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组

基因组

基因组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8856篇,主要集中在分子生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9篇、会议论文191篇、专利文献199384篇;相关期刊1439种,包括环球科学、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5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等;基因组的相关文献由1880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家强、李伟、李菁等。

基因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9 占比:2.11%

会议论文>

论文:19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99384 占比:97.79%

总计:203884篇

基因组—发文趋势图

基因组

-研究学者

  • 刘家强
  • 李伟
  • 李菁
  • 周发松
  • 喻辉辉
  • 杨焕明
  • 孙子奎
  • 郑洪坤
  • 王俊
  • 韦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庄蕾; 吴森
    • 摘要: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种,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肉、奶、毛等生活物资来源,具有高海拔适应性,耐寒、耐粗饲。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命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牦牛等相关物种的生命研究带来了便利。该文从基因组、转录组、微生物测序等层面,就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牦牛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做以综述,旨在为后续牦牛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姜婵娟; 崔天琦; 孙洪娈; 焦念志; 符军; 张友明; 王海龙
    • 摘要: 基因克隆是解析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但仍有很多基因难以克隆,比如高AT含量(>60%)基因组来源的DNA。ExoCET克隆技术通过联合核酸外切酶介导的体外同源重组和大肠杆菌RecET重组酶介导的细胞内同源重组,不仅能从微生物基因组中靶向抓取>100 kb的大片段,而且能高效组装>13个DNA片段,是基因克隆的有力工具,迄今未有利用ExoCET技术从AT含量>63%的基因组克隆大片段的报道。本研究以AT含量为69%的海洋单细胞光合蓝细菌原绿球藻MIT 9301菌株的基因组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利用ExoCET技术进行高AT含量基因组大片段克隆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①在核酸外切酶介导的体外同源重组时使用Gibson体系较T4聚合酶体系能获得更高的克隆效率;②载体应选择单拷贝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多拷贝质粒载体会导致克隆失败;③ExoCET可以从原绿球藻基因组上抓取>80 kb的大片段,并且能以100%的正确率组装11个3 kb的DNA片段;④可以一步同时抓取4个7~20 kb的基因组大片段。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显示高AT含量生物占比超过30%,该研究建立的ExoCET-BAC策略将为高AT含量生物的基因组功能研究提供高效使能技术。
    • 徐华; 车瑞香; 邢宝奎; 温书典; 苏晓美; 李锴良; 董建伟
    •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广大中小型奶牛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奶牛场常用的体型线性鉴定、生产性能测定等传统方法,重点分享了基因组检测、活体采卵和体外胚胎生产等可以加快育种进程的现代生物技术,详细介绍了将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技术综合应用于中小型奶牛场的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当前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举措进行探讨。
    • 王晶; 谭斌; 赵志杰; 仲灏辰; 曲林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华东沿海地区胰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烟台山医院、烟台中法友好医院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后诊断为胰腺恶性肿瘤的患者40例。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和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绘制基因突变图谱,分析基因组改变。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40例患者中胰腺导管腺癌34例(85.0%),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例(7.5%),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2.5%),分型不清2例(5.0%)。KRAS(80.0%,32/40)、TP53(70.0%,28/40)、CDKN2A(32.5%,13/40)、SMAD4(17.5%,7/40)和AKT2(17.5%,7/40)是最常见的突变。5种常见基因突变的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下一代测序技术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基因组改变信息,可为胰腺癌的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对突变基因进行分析,从而为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 王一丹; 向华; 张斌; 向萌; 任玉鹏; 邱文英; 付利芝
    • 摘要: 为了解引发四川某猪场腹泻疫情的猪轮状病毒(PoRV)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采用RT-PCR分别扩增PoRV 11个基因节段,并克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研究病毒基因组特征、变异性及遗传进化规律。结果显示,SCMY-1株基因合型为G3-P[13]-I5-R1-C1-M1-A8-N1-T1-E1-H1,即G3P[13]型毒株。该毒株VP2、NSP2和NSP4基因与人源毒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与3株人源轮状病毒RVA/Human-wt/LKA/R1207/2009株、RVA/Human-wt/ZAF/UFS-NGS-MRC-DPRU2291/2009和RVA/Human/CU331-NR/08株单独聚为一小支,推测这可能增加SCMY-1株跨种传播到人的风险。此外,SCMY-1株VP4基因与美国3个猪源毒株同处一个小分支;VP7基因与RVA/Pig/China/LNCY/2016株遗传进化距离最近。上述结果提示,PoRV可能在国际和国内生猪贸易过程中被广泛传播。与NCBI上已登录毒株相比,SCMY-1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分别存在13个和2个独有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可能对VP4和VP7两个主要抗原毒力及抗原性产生影响。重组分析显示,SCMY-1株VP3基因由两个猪源亲本株重组而来,推测这可能增强病毒毒力和宿主适应性。研究结果丰富了PoRV基因组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资料,为PoRV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深入研究PoRV跨物种传播的分子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 刘潮; 韩利红; 吴丽芳; 代小波; 刘婕
    • 摘要: 为揭示辣椒基因组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了解密码子偏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辣椒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为研究内容,利用CodonW和EMBOSS等软件对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辣椒编码基因平均GC含量为42.27%,偏好A/T作为密码子的第3位核苷酸,基因平均ENC值偏大;GC3与GC12相关性较弱,大部分基因远离ENC-plot曲线,近50%的基因ENC比值分布在GC3s的0.05~0.15组中;发现21个最优密码子,均以T、A或G结尾,大部分最优密码子在组织器官表达数据中得到验证。表明辣椒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较低,除碱基突变外,较多地受到物种进化和人工选择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辣椒的分子进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何积翠; 喻达辉; 白丽蓉
    • 摘要: 【目的】探究瓜螺(Melo melo)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影响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为提高基因表达效率及了解瓜螺线粒体基因组的特性和进化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11条长度大于300 bp且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的非重复基因序列,利用CodonW 1.4.2、Excel 2017及SPSS 22.0等软件进行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不同基因序列密码子位置所对应的G+C含量不同,其中,GC_(1)(密码子第1位所代表的G+C含量)、GC_(2)(密码子第2位所代表的G+C含量)、GC_(3)(密码子第3位所代表的G+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20%~51.90%、16.40%~40.60%和13.10%~34.90%,对应平均值为41.15%、32.29%和23.71%,GC_(1)和GC_(2)明显高于GC_(3);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在0.110~0.180,平均为0.137;密码子偏好性指数(CBI)在-0.272~-0.090,平均为-0.175;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在0.216~0.339,平均为0.277;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6.84~53.75,平均为45.59;总平均亲水性(GRAVY)在0.480~1.394,平均为0.968。有30个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度(RSCU)大于1.00,且主要以A/U结尾。中性绘图分析发现,GC_(1)和GC_(2)平均值(GC_(1)2)与GC_(3)的相关系数为-0.438,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ENC-plot绘图分析结果显示,各散点(基因)均位于标准曲线附近,其中,NAD4、COX2和NAD3基因位于标准曲线上方,COX1、ATP6、NAD1、NAD6、COB、NAD5、COX3及NAD2等8个基因位于标准曲线下方;在对应性分析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向量轴的贡献率分别23.12%、15.19%、13.17%和9.63%,前4轴累计差异为61.12%。综合高频密码子与高表达密码子,最终筛选出4个最优密码子(UUU、GUU、ACU和CAU),且均以U结尾。【结论】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的形式,筛选出的4个最优密码子(UUU、GUU、ACU和CAU)均以U结尾。除了自然选择在瓜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中占主导地位外,突变压力和碱基组成也影响其密码子偏好。因此,可通过瓜螺目的基因密码子优化,有效提高外源基因表达且优化性状决定基因,从而加速瓜螺优良亲本培育的进程。
    • 宁梓健; 寇诗瑀; 包杰; 姜宏波
    • 摘要: 本试验运行真核生物分泌蛋白预测流程EuSecPred 2.0在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全基因组范围内预测分泌蛋白,同时分析分泌蛋白的序列特征,注释功能。结果表明,分泌蛋白序列长度大多为30~300 aa;信号肽长度为11~23 aa;信号肽切割位点处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对预测所得蛋白质功能的注释,发现了多种关键蛋白,如血凝素酯酶、甲基转移酶EZH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基序分析发现,信号肽中存在基序S[NS]N[TI][FI]VI[IGD][RG]VRC。预测获得的这些重要分泌蛋白与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侵染宿主、调控宿主细胞周期及免疫反应等生理活动相关,可为筛选致病相关候选因子和探究其侵染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 2022年2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在《Journal of Fungi》发表题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nalyses Reveal Genetically Distinct Nuclei within a Commercial Cultivar of Lentinula edod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HiFi测序和Hi-C辅助组装,构建了迄今最完整的香菇单倍型基因组
    • 刘笑天; 仇昊; 田莉; 师亮; 任昂; 赵明文; 谢荣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对灵芝中主要的转录因子家族同源蛋白进行筛选,分析其序列特性和乙酸处理下的转录水平变化,为深入研究灵芝的基因表达及产物代谢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灵芝蛋白数据库,将其与公共数据库中的19种真菌常见转录因子家族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灵芝转录因子家族同源蛋白。对bZIP转录因子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特性分析。通过乙酸处理组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它们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经数据库比对,获得来自19个家族的261个灵芝转录因子同源蛋白,其中含有OB-fold、Zn2Cys6和C_(2)H_(2)保守结构域的同源蛋白数量最多,分别为61、55和40个。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灵芝中bZIP转录因子同源蛋白可分为4个亚组。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Chr 3上的转录因子同源蛋白数量最多,Chr 13上的最少。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位于核仁和细胞质的转录因子同源蛋白数量较多,分别为108和78个。乙酸处理组的转录组数据表明,含有TEA结构域的GL22568_R1在乙酸处理后转录水平显著下调;含有C_(2)H_(2)结构域的GL16029_R1以及含有Zn2Cys6结构域的GL17627_R1、GL16724_R1和GL21326_R1在乙酸处理后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结论]灵芝转录因子家族分类较多,分布较广,其中分属于TEA、C_(2)H_(2)和Zn2Cys6三个转录因子家族的5个同源蛋白能够响应乙酸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