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家蚕

家蚕

家蚕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701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昆虫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63篇、会议论文414篇、专利文献1134篇;相关期刊506种,包括昆虫学报、广东蚕业、广西蚕业等; 相关会议88种,包括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八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等;家蚕的相关文献由7747位作者贡献,包括鲁成、夏庆友、向仲怀等。

家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63 占比:77.92%

会议论文>

论文:414 占比:5.91%

专利文献>

论文:1134 占比:16.17%

总计:7011篇

家蚕—发文趋势图

家蚕

-研究学者

  • 鲁成
  • 夏庆友
  • 向仲怀
  • 徐世清
  • 司马杨虎
  • 李兵
  • 沈卫德
  • 赵萍
  • 崔为正
  • 贡成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田; 刘昊宇; 王隔敏; 李亚腾; 余华献; 严东生; 郭雨; 张太云; 陈萍
    • 摘要: 【目的】血细胞是昆虫血淋巴免疫的主导者。调查家蚕Bombyx mori幼虫血细胞密度变化和成因、血细胞密度与家蚕抗性的关系,是研究家蚕血细胞相关的免疫调控和抗性育种的重要组成。【方法】用细胞计数板统计家蚕品种大造不同龄期(4龄第1-4天、5龄第1-8天和上蔟期)幼虫10μL血淋巴中的血细胞数目并计算血细胞密度,利用ImageJ软件估算横截面成像图面积来代表造血器官相对体积;用细胞计数板统计不同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和湘辉)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的血细胞数目;用qRT-PCR分析皓月和两广二号5龄第1天幼虫血淋巴中造血调控因子基因BmBCFI,BmUsh,BmGATA和BmLz的相对表达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侵染大造5龄第1和3天幼虫不同时间后,用细胞计数板统计血淋巴中血细胞数目,用qRT-PCR检测血淋巴中上述造血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量;BmBCFI,BmUsh和BmLz被RNAi干扰不同时间后,qRT-PCR检测大造5龄幼虫血淋巴中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BmBCFI,BmUsh和BmLz被RNAi干扰48 h后大肠杆菌侵染6 h时用qRT-PCR检测大造5龄幼虫血淋巴中靶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BmRelish,BmCactus,BmSpzl,BmPGRP-LE的相对表达量,用细胞计数板统计血淋巴中不同类型血细胞数目;35°C高温饲养12个实用家蚕品种5龄幼虫,分析血细胞数目和生存力之间的关联性。【结果】4龄期大造幼虫血细胞数目随生长逐渐上升,到5龄第1天达到顶峰,5龄第2天开始下降,直至上蔟期出现小幅升高;造血器官在5龄前中期随幼虫生长逐渐增大,5龄第6天体积达到最大,随后显著变小直至完全解离,其大小变化与血细胞数目变化时间和趋势不一致。血细胞数目多的两广二号中造血调控因子基因BmBCFI,BmUsh和BmLz的表达量均高于在血细胞数目少的皓月中,在大肠杆菌侵染后大造5龄幼虫血细胞数目达到高峰时BmBCFI,BmUsh和BmLz被显著上调表达。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Lz或BmUsh表达时,拟绛色细胞数目显著减少;而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BCFI表达时,浆细胞数目和血细胞总数显著减少。RNAi干扰后大肠杆菌侵染下调BmBCFI或BmUsh表达时,Imd通路上BmRelish和Toll通路上BmCactus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暗示BmBCFI和BmUsh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形成有关。不同家蚕品种间血细胞数目差异极大,有夏秋用品种的血细胞数目比春用品种高的趋势。在35°C高温饲养条件下,实用品种5龄幼虫血细胞数目与5龄幼虫死亡指数值呈负相关。【结论】家蚕造血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血细胞密度,BmUsh和BmLz影响家蚕拟绛色细胞密度,BmBCFI与家蚕浆细胞形成有关。此外,BmBCFI和BmUsh可能与家蚕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血细胞密度与高温饲养家蚕幼虫生存力呈正相关。
    • 张雨丽; 曾珠; 刘艳伟; 陆俣伽; 韦伟; 鲁成; 崔为正; 闭立辉; 王平阳; 张桂征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后家蚕Bombyx mori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人工饲料替代桑叶的不同饲育模式下肠道关键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法饲育家蚕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龄桑叶育(Mul1-5)、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Art1-2)、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1-3)、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Art1-4)和全龄人工饲料育(Art1-5)5种饲养模式饲养家蚕幼虫,统计5种饲养模式下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及蛹重;收集不同饲养模式下家蚕5龄幼虫肠道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肠道细菌与蛹重和茧层量的相关性。【结果】人工饲料与桑叶不同搭配的饲育模式对家蚕茧质有显著的影响,Mul1-5和Art1-5的全茧量最高,二者无显著性差异,Art1-2其次;Mul1-5茧层量最高,Art1-2其次,Art1-5茧层量最低。在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组成显著不同:在门水平上,Art1-2和Mul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Art1-3,Art1-4和Art1-5的细菌组成最相近,变形菌门丰度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厚壁菌门的丰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属水平上,家蚕肠道优势菌属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鞘脂单胞菌科未分类菌属Sphingomonadaceae unclassified及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等。不同饲育模式下家蚕肠道菌属丰度差异最大的是肠球菌属,Art1-2组中肠球菌属丰度最高(40.9%),随着人工饲料饲养时间的延长,丰度逐渐降低,在Art1-5中仅为0.02%。家蚕肠道菌群大部分关键物种均与茧质呈一定的相关性:柯克斯体属Coxiella与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茧层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与蛹重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与茧层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饲育模式Art1-2最接近于Mul1-5,可为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饲育法饲育家蚕提供参考。人工饲料部分替代桑叶后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肠球菌属丰度的显著降低及假单胞菌属的显著增加可能与全龄人工饲料养家蚕体质弱有关;一些关键细菌与家蚕蛹重和茧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郭建军; 贾晓虎; 李应菊; 郑梦娇; 郑晓丽; 李冬兵
    • 摘要: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川省苏稽蚕种场121份家蚕种质资源的6个单粒缫丝成绩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解舒因子、颣节因子、长度因子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6个数量性状信息量的95.613%。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21份家蚕种质资源的3个主成分值进行综合打分,可分为4大类群,综合评分小于0的资源材料有50份,占比41.32%,综合评分在0-0.5之间的资源材料有33份,占比27.27%,综合评分处于0.5-1之间的资源材料有26份,占比21.49%,综合评分大于1的资源材料有13份,分别为“碧”“秋白”“416”“丰一”“东丰”“锦5”“792”“7910”“丁5A”“白玉B”“白云”“湘白”“绫3”,占比10.74%。推测综合评分大于1的这13份资源材料是选育家蚕新品种时亲本选择、选配的优先选择材料。
    • 杨继芬; 杨文; 杜伟; 廖鹏飞; 刘永辉; 白红英; 丁志伟; 董占鹏
    • 摘要: 保幼激素类农药会造成家蚕(Bombyx mori)慢性中毒,使蚕种繁育蒙受经济损失。为了解桑园喷水能否降低保幼激素类农药对原种繁育的影响。从原原种出库开始至上蔟结束,每天下午对桑树喷水30 min,以喷湿全株、桑叶全部向下滴水为宜。收蚁后,采摘喷水桑叶饲喂的12个品系的原原种,调查饲喂喷水桑叶对家蚕体重、龄期经过、结茧率、交配率与产卵等重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经喷水处理的桑叶,对12个品系的家蚕原原种龄期发育经过、健蛹率、茧质、交配率、卵质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卵质成绩和健蛹率成绩影响较显著。对12个品系原原种的影响程度为:云夏4A>云夏4B>云抗1号中A>云抗1号中B>云抗1号日B>皓月A>云夏3B>皓月B>云抗1号日A>云夏3A>菁松B>菁松A。因此,在有保幼激素类农药污染的蚕区繁育原种,选择雨水较多的夏季繁育,秋季桑园采取喷水可以降低保幼激素类农药对原种繁育的风险,提高原种繁育系数。
    • 刘语涵; 李莉; 张来斌; 马光皇; 陈家力; 肖海兵; 朱天生; 杨明禄
    • 摘要: 家蚕肠道菌群与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健康密切相关。通过饲喂苏优一号家蚕3种不同处理的桑叶,探讨不同处理桑叶饲喂对家蚕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新疆蚕区家蚕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正常饲喂组、含沙桑叶组、高湿桑叶组等3种处理方式,饲喂5龄幼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对家蚕肠道微生物进行DNA提取,之后通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浓度,以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饲喂组家蚕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苏优一号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科为Chloroplast-norank科和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优势菌属为Chloroplast-noranks属、水杆菌属、Tyzzerella-3属等。正常桑叶饲喂组水杆菌属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存在于含沙桑叶饲喂组,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仅在正常饲喂组。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Simpson指数B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hao1、Faith_pd、Goods_coverage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组间无差异,而Shannon和Pielou_e指数有差异但不显著。说明桑叶表面沙尘和水分都能影响家蚕肠道微生物丰度,其中沙尘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 陈茹吉
    • 摘要: 介绍在家蚕饲养过程中,进行以家蚕为实验对象的系列实验,依据每个实验的重、难点阐述实验在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通过开展家蚕系列实验,将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贯彻于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之中。
    • 何锐敏; 郑可锋; 张俊; 张小斌; 尉钦洋; 朱怡航; 赵懿滢; 顾清
    • 摘要: 区别于传统的养蚕模式,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是一项开创性的新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是工厂化养蚕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在分析工厂化养蚕对人工饲料精准饲喂及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工厂化养蚕精准饲喂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与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的研究和开发,构建了针对目前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特有模式下的精准饲喂信息系统框架平台。本系统可以实现人工饲料投喂变量化、精准化管理,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节本增效的目标。
    • 刘位芬; 李镇刚; 白兴荣; 李金见; 李红; 钱荷英; 徐安英
    • 摘要: 通过对云南省7个市(州)14个蚕区139户种桑养蚕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云南省蚕农种桑养蚕面临的风险,结果显示有90.65%的蚕农愿意继续种桑养蚕,而扩大饲养规模意愿并不强烈,有9.35%的农户对养蚕持消极观望态度,蚕农选择继续种桑养蚕的主要原因是蚕桑产业的绿色生态效应和收益较高。然而,茧价下跌产生的市场风险,生态环境恶化及蚕桑病虫害产生的自然风险,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的劳动力匮乏,是影响云南省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和制约云南省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云南省的蚕桑产业主要分布在地形为"坝子"山间盆地和"阶梯式"高山的区域,其中,处于"坝子"山间盆地蚕区的农户发生过的损失最大,面临的风险最高,而坝区养蚕发生农药中毒是造成风险高的主要因素。为防范蚕桑生产风险,蚕农提出政府应出台政策稳定蚕茧价格,加快更新蚕、桑品种,适时提供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加强蚕区大环境农药使用监管,将蚕桑产业风险损失纳入农业保险范畴等期望。
    • 魏杰; 廖朝选
    • 摘要: 为明确15%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性,采用桑叶浸叶法对家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获取其毒性终点,并结合田间施药量及相关数据计算预测暴露浓度(PEC)和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通过PEC与PNEC计算风险商值RQ进行初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5%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的半致死浓度96h-LC_(50)为59.3mg a.i./L,毒性等级为中毒。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的暴露风险不可接受,禁止在桑园及蚕室附近使用。
    • 吴海燕; 陈俊骥; 杭笑冬; 赵永刚; 鲁斌
    • 摘要: 通过二年来四个蚕期对家蚕品种"菁松N×皓月N"的在我市唐洋、许河两镇全面饲养,该品种"菁松N×皓月N"与原饲养品种菁松×皓月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眠起快而齐,产量高于菁松×皓月,对血液型脓病抗性强、对细菌病抗性弱,丝质与菁松皓月无明显开差,茧丝质量经检验可缫制高品位生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