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杉木

杉木

杉木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668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58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825篇;相关期刊709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湖南林业科技、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水·生态·绿色”分会场、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等;杉木的相关文献由8754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思祖、马祥庆、曹光球等。

杉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58 占比:86.13%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1.53%

专利文献>

论文:825 占比:12.34%

总计:6685篇

杉木—发文趋势图

杉木

-研究学者

  • 林思祖
  • 马祥庆
  • 曹光球
  • 杨玉盛
  • 施季森
  • 胡德活
  • 黄开勇
  • 吴鹏飞
  • 何宗明
  • 陈代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君; 饶惠玲; 王耘籽; 黄伟; 吴承祯; 李键
    • 摘要: 解磷微生物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筛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根际高效解磷菌对于缓解南方红壤区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磷素受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南方红壤区不同林龄(2,4,10,15 a)杉木人工林下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分离初筛菌株、液体发酵复筛菌株和16S rDNA测序,筛选、鉴定高效根际解磷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高效解磷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15 a杉木根际土壤的解无机磷菌与解有机磷菌数量分别为3.64×105和2.14×105 cfu/g,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p<0.05),且各林龄解磷菌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筛选出25株解无机磷菌和20株解有机磷菌,经平板初筛、液体发酵复筛和16SrDNA测序鉴定,分别得到一株解磷效果显著(p<0.05)的解无机磷菌株W1(溶磷量238.08μg/mL,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解有机磷菌株Y9(溶磷量15.04μg/mL,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3)优化后W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0%(质量分数)葡萄糖、1.50%(质量分数)酵母粉、初始pH 7.5、装液量30 mL、接种量3%(体积分数)、温度40°C,Y9的最佳培养条件为0.5%葡萄糖、1.25%酵母粉、初始pH 6.0、装液量20 mL、接种量9%、温度28°C.上述结果可为杉木根际解磷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 雷勤福
    • 摘要: 本文结合杉木纯林与枫香纯林的造林效果,对杉木与枫香比例为8:1的杉木枫香混交造林的效果与优势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依托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杉木以及枫香的成活率与保存率维持在更高水平;杉木与枫香的生长效果更为理想,达到增高林分生产力的效果;混交林具备的光能利用率保持在更大状态,混交组合质量水平理想。
    • 廖静文
    • 摘要: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林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为了能更好地巩固生态环境平衡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林业工作者加强对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并做好杉木种植期间的抚育管理工作,以此来确保杉木生产的数量与质量得以提升。基于此,文章在阐述杉木生长习性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要点,并对杉木速生丰产林抚育管理措施展开有关分析,仅供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与参考。
    • 孙振炳; 李晓宝; 姚曜; 李晓平; 孙雷; Jeffrey J.Morrell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果胶预处理对木材耐久性的影响并提高果胶在木材利用中的潜在价值。以杉木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和其他防腐剂配合使用的预处理模式,测定样品的载药率和失重率的变化,分析果胶预处理对杉木耐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经过果胶预处理之后,在接种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环境下,杉木的失重率会提高;在接种褐腐菌绵皮卧孔菌和球毛壳菌的情况下,杉木的失重率会降低。由此推论果胶能够促进杉木被彩绒革盖菌分解,降低其耐久性;能够抑制杉木中球毛壳菌和绵皮卧孔菌的生长,提高其木材的耐久性。
    • 梁龙; 胡德活; 晏姝; 郑会全; 王润辉; 韦如萍
    • 摘要: 磷是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我国南方大部分丘陵山地土壤中,总磷含量高但有效磷匮乏,磷的供应不足将会导致植物生长代谢受阻,产量受制。杉木是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传统重要针叶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南方土壤的低磷环境已成为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关键养分供应限制因子,杉木磷胁迫响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植株表观形态变化、生理响应特性、分子响应机制及杉木—菌根真菌共生体等方面入手,对低磷胁迫下杉木的响应特征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聂诗东; 罗杨; 冉松; 吴迪; 王辉; 程睿
    • 摘要: 在竹结构中,柱脚一般会出现受拉荷载,针对该现象提出一种内嵌杉木的毛竹螺栓连接形式,设计15个内嵌杉木的毛竹螺栓连接试件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根据Karacabeyli-Ceccotti建议的50%极限荷载法确定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阐述了荷载位移曲线中不同变形阶段的特征,分析了螺栓直径和螺孔端距对连接试件的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连接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连接承载力随着螺杆直径增大而增大;受拉时连接的荷载位移曲线具有两个弹性段,且第二弹性阶段刚度下降;连接的3种破坏模式为螺杆弯坏、竹壁剪出和竹壁开裂,失效模式由螺孔端距和螺杆直径控制;基于简化力学模型推导的公式能近似地预测连接承载力。
    • 王润辉; 胡德活; 韦如萍; 晏姝; 郑会全
    • 摘要: 为推进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育种进程,对广东乐昌市龙山林场和韶关市曲江区国有小坑林场杉木第3代育种园亲本群体的早期(3 a生)生长和结实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园亲本无性系在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结实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差异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8%~73.5%、6.5%~59.2%,生长性状重复力也处于较高水平(≥0.70),利于亲本的再选择。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估算亲本生长性状育种值并进行综合排名(各生长性状育种值排名均在前50%内),结合结实能力表现,从龙山育种园和小坑育种园中分别选出生长和结实皆优亲本22和30个,2处育种园共有的生长和结实皆优亲本有cx836、cx837、cx840、cx845、cx851、cx856、cx859和cx877等。
    • 高文杰; 刘娇; 马祥庆; 帅鹏
    • 摘要: 【目的】为了完善杉木NAC基因家族的生信机制以及探索基因潜在功能,促进杉木基因改良育种与提高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从搜集到的杉木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得到杉木NAC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具体包括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预测、基因进化树分析和cln-miR164靶基因的预测分析等。【结果】杉木NAC转录因子家族含有45个成员,将其命名为Cl-NAC1~Cl-NAC45,预测所得CDS序列长度在156~3033 bp之间,由51~101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结构域分析得出Cl-NACs蛋白除了长度不足的序列,所有的NAC蛋白都具有A、B、C、D、E 5个亚结构域,并且位置一致。保守域预测可得不同亚家族7个保守结构域的位置和长度有所不同。大部分Cl-NACs基因与挪威云杉NAC基因序列相似度明显大于拟南芥。通过进化树分析,不同Cl-NACs蛋白分布在10个亚家族中ATAF亚家族中的Cl-NAC45可能与逆境胁迫相关,NAM亚家族中的Cl-NAC1、Cl-NAC33、Cl-NAC34和Cl-NAC35基因都有可能具有调节杉木生长发育的作用;此外通过psRNATarget预测Cl-NAC33和Cl-NAC35为cln-miR164的靶基因,可能受其调控,参与非生物胁迫响应途径。【结论】杉木NAC基因鉴定获得45个,共可分为10个亚家族,不同的亚家族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进化模式。对不同亚家族的基因功能进行初步推测,上述7个基因可能为杉木生长发育中的关键基因,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功能,为后续研究Cl-NACs基因对杉木生长发育、抗逆性功能奠定了基础。
    • 周丽丽; 黄鹏; 李树斌; 蔡丽平; 吴鹏飞; 马祥庆
    • 摘要: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福建三明市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成龄林及过熟林)杉木人工林各季节不同凋落物组分的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能量输入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各凋落物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及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P成龄林[7924.80 kJ/(m^(2)·a)]>幼龄林[6987.45 kJ/(m^(2)·a)]。
    • 孟庆银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实生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2021年笔者以指数施肥E60和常规施肥C602种施肥方式培育的杉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开展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QI)值和根系状态测定,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容器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培育的容器苗7个月时,指数施肥方式培育的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高、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细根干重、中根干重、粗根干重和QI值分别为39.5 cm、4.9 mm、81.0、5.15 g、1.31 g、6.47 g、0.26、0.88 g、0.15 g、0.29 g和0.08;常规施肥方式培育的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高、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细根干重、中根干重、粗根干重和QI值分别为29.6 cm、4.0 mm、73.1、3.05 g、0.88 g、3.93 g、0.29、0.60 g、0.16 g、0.12 g和0.05。综合对比分析,指数施肥方式明显优于常规施肥方式培育的杉木轻型基质容器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