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
产地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53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园艺、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041篇;相关期刊1498种,包括致富天地、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等;产地的相关文献由9413位作者贡献,包括金鹏辉、石新祥、付贤树等。
产地
-研究学者
- 金鹏辉
- 石新祥
- 付贤树
- 俞晓平
- 叶子弘
- 陈世平
- 杨健
- 魏益民
- 崔海峰
- 张雅芬
- 郭波莉
- 张东杰
- 代振斌
- 刘洪波
- 张瑞贤
- 王婧
- 王慧君
- 秦莉
- 陆善旦
- 付海燕
- 安毅
- 赵清刚
- 霍莉莉
- 丁健
- 张慕群
- 张明洲
- 杜兆林
- 林大松
- 武丽娜
- 赵海燕
- 刘红卫
- 姜涛
- 张伟
- 张悦
- 张艳
- 王璐
- 等
- 陈涛
- 黄璐琦
- 乔时
- 刘光富
- 吴浩
- 姚彦坡
- 孙凤青
- 景娟
- 曹文琪
- 曾燕
- 游洋
- 王正亮
- 王海燕
-
-
张冰坤;
卢寿运;
沈永强;
葛君慧;
叶娴;
吴洁;
何陈灿
-
-
摘要:
山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二部"健胃散"制剂的主要原料,而健胃散在预防鸡郁热气滞型消化性肌胃溃疡,提高成活率及提高料肉比的有较好作用.本文对不同品种和地区的山楂中枸椽酸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广东信宜市大成镇山楂枸椽酸含量最高,枸椽酸(柠檬酸)具有开胃增食,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改善产品品质等作用,其在生产临床应用效果最为显著.
-
-
李梦;
张小波;
刘绍波;
陈兴峰;
黄璐琦;
史婷婷;
杨瑞;
刘舒;
郑逢杰
-
-
摘要:
人参是传统中药材中的贵重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参生长的地域性很强,不同产地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人参因“道地”与否,会导致其质量、医学效用和经济价值的差异,因此人参产地识别的意义重大。目前常通过磨粉提取等制备,再采用化学或光学等多种手段检验人参产地,但会造成样本破坏。而基于外观性状或芦头特征的鉴别,因主观性差异不能作为标准化的识别方法。如何用高精度、无损、快速检测识别的方法,对人参的产地进行识别分析,是该研究的主要立足点。通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已知产地信息的人参样本,通过获取从400~2 500 nm的反射光谱,经过基于白板的绝对和相对辐射校正处理,构建了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全光谱人参产地识别模型,并对不同尺度的地域划分规则分别开展了产地识别精度验证,发现不同产地的人参光谱有明显区别。其中东三省与否的产地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8.2%。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基于决策树构建的优势,获得了人参产地识别的光谱重要性结果,为专用轻量化仪器研发指明特征光谱。高光谱人参产地识别研究作为严格的无损检测方式,将对人参等道地药材的产地识别、药材图谱指纹认知和挖掘、药材鉴定和质量评价等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
-
-
李紫曦;
牟美睿;
杨仁杰;
刘海学
-
-
摘要:
【目的】探究产地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代谢物质的成分表征影响,筛选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对不同产地石斛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栽培品种与除湖南外的野生品种区分开,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T检验(Student’s t-test)对湖南野生种与室内栽培种进行差异代谢物分析,并利用聚类热图分析(HCA)进行差异代谢物的验证,最终找到包括丙酸(Propion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等在内的20种极显著差异代谢物(P<0.01)。【结论】野生铁皮石斛与栽培品种间存在2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多糖类代谢物,本研究可为指导铁皮石斛的植源性鉴定及真伪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
-
张思敏;
张也;
伍红年;
刘隆基;
申佩瑶;
严建业;
杨磊
-
-
摘要: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竹节参中7种皂苷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淋洗;流速0.4 mL/min,温度30°C,进样体积1μL,检测波长203 nm。应用化学计量学中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质量波动分析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识别,以分析不同产地竹节参药材间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7种皂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与假人参皂苷RT_(1))在核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00%~104.37%;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竹节参皂苷Ⅳa与假人参皂苷RT_(1)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8.85,0.59~2.82,1.25~8.12,59.14~97.16,22.21~47.19,15.97~32.66,0.07~34.09 mg/g。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9批竹节参样品分为3类,竹节参样品S6为Ⅰ类,S3、S7和S8为Ⅱ类,S1、S2、S4、S5和S9为Ⅲ类;通过质量波动分析发现人参皂苷Rg_(1)与假人参皂苷RT_(1)含量波动大。结论:竹节参中7种皂苷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UPLC法及化学计量学综合评价可用于竹节参的质量评价。
-
-
李晓;
李媛;
张建成;
陈鸿剑;
樊成;
李梅;
安瑜;
彭飞;
吴坤;
刘李婷
-
-
摘要:
该研究通过对陕西产区146批次12个品种枣类进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发育期、产地、品种、干燥方法对红枣苯甲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去处于青枣期的冬枣外,其余所选红枣中均存在一定含量的内源性苯甲酸,其值通常在50 mg/kg以下,极少超过150 mg/kg。红枣中的内源性苯甲酸在枣类由青枣-半熟枣-成熟红枣-干枣的发育过程中均会形成,其含量随着红枣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红枣品种对红枣的苯甲酸本底值影响显著,产地对红枣的苯甲酸本底值影响不大,红枣的苯甲酸本底值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升高。采集的红枣样品的苯甲酸含量符合正态分布,95%概率下置信区间最大值为104 mg/kg,该值可作为红枣中苯甲酸的本底限量值。在正常食用量的范围内,红枣中所含内源性苯甲酸的含量对人体的潜在影响要远低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苯甲酸含量的影响。
-
-
朱智芸;
赵毅;
车彦云;
王自梁
-
-
摘要: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3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选用Symmetry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总含量不同,并且同一产地烘干制得的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总含量高于自然风干制得的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总含量.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葛根药材中3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测定结果可为葛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
-
钱华丽;
赵琪;
徐哲;
朱新焰;
张磊;
董家红;
董鲜;
季鹏章
-
-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产地黄精的皂苷和多糖成分多样性,为利用化学成分挖掘黄精特异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产地的7种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不同部位皂苷和多糖含量,并对黄精的2种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药用部位皂苷含量为1.82%~6.49%,均值为3.23%;楚雄州武定县插甸镇、大理州永平县杉阳镇和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的黄精皂苷含量较高,分别为6.49%、6.21%和5.84%。多糖含量为7.48%~15.23%,均值为10.29%;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楚雄州武定县插甸镇和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的黄精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5.23%、13.59%和12.90%。皂苷和多糖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以滇黄精最大,分别为43.25%和19.26%。非药用部位茎秆和叶片的平均皂苷含量分别为1.06%和0.19%;多糖含量分别为1.32%和3.64%。【结论】不同产地不同种间、同一种内黄精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楚雄、大理、临沧等地的黄精多糖和皂苷含量较高,滇黄精的多糖和皂苷相对标准偏差大,物种多样性较高,可在适生区大力发展黄精种植。
-
-
曾梅;
孙晶;
范蓓;
刘聪;
李灿;
刘湘丹;
王凤忠;
周日宝
-
-
摘要: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时间、生长年限、土地类型、产地虎杖指纹图谱,用于虎杖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虎杖8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采用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为25°C;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7 nm。结果18批不同来源虎杖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0.941~0.999,表明不同来源虎杖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虎杖最佳种植条件为耕地种植3年,最佳采挖时间为8月至9月。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虎杖药材的质量控制。
-
-
叶洵;
刘子博;
张婷;
张萌萌;
何林;
王丹;
彭伟;
吴纯洁
-
-
摘要:
该研究采用GC-MS建立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的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2012A版)”,确定了23个共有峰,计算所有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合C_(10)~C_(25)正构烷烃保留指数法,对花椒挥发油共有峰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花椒挥发油标准图谱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都可将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性成分进行区分。且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产区的花椒挥发油中Germacrene D、(+)-delta-Cadinene、Caryophyllene、Geranyl acetate、Linalool、α-Terpinyl acetate、(E,Z)-2,6-Dimethylocta-2,4,6-triene、trans-β-Ocimene、Nerol和γ-Elemene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质量差异的主要共有峰。该研究为不同产地花椒鉴别提供了实验基础,为不同品种的花椒挥发油建立了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