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藻黄素

岩藻黄素

岩藻黄素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药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8715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海洋科学、水生生物学报、广西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水产食品安全与加工技术交流会、第二届2017国际海藻酸与海洋生物材料大会等;岩藻黄素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何瑜、龚一富、严小军等。

岩藻黄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715 占比:99.83%

总计:48798篇

岩藻黄素—发文趋势图

岩藻黄素

-研究学者

  • 王何瑜
  • 龚一富
  • 严小军
  • 朱帅旗
  • 张勇
  • 张吉和
  • 张金荣
  • 王兴勇
  • 李春华
  • 沈家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丽; 冯娟娟; 张腊梅; 朱晴晴
    • 摘要: 建立了羊栖菜醇提取物中岩藻黄素的薄层色谱和液相色谱双重定性及定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将样品与岩藻黄素标准品和玉米黄素标准品进行层析对照,再经C_(18)-HPLC-PDA进行分离。以乙腈-水(体积比4∶1)为流动相,柱温25°C,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在波长450 n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试样色谱与岩藻黄素标准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试样和岩藻黄素标准品比移值相差范围在3%以内,与玉米黄素标准品相应的位置上无斑点。经HPLC分离,岩藻黄素在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5,回收率超过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6%。此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羊栖菜醇提物中岩藻黄素定性定量提供依据。
    • 韦凤娟; 龚一富; 章丽; 陈荣实; 王何瑜; 杨冰迪
    • 摘要: 研究雷帕霉素(RPM)对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探索岩藻黄素积累与光合作用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5~10 mmol/L RPM能显著促进藻细胞数及岩藻黄素含量积累,处理组岩藻黄素含量最高达5 mmol/L,含量提高40%。RT-qPCR结果表明,RPM处理24 h后藻细胞岩藻黄素合成基因pds表达水平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相同,lcyb基因表达呈现下调趋势,光合作用相关基因psbA、rbcL、rbcS和fcpb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岩藻黄素含量积累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S、psbA和rbcL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PM促进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合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S、psbA和rbcL表达来实现,光合作用作为最关键因子影响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积累。
    • 梁英; 辛红翠; 闫译允; 田传远; 纪维玮
    • 摘要: 本文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B248为研究对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并从中筛选出生长、光合活性和岩藻黄素含量均优于出发株的优良突变株。研究表明:小新月菱形藻B248产生有利突变的最佳条件为ARTP输入功率120 W、气流速度10 L/min、处理距离2 mm、处理时间16或20 s,在上述条件下藻的致死率在90%以上。将诱变的突变株经过固体平板第一轮筛选、96孔板第二轮筛选、20 mL试管第三轮筛选、100 mL锥形瓶第四轮筛选,最终获得6株优良突变株,分别编号为Z-A1、Z-A2、Z-A3、Z-A4、Z-A5和Z-A6,6株优良突变株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为0.577~0.686,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为15.0~19.0,单位体积干质量为0.55~0.71 g/L,岩藻黄素含量为1.01~1.53 mg/L,与出发株相比,分别提高了9.8%~30.4%、15.1%~45.7%、33.4%~71.5%和14.7%~73.1%。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编号为Z-A1、Z-A4和Z-A6的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ARTP诱变育种技术是选育高产岩藻黄素小新月菱形藻藻株的有效手段,最终筛选出的3株突变株在生长、光合活性和岩藻黄素含量方面均优于出发株,且经5次传代后性状稳定。
    • 赵新杰; 高丽伟; 赵祥忠
    • 摘要: 以三角褐指藻为原料,利用甘油酯对岩藻黄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处理及蔗糖脂肪酸酯对不同链长脂肪酸甘油酯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乙酸甘油酯的提取效果最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三乙酸甘油酯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5°C、提取时间4 h、超声时间25 min、蔗糖脂肪酸酯添加比例0.5%,在此条件下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素的最大提取率为5.129 mg/g。
    • 舒明雨; 龚一富; 吕欣梦; 贾泽茗; 王博; 刘瑄瑄; 王何瑜
    • 摘要: 为研究6种外源因素处理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三角褐指藻dxs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dxs基因cDNA全长2476 bp,ORF全长2193 bp,编码730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的ThDP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三角褐指藻DXS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w))为79.31 kD,理论等电点为6.65,具有信号肽、跨膜区域、卷曲螺旋和TM-螺旋等。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XS蛋白进化树分为高等植物和藻类2个分支,高等植物DXS蛋白进一步分为DXS1和DXS2两支,藻类DXS蛋白聚类为3个分支,分别为硅藻门、红藻门和绿藻门分支,三角褐指藻聚类在硅藻门分支上。诱导表达调控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dxs基因受到茉莉酸甲酯(MeJA)、花生四烯酸(AA)、硫酸铈铵(ACS)、光合诱导素(PIF)、光合抑制剂(DCMU)和光质等6种外源因素的诱导调控。在100μmol/L MeJA、62.5 mg/L AA、1.6 mg/L ACS、1.00μg/L PIF、0.2 mg/L DCMU和紫光处理下,三角褐指藻dxs基因表达量最高。在MeJA和光质处理下,三角褐指藻dxs基因表达量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DXS是MeJA和光质等诱导子促进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积累的关键酶之一。研究为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藻细胞内岩藻黄素含量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资源,为深入探索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吴思滢; 黄炳耀; 潘东进; 岑英; 余林婵; 姚绍嫦
    • 摘要: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添加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及NO清除剂[2-(4-carboxyphenyl)-4,4,5,5-te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探讨外源NO对氮胁迫条件下的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岩藻黄素含量、油脂相对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会抑制三角褐指藻细胞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绿素a(chla)含量与光合效率,降低岩藻黄素含量,增加脂质合成。与氮正常情况下相比,在缺氮条件下添加200μmol/L SNP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氮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与岩藻黄素积累的抑制,并能显著促进油脂的积累。在缺氮条件下添加50μmol/L cPTIO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及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探明外源NO调控三角褐指藻响应氮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进一步提高逆境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生物量及促进成分积累量提供参考依据。
    • 诸德斐; 杨润青; 宋培钦; 魏东
    • 摘要: [目的]制备富含岩藻黄素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物质.[方法]采用470 L室内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自养培养下光源、调光策略、补料培养操作条件对于细胞生长、生物量浓度和岩藻黄素积累的影响.[结果]在采用LED灯、梯度提升照度及重复补料半连续培养模式下,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岩藻黄素产率最高分别可达3.16×107 mL-1、1.64 g/L和1.90 mg/(L·d),分别是日光灯为光源条件下的2.77倍、3.09倍和2.38倍(P<0.01).[结论]在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获得的自养培养条件,可强化三角褐指藻生物量和岩藻黄素积累,为三角褐指藻积累岩藻黄素的室内可控规模化技术开发提供指导.
    • 李敏兰; 弓泽华; 盛滟; 凌俊红
    • 摘要: 岩藻黄素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海藻中的类胡萝卜素,其在抗癌、抗氧化、抗肥胖、调血脂、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岩藻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岩藻黄素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 朱敏敏; 李云鹏; 张淼; 李晓双; 成敏; 周珍琼; 刘顺梅
    • 摘要: 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FUCO)对神经细胞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采用D-gal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衰老,然后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FUCO对细胞进行干预,检测其细胞活力、SA-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及自噬(Autophagy)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5,10μmol/L FUCO可明显抑制D-gal诱导的细胞衰老,显著提高SH-SY5Y细胞活力(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10,20μmol/L FUCO组细胞内自噬体数量明显比模型组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10,20μmol/L FUCO组自噬相关蛋白ATG5表达增多、LC3Ⅱ/LC3Ⅰ增大、p-mTOR/mTOR减小(P<0.05).表明FUCO具有抗D-gal诱导的SH-SY5Y细胞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适度调节自噬途径有关.
    • 王珊; 杨润青; 宋培钦; 魏东
    • 摘要: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一种参与海洋藻类光合作用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和抗糖尿病等多种功效,作为生物医药和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含有高含量岩藻黄素,被认为是褐藻之外的藻基岩藻黄素的新来源.为提高岩藻黄素产量,作者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CMP2561)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兼养(光发酵)条件下有机碳源、氮源种类和浓度对其生物量和岩藻黄素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碳氮源组合为0.10 mol/L甘油和含氮量为0.02 mol/L的胰蛋白胨与尿素(浓度比1∶1)混合氮源.采用此优化组合,在光照强度2000 lx、培养温度20°C、摇床转速150 r/min条件下,可获得三角褐指藻生物量、岩藻黄素质量分数和产量最大值,分别为3.94 g/L、20.83 mg/g和81.97 mg/L,是优化前的3.15倍、11.64倍和36.59倍.本研究开发的优化兼养培养基和培养策略,为显著提高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产量提供了实用新技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