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6篇、会议论文161篇、专利文献8530篇;相关期刊501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2013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年会、第九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等;诱变育种的相关文献由408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言、曾宪贤、毕鲜荣等。

诱变育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6 占比:12.19%

会议论文>

论文:161 占比:1.63%

专利文献>

论文:8530 占比:86.19%

总计:9897篇

诱变育种—发文趋势图

诱变育种

-研究学者

  • 王立言
  • 曾宪贤
  • 毕鲜荣
  • 蒋兴村
  • 李文建
  • 余增亮
  • 卫增泉
  • 张涛
  • 徐金星
  • 李金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从文; 刘晓丽; 钟世坤; 马艳清; 裴帅
    • 摘要: 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FC-69为出发菌株,以排油圈直径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为考核指标,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株FC-69-52,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菌株FC-69-52的排油圈直径达到7.12 cm、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达到42.86 g·L^(-1),分别较出发菌株FC-69提高了14.84%和19.06%;高产菌株FC-69-52发酵48 h,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达到42.21 g·L^(-1),乳化值达到65.68%,发酵液表面张力降至27.05 mN·m^(-1),对油水界面的亲和力更强,可使乳化相在96 h内保持稳定,可作为微生物发酵法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优良高产菌株。
    • 王迪
    • 摘要: 光合突变株作为研究微藻光合作用的良好材料,通常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变育种获得。在莱茵衣藻、小球藻等微藻中运用光合突变体对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光合突变株应用广泛,在不同领域中都在发挥作用。本文章通过对光合突变株研究进展进行整合描述,旨在对光合突变株的诱变等方面进行指导。
    • 周旭波; 陈瑜琦; 丁鼎; 刘帅; 王健
    • 摘要: 为了提升发酵法产L-色氨酸的生产效率,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育种技术,并结合结构类似物抗性定向筛选的方法,选育高产色氨酸菌株。将出发菌Escherichia coli AC-1042经过ARTP诱变处理后,在抗性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具有5-甲基色氨酸、对氟苯丙氨酸抗性的突变菌株,选取产酸高、遗传稳定的菌株重复进行ARTP诱变处理和抗性筛选,不断提高菌株对结构类似物的抗性水平。经过多次ARTP诱变处理和抗性筛选,获得1株色氨酸高产菌株ACTRP104,经过30 L发酵罐培养44 h后L-色氨酸质量浓度可以达到61.65 g/L,葡萄糖转化率达到20.64%,比出发菌分别提高了20.69%和17.81%。结果表明,ARTP诱变和结构类似物抗性筛选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得色氨酸高产突变菌株,大大提高色氨酸的发酵生产技术水平,获得的色氨酸高产菌株ACTRP104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郭贺峰; 何悦; 殷庭超; 蔡冬; 刘信宝; 张敬; 徐彬
    • 摘要: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希腊牛至(Origanum vulgare ssp. hirtum)种子,构建突变体群体,并筛选具有优异性状的牛至突变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P <0.05),400 Gy及以上的辐射剂量导致牛至种子萌发后胚根停止生长,无法成苗。在100~200 Gy辐射剂量下,获得8 170株M;代突变体群体。参考未处理对照株系的田间表型,筛选获得了一批植株高大、茎节短、分枝多、大叶、叶色及花色变异等诸多类型的突变体,为高产优质牛至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 孙家正; 王伟明; 郑宏宇; 孙银玲; 丁纯洁; 陈丽艳
    • 摘要: 选育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考察其发酵制备豆豉过程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的含量变化。采用维多利亚蓝和中性红油脂平板从淡豆豉饮片中初筛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运用对硝基苯酚法进行复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诱变以提高其酶活力,分别以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发酵制备豆豉,采用HPLC测定豆豉不同发酵阶段PC、PI和PE的含量变化。筛选出1株高脂肪酶活性菌株,经ARTP诱变后,酶活性提高了25.98%,经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伞枝梨头霉;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发酵7 d制备的豆豉PC、PI和P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市售淡豆豉相应成分的含量,分别约为后者的5倍、8~11倍和30倍。该研究优选了高脂肪酶活性的菌株,显著提高了豆豉中磷脂类成分的含量,确定了富含功能性磷脂的豆豉制备工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 贺晓洁; 赵良忠; 李明; 周晓洁; 车丽娜; 刘婷; 江振桂; 刘汁琪; 林碧莲; 龚周亮
    • 摘要: 为缓解红酸汤工业化生产中主要原料辣椒脱盐工序带来的营养风味流失及水污染问题,从传统发酵辣椒制品中筛选出1株耐盐乳酸菌L-14,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活菌数达(8.20±0.118)lg CFU/mL,产酸量为(7.770±0.033)g/L。对其进行二轮紫外诱变以提高其耐盐产酸性,并比较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在耐酸、耐胆盐、耐人工模拟胃肠液、耐盐(NaCl)等耐受能力,得到1株突变菌株L14U2-3,在80 g/L NaCl条件下培养24 h产酸量为(8.989±0.095)g/L,较原始菌株提高15.69%,且连续传代10代产酸量无显著差异。突变菌株L14U2-3较原始菌株L-14,在pH 2.0时培养3 h存活率提高4.09%;在3 g/L胆盐下处理24 h活菌数提高5.32%;经胃肠液处理后,2株菌活菌数分别为(6.73±0.10)、(6.68±0.11)lg CFU/mL,无区别;在80 g/L NaCl下培养24 h菌株L14U2-3的活菌数为(8.89±0.003)lg CFU/mL,耐盐能力提高8.41%。研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L14U2-3产酸及耐酸、耐胆盐、耐盐能力均优于原始菌株L-14,可作为高盐发酵红酸汤发酵剂,为红酸汤工业化生产提供新途径。
    • 李园子; 田伏锦; 王凤寰; 廖永红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酒的品质成了大众日益关注的话题,这就要求酒既有优质的风味口感,又不对人体造成伤害。高级醇是白酒中最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主要由酿酒酵母生成。适量的高级醇可赋予酒体醇香、柔和的口感,但当高级醇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不但会降低酒体的口感,还会有损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白酒中高级醇种类及含量的调控对改善酒体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酿酒酵母中高级醇的形成机制,重点总结了高级醇代谢调控的关键基因以及白酒酿造中适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选育研究进展,以期为白酒中高级醇的精细化调控及适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提供参考。
    • 晁江涛; 吴新儒; 宋青松; 王大伟; 张忠锋; 高加明; 曹鹏云; 王家民; 王倩; 刘贯山
    • 摘要: 中烟特香301是利用0.6%EMS浸泡诱变中烟100种子,以特征香韵为育种目标,通过系谱法定向选择,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培育而成的花香香韵烤烟新品种,2020年9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试验结果显示,中烟特香301田间前期生长势中等、后期逐渐变强,腰叶偏窄长、主茎粗壮,综合经济性状优于中烟100;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中烟特香301抗赤星病、中抗TMV和黑胫病,适宜在黄淮区、西南区、华中区等中等以上肥力烟田种植;烟叶品质评价结果显示,中烟特香301油分指标优于中烟100,还原糖、总糖含量及糖碱比等指标高于中烟100,感官质量平均分值高于中烟100,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香韵风格。中烟特香301既丰富了烤烟的香韵风格,又提升了烟叶品质,同时兼顾了经济性状和抗病性,实现了预期育种目标。
    • 梁英; 辛红翠; 闫译允; 田传远; 纪维玮
    • 摘要: 本文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B248为研究对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并从中筛选出生长、光合活性和岩藻黄素含量均优于出发株的优良突变株。研究表明:小新月菱形藻B248产生有利突变的最佳条件为ARTP输入功率120 W、气流速度10 L/min、处理距离2 mm、处理时间16或20 s,在上述条件下藻的致死率在90%以上。将诱变的突变株经过固体平板第一轮筛选、96孔板第二轮筛选、20 mL试管第三轮筛选、100 mL锥形瓶第四轮筛选,最终获得6株优良突变株,分别编号为Z-A1、Z-A2、Z-A3、Z-A4、Z-A5和Z-A6,6株优良突变株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为0.577~0.686,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为15.0~19.0,单位体积干质量为0.55~0.71 g/L,岩藻黄素含量为1.01~1.53 mg/L,与出发株相比,分别提高了9.8%~30.4%、15.1%~45.7%、33.4%~71.5%和14.7%~73.1%。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编号为Z-A1、Z-A4和Z-A6的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ARTP诱变育种技术是选育高产岩藻黄素小新月菱形藻藻株的有效手段,最终筛选出的3株突变株在生长、光合活性和岩藻黄素含量方面均优于出发株,且经5次传代后性状稳定。
    • 陆珂; 吴则东; 李胜男
    • 摘要: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重要的鲜食类蔬菜之一,是我国保护地生产的第一大蔬菜作物。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黄瓜品质、抗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黄瓜的遗传基础趋于单一化,自然变异频率低,以及常规育种的年限长等限制因素,依靠黄瓜自发突变获得优良的遗传材料十分困难,黄瓜遗传育种进程变得愈发缓慢,因此选育高品质、抗性强的黄瓜新品种迫在眉睫。诱变育种技术以其可以提高变异频率、扩大变异谱等特点,近年来在选育新品种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黄瓜诱变育种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从诱变方法的作用机理和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着手,概述了化学诱变方法、物理诱变方法、航天诱变及插入突变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总结了诱变育种对黄瓜表型性状、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影响以及黄瓜突变体的鉴定方法;重点阐述了突变体在黄瓜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应用;最终探讨了黄瓜诱变育种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科研工作者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对加快黄瓜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