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4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3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9689篇;相关期刊57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等;原生质体的相关文献由6279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峰、刘宇、李登进等。

原生质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3 占比:17.66%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9689 占比:81.77%

总计:11849篇

原生质体—发文趋势图

原生质体

-研究学者

  • 许峰
  • 刘宇
  • 李登进
  • 王兰青
  • 王守现
  • 耿小丽
  • 赵爽
  • 王鹏
  • 郭成金
  • 邓秀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岑; 刘松; 堵国成
    • 摘要: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酶和有机酸生产。为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对黑曲霉转化及重组菌株筛选策略进行优化。基于已报道的最佳转化条件对黑曲霉AG11进行电转化、农杆菌介导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and PEG-mediated transformation,PMT),单个潮霉素转化板分别得到0、30和6个转化子。其中,PMT的转化子阳性率最高。基于优化后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0.8~1 g松散的菌丝球于10 mL Yatalase溶液(0.8 mg/mL,pH 5.5)反应2.5 h,获得原生质体并进行PMT,转化效率较优化前提高14倍。为提高转化子筛选效率,将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ASN)基因整合至黑曲霉AG11糖化酶位点,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表达ASN的孢子。分选结果显示,0.3%的孢子能表达GFP(共筛选30万个孢子)。酶活力分析表明,65%表达GFP的孢子能表达ASN。研究结果将为黑曲霉基因编辑提供重要方法学基础。
    • 马丽娟; 李晓玲; 鲍大鹏; 尚俊军; 周陈力; 杨瑞恒
    • 摘要: 为探讨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交配型位点结构及其多态性,通过制备双核菌株H3、X3和B3的原生质体及再生获得其单核菌株,分别命名为H3-1、X3-1、B3-1,其他按顺序编号;H3-1、X3-1、B3-1分别与同一菌株的其他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各选取1对亲和单核菌株,两两配对测定交配型,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基因组重测序后不同单核菌株的A和B交配型位点结构及其多态性。结果表明:双核菌株H3、X3、B3分别分离得到2、13、5对亲和单核菌株,各选取的1对亲和单核菌株两两配对,确定6个单核菌株H3-1、H3-8、X3-1、X3-13、B3-1、B3-2的交配型分别为A1B1、A2B2、A1B3、A3B1、A4B1、A5B4;6个单核菌株的A交配型位点两翼紧邻MIP和B-fg保守基因,且HD2.2结构域共线性良好,单核菌株H3-8和B3-1的A交配型位点结构完全相同,6个单核菌株共包括5种A交配型位点结构,表明A交配型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单核菌株X3-1包含5个信息素受体,单核菌株X3-13、H3-1、B3-2均包含7个信息素受体,单核菌株H3-8、B3-1均包含6个信息素受体,6个单核菌株B交配型位点共包括4种,单核菌株H3-1、X3-13、B3-1、H3-8、B3-2均包含1个信息素前体,单核菌株X3-1包含2个信息素前体,B交配型位点结构上下游基因的共线性较差,表明B交配型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 沈雁翔; 梁言; 王鹏; 陆燕青; 彭勇政; 陶懿伟; 曾丽
    • 摘要: 为探明适宜的舞春花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对其外植体预处理方式、酶液组合、渗透压、酶解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舞春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4°C黑暗预处理24 h,用0.2%纤维素酶+0.2%果胶酶+0.8%离析酶+0.25 mol/L甘露醇+20 mmol/L 2-(N-吗啡啉)乙磺酸(MES)+0.1%牛血清白蛋白(BSA)+0.11%CaCl2的酶液酶解5 h,在此分离条件下,舞春花原生质体产量为5.62×10^(6)个/g、活力为87.13%。
    • 范春辉; 郑金焕; 刘宏鑫
    • 摘要: 土壤修复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领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其他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整体优势突出,对于土壤重金属的去除净化更为有效。原生质体是植物细胞代谢活动的重要场所,相对于细胞壁而言,原生质体对重金属胁迫的生理响应同样强烈。现阶段,同类植物修复机制研究多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切入;本研究则从谱学角度展开,初步探究植物原生质体对土壤重金属的反馈信号。以代表性的菊科植物金盏菊为研究对象,通过Pb/Cd胁迫盆栽实验获取金盏菊样本,差速冷冻离心法得到金盏菊原生质体。引入Tessier连续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揭示胁迫强度与Pb/Cd赋存形态的内在关联,结合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识别金盏菊原生质体对Pb/Cd响应的谱学表现。结果表明:金盏菊原生质体可交换态Pb/Cd比例不高,胁迫强度对不同形态Cd含量影响很小。XRD图谱最强信号出现在31.7°(NaCl晶体),同时检测出Pb盐[Pb_(5)(PO_(4))_(3)Cl]和Cd盐(CdS)特征峰。FTIR图谱的3510 cm^(-1)附近强吸收带源于—OH伸缩振动,胁迫过程导致峰形杂乱、峰位偏移;2D-IR结果说明Pb/Cd优先与金盏菊原生质体—OH和C O结合。从XPS图谱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生质体C,O元素结合能有异。C(1 s)结合能略有增加,说明C原子参与了配位反应;O(1 s)峰位有所偏转,暗示含O基团对Pb/Cd的结合包含多种途径。新出现的Pb(4 f)峰源于π电子-Pb的交互作用;胁迫浓度增加导致Cd(3 d)结合能升高,表明Cd具有明显失电子倾向。相关结果可以与前期获得的Pb/Cd/金盏菊细胞壁结合特性互为补充,对于完善同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植物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意义重大。
    • 刘光宇; 徐晓静; 夏科科; 孙海汐; 陶月如; 崔震; 顾颖
    • 摘要: 为了优化和筛选谷子中高效的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RP-associated nuclease 9)基因编辑系统,针对谷子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iPDS)设计6种gRNA(gRNA1—gRNA2针对外显子1,gRNA3—gRNA6针对外显子12),构建多种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的方法转入谷子原生质体中,然后利用开发的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快速检测它们对SiPDS的突变效率。结果表明,采用7 d谷子黄化苗幼茎建立的原生质体转化系统的转化效率较高,为50.44%~57.36%。将Super启动子(SP)、谷子内源的泛素启动子(Ubi)分别驱动Cas9基因的基因编辑系统转入谷子原生质体中,发现两者对SiPDS基因的突变效率分别为0.5%、5.5%。随后采用Ubi启动子驱动Cas9基因,比较单一gRNA、双gRNA和tRNA结构的基因编辑系统对SiPDS基因的突变效率,发现双gRNA基因编辑系统Ubi-dgRNAE1和Ubi-dgRNAE12的突变效率分别较单一gRNA基因编辑系统提高了1.66倍和1.11倍;tRNA基因编辑系统Ubi-tRNA的突变效率较单一gRNA基因编辑系统提高了5.87倍,为51.24%,且Ubi-tRNA可同时针对多个位点进行编辑,其多位点突变频率为3.23%。比较gRNA3、gRNA4、gRNA5体外转录产物分别与Cas9蛋白混合制成的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的体外切割活性,发现RNP-gRNA5复合物体外切割活性最高,其对SiPDS基因的突变效率是2.0%,并且引起的突变类型主要为小于3 bp的缺失。
    • 龚伟杰; 刘洪; 黄萍; 王慧; 周倩
    • 摘要: 以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CS12菌株为研究对象,从菌龄、酶种类与浓度、酶组合、酶解温度与时间、不同渗透压稳定剂等方面对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筛选了最适再生培养基,成功建立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番茄匍柄霉CS12在菌龄为36 h,稳渗剂为0.7 mol·L^(-1) NaCl溶液,酶解液为10 mg·mL^(-1) Kitalase裂解酶,28°C酶解3.5 h的条件下制备的原生质体效果好,在YEPS再生培养基上再生效率最高。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番茄匍柄霉致病机理与功能基因组学奠定了基础。
    • 王春晖; 徐宁; 吴芳; 肖颖群; 王小艳; 姜性坚; 张宇; 胡汝晓
    • 摘要: 以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为参数设置梯度胁迫条件,对菌株灰树花2#原生质体进行高温胁迫,研究高温致死胁迫条件,分析不同胁迫条件下再生菌株的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灰树花2#原生质体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为48°C,对原生质体致死发生响应的最短时间为0.5 min,使原生质体全部致死的最长时间为7.5 min,胁迫条件为48°C、0.5 min~7.5 min。不同高温胁迫条件下的再生菌株之间、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之间的胞外酶活性存在个体差异。再生菌株T_(48)M_(7)-1、T_(48)M_(5)-19和T_(48)M_(3)-36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及漆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出发菌株灰树花2#(P<0.01)。再生菌株T_(48)M_(7)-1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及固体培养基漆酶活性显著高于T_(48)M_(5)-19和T_(48)M_(3)-36菌株(P<0.05)。研究结果可为灰树花及其他食用菌原生质体育种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 严灵剑; 金松涛
    • 摘要: 本文从原生质体的获取、纯化、计数、培养、分裂和遗传改造等六个方面,深入解读了近几年浙江选考题中涉及原生质体的疑难问题,以期提高师生对原生质体相关应用知识的理解。
    • 何艺宾; 郝华
    • 摘要: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 Zhang et Xia)俗称细江蓠(Gracilaria crinale),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大型海洋经济藻类之一。为获得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解条件,本研究以酶解液组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1)酶解液组分:盐度为25的灭菌天然海水中加入10 mmol/L CaCl_(2)、0.8 mol/L D-甘露醇、2%纤维素酶R-10、1%离析酶R-10、0.5%果胶酶Y-23、10 U/mL琼脂糖酶,pH 6.3;2)酶解条件:28°C、80 r/min、黑暗酶解8 h。
    • 郑杰; 于颖; 贺卓熙; 路明远; 孙宇; 尹天龙; 王超
    • 摘要: 【目的】木质部细胞壁的组成及特性是决定材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木质部细胞壁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对于木材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了白桦木质部原生质体初生壁再生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鉴定出重要调控基因,旨在为林木材性性状研究提供数据和材料。【方法】分别以培养0 h和2 h的白桦木质部原生质体为材料,通过荧光增白剂染色观察初生壁再生过程。利用转录组分析技术研究初生壁再生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将检测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在GO、KEGG、PlantTFDB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原生质体分离后不具有细胞壁,培养2 h再生初生细胞壁。以|log2(FC)|≥1(FC为差异倍数)且q<0.05为标准筛选差异基因,结果显示:相较于刚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2 h的原生质体中检测到4396个上调表达的基因,4056个下调表达基因,总计84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GO数据库共注释到10个显著上调条目,KEGG数据库注释到10个显著差异代谢通路,PlantTFDB数据库共注释到16个家族的360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GO注释结果表明,DNA复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上调表达。KEGG注释结果表明,谷胱甘肽、α-亚麻酸等与抗逆代谢相关的基因下调表达,果胶脂酶相关基因上调表达。PlantTFDB注释结果表明,bHLH、NAC、MYB、bZIP等与细胞壁合成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均差异表达。【结论】培养2 h的木质部原生质体处于细胞壁再生及分裂准备状态,DNA复制、细胞周期、多糖合成代谢等相关基因在白桦木质部原生质体培养及初生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