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施肥处理

施肥处理

施肥处理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103667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施肥处理的相关文献由153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明岗、刘顺、周宝库等。

施肥处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3667 占比:99.97%

总计:1104038篇

施肥处理—发文趋势图

施肥处理

-研究学者

  • 徐明岗
  • 刘顺
  • 周宝库
  • 张国防
  • 张文元
  • 温卫华
  • 郭晓敏
  • 金爱武
  • 刘喜帅
  • 刘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代俊芬; 刘席芳; 闫良; 蒋艳艳; 徐丽荣; 葛长军
    • 摘要: 为了验证嘉沃欣有机液体肥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增产效应,以西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设置2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处理1底肥撒施三元复合肥60kg/667m^(2)+定植后施1次嘉沃欣有机肥5kg/667m^(2),开花后每隔10d施用有机肥灌根(每次8kg/667m^(2))西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为1489.6 kg/667m^(2),品质方面其中心糖10.8,极显著高于对照,抗病方面处理1抗湿热性中等,抗炭疽病。
    • 李伟欣; 孟令新; 柴同海; 师学静; 李媛媛; 向彩云; 邢明振; 唐磊
    • 摘要: 为了研究土肥管理和微生物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土肥管理及在3个关键时期采用生防菌进行预防,在成熟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和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处理加苗期灌根预防向日葵菌核病的处理,不仅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效果最好,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而且向日葵的产量最高。
    • 李俊; 王珺; 张晓勉; 吴敏霞; 钱金海; 李贺鹏; 岳春雷; 房瑶瑶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苗木规格、不同施肥措施对浙江楠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苗木的生长;不同施肥处理苗木生长情况差异较大;采用地径2 cm营养钵苗并配合施用30 g/株复合肥+3.47 g/株菌根肥的浙江楠幼苗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 于海宁
    • 摘要: 马铃薯连作严重影响其产量、品质和商品率,为筛选出解决马铃薯连作的有效方法,实现马铃薯生产优质、稳产,采用几种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秋繁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马铃薯高产和预防病害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施用石灰氮+有机水溶肥料的处理方式效果最好。
    • 张小龙; 唐玉凤; 马永杰; 冉秋月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丘北辣椒养分吸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以丘北辣椒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肥(T1)、配方肥(T2)、优化肥(T3)4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下的丘北辣椒在不同时期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的趋势相对一致,其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对氮的吸收量次之、对磷的吸收量最少,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个处理下的丘北辣椒病毒病均显著低于CK处理(P<0.05),T3处理为最优处理。
    • 韩冬; 宋晓慧; 张代平; 王平
    • 摘要: 为了明确大豆增产增收最佳施肥配方,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试验地研究了9种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人工考种的方法测定大豆植株产量性状指标。结果指出,常规专家配方和5%三龙生物肥施肥配方增产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2.7%和12.4%,喷施彩特美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大豆粒重,研究结果为大豆生产上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毛兰花; 查轩; 张婧; 陈世发
    • 摘要: 马尾松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先锋树种,由于受土壤贫瘠的限制,植物生长缓慢。以树龄1年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的生长特征以及生物量、植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不施肥,CK)和3种施肥方式:单施复合肥(0.94,1.89,3.56 g);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混施((0.94+8.00),(1.89+8.00),(3.56+8.00)g);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0.94+1.01),(1.89+1.01),(3.56+1.01)g),为期2年。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马尾松的地径生长量和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株高生长量最高均为F2B(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1.89+1.01)g)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2)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复合肥与微生物菌肥混施处理下马尾松的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大,而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处理下其总生物量最大;(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马尾松叶、茎、根的TN、TP、TK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TP含量对其生长特性影响最大,呈极显著相关,其解释了生长特性变化的58.03%(P<0.01);(4)主成分分析表明,F2B((1.89+1.01)g)施肥处理综合排名第1,为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施肥量和方法。综合马尾松的生长特征和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复合肥与保水剂混施((1.89+1.01)g)为该区域马尾松生长更为有效的施肥方法,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施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伊昊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以2年生杉木人工林为试验对象,于2021年4月设置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即T1:尿素100 g/株、T2:硫酸钾100 g/株、T3:钙镁磷100 g/株、T4:复合肥100 g/株和T5:不施肥对照(CK),2021年11月开展不同营施肥处理杉木人工幼林树高、地径测量,测算了各施肥处理杉木幼林相对施肥前生长量增长,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杉木人工林生长差异表现,结果表明:综合试验数据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杉木幼林树高和地径的生长,其中以复合肥100 g/株施肥处理的幼林生长最优,杉木树高、地径均值分别为179.7 cm、29.84 mm,相对于CK分别增长了17.22%、30.47%;其次是硫酸钾100 g/株施肥处理杉木林分生长较好,树高、地均值分别为166.7 cm、25.04 mm,相对CK分别增长了8.74%和10.80%。
    • 梁远宇; 王小利; 徐明岗; 蔡岸冬; 孙楠; 吕艳超
    • 摘要: 为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土、灰漠土、潮土、红壤4种典型农田土壤,在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NPKM)5种施肥处理下,运用平衡吸附法测定DOC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在同一平衡浓度下对DOC的吸附量有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灰漠土、红壤>黑土>潮土。最大吸附量(Q_(max))在各类土壤中表现为红壤>灰漠土>黑土>潮土。其中,各土壤类型的吸附特征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具有较大差异:灰漠土和潮土Q_(max)总体表现为NPKM>NPK>NP>N>CK;红壤Q_(max)总体表现为NPKM>N>NPK>NP>CK;黑土表现为NPKM、NPK处理大于其他处理,其中NPKM处理的Q_(max)比CK增加15.2%。4种土壤的吸附亲和力常数(K)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均表现为CK处理大于其他处理。4种土壤的解吸势(b)随着初始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黑土的解吸势远大于其他3类土壤。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性质能解释DOC吸附特征参数全部变异的90.61%。第一冗余因子解释了DOC吸附特征参数全部变异的82.79%,主要与粉粒含量、黏粒含量、pH等有关;第二冗余因子解释了全部变异的7.82%,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黏粉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对DOC的吸附量更大,同一土壤类型下,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DOC的吸附量更大。
    • 杨新烟; 杨月吉
    • 摘要: 【目的】油茶在整个生长阶段,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类营养元素,针对在油茶幼林中采用套种模式和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茶的生长效率,促进油茶树的生长。【方法】在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境内开展本次试验,分别选用大豆、花生、红薯、生姜四种农作物与油茶幼林进行套种,并采取用有机化肥饲料、磷肥饲料以及全程施肥三种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观察油茶幼林长势情况及种植地肥力消耗情况。【结论】一是不同套种农作物的差异和施肥处理方式的不同,使得油茶茶株的生长及产量都存在差异。二是在有效促进油茶的生长方面套种不同农作物有较为明显差异:花生>红薯>大豆>生姜;有效促进油茶的产量方面套种不同农作物有较为明显差异:大豆>花生>红薯>生姜。三是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油茶幼林生长及产量影响不大,但对氮肥需求量明显高于其它肥料。不同的农作物会有效促进油茶的生长。本文正是基于油茶套种模式的差异和施肥工艺处理技术的不同对油茶幼林生长展开分析并总结,以指导群众在不同套种模式和施肥处理技术下油茶幼林的生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