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理变异

地理变异

地理变异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动物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2224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昆虫学报、四川动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地理变异的相关文献由96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传平、刘桂丰、陈晓阳等。

地理变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2.5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2224 占比:97.29%

总计:12565篇

地理变异—发文趋势图

地理变异

-研究学者

  • 杨传平
  • 刘桂丰
  • 陈晓阳
  • 杨书文
  • 夏德安
  • 王会仁
  • 周志春
  • 刘迺发
  • 薛芳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影; 于美辰; 司雨蕙; 荆媛; 戎可
    • 摘要: 为了探究古北界啄木鸟属(Dendrocopos)鸣声的地理变异,我们通过xeno-canto.org网站收集了广泛分布于古北界的啄木鸟属3种啄木鸟和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的鸣声数据。利用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与声谱分析软件Wavesurfer对收集到的1353条啄木鸟鸣声数据进行鸣声参数数据的提取。其中大斑啄木鸟(D. major)鸣声数据664条,白背啄木鸟(D. leucotos)鸣声数据178条,叙利亚啄木鸟(D. syriacus)鸣声数据208条和黑啄木鸟鸣声数据303条。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不同地区啄木鸟属3种啄木鸟的鸣声地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大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叙利亚啄木鸟的鸣声特征均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分布于亚洲地区的大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叙利亚啄木鸟的鸣声音节持续时间最长,最高频率最高。北欧地区白背啄木鸟、叙利亚啄木鸟的鸣声间隔时间最短,即鸣声较其他地区急促。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古北界啄木鸟属不同地区鸣声的相似性,结果显示:亚洲地区的3种啄木鸟鸣声特征与欧洲地区的鸣声特征均存在着地理差异。西欧地区的和北欧地区的大斑啄木鸟鸣声特征最相近,与亚洲地区和中欧地区的鸣声差异最大。亚洲地区和中欧地区的叙利亚啄木鸟鸣声特征相似,与东欧和南欧地区的鸣声存在着明显地理差异。另选取黑啄木鸟鸣声作为外群,与啄木鸟属鸣声特征比较,结果显示:与黑啄木鸟鸣声特征相比,啄木鸟属内具有强烈的鸣声相似性。在啄木鸟属中,大斑啄木鸟和叙利亚啄木鸟鸣声特征相似,与白背啄木鸟聚成两类。通过对啄木鸟鸣声地理变异一般规律的研究,并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对啄木鸟的生物地理变异进行探究与应用。
    • 张睿; 陈庆英; 陈庆红; 周佳玉; 隋佳诺; 李秀林
    • 摘要: 长白山中华蜜蜂是栖息在长白山地区的珍稀特有蜜蜂种群,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产蜜能力。目前,长白山中华蜜蜂已濒临灭绝,迫切需要加大对长白山中华蜜蜂的保护力度。文章介绍了我国长白山中华蜜蜂种群的生存状态,针对长白山地区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变异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长白山地区中华蜜蜂种群保护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 许泽楠; 邓伟; 李娟娟; 郑佳慧; 张子君; 张晓曼; 路丙社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间的形态多样性及地理变异规律,对采自河北、河南等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的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的纵径、横径、横纵径之比、种子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3个种源黄连木种子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红鹤种源和南果种源的综合评价更高,而白芟种源和曲阳种源种子则较差,二者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聚类分析表明,当欧式距离大约为7.0时,13个黄连木种子可以分为3大类,各大类的种子性状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种子的纵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黄连木种子的发芽势和横径都呈现增高的趋势。综上所述,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性状间的差异不仅是由丰富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同时还受到降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 谭灿灿; 聂稳; 刘逸夫; 江泽平; 贾子瑞
    • 摘要: 树皮是树木的重要组成器官之一,在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生态功能。从树皮起源与演化过程、表观形态地理学和生理生化地理学三个方面进行综述:1)推测树皮起源于古生代泥盆纪,已有研究显示可通过树皮表观形态的变异来推测其进化趋势;2)树皮形态和生理生化功能的地理变异由生境条件和气候因子的差异引起;3)物种为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长期在自然选择压力的作用下进化出相应的生理生态功能,进而导致外部表观形态发生变异。为探究树皮的时空演化、树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同时也为深入研究树皮随地理格局变异的规律提供了参考。
    • 刘刚
    • 摘要: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1979年首次在我国辽宁丹东地区发现,目前已扩散至多个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由于其寄主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危害严重,给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探明美国白蛾入侵我国后自北向南扩散过程中,卵、蛹及成虫体型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地理变异,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研究人员于2019年5-6月,采集辽宁省凤城市、天津市武清区、山东省商河县、江苏省淮安区4个地理种群的美国白蛾高龄幼虫,带回实验室后于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继续饲养,待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后,分别检测了4个地理种群美国白蛾卵、蛹和成虫体型大小及成虫怀卵量与采集地纬度的关系。
    • 罗芊芊; 周志春; 邓宗付; 喻龙华; 孙建军; 徐刚标
    • 摘要: 以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H.Lév.)L.K.Fu et Nan Li] 18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和3个氮磷化学计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对各性状和指标及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叶片表型性状对18个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南方红豆杉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和叶宽长比的变幅分别为2.32~ 3.00 cm、0.33~ 0.48 cm、0.64~ 1.12 cm2、5.43~7.03 cm和0.14~0.17;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79% ~ 29.56%,以叶宽长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且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的氮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的变幅分别为14.30~20.83 9·kg-1、0.96~1.61 9·kg-1和10.62~ 22.28;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1.13% ~ 20.90%,以氮磷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且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51.54%)明显大于居群间(22.88%).叶长与叶宽长比无显著相关性,其他表型性状间均极显著或显著(P<0.05)正相关;氮磷比与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氮磷比与叶长显著负相关,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正相关;叶长、叶面积和叶周长与经度显著负相关,叶宽长比与最热月最高温极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15处,18个居群可聚为2类,其中,第1类的居群大部分位于浙江省和福建省,第2类的居群大部分位于江西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叶片的表型性状和氮磷化学计量指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且大多为随机变异;叶长、叶面积和叶周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经度为主的单一变异模式;随经度增大叶片趋于短小,叶片氮磷比越大叶片越宽大;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曾平生; 厉月桥; 周新华; 姚甲宝; 潘文婷; 熊光康
    • 摘要: [目的]阐明华重楼主要药用成分的地理变异规律,为华重楼种质资源利用和原料林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8省份10个种源华重楼为材料,对其根茎总酚酸、总黄酮、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地理种源间华重楼根茎总酚酸、总黄酮、重楼Ⅰ、Ⅱ、Ⅵ和Ⅶ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华重楼根茎中总酚酸含量变异幅度为1.718~5.436 mg·g-1;总黄酮含量变异幅度为0.780~1.457 mg·g-1;重Ⅰ、Ⅱ、Ⅵ和Ⅶ含量变异幅度为0.008~2.106、0.000~0.646 mg·g-1、0.000~0.521和0.000~9.170 mg·g-1;华重楼根茎中总酚酸含量与原产地海拔、皂苷Ⅱ与1月均温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黄酮含量与全年日照时数、皂苷Ⅶ与海拔呈中度负相关关系.总皂苷与海拔间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皂苷Ⅱ与年均温、皂苷Ⅵ与7月均温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华重楼根茎中总酚酸与总黄酮含量、总黄酮与皂苷Ⅰ含量、皂苷Ⅰ与皂苷Ⅱ含量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皂苷与皂苷Ⅶ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10个种源可以划分为3个类群,低酚酸、低黄酮和高皂苷类群,高酚酸、高黄酮、低皂苷类群和中酚酸、中黄酮、中皂苷类群.[结论]广西桂林为高酚酸和高黄酮优良种源,安徽祁门为高皂苷优良种源.
    • 杨芙蓉; 冉家栋; 刘海涛; 宋经元; 谢彩香
    • 摘要: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成分的响应关系.结果 表明: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唐古特大黄属于结合蒽醌化学生态型;而四川所产唐古特大黄为游离蒽醌化学生态型.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组分间的响应特征为:结合蒽醌类物质与年均温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年均温和年降水为负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为正相关;结合蒽醌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是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和最湿季降雨量呈强负相关;月均温和月均日照对结合蒽醌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影响大,其中1月至6月平均气温和9月至12月平均气温与蒽醌类物质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5月日照量、6月日照量和7月日照量表现出强正相关.地区间的温度和日照量差异是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气候原因.最冷季的低温和最湿季的日照量是影响唐古特大黄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和主要时间窗口.温度浮动大,日照量高且降水量少的低温区域有助于结合蒽醌类和多酚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 安淑静; 牛豆; 王婷; 韩彬凯; 王红菊; 康杰芳
    • 摘要: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不同产地地理因子对其含量影响及之间的相关性,为山茱萸优良产区筛选及质量控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个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19.0软件分别对其含量与产地地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5个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13.55 mg/g~26.65 mg/g、23.05 mg/g~32.68 mg/g,不同产地之间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河南西峡样品中总皂苷和浙江淳安样品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高;相关性分析发现总皂苷的含量和产地与海拔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和经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环烯醚萜苷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总皂苷与总环烯醚萜苷在东西部产地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西高东低的趋势.结论:不同产地的山茱萸总皂苷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不同,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与海拔和经纬度呈现相关性,本研究为山茱萸选择优良的种植产地提供理论支持.
    • 田瑞杰; 巩合德; 雷晨雨; 冯德枫; 张春华; 孙永玉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源间高山栲种子性状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素间的变化规律,探究高山栲种群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为高山栲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山栲主要自然分布区域内9个地理种源的高山栲种子为研究对象,在每个地理种源内选取15棵健康的母株,去除壳斗后每株选取10粒正常、饱满的种子,测定种子的种高、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鲜质量、单粒干质量和千粒质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9个高山栲地理分布区域内,种子质量性状的稳定性显著低于种子形状指标(P<0.001).高山栲平均种高为11.24 mm,平均种宽为10.45 mm,平均种形指数为1.08,平均单粒鲜质量为0.97 g,平均单粒干质量为0.61 g,平均千粒质量为974.34 g.种子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以剑川种源的种子形状与质量指标最高,剑川种源的平均种高为13.66 mm,平均种宽为12.52 mm,平均单粒鲜质量为1.55 g,平均单粒干质量为0.97 g,平均千粒质量为1551.65 g.各种源高山栲种子性状均随着经度的减小和海拔的增加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与年均温度(MAT)和年均降水量(MAP)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受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源间高山栲种子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对于开展高山栲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工作及理解高山栲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