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363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2篇、会议论文388篇、专利文献11502篇;相关期刊985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6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第十三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等;遗传变异的相关文献由10022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平、王军辉、李思发等。

遗传变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2 占比:20.95%

会议论文>

论文:388 占比:2.58%

专利文献>

论文:11502 占比:76.47%

总计:15042篇

遗传变异—发文趋势图

遗传变异

-研究学者

  • 向平
  • 王军辉
  • 李思发
  • 张含国
  • 盖钧镒
  • 周志春
  • 章群
  • 张志毅
  • 张新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燕龙
    • 摘要: 高淳民歌是高淳地区民间歌曲的简称,《五月栽秧》是高淳民歌的经典代表。它为民族五声羽调式,节奏与结构简单,旋律级进为主,温婉柔美又极具高腔特色。1957年版《五月栽秧》是其当代流变源头;不同“微文化”间的互相吸收和借鉴,逐渐使其形成了新的传统;“异文化人”在新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甩腔”的引入,对旋律、音乐结构、歌词进行了再编创,加之“犯声”屈调的巧妙运用,使其完全形成了一首极具高淳特色和苏南风格的新高淳民歌。这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结果。人们高度的文化认同和集体无意识使其成了高淳民歌的经典代表。研究还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歌文化的“异文化人”主动将其进行人工“流变”,是促进民歌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 刘庆帅; 璩馥榕; 魏梦园; 钟红; 王熠; 陈亮; 金基强
    • 摘要: 为创制高甲基化儿茶素茶树新种质,以金萱和紫娟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_(1)代分离群体,并通过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群体内各单株的代谢物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群体中多数代谢物含量分布符合正态偏陡分布,变异系数在20%~30%,且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并从中筛选出9份高甲基化儿茶素等富含功能成分的优异单株。同时,结果显示多数代谢物含量在秋季高于春季,且儿茶素总量随叶片紫化程度加深而减少。本研究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今后鉴定和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测定方法;对金萱×紫娟F_(1)分离群体生化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也为今后高功能成分育种和通过正向遗传学发掘调控相关性状的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 王晓薇; 樊毅; 杨阳; 史远刚; 施安; 侯鹏霞
    • 摘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研究家畜复杂经济性状和疾病遗传变异的有效方法,GWAS的核心是挖掘遗传变异与目标表型性状间的关系。随着牛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海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被标记,GWA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关肉牛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文章综述GWAS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GWAS在肉牛生长性状、肉质性状方面进行的研究,为利用GWAS进行家畜复杂经济性状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肉牛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 王一丹; 向华; 张斌; 向萌; 任玉鹏; 邱文英; 付利芝
    • 摘要: 为了解引发四川某猪场腹泻疫情的猪轮状病毒(PoRV)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采用RT-PCR分别扩增PoRV 11个基因节段,并克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研究病毒基因组特征、变异性及遗传进化规律。结果显示,SCMY-1株基因合型为G3-P[13]-I5-R1-C1-M1-A8-N1-T1-E1-H1,即G3P[13]型毒株。该毒株VP2、NSP2和NSP4基因与人源毒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与3株人源轮状病毒RVA/Human-wt/LKA/R1207/2009株、RVA/Human-wt/ZAF/UFS-NGS-MRC-DPRU2291/2009和RVA/Human/CU331-NR/08株单独聚为一小支,推测这可能增加SCMY-1株跨种传播到人的风险。此外,SCMY-1株VP4基因与美国3个猪源毒株同处一个小分支;VP7基因与RVA/Pig/China/LNCY/2016株遗传进化距离最近。上述结果提示,PoRV可能在国际和国内生猪贸易过程中被广泛传播。与NCBI上已登录毒株相比,SCMY-1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分别存在13个和2个独有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可能对VP4和VP7两个主要抗原毒力及抗原性产生影响。重组分析显示,SCMY-1株VP3基因由两个猪源亲本株重组而来,推测这可能增强病毒毒力和宿主适应性。研究结果丰富了PoRV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资料,为PoRV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深入研究PoRV跨物种传播的分子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 王芳; 郑先强; 糜加轩; 吕健; 朱艳; 时羽杰; 万雪琴; 杨汉波
    • 摘要: 【目的】筛选出内种皮苦涩味轻且内种皮易去除的优良核桃无性系,为鲜食核桃专用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0个优良核桃无性系的鲜果为材料,测定其内种皮的单宁含量、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多糖含量、内种皮厚度和去皮耗时共6个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重复力估算,研究不同核桃无性系内种皮苦涩味相关物质含量、多糖含量和易剥性的变异规律,并采用独立选择标准法对10个无性系进行评价。【结果】92号无性系鲜果内种皮的单宁含量最高(11.54 mg/g),64号无性系鲜果的该指标值最低(2.81 mg/g)。各无性系鲜果内种皮的多糖含量为2.41~5.77 mg/g,其中301号无性系内种皮多糖含量最高。91号无性系鲜果内种皮的黄酮含量和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无性系,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参试无性系鲜果的内种皮厚度为0.10~0.25 mm,去除内种皮耗时1.53~2.82 min,其中72号无性系的内种皮最易去除,去除65号无性系内种皮耗时最长。各核桃无性系鲜果内种皮各性状的重复力均在0.850以上,说明参试核桃无性系内种皮的易剥性和苦涩味物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结论】核桃86号无性系鲜果易去除内种皮,且其内种皮中多酚、单宁等苦涩味相关物质含量相对较低,可作为鲜食核桃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
    • 刘海燕; 周生财; 俞金健; 陈新峰; 吴小林
    • 摘要: 选择优良家系及单株作为营建浙江楠种子园的亲本以及现有种子园管理依据,可以实现种子园高产稳产,提高种子园遗传品质以及遗传增益。通过对庆元县实验林场营建浙江楠实生苗种子园8年生43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调查,经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及聚类分析表明,43个家系的各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8.88%—18.48%,家系遗传力0.45—0.73,单株遗传力0.14—0.55。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经聚类分析可将群体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2和类群3中家系具有更优的生长与结实表现,研究结果将为浙江楠实生苗种子园疏伐改造及新一代种子园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 王巧妹; 王继武;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 摘要: 以茶用菊七月白×苏菊7号F_(1)代分离群体为材料,调查16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初花期、盛花期、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舌状花数、管状花数、株高、冠幅、分枝数、叶长、叶宽)的遗传变异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茶用菊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方法在杂交F_(1)代群体中筛选高产杂交植株,以期为茶用菊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和重要的育种中间材料。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七月白×苏菊7号F_(1)代群体中各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7.82%~96.80%,其中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等4个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5.99%~40.18%。1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60.00%);除花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分枝数、叶宽外,其余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为-54.42%~42.45%;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的中亲优势率为18.44%~42.45%,超高亲率为46.51%~68.60%,为选择茶用菊高产株系奠定了基础。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花鲜质量、单花干质量、百花鲜质量、百花干质量4个产量性状与绝大多数形态性状(除冠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除了与管状花数、分枝数呈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均表现出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花鲜质量、株高对产量具有正向直接作用(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7、0.22),且单花鲜质量、株高通过彼此对茶用菊产量具有正向间接作用;株高的决策系数(0.17)高于单花鲜质量的决策系数(-0.02),表明株高是影响茶用菊产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在杂交F_(1)代群体中共筛选出10个高产杂交植株,为今后茶用菊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中间材料。综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与茶用菊产量相关的性状及其遗传特点,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茶用菊高产育种的效率。
    • 周雪燕; 王璧莹; 郝雪峰; 胡兴国; 吴江涛; 郎凯; 胡钦波; 赵曦阳
    • 摘要: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用材树种,根据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林业局32年生的49个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9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 m径、材积、尖削度、冠幅、分枝角和通直度)和4个木材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间所有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较高(0.51~0.96);表型变异系数为3.04%(分枝角)~23.15%(冠幅);各性状相关系数为-0.367(管胞宽度与管胞长宽比)~0.994(胸径与材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46%,包含了家系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分别以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5个生长性状优良家系(S78、S81、S80、S84和S83)和5个木材性状优良家系(S37、S51、S6、S30和S19),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S89、S74、S76、S82和S83)。本研究初选的材料可以为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亲本可以为改良种子园营建提供材料。
    • 晏姝; 胡德活; 韦如萍; 王润辉; 曾宏; 郑会全
    • 摘要: 本文以广东杉木第二代亲本(母本)无性系及其半同胞家系子代为对象,对两组材料12年生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并探析亲本与子代间性状表现遗传相关性。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世代间、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木材基本密度和吸水率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6、0.31、0.29。子代群体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表型值和育种值均略低于亲本群体,其中以胸径相近程度最高。子代群体的2个材质性状较亲本群体有所改良,木材基本密度提高3.4%、木材吸水率降低5.2%。此外,根据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育种值在亲本与子代的排序位次及其位次的变幅,可将参试家系按照生长特性分为速生稳定型、较速生稳定型、速生变化型、较慢生型4类,其中速生稳定型家系包括4、6、9、207、256;按照材质特性分为优质稳定型、优质变化型、较低质型3类,其中优质稳定型家系包括6、16、210、241、294、346。
    • 李俊茹; 秦宁; 李文龙;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 摘要: 【目的】研究大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遗传变异及其相关关系,遴选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特异种质,为大豆低聚糖含量遗传改良奠定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鉴定336份大豆资源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分析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并筛选高、低含量特异种质。【结果】供试大豆资源蔗糖、棉籽糖、水苏糖、低聚糖含量平均为4.01%、1.16%、2.60%及7.77%,3种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变异系数为15.21%、25.51%、19.16%与9.04%,以棉籽糖变异系数最大;低聚糖与蔗糖、棉籽糖、水苏糖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蔗糖与棉籽糖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水苏糖与蔗糖、棉籽糖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基于供试品种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将其分为3类,并筛选出各组分高、低含量特异种质各5份,其中包括高含量种质呼交282、青杂豆、合丰44等,低含量种质宾县黑豆、哈12-4547、绥无腥豆3号等。【结论】优化了大豆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检测方法,分离高效稳定;供试群体材料低聚糖及其组分含量存在丰富遗传变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