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季节动态

季节动态

季节动态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70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17132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水生生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季节动态的相关文献由238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光水、杨玉盛、漆良华等。

季节动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8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7132 占比:99.40%

总计:117840篇

季节动态—发文趋势图

季节动态

-研究学者

  • 陈光水
  • 杨玉盛
  • 漆良华
  • 杨智杰
  • 毛超
  • 王传宽
  • 叶功富
  • 王光军
  • 闫文德
  • 阮宏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丽丽; 黄鹏; 李树斌; 蔡丽平; 吴鹏飞; 马祥庆
    • 摘要: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福建三明市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成龄林及过熟林)杉木人工林各季节不同凋落物组分的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的能量输入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各凋落物组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及去灰分热值差异显著(P成龄林[7924.80 kJ/(m^(2)·a)]>幼龄林[6987.45 kJ/(m^(2)·a)]。
    • 曾娅杰; 贾亦飞
    • 摘要: 营口市大辽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水鸟的重要栖息地。2019年,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大辽河口湿地水鸟进行监测,运用指数分析方法研究湿地水鸟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湿地水鸟5目10科45种230355只,其中,鸻形目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5种,IUCN濒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2种,近危物种2种,个体数量超过全球数量1%标准的有13种。从居留型来看,以旅鸟为主,其个体数量占水鸟个体总数的90.06%。大辽河口湿地水鸟多样性季节差异明显,春季的水鸟个体数量最高,8月的水鸟多样性指数最高,3月的水鸟均匀度指数最高。营口大辽河口湿地水鸟多样性高,种群数量大,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应尽快纳入国家湿地保护体系。
    • 石建周; 刘贤德; 田青; 万艳芳; 赵维俊
    • 摘要: 以祁连山中段排露沟小流域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2018年5—10月应用带状树木径向生长记录仪对4株青海云杉径向生长过程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气象因子和土壤温度、湿度,分析单株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树木个体之间的差异,确定青海云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1)4株青海云杉6月8日左右开始生长,7月28日左右结束生长,生长期约51天。(2)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季节变化特征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胸径较小的树木(DBH=10.0 cm和11.0 cm),生长启动晚,结束早,生长期短,年累积生长量少,而胸径较大的树木(DBH=18.3 cm和21.0 cm)正好相反,生长期长,年累积生长量多。(3)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启动生长阶段(5—6月初)、快速生长阶段(6月初至7月末)和结束生长阶段(8—10月),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35,12.99,0.54μm/d。(4)青海云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限制因子不同,其中,启动生长阶段,降雨和土壤温度是限制生长的主要因子;快速生长阶段,降雨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是主要因子。因此,从整个生长季来看,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青海云杉年内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 付粱晨; 丁宗巨; 唐茂; 曾辉; 朱彪
    • 摘要: 以北京东灵山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和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分别采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植物根叶功能性状、3种水解酶(BG,NAG和AP)及两种氧化酶(POX和PER)的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和矢量特征。结果表明,白桦林和辽东栎林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和矢量角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且水解酶活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趋势与氧化酶相反;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存在差异,但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温度是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季节动态的重要驱动因素,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及细根生物量、细根密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有显著影响。
    • 杨小彤; 叶灵通; 卢洁; 姚托; 王江勇; 付耀武; 张其中
    • 摘要: 贝类一般在开放式海域养殖,这使得贝类病害防控工作很难开展,因此调查病原流行感染规律对贝类病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常规PCR技术,调查了广东近岸6个养殖海域5种重要养殖贝类寄生派琴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了贝类寄生派琴虫感染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种派琴虫,其中北海派琴虫(Perkinus beihaiensis)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奥尔森派琴虫(P.olseni)。5种检测的贝类中,除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以外,均检测到派琴虫感染,其中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2种派琴虫,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仅感染奥尔森派琴虫。湛江、阳江、江门等粤西地区派琴虫感染率为17.17%,显著高于汕尾、揭阳、汕头等粤东地区。夏秋季派琴虫的感染率为15.67%,显著高于冬春季。不同海域中,贝类派琴虫的感染受寄主的养殖环境、养殖方式、摄食方式、栖居方式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使其季节动态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 谢凡; 鲁碧耕; 油志远; 李刚; 张惠; 杨孔; 杨楠
    • 摘要: 鸟类多样性研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2020年6月—2021年5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结果显示: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保护区共有鸟类19目56科24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中国特有种11种。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156种(62.65%),其次是夏候鸟60种(24.10%)、旅鸟19种(7.63%)、冬候鸟14种(5.62%)。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116种(46.59%),古北界103种(41.37%)、广布种30种(12.04%)。各生态系统中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其他生态系统最低,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的Sorenson相似性指数最高;夏、秋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冬季最低。建议保护区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并持续开展鸟类保护宣传活动,加大巡护和管控力度,降低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同时注重鸟类所利用栖息地的保护。
    • 陈轶群; 王艺颖; 于耀泓; 温珍杰; 彭钟通; 周庆; 莫其锋
    • 摘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s)是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在华南热带次生林进行氮磷添加试验,探究不同林层植物叶片NSCs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取样时间为2019年1月、4月、7月和10月。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磷(P)添加对叶片淀粉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物种与磷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叶片淀粉含量。2)黑嘴蒲桃和紫玉盘叶片NSCs含量对氮(N)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而白车和竹节叶片NSCs含量对P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氮磷同时添加(+NP)对植物叶片NSCs的增效作用最好。3)植物叶片NSCs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季节与林层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可溶性糖和NSCs含量具有显著影响。4)不同林层植物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氮磷添加使林下层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在干季,N添加会使林下层植物叶片淀粉含量增高,林冠层降低。P添加的影响恰好与之相反。在湿季,氮磷添加使林下层和林冠层植物叶片的淀粉含量增加。5)林冠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高于林下层,且林下层植物叶片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均表现为干季高于湿季。因此,叶片NSCs之间的变化差异反映了不同植物的碳利用策略,NSCs含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变化可以反映出热带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供给和消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探索热带次生林植物碳利用策略及共存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胡建成; 宋志斌; 周佳诚; 谭路; 唐涛
    • 摘要: 比较河流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两类藻的区别与联系。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基于2019年秋季和2020年夏季金沙江上段干流17个样点藻类及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比较了两类藻的多样性格局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异同。结果发现,调查河段的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均以硅藻为主,其中浮游藻类以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适中舟形藻(Navicula accomoda)为主要优势种,着生藻类以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橄榄绿色异极藻(Gomphonema olivaceum)为主要优势种。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秋季平均密度分别为:2.41×10^(5)个/L、9.43×10^(3)个/cm^(2),均明显高于夏季的平均密度(4.84×10^(4)个/L、4.84×10^(3)个/cm^(2))。两类藻的群落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只有着生藻分类单元数存在显著季节差异。影响两个季节浮游藻类群落的环境因子主要均为总氮、氨态氮和海拔;而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的环境因子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为海拔和硅酸盐,夏季为总氮、pH和化学需氧量,且无论是秋季还是夏季,着生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更高。此外,地理距离也对藻类群落空间格局有影响,当排除地理距离与环境因子的协同作用后,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群落与环境距离的相关性均只在夏季显著。发现着生藻类表现出更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建议宜将着生藻类作为河流生态状况调查、研究的主要的指示类群。
    • 丛日杰; 王圳; 刘景荣; 单敏
    • 摘要: 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利用样点法对连云港市大圣湖非繁殖期水鸟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非繁殖期大圣湖共记录到水鸟14种9088只,隶属3目3科,其中冬候鸟11种、留鸟1种、旅鸟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种,江苏省重点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鸟类11种。非繁殖期大圣湖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分别为1.23、0.47和0.44,优势种为鸳鸯和罗纹鸭。在大圣湖越冬的鸳鸯和罗纹鸭种群数量分别为(377.33±12.81)和(1273.33±1265.05)只。大圣湖是雁鸭类的越冬地,对鸳鸯和罗纹鸭尤为重要,应加强越冬期大圣湖雁鸭类疫病防控,从多方面持续开展水鸟群落动态研究。
    • 商乃萱; 张坤; 袁素强; 孟诗; 周忠泽
    • 摘要: 研究围网拆除后升金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今后升金湖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对升金湖区域后生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共9种,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56±52.1)个/L(、30.2±4.68)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54(1.953.15)、1.92(0.872.34)、0.73(0.550.85)。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升金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电导率、TP浓度、NH4+-N浓度、水生植被盖度、水温、Chl-a浓度等。围网拆除后水体的透明度、浊度、溶解氧浓度均有改善,但营养盐浓度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与2016年前的升金湖调查数据相比,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种类由中污型向寡污型转化趋势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