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效应

生物效应

生物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4篇,主要集中在生物物理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2篇、会议论文283篇、专利文献376462篇;相关期刊919种,包括激光生物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24种,包括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14学术年会、2014国际宝玉石高层论坛、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中美放射肿瘤协会第三届学术会议、2012济南国际放射肿瘤学论坛等;生物效应的相关文献由4447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宪贤、王夔、卫增泉等。

生物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2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28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76462 占比:99.51%

总计:378307篇

生物效应—发文趋势图

生物效应

-研究学者

  • 曾宪贤
  • 王夔
  • 卫增泉
  • 庞小峰
  • 段金廒
  • 杨志焕
  • 范春雷
  • 赖声礼
  • 马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疏茂; 汤岑鹏; 赵峰娃; 赵青
    • 摘要: 纳米金属颗粒的安全性是我国纳米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认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是其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在植物中的运输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及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表明:①复杂的土壤环境(pH、离子强度、离子价态、温度、溶解性有机质)能够影响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形态转化(吸附/解吸、分散/沉降、解离和氧化/还原);②纳米金属颗粒首先吸附在植物的根部,再通过质外体或共质体途经向植物内部转移,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系统进行转运;③根际分泌物以及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与有机酸等对纳米金属颗粒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起到重要作用;④纳米金属颗粒可以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或抑制营养元素吸收对植物产生毒性效应.为此,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建议重点关注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形态转变过程的耦合效应,以及各赋存形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生物转化过程机制及其对植物生物效应的贡献等.
    • 郭娴; 郭岚; 徐梦佳; 陈锦萍; 万益群
    • 摘要: 探究了葛根中主要内源性组分葛根素的生物效应,为葛根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将20只Balb/C健康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小鼠一次性经口灌胃6000 mg•kg^(-1)的葛根素,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溶剂聚乙二醇400,连续观察7 d,每天记录小鼠的一般活动状态、体重及死亡情况。7 d后小鼠经眼眶静脉处取血后处死,解剖观察小鼠心脏、肝脏、肾脏,并经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雌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心脏、肝脏和肾脏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雌性小鼠血清中尿素(Urea,UR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葛根素组雌雄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雄性大鼠血清中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HBDH)的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该剂量下的葛根素对小鼠的肝脏几乎不产生影响,但小鼠存在心肌溶解和肾小管间质局灶性出血。
    • 姜晓燕; 闫冬; 何映雪; 范莉; 梁宸卿
    • 摘要: 放射性核素通过不同方式进入植物,对植物的生物效应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包括对植物群落、个体、抗逆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在植物主要通过根、茎、叶、花果吸附、富集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的同位素锶、铯、铀对植物的胁迫引起植物叶绿素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改变,导致植物活力下降。了解和掌握放射性核素对植物的生物效应及机制,一方面为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根据植物的某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变作为放射性污染的指示标志物,为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宏观到微观,从植物群落、个体效应、植物根吸收、植物抗性到植物的酶类几个方面,就放射性核素对植物生物效应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 陈学文; 赖富文; 牛博怀; 高赫; 王文廉
    • 摘要: 针对目前冲击波生物效应试验中不易直接获取生物体表面冲击波压力数据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的多通道多重触发式的冲击波存储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微型传感器进行多路循环采集同时结合多重触发技术以满足冲击波测试中试验动物多部位压力信号采集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了小型化设计提高了仪器安装的简易性。在靶场进行了山羊损伤效应试验,测试系统成功获取了连续炮击时试验羊在冲击波作用下多个部位的多组压力曲线。试验结果证明测试系统稳定性、实用性良好,能为炮口冲击波生物效应试验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 摘要: 2022年5月23日,英国John Innes Centre的Cathie Martin课题组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了“Biofortified tomatoes provide a new route to vitamin D sufficiency”一文,他们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番茄,食用这种“超级番茄”所获得的维生素D相当于食用2个鸡蛋或28 g金枪鱼。鸡蛋、奶制品和油性鱼类都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然而,对于那些素食者或易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很难选择这类饮食。此外,蘑菇和酵母也可作为维生素D2的来源,但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维生素D2的生物效应远远低于维生素D3。7-脱氢胆固醇(7-DHC)是维生素D3生物合成的前体,7-DHC也存在于包括番茄在内的一些植物的叶片和未成熟的绿色果实中。
    • 李佳葆; 朱凡煜
    • 摘要: 近日,《自然》“新闻与观点”专栏发表题为《甲烷可在所有活体生物中产生》的评述文章,针对活细胞内的甲烷形成机制作了重要分析与评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内外源性甲烷的生物效应,文章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刘昌教授和张靖垚副研究员。据了解,该专栏近10年来共发表来自中国大陆学者(团队)的评述文章共20余篇,此次为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在该专栏的首次“亮相”。
    • 杨满英; 陈雪珍; 朱蓉; 谢婷; 胡金辉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康艾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康艾注射液中药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基因名称;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借助Metascape软件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有效活性成分及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康艾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活性成分21种,关键靶点5个,富集分析得到重要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各10项及20条相关通路。其中,康艾注射液主要通过参与膜筏、细胞外基质、转录因子复合体等生物反应,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铂类药物耐药、MAPK、FOXO、JAK-STAT及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癌作用。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关键活性成分是氧化苦参碱、槲皮素、山柰酚,其作用机制主要与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摘要: 吃西瓜能控压调脂西瓜不仅美味多汁,而且有助健康。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研究团队的综合性研究得出结论,将西瓜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有助促进身体健康。研究团队分析了2000-2020年期间发表的关于西瓜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证据,考察吃西瓜与心血管和代谢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西瓜提供了营养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的组合,通过多种机制来诱导生物效应。研究表明,西瓜含有氨基酸、抗氧化剂、矿物质和必需的维生素。具体说,西瓜提供两种不同的氨基酸,即瓜氨酸和精氨酸。这两种氨基酸都是一氧化氮的“前体”,在控血压、调血脂和控血糖方面不可或缺。
    • 乔凤至; 侯率; 谭明乾
    • 摘要: 食源性荧光碳点(food-borne fluorescent carbon dots,FFCDs)是一种食物原料在加工诱导过程中形成的新型内源性荧光纳米粒子,涉及到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复杂物理化学转化过程及相互作用,其粒径一般小于10 nm,水溶性好,表面具有丰富且活泼的官能团,在激发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出明亮的荧光。食品加工诱导产生的FFCDs最早于2012年在面包中被发现并提取,最近几年掀起了以绿色天然物质为碳源,经加工诱导制备食源性碳点的研究热潮。本文对来源于不同食品原料FFCDs的形貌结构及尺寸、元素组成及官能团和荧光特性等一系列理化性质进行了阐述。同时,基于FFCDs独有的荧光特性,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揭示FFCDs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再从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抗氧化性等方面评价了其生物效应,最后归纳总结了FFCDs的细胞和动物毒性,旨在为未来食品加工过程中开展FFCDs的风险评估、研究可能的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 许毅
    • 摘要: 2020~2021年对巢湖西半湖湖区的六个点位浅层沉积物元素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得出西半湖湖区的元素分布可分为三类区域,其中南淝河入湖区点位有显著差异,含量变化最大的一类元素为Br、Cl、Zr、Hg、Mn。各采样点位元素含量均高于董铺水库对照点,最高的点位为对照点的33倍。金属污染物元素中Pb和Zn最为严重,超对照点6倍以上。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是Cd和Hg,危害程度排序为Cd>Hg>As>Pb>Zn>Cu>Cr。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生态效应方面,各点位潜在生态危害等级为中等。在重金属、类金属的生物效应上,浅层沉积物中Zn、Pb和As对生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