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肉质性状

肉质性状

肉质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151篇、专利文献5145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猪业科学、动物营养学报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等;肉质性状的相关文献由247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建凤、曹阳、赵志辉等。

肉质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 占比:9.92%

会议论文>

论文:151 占比:2.57%

专利文献>

论文:5145 占比:87.51%

总计:5879篇

肉质性状—发文趋势图

肉质性状

-研究学者

  • 郭建凤
  • 曹阳
  • 赵志辉
  • 金海国
  • 马海明
  • 彭英林
  • 周国利
  • 昝林森
  • 朱吉
  • 严昌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东东; 马立霞; 朱绍伟; 刘兵; 朱晓东; 陈伟; 曾勇庆
    • 摘要: 为研究枣庄黑盖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种质特性,研究选取平均体重为95 kg、105 kg、115 kg枣庄黑盖猪去势公猪各10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95~115 kg体重阶段,随着枣庄黑盖猪屠宰体重的增加,胴体重、皮厚、平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105 kg体重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95 kg体重组(P<0.05);115 kg体重组的眼肌面积分别比105 kg组、95 kg体重组提高16.09%(P<0.05)、19.00%(P<0.05);瘦肉率随屠宰体重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15 kg体重组分别比105 kg体重组和95 kg体重组降低0.86和5.21个百分点;115 kg体重组的p H45 min显著高于95 kg体重组(P<0.05);115 kg体重组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比105 kg体重组和95 kg体重组提高0.22和0.77个百分点。相关分析发现,胴体重与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背膘厚、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嫩度呈显著负相关,皮厚与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等。综上所述,从提高产肉量角度,枣庄黑盖猪宜在95 kg屠宰,具有较高的瘦肉率和较低的背膘厚;从改善猪肉品质角度,枣庄黑盖猪宜在105~110 kg屠宰,具有较高肌内脂肪含量和适宜的嫩度。
    • 王晓薇; 樊毅; 杨阳; 史远刚; 施安; 侯鹏霞
    • 摘要: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研究家畜复杂经济性状和疾病遗传变异的有效方法,GWAS的核心是挖掘遗传变异与目标表型性状间的关系。随着牛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海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被标记,GWA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关肉牛经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文章综述GWAS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GWAS在肉牛生长性状、肉质性状方面进行的研究,为利用GWAS进行家畜复杂经济性状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肉牛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 王海洲; 王加众; 王春平; 张强; 张黎鑫; 张淑二; 刘展生
    • 摘要: 为研究五莲黑猪与杜长大猪的胴体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本实验随机选取25 kg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整齐的五莲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商品猪(杜长大猪)健康仔猪各20头,在同一个猪场中采取中等营养标准饲喂至约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五莲黑猪的屠宰率(75.40%)与杜长大猪(75.90%)差异不显著,而五莲黑猪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瘦肉率低于杜长大猪(P<0.01);在肉质性状上,五莲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1.93倍(P<0.05),肌肉水分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1),游离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1)。由此可见,五莲黑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但其在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优于杜长大猪。
    • 陈美; 柴志欣; 武志娟; 钟金城; 信金伟
    • 摘要: 肌内脂肪含量是牦牛肉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可通过改变肌内脂肪含量有效改善牦牛肉品质。肌内脂肪的沉积受品种、性别、营养、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对于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和营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环境和性别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则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影响牦牛肌内脂肪沉淀的因素和牦牛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为牦牛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 杨凯; 高月娥; 黄必志; 王安奎; 张继才; 陈艳美
    • 摘要: 选择17月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经120 d短期育肥的西本杂、短本杂、安本杂、云岭杂(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云岭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纯种云岭牛公牛各3头,开展屠宰性能测定及胴体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云岭牛、云岭杂、安本杂、短本杂和西本杂屠宰率分别为60.60%、61.04%、62.02%、61.79%和61.66%,净肉率分别为47.63%、47.66%、50.21%、48.30%和48.35%,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5.62%、74.30%、80.93%、76.88%和76.48%,各组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安本杂净肉率最高,显著高于云岭牛和云岭杂(P<0.05),但与短本杂、西本杂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净肉率无显著差异;安本杂脂肪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胴体骨率显著低于云岭杂、短本杂和西本杂(P<0.05),与云岭牛无显著差异;特级肉块所占比例以西本杂最高、云岭杂最低,高档肉块所占比例以短本杂最高、安本杂最低,优质肉块所占比例以西本杂最高、云岭杂最低。
    • 魏铭宏; 吴思惠; 吕香州; 曹阳; 于永生; 吴健; 高青山; 赵玉民
    • 摘要: 为探究中国草原红牛介体复合物亚基4(MED4)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影响,实验以118头20月龄的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利用SPASS 20.0软件分析MED4基因SNP位点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A268G、A420G突变,经卡方检验发现2处突变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2处突变位点的遗传杂合度(He)相对较低,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和0.5之间,属中度多态;对不同基因型对应个体的生产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A268G位点与肉质性状无显著相关,而A420G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肌肉嫩度、pH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本实验可为MED4基因标记在草原红牛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初步参考依据。
    • 陈龙; 雷胜辉; 李金龙; 吴昊旻; 付娟林
    • 摘要: 为了研究托佩克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为创新育种方法和优质种猪的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上海松林公司利用上海种猪测定中心平台,在上海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的统一部署下,逐年开展托佩克种猪性能测定。测定数据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指标,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测定批次间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趋势而言,通过逐年定向选育,3个品种在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主要指标上有了较大提高。
    • 李龙云; 晏敏; 涂金敏; 张则凯; 黄智勇; 肖石军; 郭源梅
    •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山下黑猪与其杂交组合猪(杜洛克♂×山下黑猪♀:杜山下)的性状差异,为山下黑猪的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配套生产时选择终端父本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山下黑猪(SX)与杜山下(DSX)杂交猪只的胴体、肉质、繁殖和生长性状,并使用线性模型对以上共计41个具体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个群体的生产性能差异。【结果】山下黑猪与杜山下的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初生重和宰前活重)差异不显著;杜山下的胸宽、管围和臀宽性状显著大于山下黑猪,体长和体高性状显著小于山下黑猪,杜山下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胸椎长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山下黑猪,6/7肋皮厚、肩部膘厚、腰部膘厚、荐部膘厚、四点均膘极显著低于山下黑猪,山下黑猪的胸椎数、腰椎数和腰椎长均极显著高于杜山下;肉质性状除大理石纹评分、pH值、45 min肉色评分和24 h a*值没有显著差异外,山下黑猪的肉质性状显著高于杜山下。【结论】山下黑猪凭借优质肉和较大体型可面向中高端市场,而杜山下更高的载肉量可面向中端市场。
    • 郭建凤
    • 摘要: 针对83.5~106 kg体重阶段的16头沂蒙黑猪的屠宰数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与氨基酸、脂肪酸相关关系及随着屠宰体重的变化氨基酸、脂肪酸的回归趋势。结果表明:在83.5~106 kg体重阶段,屠宰体重对沂蒙黑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和脂肪酸间、氨基酸与氨基酸间、氨基酸与脂肪酸间、脂肪酸与脂肪酸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胴体肉质指标中的屠宰体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屠宰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瘦肉率、皮率、骨骼率、滴水损失、a、剪切力、干物质、蛋白质、肌内脂肪与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5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相关性不显著;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与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6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甘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指标随屠宰体重的变化回归关系都不显著。
    • 宋明坤; 薛明明; 张力戈; 颜铎; 夏宁; 商鹏; 李新建; 韩雪蕾; 乔瑞敏; 李秀领; 李明; 王克君
    • 摘要: 旨在分析藏猪和大约克夏猪(180日龄)背最长肌组织中与猪肉质性状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和基因,探讨lncRNAs在猪肉品质中的分子调控作用,为猪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先前公布的数据,以饲养在相同条件下的180日龄健康藏公猪(n=3)和大约克夏公猪(n=3)为研究对象,收集背最长肌肉品质表型数据,利用相同个体背最长肌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表达lncRNAs和差异表达基因(DEGs)。根据差异表达lncRNAs和DEGs位置关系以及表达的相关性预测lncRNAs顺式作用(cis)和反式作用(trans)的靶DEGs,并对trans靶DEGs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潜在影响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候选差异表达lncRNAs和靶DEGs,构建lncRNAs-DEGs-生物学过程调控网络。最后将筛选的候选靶基因与藏猪和大约克夏猪的肉质性状(滴水损失、pH、肉色、大理石花纹、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横截面积、眼肌面积和维生素B_(1)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藏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组织中共鉴定出1546个lncRNAs和20219个mRNAs,其中包括49个差异表达lncRNAs和154个DEGs,差异表达lncRNAs分别顺式和反式调控7个和138个靶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大量靶DEGs显著富集到与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的正调控、肌肉结构发育、脂肪细胞分化、JAK-STAT级联的正调控、MAPK级联的正调控等。调控网络显示,MSTRG.34836.10、MSTRG.151.1调控的靶DEGs最多,其次是MSTRG.21406.1、MSTRG.26709.1。关联分析发现,这些lncRNAs调控的候选靶DEGs有11个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综上表明,本研究鉴定的部分差异表达lncRNAs与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有关,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HES1、LEP、TGFB2和PER2等基因的表达影响猪肉品质,为进一步解析猪肉质性状的潜在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