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C-MS

GC-MS

GC-MS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5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83篇、会议论文130篇、专利文献40篇;相关期刊1169种,包括刑事技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0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等;GC-MS的相关文献由14712位作者贡献,包括魏贤勇、侯冬岩、宗志敏等。

GC-M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83 占比:96.70%

会议论文>

论文:130 占比:2.52%

专利文献>

论文:40 占比:0.78%

总计:5153篇

GC-MS—发文趋势图

GC-MS

-研究学者

  • 魏贤勇
  • 侯冬岩
  • 宗志敏
  • 李铁纯
  • 魏刚
  • 回瑞华
  • 戴好富
  • 梅文莉
  • 郑珲
  • 张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Cong Lu; Yuyu Zhang; Ping Zhan; Peng Wang; Honglei Tian
    • 摘要: P omegranate(Punica granatum L.)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world markets due to its valuable nutrients and highly appreciated sensory properties.The aroma profiles of 4 varieties of pomegranate juice,including Dahongtian(DP),Jingpitian(JP),Luyudan(LP),and Tianhonngdan(TP),were investigated vi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analyses.A total of 43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GC-MS.Among these compounds,16 were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aroma-active compounds as detected by GC-O.These compounds belonged to the classes of terpinenes,alcohols,and aldehydes.Eleven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defined as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overall aroma of pomegranate juice due to their high odor activity values(OAVs≥1).Aroma recombination and omission tests confirmed thatβ-myrcene,1-hexanol,and(Z)-3-hexen-1-ol were the key aroma compounds,and limonene,1-octen-3-ol,linalool,and hexanal were important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DP samples.
    • 崔露; 曾庆钱; 冯锐; 邓婕; 崔媛媛; 李璇
    • 摘要: 目的:分析9月到12月龙脑樟叶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相对含量和指标成分(右旋龙脑、樟脑、异龙脑)含量。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四个月份下旬的龙脑樟叶挥发油并计算得率;采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挥发油得率最高的是11月(1.70%),挥发油中的最主要成分是右旋龙脑,其他主要成分还有樟脑、甲酸龙脑酯、乙酸龙脑酯、桉油醇。12月的甲酸龙脑酯与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四个月份下旬的右旋龙脑含量均>80%,11月(94.23%)的最高;樟脑的含量均<1%;异龙脑含量极低在0.02%-0.03%之间。结论:11月下旬为龙脑樟的最佳采收期,其叶的挥发油得率和右旋龙脑含量最高。
    • 许静蕾; 倪连丽; 王梦如; 薛楠楠; 李婷; 杨自忠; 何苗
    • 摘要: 通过对市售的两种安息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其体外抗菌、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本实验Oshadhi安息香精油鉴定出1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三辛酸甘油酯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12.72%;AZ安息香精油鉴定出8个挥发性成分,其中4-丙酰联苯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6.29%;两种精油均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且AZ安息香精油抑菌效果优于Oshadhi安息香精油;两种精油都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6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但Oshadhi安息香精油具有抗肿瘤作用,而AZ安息香精油无抗肿瘤作用,Oshadhi安息香精油和AZ安息香精油成分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Oshadhi安息香精油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精油中不同化合物所占的比例有关。
    • 刘茗铭; 边名鸿; 赵金松; 杨官荣; 邱声强; 冯方剑
    • 摘要: 研究以川法小曲酒的酿造工艺为基础,将制成的纯种酒曲强化剂应用于小曲酒的酿造中,对小曲酒发酵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检测,同时对酿造出的小曲酒进行理化检测和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市售小曲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组试验在温度、水分、酸度、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空白组。对酒醅和酒样进行GC-MS分析,试验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均高于空白组,以酯类、芳香类物质最为突出,乙酸乙酯的含量为1125.804 mg/L,提高了64.41%,所得酒样总酸为0.536 g/L、总酯为1.373 g/L。将不同市售小曲进行固态发酵,6组试验出酒率都在40%以上,试验组的酒精度均高于空白组,结合酒醅数据可知,强化剂的添加有利于糖化产酒。强化剂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曲酒的糖化出酒,3组试验出酒率分别提高了4.95%、4.59%、2.85%,同时对酒体总酸、总酯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不同小曲中均有一定的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马井喜
    • 摘要: 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甲酯化条件,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葵花籽油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葵花籽油中各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最佳甲酯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mL,超声时间9min,超声温度30°C,此条件下测得葵花籽油中各个脂肪酸分离效果好,峰面积最大。分析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为棕榈酸6.70%、硬脂酸5.55%、亚油酸31.67%、油酸1.24%、亚麻酸55.23%。
    • 丁泽人; 童刚平; 李跟笑; 王锡波; 蔡东苹; 卫新璞
    •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利用野山杏仁油、巴旦木仁油、芝麻油和油菜籽油制备的代乳脂的乳脂及脂肪酸构成。试验采用正己烷抽提法提取脂肪,应用GC-MS法分析野山杏仁、巴旦木仁、芝麻和油菜籽原料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于饱和脂肪酸(S):单不饱和脂肪酸(M):多不饱和脂肪酸(P)=1:7~9:3~4标准,利用Matlab数学分析软件配制复合油,并进行GC-MS检测分析乳脂及脂肪酸构成。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油的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为25.90%,油酸为66.39%,棕榈酸为4.30%,硬脂酸为3.40%,其S:M:P=1:8.6:3.36。分析结果说明,新疆伊吾野山杏仁:巴旦木仁:芝麻:油菜籽=2.73:1:1.45:3.91配比的复合油,符合代乳脂制备标准。
    • 范娅; 刘丽; 杜衎; 孙燕; 刘兆倩; 冯海洋; 张颖颖; 高德民
    • 摘要: 对不同来源的6种北柴胡种子表型性状及生活力进行评价,利用GC-MS技术对北柴胡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北柴胡种子化合物共有成分α-石竹烯和β-石竹烯与生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不同产地北柴胡种子生活力与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北柴胡种子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王芳芳; 张小东; 平晓朵; 张硕; 刘晓
    • 摘要: 为了探究酸化预处理对煤的可抽提物组成及大分子结构的影响,采用HCl、HF对山西古交焦煤进行酸化脱矿物处理,并选取不同浓度的四氢呋喃(THF)对原煤(RC)及酸化煤(DC)进行溶剂抽提实验,借助色谱-质谱(GC-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原煤、酸化煤的抽提物组成及抽余物的主要官能团和结构参数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溶剂浓度的增加,原煤和酸化煤的抽提率都有增大的趋势,酸化后,煤中矿物质显著减少,溶剂可渗性增大,抽提率明显增大,但酸化预处理对高浓度THF抽提率的增加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高浓度THF溶剂已经能较大限度地抽提出焦煤中的可溶离组分,酸化预处理对可溶离组分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随着溶剂浓度的增高,原煤及酸化煤的抽提率差异呈现减小的趋势;酸化预处理后,煤样的富氢程度参数(I_(1))值明显减小,比原煤小了0.61,随着THF浓度的增高,原煤的I_(1)值先减小后增大,而酸化煤的I_(1)值先增大再减小,二者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芳构化程度参数(I_(2))和富氧程度参数(I_(3))明显增大,其中I_(2)值是原煤的2倍,I_(3)值为11.82,几乎是原煤的3倍,且原煤经不同浓度THF抽提后,含氧指数I_(3)值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酸化煤表现出减小的特征;脂肪结构参数(I_(4))明显减小,仅为原煤的8%,其抽余物的I_(4)值均远远低于原煤抽余物;酸化煤抽提物中杂原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极大减少,降低幅度范围为83.14%~89.64%,脂肪烃相对含量显著增大,是原煤抽提物中脂肪烃含量的5~26倍,主要包括二十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等直链烃,其中C_(19)—C_(23)占抽提物总成分的79.17%;芳香类物质未见于抽提物中,原煤中也仅见于100%THF抽提物中,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研究认为,酸化预处理对煤中的脂肪结构和含氧化合物影响较大,对芳香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
    • 张根荣; 徐长丽; 金俊杰; 石芸; 高珣; 秦昆明
    • 摘要: 目的:采用GC-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蛇床子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中的主要成分;利用TCMSP网络药理学平台对蛇床子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进行筛选;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模型;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将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之前的预测。结果:采用G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最终从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鉴定14个主要成分;通过构建Venny图得到成分-疾病交集的20个关键靶点,这些靶点共同作用9条关键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进行验证后显示与预测结果相符合。结论:利用GC-MS技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蛇床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罗勒烯、β-红没药烯等潜在活性成分与PTGS2、CASP3、ABCB1、CYP1A1等关键靶点,关键靶点通过调控雌激素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通路发挥药效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蛇床子挥发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止痒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主要成分β-红没药烯、α-胡椒烯与ABCB1、CYP1A1等关键靶点之间结合力较强,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可为蛇床子挥发油今后的开发利用与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 李紫曦; 牟美睿; 杨仁杰; 刘海学
    • 摘要: 【目的】探究产地环境对铁皮石斛生长及代谢物质的成分表征影响,筛选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对不同产地石斛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栽培品种与除湖南外的野生品种区分开,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T检验(Student’s t-test)对湖南野生种与室内栽培种进行差异代谢物分析,并利用聚类热图分析(HCA)进行差异代谢物的验证,最终找到包括丙酸(Propion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等在内的20种极显著差异代谢物(P<0.01)。【结论】野生铁皮石斛与栽培品种间存在2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多糖类代谢物,本研究可为指导铁皮石斛的植源性鉴定及真伪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