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138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1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67021篇;相关期刊261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6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等;高通量筛选的相关文献由32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冠华、周景文、堵国成等。

高通量筛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1 占比:0.80%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7021 占比:99.09%

总计:67638篇

高通量筛选—发文趋势图

高通量筛选

-研究学者

  • 杜冠华
  • 周景文
  • 堵国成
  • 张陆勇
  • 陈坚
  • 严明
  • 张华
  • 路新华
  • 成晓亮
  • 郑可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秀亚; 张嵘; 盛扬; 王圣依; 黎悦; 张汝芝; 潘艳; 孙一新; 邓林红; Mark Bradley
    • 摘要: 背景:Muse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的医疗潜力,但目前其体外培养需要通过细胞簇悬浮的方法,不利于大规模扩增和应用.蛋白质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高通量的方法快速筛选有利于Muse细胞在二维表面黏附扩增的蛋白质基质材料.目的:选出合适的蛋白质基材,用于Muse细胞的表面黏附培养和传代.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牛血纤维蛋白原和明胶为原料,通过喷墨打印进行点样和蛋白质两两物理混合,制备成蛋白微点阵列芯片,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选出适合Muse细胞黏附的最佳蛋白质组合.采用常规方法在蛋白基材表面进行Muse细胞传代培养并进行表征.结果 与结论:①由高通量筛选出两种有利于原代Muse细胞黏附的蛋白组合,两种组合分别为:牛血清白蛋白与明胶、牛血纤维蛋白原与明胶,组合比例均为7/17;②利用CCK8法测试原代Muse细胞在两种组合蛋白包被板的生长状况,各组细胞都呈现正常的增殖情况;经过6 d的培养,在牛血纤维蛋白原与明胶组合包被板上培养的细胞呈现较好的增殖状态;③通过对在蛋白包被板上传代培养的1代及3代Muse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牛血纤维蛋白原和明胶按7/17比例混合制备的基材能支持Muse细胞至少3代的黏附培养与扩增,并且维持较好的干细胞特性.
    • 冯鹏鹏; 周钰涵; 高杏; 高滢; 郭立芸; 葛峻伶; 林良才; 张翠英
    • 摘要: 为了获得低产高级醇的工业酿酒酵母菌株,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680bg为出发菌株,运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对其进行不同时长的诱变处理,结合孔板培养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建立了高通量筛选体系。最终,筛选获得了8株低产高级醇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ARTP-162的高级醇产量下降最为显著,降低了约21%,且遗传性能稳定。
    • 张毅; 石童; 张瑞华; 陈学军; 靳倩; 石晶晶; 王陈; 李丽琴
    • 摘要: 目的利用膜电位检测原理,构建一种靶向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_(A)R)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采用α_(1)β_(2)γ_(2L)-GABA_(A)R-CHO细胞株构建GABA_(A)R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以工具化合物的50%激动效应浓度(EC_(50))和EC_(80)浓度下的激活值(ASV)和Z′因子作为判定指标,对缓冲液反应体系、激动剂GABA激活浓度、染料种类和染料孵育时间进行优化选择;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利用激动剂GABA(0.05,0.25和1.00μmol·L^(-1))、阳性变构剂地西泮(Dia,1,5和30μmol·L^(-1))和拮抗剂加巴嗪(gabazine,Gab,0.1,1.0和10.0μmol·L^(-1))进行方法稳定性考察;通过工具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考察方法灵敏度。结果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了对不同药理性质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特异性检测;通过方法优化获得的优化条件为:在GABAEC_(20)~EC_(50)激活浓度下,采用5μL含氯体系加样,对使用红色染料孵育30~50 min的GABAAR-CHO细胞进行工具化合物检测;对不同浓度GABA,Dia和Gab检测的CV%分别介于4.09%~15.30%,5.59%~8.30%和5.65%~15.64%;通过对3种工具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获得GABA和Dia的EC_(50)值分别为(137.4±26.3)nmol·L^(-1)和(3.5±0.7)μmol·L^(-1),Gab的50%抑制效应浓度为(164.9±36.6)nmol·L^(-1)。结论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高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稳定可靠、灵敏度高,为靶向GABA_(A)R的先导化合物发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李叶晟; 杨宗国; 陈晹; 刘娇; 张猛; 陈天佑; 陆云飞; 陈晓蓉; 黄杨卿
    • 摘要: 目的分析外泌体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谱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8年收治的3例肝癌患者和3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利用总外泌体分离试剂盒分离血清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利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检测circRNA表达谱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62例肝癌患者血清circRNA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异常的hsa_circ_0002018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分离得到的外泌体为圆形、双层膜囊状的颗粒,粒径约100 nm,标志蛋白CD9/CD63表达显著。肝癌患者血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的样本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倍数>2且P0.05)。circNFIC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24.35±3.09)个月vs(31.49±2.95)个月,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ir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其中circNFIC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和生存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清外泌体内circNFIC的水平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 陈祎祎; 彭建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高表达的miR-124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理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与健康捐献眼的晶状体前囊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晶状体前囊膜中的miRNA进行检测。使用EdgeR,利用F检验筛选差异表达miRNA。使用RegRNA检测差异表达miRNA和靶基因的结合关系以及结合位点,并进一步使用qRT-PCR验证miR-124和Bcl-2表达量的相关性。采用人LEC细胞分别转染dsControl、miR-124 inhibitor、dsBcl-2-640、miR-124 inhibitor+dsBcl-2-640,使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表达量的变化;将各组细胞置于35.5 mmol·L^(-1)高糖环境中培养48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眼和健康对照眼miR-124丰度值分别为281208和64669(变化倍数为2.26,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124 inhibitor组LEC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1.33±1.86)%比(25.81±2.33)%,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LEC高表达的miR-124可靶向Bcl-2启动子序列诱导LEC细胞凋亡。
    • 田鑫; 戴健欣; 田园;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 摘要: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global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gTME)采用微生物作为“细胞工厂”从转录水平扰动基因表达,直接或间接操纵全局转录调控网络,是一种在基因和细胞水平改造微生物、强化目标性能的高效方法。近年来gTME在增强菌株耐受性、提高应答反应能力、高产代谢产物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较传统方法具有快速优化代谢途径、显著提高产物效率等优势。该文综述了gTME分子机制、在应变工程和代谢工程中最新进展及相配合的进化手段,以及高通量筛选策略,以期为微生物改造和代谢工程研究提供帮助。
    • 兰卫
    • 摘要: 目的:研究小枝玫瑰花降脂降糖活性高通量筛选。方法:采用高通量筛选法,通过抑制胰脂肪酶、羧酸酯酶1、羧酸酯酶2,筛选小枝玫瑰花总黄酮降血脂活性;通过抑制α-糖苷酶,筛选小枝玫瑰花总黄酮降血糖活性。结果:小枝玫瑰花总黄酮对胰脂肪酶的IC_(50)为0.25±0.02μg/mL,对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很强。对α-糖苷酶的IC_(50)为10.7±1.45μg/mL,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很强。小枝玫瑰花总黄酮对人羧酸酯酶1、羧酸酯酶2没有抑制作用。结论:通过高通量筛选,小枝玫瑰花总黄酮有降血脂、降血糖生物活性,有利于小枝玫瑰花的深度开发。
    • 韦韧
    • 摘要: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世界上最常见且用途广泛的热塑性聚酯塑料。由于PET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和环境稳定性,使用后处理不当的PET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积累,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近年来,在塑料循环经济的框架内,开发新型PET废弃物回收和升级改造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自然界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发掘、改造酶生物催化剂用于降解及回收PET塑料废弃物提供了可能性。从2005年第一个PET水解酶被报道至今十几年的时间里,这个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制分析、生化表征和蛋白质工程等,一直局限于几种基准酶。由于缺少有效的专门针对PET水解活性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人们无法更全面地检索各种微生物资源,也无法从大规模的突变体文库中迅速发现活性最高的酶。近年来,人们对常见表征PET水解酶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各种改良并尝试将它们应用于高通量筛选。本篇综述概括了这个方法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以PET纳米颗粒、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以及生物传感器等策略为例子,探讨了高通量PET水解酶筛选的可行性、目前的技术困境以及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一些方案。
    • 张静; 刘孟粟; 秦志杰; 曾伟主; 周景文
    • 摘要: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一种红褐色、芳香、三环邻醌的化合物,作为辅因子参与电子传递。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微生物发酵法合成PQQ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以一株具有PQQ生产能力的脱氮生丝微菌(CGMCC 1.12893)为出发菌株,其在摇瓶水平上初始PQQ产量为31.4 mg/L。通过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和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PQQ的高产突变菌株,编号为34,其PQQ产量提高至48.4 mg/L,相比原始菌株提高了54.1%。针对该最优突变菌株,在摇瓶水平上对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维生素等成分进行了优化,PQQ产量提高至105.2 mg/L。最后,在5 L发酵罐上对突变菌株进行验证培养,PQQ产量进一步提高至349.8 mg/L。该研究通过随机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PQQ突变株,并通过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罐验证培养进一步提高了PQQ产量,研究结果为后续建立相应的发酵过程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
    • 熊志岳; 许逗; 郭元昕; 田锡炜; 储炬
    • 摘要: 为了快速、高效地筛选出高产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的米曲霉菌株,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对米曲霉孢子进行诱变,优化了高通量检测RML酶活的双指示剂法,建立了24孔板米曲霉高通量培养体系。通过对诱变后的1200孔(36000~48000个孢子)进行高通量筛选,最终筛选出4株米曲霉高产突变株。经由摇瓶验证,突变株Ⅰ7-D6-7、Ⅱ4-4B-5、Ⅲ3-5C-1、Ⅴ7-6C-3酶活分别达到了265.98、240.90、253.52、293.50 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176.52 U/mL)分别提高了50.68%、36.47%、43.61%、66.2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