及特点, 南四湖流域平均100年发生大旱、特旱11次,发生较大和特大水灾4次,大旱灾次明显多于洪涝灾次。除因黄河绝溢造成的水灾外,水灾多为淫雨型和暴雨型,所发生的水灾、旱灾均受灾范围大,灾情严重。大早与大涝常以交替的形式出现,旱涝灾害的集中多发期之后为灾害的相对少发期。从南四湖流域六百年来旱灾的整个发展趋势看,旱灾发生的次数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并对减灾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加强南四湖水旱灾害的综合研究,统一管理和配置南四湖水资源,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 摘要:随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完工,沂沭泗局组建了现代化信息通信专用网和三级防汛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流媒体的传输提供必要的带宽和平台,也为沂沭泗局直管水闸监控系统组网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通过系统改造,沂沭泗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了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结合的水闸监控系统,实现直管水闸的远程实时监控,为各级防汛部门提供实时和直观的汛情、工情图像信息.
  • 摘要:流量是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水文要素,是水文测验主要测验项目之一.流量是通过过水面积和断面流速计算出来的,因此,无法用传感器直接测得流量,传统的流量测验方法多采用流速仪法,但测流历时比较长,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中小河流水文站的流量测验,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都要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人力,最小的投入,完成流量测验.根据垂线平均流速分布模型,利用水位及一个流速传感器构建流量自动监测系统,借用测验河段的大断面数据,不需要实测流量资料率定,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断面上任意一条垂线的平均流速,进而推算出断面流量,在保证测流精度的情况下,极大地缩短了测流历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感器数量,压缩了投资,简化了流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于在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推广使用.
  • 摘要:治淮事业的稳步推进和现代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水利信息化水平,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水利行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卫星及应急通信、高清视频、视讯会议及无线宽带接入等通信技术,为淮河流域防汛减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多年的研究、调研、实践和应用,淮河流域逐步建立了行蓄洪区通信报警、防汛异地会商、卫星及应急通信、视频远程监控等通信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协作,及时、准确地获取流域防汛抢险救灾一线信息,并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所共享,为科学防治水旱灾害、防汛指挥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历次淮河防汛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摘要:基于数字高程(DEM)对皖南山区16个中小流域进行数字化,分别提取各个研究流域面积、河道平平均坡度、主河道长、形状系数等地貌特征,并以新安江模型汇流参数CS物理意义为基础,分析其和地貌特征指标的规律.结果表明,河网消退参数CS和地貌指标之间能拟合出较好的数学表达式,且精度较高,可以此作为推求无资料地区中小流域的河网消退参数初值提供参考,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洪灾评估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是防洪业务应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水利部门进行洪涝灾情评估采用的技术,同时对几种评估技术的特点、资料要求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洪灾评估评估内容及损失分析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洪灾评估技术方案.关于基础资料收集,重点放在历史雨水情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收集,对于历史洪灾过程淹没范围资料、淹没损失资料不做重点考虑,重点考虑以后的洪水淹没范围和损失资料的存储。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追求少而精。受影响的房屋、耕地、人口是重点,而对于工矿企业、交通线路等则不是重点。关于灾前、灾中淹没范围的估算,因历史资料缺乏和下垫面变化大等原因,建议历史相似洪水的评估计算作为参考,侧重于利用洪水风险图和实时洪水演进模型计算淹没范围进行评估,关于灾后统计评估,建议搞好未来洪水灾情资料的统计和保存工作。在洪灾资料统计上报系统中,对于新发生的洪水灾情,要能够分流域、分场次进行统计,以方便以后的统计比较工作,对于洪水淹没财产损失率的估算,建议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专门研究,有个初步的结论后再由本系统加以利用。目前阶段,对作物、房屋等的损失率曲线,可以提供一个调参数的接口,由用户根据经验调整。由此得出的损失数据虽不一定可靠,但在同一次洪水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淹没深度得出的损失数据之间比较是有一定意义的。
  • 摘要:本文提出的基于能坡原理流量自动监测技术,是以曼宁公式为基础,通过实时监测河道断面两条垂线的流速分布,实现流量在线监测.通过对淮河、安徽中小河流、以及昆明滇池补水计量等不同断面特征河道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对于受洪水涨落和工程运用影响下的河道流量自动监测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天然河道流量自动监测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案.
  • 摘要:主要受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影响,重沟站桥测断面河底高程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断面中泓变化为最大,2010年较1999年断面中泓处最大下切深度2~3m.对历年实测大断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2004~2007年断面冲刷变化最为明显.受河槽下切等因素影响,沭河重沟站水位流量关系线呈逐年下移,同水位下流量呈逐年增大、同流量下水位呈逐年降低态势.
  • 摘要:避险转移方案以基本洪水分析数据和成果为基础,在一、二维洪水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淹没水深、不同流速、不同洪水到达时间,选择合理的就地安置区、转移单元、安置区.基于ArcGIS网络分析功能,利用道路路阻函数分析模型、最佳路径分析模型和Dijkstra算法,计算动态最佳避险转移路径,并在基础底图中将最佳转移路径以制图表达形式显示.
  • 摘要:水文水力学计算是天然河道治理设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常用的计算方法为平原河道水面线推算法,但大多数天然河道尤其是中小河流的断面形式复杂多变,采用传统的水面线推算方法不但计算过程繁琐,计算精度难以控制,而且不能直观反映现状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本文以沱河支流宋沟为例,引进并采用HEC-RAS水面线计算软件进行天然河道水面线推算,结果表明,HEC-RAS不仅能够适用于天然河道复杂的断面形式,还能直观判断现状河道的除涝能力,节省计算时间,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对河道治理工程断面设计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摘要:姜庄湖水位站是中央报汛站,也是沂河临沂水文站的重要洪水预报根据站,水情报汛既要报送水位也要报送流量,但现状该站却没有流量施测任务.为及时掌握该站流量大小及其变化趋势,本文在分析基本断面变化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有关实测洪水资料,采用水文学及水力学方法,分析确定了该站报汛用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对满足水情报汛和水文应急服务要求具有重要价值,文中研究思路对报汛线修订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 摘要:通过对趵突泉东断面SONTEK-IQ监测与人工实测流量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两者的相关关系,其测验误差符合规范要求,满足泉水监测资料的整编要求,这表明SONTEK-IQ实时在线流量监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方法,对于节水保泉、水资源利用分析以及未来的泉水预测预报有较高的数据利用价值。但由于上半年泉水出流量小,人工测流误差较大,下一步还应继续加强人工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SONTEK-IQ实时在线监测大大减少了水文监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验效率和监测精度。
  • 摘要:近年来,沂沭泗局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开发了办公自动化、水情信息服务、防汛调度、财务、人事、闸坝监控等等应用系统,但是各个系统只能在沂沭泗局内部局域网内运行,不能实现移动访问.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实现移动办公,满足防汛调度对实时信息的需求,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采用了网御神州移动云产品,应用虚拟技术和CBA技术,并采用了SSL协议、用户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和内外网安全隔离的安全管理办法,建立了沂沭泗局防汛信息移动云防汛信息系统,实现了沂沭泗局移动办公的问题。满足了沂沭泗局各级防汛管理人员对防汛及水利管理信息跨网络查询需求,大大提高了防汛办公效率,促进了沂沭泗局防汛及水利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
  • 摘要:目前,各水文站投入使用的水位测报终端多数是基于液位传感器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本篇论文研究如何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水位的远程监测,通过单片机将超声波传感器、GPRS通讯模块、时钟芯片和电源转换芯片等各部分有效集成起来,由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控制各模块有序协作,实现水位数据周期性循环采集传输.经过长期的测试与试用发现,该系统完全能够实现水位远程自动测报,数据采集误差小、传输可靠,安装简便、成本经济,为实现远程水位测报提供了另一种新途径.
  •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文监测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不断壮大,应用日益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建设效益已摆在了水文人的面前.为适应形势确保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正常运行,本文从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推进水情分中心资源整合、实行国家水文站管护考核、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管好、用好临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摘要:本文以许昌清泥河生态修复重要节点双龙湖为模拟区域,建立了二维水动力模型.选取重现期为10年的洪水过程线为上游入流边界,模拟了双龙湖在该过程下的流场情况.根据清泥河水生态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以子陵吻(鰕)虎鱼为评价对象,以流速与水深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了双龙湖节点在洪水历时为0、6、12、24、48时刻的水力生境的适宜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双龙湖节点水力生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干旱造成的灾害也日益增多.本文在调查收集洪泽湖现有的特征水位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洪泽湖现有旱限水位和生态水位,综合确定洪泽湖干旱特征水位,并分析其合理性,为洪泽湖水情预警发布工作、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和抗旱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以蒋坝站为代表站,确定洪泽湖各级干旱特征水位指标分别为:Ⅰ级干旱特征水位指标对应保障淮安市等沿淮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取值10.5m,设计频率为94.96%,重现期为19.8年一遇,相应蓄水量为1.34亿m3,为枯水红色预警,相当于特大干旱;Ⅱ级干旱特征水位指标对应保障淮安市等沿淮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等城市用水,取值11.0m,设计频率为76.95%,重现期为4.3年一遇,相应蓄水量为4.21亿m3,为枯水橙色预警,相当于严重干旱;Ⅲ级干旱特征水位指标对应保障淮安市等沿淮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取水灌溉、河道生态流量和最小通航流量要求限制沿淮农业用水,取值11.3m,设计频率为63.41%,重现期为2.7年一遇,相应蓄水量为7.036亿m3,为枯水黄色预警,相当于一般干旱;Ⅳ级干旱特征水位指标对应保障淮安市等沿淮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取水灌溉;河道生态流量和最小通航流量要求限制沿淮农业用水,取值11.8m,设计频率为63.41%,重现期为2.1年一遇,相应蓄水量为14.36亿m3,为枯水蓝色预警,相当于轻度干旱。
  • 摘要:平原水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进行地下水位的预测是个难点.本文以拟建的山东省邹平县辛集洼水库为例,进行了研究.该水库位于邹平县城北侧,水库建成后库水渗漏将会造成周边地下水水位的抬升.采用潜水井非稳定流公式预测水库运行期正常工况及事故工况下,库水渗漏对地下水水位的抬升幅度.根据预测结果,正常工况全库盆防渗措施条件下辛集洼水库蓄水30年后地下水位涨幅最大处为0.397m,库水渗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轻微的地下水位涨幅对地下水环境没有影响,水库截渗沟还有利于减缓截渗沟附近现状浸没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防渗措施失效工况下,蓄水将造成坝后一定范围内的浸没,局部可能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因此,要加强库区地下水位监测,建议采用生态农林结构控制地下水水位,使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摘要:基于对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洪水、水环境的探析,本文从淮河洪涝及水环境多年研究成果出发,分析了开展流域层面洪水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了洪水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管理理论基础,建立了区域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想了洪水、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图,拟构建基于3S与现代通信技术的风险评价与管理集成平台,从而实现洪水、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有机集成.预期成果可为流域防洪、治污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 摘要:基于淮河上游息县以上流域的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及2000-2008年的水文气象资料,构建了基于新安江模型的流域水沙概念模型,实现了径流量及泥沙负荷时空变化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息县以上流域的水沙过程模拟中,年径流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确定性系数基本在0.7以上;年输沙量的相对误差基本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基本在0.5以上,基本满足精度评判要求.流域水沙概念模型在淮河上游息县以上流域的成功应用,对淮河治理水土流失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地区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沂河流域内某镇2014年生态足迹,并将农业污染计入总生态足迹中.此镇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310hm2,生态承载力为1.693hm2,生态盈余为0.383hm2.反映出入类的生产、生活强度没有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此评估方法简便实用,可用于评估沂河流域内生态承载力水平.
  • 摘要:为使大汶河干流生态基流更好地体现河道生物需水的年际和年内变化,根据实测年径流资料通过采用Tennant法、基流比例法等多种水文学法计算,综合对比分析各种生态基流计算结果,表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所需的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认为:基流量为1.1~14.1m3.s-1能更好地代表该区域不同水期的河道生态需水,其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基本达到90%以上,说明本文采取的方法在计算代表北方季节性、雨洪型河流的生态基流时是合理、可行性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生态基流的保障措施.
  • 摘要:为加强进一步治理淮河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实行代建制的蚌浮段工程为例,结合国内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以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淮河流域综合管理规划的相关目标为指导,完成蚌浮段工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同时基于蚌浮段工程组织管理的目标体系,梳理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任务,并进行归类、分析,构建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框架,对运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蚌浮段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根据工程建设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和管理目标,对所得组织架构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分别构建出适合工程前期、中期、后期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实现组织运态管理的目的.
  • 摘要:代建制是应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新型建设管理模式.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非经营性政府投资水利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本文以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为例,在分析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的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蚌浮段代建项目财务管理的难点和管理重点,找准职责定位,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努力探索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代建模式财务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 摘要: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淮河流域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30个监测站点于2010年底建成.在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多数监测站(点)依托现有的工作条件,已初步运行.但多数监测站(点)依然存在运行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少素质偏低、监测站(点)下垫面代表性不强、部分智能化设备维护不到位和定位观测技术标准亟待统一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积极争取财政经费保障、推行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与业务交流、切实做好下垫面统一设计、维护和生产管理、精心做好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不断提高定位观测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定位观测与区域宏观监测的协同性研究等措施,不断提高监测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为定位观测工作扎实开展,保障观测成果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及社会公众奠定坚持基础.
  • 摘要: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骆马湖局通过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工程维修养护相结合,大力发展苗圃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文章通过分析骆马湖局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运作机制,总结经验和体会,剖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制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进基层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的合作关系,严格实行水土资源合同管理方式,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专业队伍建设,以期能够在沂沭泗流域范围内推广,进一步提升沂沭泗局直管工程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 摘要: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水利工程完整、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将工程管理推向日常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文中介绍了沂沭泗局直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概况,浅析了维修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切实加强维修养护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各项维修养护制度,持续加强维修养护管理能力建设,合理选定维修养护项目监理,科学编制维修养护设计及预算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日常维修养护机制研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与廉政风险防控。
  • 摘要:水利工程往往投资巨大,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尤为重要.设计阶段通过对工程进行计价分析,可以及时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使造价构成更趋合理,从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推广标准化设计、开展价值工程、实行限额设计以及实行设计监理制等措施,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 摘要:水管体制改革后,基层水管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养经费基本得到保障,为基层水管单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应用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但实际工作中,面对繁杂的事务及简单的条件,基层水管单位及管理人员仍存在政策扶持不够、经费保障不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近年来沂沭泗局基层水管单位科技应用与创新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与实际管理的结合,要加强项目申报与资金保障的结合,加强科技人才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科技应用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加强日常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激励、引导基层水管单位和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应用与创新,不断提升沂沭泗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
  • 摘要:徐州市尾水导流工程是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等要求,将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有影响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实施专线收集.工程全长392千米,点多线长面广,工程运行管理既要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输水水质安全,又要满足导流水质农灌标准的要求,运行管理任务重、责任大.通过工程传统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现代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效解决了运行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机制不活等问题,并形成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工程管理体制,对保障全市水环境安全,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环境容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摘要:2011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水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舆论议论的热点.治淮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展示成就、反映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和凝聚治淮力量,意义重大.淮委宣传工作作为治淮宣传的重要部分,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多项宝贵经验,但尚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立足工作实际,力图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措施,加强宣传工作领导,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强化经费保障,加强媒体合作,重视门户网站建设管理,为推动淮委宣传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 摘要: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淮委信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要从服务新一轮治淮大局出发,把握淮委信访工作特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解决信访事项,加强初信初访的办理,深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严格实行信访与诉讼分离,做好宣传和舆情监测,加强信访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切实做好信访工作.
  • 摘要:骆马湖地处徐淮黄泛平原区,是淮河流域第三大、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泊,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的行洪通道和蓄洪湖泊,是徐州、宿迁两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和输水通道.湖区采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采而不管、采而松管、规范开采和即将全面禁采的四个发展阶段,为进一步保障骆马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运安全和生态安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通知,在骆马湖地区全面禁止采砂活动,淮委直管区骆马湖的采砂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骆马湖地区全面禁采,避免长期禁与否悬而不决带来的管理压力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强化高压严打。充分发挥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互补优势,进一步密切协作配合,统一行动,适时组织严打行动,坚决遏制非法采砂的反弹势头;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骆马湖采砂管理依法、科学、有序。在骆马湖禁采长效机制全面建立,禁采工作取得持续稳定成效后,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确保河道采砂不影响河势稳定,不恶化通航条件和生态环境,不带来防洪隐患的情况下,科学规划,适度划出可采区,禁、放结合,促进砂石资源合理利用;加快采砂管理立法工作,呼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
  • 摘要:当前,水利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建设规模和强度大幅增加,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入手,对安全生产监督制度的建立及发展历程,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的体制机制及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经费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等常见问题、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 摘要:本文阐述了流域管理工作中,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必要性,从标准规范、信息存储与数据中心、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工作,以期实现流域水利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高度共享的目的,促进流域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建设与发展.
  • 摘要:本文探讨应用新型电子地图技术,归档管理水文自动测报站(遥测站)点位置环境状况,看管人员情况,设备型号和参数,维修运行日志,历史数据和照片视频归集,达到资料管理传承有序之档案管理目的.本文技术上采用多平台的GOOGLE的虚拟地球、百度的百度地图和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平台技术,建立基于这3个平台特点的遥测档案管理数据库,并实现相互转换,互补共用,避免了安装庞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冗累的编程过程.遥测档案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多平台环境下,遥测站点的基本资料的采集、检索和查询,遥测站点维护中的精确定位、导航,日常管理中故障判断,面雨量精确计算、短历时暴雨预警,原始水文资料归集等功能,基于电子地图技术的遥测档案管理系统具有技术成熟,平台稳定,便于整理和部署,用户体验友好的特点.
  • 摘要:沂沭泗局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是苏鲁两省间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负责该水系的防汛工作,防汛经费主要来源中央财政拨款.本文以改进一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管理流程,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防汛专项经费使用.通过对防汛费流程进行定性描述,采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对项目预算和实施方案编制与执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重新设计和部分改进防汛费管理的建议.制定了防汛费流程业务管理的循环设计与改进,保证防汛业务管理与实施环节安全、顺畅,为沂沭泗局加强防汛费管理和完善流程提供参考,从而降低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 摘要:自水管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管养分离的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得到保障,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的趋势得到遏制和缓解.护堤护岸林作为堤防工程生物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维修养护实施过程中,除进行日常养护之外,也根据树龄情况逐步进行更新补植.新沂河护堤护岸林自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以来,逐年进行补植,累计已达20余万株.本文回顾了新沂河护堤护岸林补植工作,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沂河堤防工程具体实际,就护堤护岸林建设提出了建议,要争取农委、林业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防治病虫害工作,引进新品种雄株杨树,控制飘絮,加强宣传引导,打击破坏行为,加密巡查频次,落实承包责任。
  • 摘要: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东入黄海,为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重要行洪通道,直接关系到骆马湖周边、沂南、沂北802万亩耕地,570万人民生命财产以及陇海铁路、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安全,对江苏省的工农业生产,特别是苏北地区防洪保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笔者在沭阳河道管理局从事采砂管理工作期间的见闻和感悟,分析目前第一线采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地方责任,探索属地管理新思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加大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执法力量。
  • 摘要:水管体制改革以后,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常态"概念以来,如何在水利工作中认识、理解、顺应、引领新的形势,本文从近年来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在河道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的工作实绩中,从河管工作中的全力推行标准化堤防建设,积极推动“河长制”的调研及实施,加大数字工管建设力度,涉河工程项目管理,积极开展确权划界工作,水政执法,学习交流及培训等方向和角度对新常态下河道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 摘要:计量认证评审工作是通过对备查单位的存档档案来评定该单位日常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良好运转,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举足轻重.本文就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从档案管理应建立良好、流畅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员应该具备一定素质档案管理实行梯级分类档案管理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及时归档和清档等5个方面阐述了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中做好档案管理的要点和方法,使得被评审单位的档案管理能够清晰有效的反映出日常质量体系的运转情况,同时对质量监督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和辅助作用.
  • 摘要:根据嶂山闸液压启闭机运行情况,重点介绍嶂山闸液压启闭机液压缸、液压缸,泵源阀块、主控方向阀、纠偏阀块、调速阀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故障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和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应注意事项.操作前应检查系统中各类元、辅件的调节手轮是否在正确位置,油箱内液压油液面是否在液位计指示范围,各管道接口、紧固螺钉等有无松动,随时检查电机、油泵的温度,随时观察系统的工作压力,随时检查各高压联接处是否有松动。液压油是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应定期检查滤油器工作状态,必要时清洗或更换滤芯,每年应对液压油进行过滤并化验,检测液压油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禁止在闸门开启状态下处理液压系统的各种故障。高压系统如发生喷泄现象(即使是微小的或局部的),应立即停机修理,不能直接用手去堵。在液压系统进行试验时,非工作人员不要靠近高压油管。妥善保存备品备件。备品备件应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要避开热源和酸、碱工作环境。
  • 摘要: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污染等水问题凸显的当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水文化建设作为水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急需予以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水文化建设的定义、内涵与意义的剖析,提出了有水可用、有"道"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教育宣传的水文化建设框架,最终通过现代水文化建设实现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
  • 摘要:本文概述了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群的特点,分析了里下河湖区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介绍了关于湖泊管理与保护体制机制、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湖泊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可为同类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 摘要:小清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对小清河防洪、兴利与综合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小清河流域蓄滞洪区的生态治理模式,为小清河蓄滞洪区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以有效地解决蓄滞洪区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在满足小清河基本的蓄滞洪水功能的前提下,立足于小清河蓄滞洪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目标,综合开发蓄滞洪区的生态、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在治理措施方面,分别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的生态治理方式;工程措施主要为工程加固措施和生态护岸措施,满足蓄滞洪区的防洪、生态功能;生态措施主要为人工湿地的建设,满足蓄滞洪区的生态、经济、文化的功能.同时,为解决蓄滞洪区经济相对落后问题,提出了蓄滞洪区的生态经营模式,满足蓄滞洪区的经济功能.最后,希望通过治理措施和经营模式的有效结合,能够让蓄滞洪区内的生态环境、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乃至区域周边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得到全面的改善、发展和弘扬.
  • 摘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调整上下游利益关系,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期拟在北汝河上建设前坪水库.前坪水库是一座水库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工程.水库建成后作为饮用水源地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上游保护方及下游受益方的利益冲突随之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水库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协调环境保护方和经济利益方冲突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前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立前坪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结合前坪水库建设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探讨前坪水库水生态机制建立的主客体、补偿途径等,并提出建立前坪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及建议,为实现涵水区域和用水区域的双赢提供科学参考.
  •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山东省形成了新的骨干水网格局.本文就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南四湖和东平湖生态缺水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对确定湖泊生态需水量维系标准、生态补水发起和执行、流域水权转移及跨流域调水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了"流域机构发起-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调水运行单位执行"工作机制和"水权转移储备及政府公益性补偿"保障机制的工作模式.研究成果为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多元化功能、建立内陆淡水湖泊生态保育机制提供了参考,以期为流域机构履行流域生态保障职责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以金寨县荞麦河小流域为例,在全面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以水生态文明为理念,将小流域治理与生态环境、景观建设和水质维护等紧密结合,提出了荞麦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保护与治理思路和措施,拟定了集水源涵养、休闲游憩、生态经济和清水廊道等一体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为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是对淮河流域多年来水污染联防和闸坝防污调度工作实践的总结.在流域分布式SWAT模型基础上,建立能够描述河网闸坝水系统的多河段分布式水文模型,提出闸坝对淮河河道径流影响的分析结论;进而建立相邻闸坝间水质与水量概念模型,模拟有无闸情景下河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单闸、闸坝群和水污染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再通过建立水量、水质和生态耦合模型,对闸坝修建前后水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有无闸坝情形分析流域水循环对生态需水的满足程度.根据研究,本文认为早期闸坝水环境和水生态功能规划设计考虑不足,目前闸坝运行调度中已逐步考虑河道生态用水需求;闸坝工程坦化径流过程,对河道径流总量影响较小;闸坝优化调度可改善水生态与水环境质量.
  • 摘要:本研究基于流域生态健康理念,探讨了我国蓄滞洪区"双功能"向"三功能"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为例,论述了其"双功能"的矛盾和弊端,强调了发展生态优势的条件,并提出了行蓄洪区的的发展建议和对策.提出行蓄洪区由“双功能”向“三功能”发展是必然趋势;生态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三足鼎立又相辅相成的状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生态优势为:蓄洪区面积较大,易于发挥削峰减洪、涵养水源功能:水源充足,易于洪水资源化;生态系统较为复杂,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土地适用性广泛,适宜优化调整。提出了适用于淮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发展方向:合理划分湿地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利用物理手段和生态手段净化洪水、设置生态-经济一体浮岛及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产业并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生态旅游。
  • 摘要:土地流转后农业经营模式以规模种植为主要特征,这为山丘区水土流失集中治理带来条件的同时,也因为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传统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面临着治理与破坏并存、规模经营经济利益追求和国家生态社会效益需求兼顾等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从创新思路、理念、标准、机制等方面对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依据沂河临沂至塔上河段的水文、采砂、河道断面和水利工程等资料,统计了该河段采砂量和泥沙冲淤变化量,对20年来临沂水文站和塔上水文站河道断面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就采砂对沂河临沂至塔上段的河道变化、行洪能力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证.给出了采砂对该河段影响的定量结论.结果表明,沂河临沂至塔上河段河道断面下切严重,采砂是主要因素,冲刷是其次因素。2012年与1993年相比,临沂站和塔上站河底最低点高程分别降低了5.37m和2.22m。对应地,临沂站和塔上站同水位下的流量逐年增大。2012年与1993年相比,临沂站同水位下的流量增加了43.0%;塔上站同水位下的流量增加了16.7%。由于众多的拦河闸坝工程和部分石质河床的存在,尽管临沂站和塔上站行洪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全河段的行洪能力提高是有限的,采砂对全河段行洪能力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 摘要: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集娱乐休闲、生态保育、居住生活、景观体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生态景观的建设成果与空间利用一直存在着难以评价的问题,构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指标体系对城市河道休闲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河道的建设成果从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社会性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指标归结为资源特性、形态特征、功能特性、文化体现及公共特征,共4个维度17个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较为直观的量化,对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江苏省内河航道发达,发达的航道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同时河道水流、尤其水运产生的船行波对堤岸也不断进行冲刷,在部分船运繁忙的黄金水道,船行波的冲刷造成了堤防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影响到堤防的安全.航道船行波的冲刷造成了堤防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影响到堤防的安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多种护坡型式的对比,对其经济性、实用性、生态效益等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利用香根草和狗牙根草不同生物特性,采用香根草船行波冲刷的水位变幅区和狗牙根草种植于水位变幅区以上坡面,并对其种植提出具体要求,以达到减少船行波冲刷和雨水汇流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堤防安全的要求.该植物组合可以具有为其他类型项目的护坡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思路转变和人们生态环境观念提升,普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中的植物措施已明显不能满足目前人们所期望的水土保持效果要求,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论的逐步成熟恰好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等水土保持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通过探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论在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得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设计中应遵循整体优化、稳定性、异质性、生态美学性等原则,通过优化植物措施设计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工程与生态和谐"的理念,在工程总体规划与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景观,使之与主体建筑景观和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并有机融合,实现近自然生态景观恢复.
  • 摘要:城市水系是城市中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由于其资源和功能优势,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着城市水系的建设.本文围绕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新时期生态治水新理念,在论述现状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新时期城市水系规划的理论内涵、设计理念,并从防洪排涝、水资源、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水景观以及水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体系,为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 摘要:城市排水河道往往污染严重,河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亟待进行生态修复.本文以郑州市索须河为例,充分考虑季节性河道上游来水过程,来水量、流速、水质、工程地质和人文等因素,通过河道形态梳理、生态防护、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等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河道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近年来,通过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各方的努力,云龙湖水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引起透明度低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在外源性污染源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拟从生态截污工程及构建水体食物链等方面讨论生态修复概念模型的建立.
  • 摘要: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载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湖水系及其连通格局会影响水土资源配置格局与能力,同时对生态环境质量和演变,以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和风险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河湖水系连通已经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体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水系连通方面做出了探索性研究,本文从水系连通的概念及内涵、水系连通的分类、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水系连通的功能以及水系连通的应用实践等方面介绍我国近年来水系连通的研究实践进展,并介绍泗洪县水系连通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的应用.
  • 摘要:本文主要就"骆马湖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模式"的构成和推进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要推动省人大或政府在充分征求流域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各单项法规政策,理顺与上位法关系,出台专门法规——《骆马湖管理条例》或《骆马湖管理办法》。用专门法规清晰界定各项事权与责任划分,控制或约束各项涉湖活动,并明确综合管理和统一管理的模式、体制与机制,确立机构设立、职能与保障措施。 推动建立“骆马湖综合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骆马湖综合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流域机构牵头,流域管理单位参加,省内各行业、沿湖市县政府、重要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整合现有议事机构,统一和综合行使决策权。在决策机构下设执行机构,该机构具有实权和拥有协调骆马湖管理各方面工作的综合能力,实施统一管理、综合执法。 在建立科学与技术方面,建立科学与技术机制是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有必要的,相比较而言也容易优先起步。一是建立系统而全面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全面监测所有入湖、出湖河道、口门、取(用)水设施水量变化,逐步做到实时监测;二是建立完整的水质监测体系,对入湖河道、主要口门和湖区不同的区域实施监测,逐步扩大范围和加大监测频次,重要监测点做到实时自动监测,以全面准确掌握水质变化;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对湖区水功能区、生物种类、湖区地形地貌进行科学调查与评价(评估);四是建立数据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对社会发布;五是加大新技术在骆马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运用;六是以监测、调查为依据开展生态环境专项课题研究,为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在合作与参与机制方面,建立合作与参与机制是实施骆马湖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措施,其中核心要素与成果是在科学论证、各方广泛参与基础上编制出台《骆马湖生态环境综合保护与治理规划》,并以此规范、约束和指导规范各方行动。 推动建立“骆马湖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渠道。实施骆马湖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是个长期的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和保障机制是持续管理的保证。同时,骆马湖除了防洪减灾与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外,还有水资源、水产、航运、岸线利用、观光旅游等经济效益,建立补偿机制以补充专项基金,既有可能又有必要。
  • 摘要:本文以兰考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在践行新时期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下,基于兰考县社会发展需求,提出兰考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针对目标构建了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文化传承、水管理创新六大体系,为提高兰考县生态文明水平,建设"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全国知名红色文化名城"提供支撑.
  • 摘要:了推进连云港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连云港市应加强对整座城市的河道管理,建设与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对连云港市的主干河流以及重要河流做好前期规划,使防洪除涝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连云港市还应注重饮用水的安全系数,加强对各个河道的生态管理,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修复。作为缺水城市,连云港市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建设截污工程,减少污染源,利用截污手段提高河道水质量,其次,连云港市在面对河道污染严重、河流水流不畅等现象时,要加强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到对乡、镇的各个河流分支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对各个河道的入口以及排放口做到实时监督。为了使连云港市尽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连云港市可以通行现代的各个信息传播途径来扩大当地的影响力,宣传当地的水文化以及环保精神,以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快连云港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 摘要:笔者在查阅各种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地察看和访问等形式对南四湖的概况、历史形成和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调研,深刻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破坏南四湖水生态文明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应的对策.提出要加强水环境治理,涵养南四湖水源,加强科学研究,为维护南四湖健康生命提供科技支撑,健全法制体系,推进南四湖依法管理进程,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南四湖统筹管理力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兼顾南四湖流域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控制湖区人口增长,减少人为因素对南四湖生态文明的破坏。
  • 摘要: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水生态文明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中小河流的治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淮河流域皖北地区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以及国内中小河流水生态文明治理的案例,并结合皖北地区中小河流特点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结出一些推进皖北地区中小河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构建中小河流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用水调度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水有关各部门要积极合作。
  • 摘要:本文就个人理解对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了诠释即:水生态文明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经济可行,人类社会文明能在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下达到最优化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发展的两个问题即水生态文明包括那些内容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开展;并提出紧扣水利部明确的水生态建设八方面主要内容是解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需要对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理解,学习国内外已经取得的优异成果汲取失败教训,以此为参考建设有区域特色的水生态建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最严格管理制度的约束,需要政府部门、水行政管理部门、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是水生态文明的基础支点,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是水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环。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改变了河流自然水文情势,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胁迫,产生深远影响,如何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成为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水文情势变化及影响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水文情势的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对分析水文情势影响的不同方法进行介绍与比较.通过开展船闸对区域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的影响的方法探讨,分析研究船闸调度运行对水文情势和水生态变化的影响,为更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也符合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 摘要: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有淮畔明珠之称.根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蚌埠市规划发展为"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城市南部的拓展是近中期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四大板块"中三个区域--城南新区、滨湖新区和高铁新区,但是现状该区域水体之间缺乏沟通、生态用水短缺、排水体系尚未完善、人文景观分布零散、山水绿廊缺少支撑.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结合蚌埠市实际情况,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分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情况,提出开辟天龙河工程方案,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水源、地形、城市排涝等因素对新开河道的影响.
  • 摘要:文章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利工作的基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重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有力解决淮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实现具有水资源利用高效、生态水利与民生水利并进、水生态系统健康、水景观优美、水文化特色、水管理科学的目标,全面改善和提升水系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
  • 摘要:骆马湖地是沂沭泗地区洪水入海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徐州、宿迁等市的重要水源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骆马湖又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的水源中转站和受水区,保障骆马湖水生态平衡、进而不断改善骆马湖水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本论文较为深入地研究了骆马湖水环境现状,梳理了当下骆马湖水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科学开发保护骆马湖,全面指导、管控湖区发展,亟需制定骆马湖综合管理规划,要开展骆马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引导骆马湖水域岸线资源科学利用,加快推进骆马湖区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水法规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
  • 摘要: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面积2741km2,人口214.5万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亿m3,人均水资源不到400m3,约占全省人均的1/4,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本文从水资源的另一属性——质量方面介绍淮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意在让人们了解、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研究表明,淮北市2014年主要河流水质以Ⅳ~劣Ⅴ类为主,污染项目一般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等。采煤沉陷区水质好的可至Ⅱ~Ⅲ类、差的可为劣Ⅴ类,差别在于是否往里排污。地下水中:岩溶水水质较好;孔隙水因地质条件原因总硬度、氟化物、铁、锰超标较为常见,水质总体较差。入河废污水及污染物数量较大,是造成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对排污口应加以治理整顿,集中处理后回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最大限度做好减排工作。浅层地下水作为生活供水水源,应结合水质状况配套安装除氟、除铁或除锰设备,以保障供水质量。
  • 摘要:本文在总结多年来对黄河故道治理已取得的巨大成效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开发治理水平,把黄河故道打造成生态园林带提出了相应措施,要全面提升水库的水资源利用优势,黄河故道要与库区休闲旅游点结合,粮、林、果、蔬作要合理布局,可为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制定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济宁市具有建设水生态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年来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济宁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本文在回顾济宁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功效基础上,为更好地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做好水生态建设顶层设计、加快现代水网工程建设、积极构架水生态大格局、树立水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挖掘提升水文化等建议措施.
  • 摘要: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土流失对水质、水环境、水生生物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水土流失与水生态相互影响过程,结合安徽省水土流失特点,总结水土流失对水生态在水感官性能、水质及水生生物方面的影响.构建出关于水生态健康的指标体系,其中水土保持是水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研究将有利于维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有序发展.为防止水土流失对水生态的影响,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管理措施和技术研究。根据水土流失对水生态影响在空间上的轻重缓急,将土地规划、农业管理和地表水水质管理相结合,进行优化管理模式和技术研究,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维持水生态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 摘要:自1995年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以来,组机构、立规章、建制度、强管理,水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20年时间里,水保完成了法律法规配套与宣传、行政审批实施细则出台与流程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措施验收、水保费征收与使用管理、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曾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得到各级水利部门的充分肯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不断加强,以前传统的人工档案录入、纸制化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水保工作的发展.满足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各要素的数据录入、调用、统计、分析,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崂山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特点,从专业化角度,提出了建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数据库系统软件,旨在提高行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的必要性. 使用数据库系统软件,将项目信息以及案卷扫描件录入系统,通过软件系统的分类处理,可以实现信息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一方面单个建设项目信息录入不仅包括文字、数据信息录入,还包括重要文件原件扫描件和现场监督检查的图片影相资料录入,电子档案资料存储完整全面,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在线查阅,减少纸质档案翻阅频次,档案管理调用更加安全、方便和高效;另一方面对一段时期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比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或竣工验收)进行纵向比较,能够直观地获取这段时期各项目完成情况信息,对未完成环节重点突出,可以有效地减少因项目周期长而脱节的弊病,提高项目实施的连贯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