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基磺酸乙酯

甲基磺酸乙酯

甲基磺酸乙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749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激光生物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向日葵研讨会、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甲基磺酸乙酯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继华、曹干、吕冰等。

甲基磺酸乙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7496 占比:99.92%

总计:157625篇

甲基磺酸乙酯—发文趋势图

甲基磺酸乙酯

-研究学者

  • 王继华
  • 曹干
  • 吕冰
  • 周芳
  • 李凌
  • 梅瑜
  • 王永清
  • 蔡时可
  • 顾艳
  • CHU Hong-lei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弭宝彬; 谢玲玲; 张竹青; 肖伟; 周火强
    • 摘要: 冬瓜是重要的葫芦科蔬菜作物,但我国冬瓜遗传基础比较狭窄,诱变可快速创制种质资源。通过EMS诱变冬瓜品系‘DZ163’,获得了一系列突变体材料,增加了冬瓜基因的多样性。经筛选获得4个稳定遗传的冬瓜突变体材料:瓜长变短、瓜色变浅(高类黄酮)、植株整株黄化(温敏黄化)、多卷须,分别在果形发育调控、次生代谢、光合效率、栽培模式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冬瓜遗传机理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因资源。
    • 王玥; 李玉环; 李群; 谢丽琼
    • 摘要: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亚麻“范尼”建立诱变体系,获得突变体库。对突变材料进行耐旱性筛选,为亚麻抗旱选育奠定基础。采用不同浓度EMS和处理时间诱变“范尼”种子,根据M_(1)代半致死率确定最佳诱变体系,M_(2)代种子单株收获至M_(4)代。在15%和18%的PEG-6000浓度处理下,分别对7个“范尼”M_(4)代突变体植株的萌发期和苗期进行干旱模拟试验,根据萌发率、芽长、鲜重(萌发期)、株高、根长、苗期鲜重等6个指标,通过计算抗旱隶属函数进行不同突变体材料间的抗旱评价。结果表明,EMS诱变亚麻“范尼”达到半致死率为浓度0.6%、处理4 h或浓度0.4%、处理8 h;突变体M_(4)-6-2,M_(4)-16-1综合隶属函数分别在萌发期和苗期最低,其中M_(4)-6-2萌发率较其他突变体材料显著降低,其他突变材料耐旱性在萌发期和苗期没有一致性;相对鲜重与亚麻萌发期和苗期耐旱性呈显著正相关。亚麻“范尼”萌动种子EMS诱变的最佳体系为浓度0.6%、处理4 h或浓度0.4%、处理8 h;亚麻的耐旱性易受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
    • 赵展; 王晓婷; 李林; 侯晟灿; 霍治邦; 张新成
    • 摘要: 为探明EMS诱变西瓜种子的最佳条件,以石红为试材,设置种子切口与不切口2种处理方式,采用6个诱变浓度(0.40%,1.00%,1.20%,1.40%,1.60%和2.00%)和5个诱变时间(4、10、12、14、16 h)共30个不同处理组合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切口处理能显著提高西瓜种子对EMS诱变剂的敏感性,共筛选出6个处理组合,诱变效果最接近半致死剂量,分别是1.20%+12 h、1.20%+14 h、1.20%+16 h、1.40%+12 h、1.40%+14 h和1.40%+16 h,对应的西瓜种子相对发芽率分别为50.38%、52.21%、51.97%、48.95%、49.97%和48.82%。以用量少且用时短为原则,确定EMS诱变西瓜种子的最佳组合是1.20%EMS诱变12 h。
    • 陈开; 陈宇峰; 封昱均; 唐瑭; 杨超; 华夏; 张冬平; 陈云; 吕冰
    • 摘要: 【目的】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武运粳8号”水稻的M2和M3代根系突变后代多样性和群体变异情况为切入点,归纳水稻根系性状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以期强化根系发育对植株表型和作物产量影响的认知,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武运粳8号水稻品系提供依据。【方法】在对EMS诱变水稻突变株系7 d龄幼苗根系表型及其形态指标、成株表型及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另对14个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型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多维偏好分析。【结果】突变株系之间在苗期根系性状、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群体变异较丰富,其中单株产量和幼苗总根尖数变异系数均大于20%;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突变株系的单株产量主要与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粒数、百粒重以及幼苗根平均直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突变株系分为5类,类Ⅰ包含W8与RM6等5个株系,类Ⅱ为RM4和RM9共2个株系,类Ⅲ包含RM1等5个株系,而RM3和RM13各成一类;最后,通过多维偏好分析筛选出6份相对理想的育种与试验材料。【结论】EMS诱变对水稻株高、穗长、粒长、百粒重、幼苗总根长和总根尖数等性状都有较好的正向诱导效果。此外,从幼苗根系表型更为粗短的材料中选育后期高产水稻的可能性更大。
    • 陈星灼; 张星星; 陈俊锟; 陈建军; 吴彦利; 王涛; 秦信蓉
    • 摘要: 【目的】筛选甘蓝型油菜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构建甘蓝型油菜突变体库和丰富基础资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系9226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萌发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EMS浓度(0、0.4%、0.8%、1.4%、1.8%和2.0%)诱变处理下,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EMS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浓度为1.4%时,发芽率降至39%,最为接近半致死率。经诱变处理后的农艺性状指标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全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每角粒数>第一有效分枝部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主花序有效长度>株高;全株有效角果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50,诱变影响最突出;部分农艺性状间具有紧密联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变异株系分别为株高降低(Ⅰ类)、角果数增多(Ⅱ类)、角果增长(Ⅲ类)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多(Ⅳ类)4类突变体。【结论】EMS诱变甘蓝型油菜种子,可获得农艺性状变异丰富的突变体材料,最佳处理浓度为1.4%。
    • 温霓婷; 周杉; 杨晓颖; 杨丽琦; 雷霆
    • 摘要: 为研究岷江蓝雪花新种质,获得新材料,丰富园林花卉资源,以我国本土特有康养型观赏植物岷江蓝雪花种子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处理梯度(0.5%、1.0%、1.5%、2.0%)、4个浸种时间(1、3、5、7 h)进行诱变育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EMS溶液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增加,岷江蓝雪花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植株矮化,冠幅变小;0.5%和1.0%浓度处理7 h以及1.5%处理3 h,获得的植株小型化最为显著,是进一步筛选发现突变体的重点群体。
    • 寇紫倩; 金梦然; 刘雅兰; 姚瑞红; 刘煜光; 史宝胜
    • 摘要: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性状优良的紫丁香(Syringa oblata)新种质,为后续育种以及开展功能基因组的相关研究提供适宜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EMS处理紫丁香种子,设4个浓度梯度(0%、0.1%、0.2%、0.3%),以及3个处理时间(24、48、72 h),分析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处理参数,进一步分析变异植株的表型变异特征。EMS处理可显著降低紫丁香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P<0.05);且随着EMS浓度与处理时间的增加,苗高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当0.3%EMS处理干种子48 h和0.2%EMS处理湿种子72 h时,两种种子状态的萌发率和成苗率降为对照的50%。经过1年观测,紫丁香共获得叶形、叶色和株形3种表现稳定的变异类型,变异率为1.28%,0.2%处理干种48 h变异率为0.51%,为EMS诱变紫丁香种子的最佳参数。
    • 赵塔; 王华磊; 李丹丹; 陈松树; 李金玲; 罗春丽
    • 摘要: 为探索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党参种子的最佳诱变浓度和时间,创新党参种质资源以及选育党参新品种,以党参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EMS(0,1%,2%,3%,4%,5%)分别处理党参种子6 h、8 h、12 h和24 h.结果表明,EMS对党参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EMS浓度升高,降低党参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延长党参种子起始发芽时间和缩短持续发芽时间,并抑制芽的生长.研究表明,4%EMS处理4 h为党参种子最佳适宜诱变条件.
    • 闫利军; 赵文吉; 季晓菲; 陈丽丽; 张昌兵; 雷雄; 范康; 游明鸿; 李达旭
    • 摘要: 以甘肃红豆草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0.3%、0.6%、0.9%、1.2%和1.5%)和不同浸种时间(8 h、16h)处理,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MS浓度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均显著影响红豆草的出苗和成苗,但处理浓度的效应一定程度上强于时间;高浓度EMS浸种处理对红豆草荚果发芽和出苗进程有延迟和抑制作用,随着诱变时间延迟抑制效果更显著;以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达半致死量为衡量标准,1.2%EMS浸种8h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58%和45.5%,0.9%EMS浸种16 h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60.5%和51.2%,因此,这两种处理可作为EMS诱变红豆草的适宜条件.
    • 闫利军; 赵文吉; 季晓菲; 陈丽丽; 张昌兵; 雷雄; 范康; 游明鸿; 李达旭
    • 摘要: 以甘肃红豆草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0.3%、0.6%、0.9%、1.2%和1.5%)和不同浸种时间(8h、16h)处理,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EMS浓度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均显著影响红豆草的出苗和成苗,但处理浓度的效应一定程度上强于时间;高浓度EMS浸种处理对红豆草荚果发芽和出苗进程有延迟和抑制作用,随着诱变时间延迟抑制效果更显著;以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达半致死量为衡量标准,1.2%EMS浸种8h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58%和45.5%,0.9%EMS浸种16h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分别为60.5%和51.2%,因此,这两种处理可作为EMS诱变红豆草的适宜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