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表达调控

表达调控

表达调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3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2篇、会议论文223篇、专利文献70515篇;相关期刊276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微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0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等;表达调控的相关文献由29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军、张超、刘洋等。

表达调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2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22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70515 占比:98.98%

总计:71240篇

表达调控—发文趋势图

表达调控

-研究学者

  • 刘小军
  • 张超
  • 刘洋
  • 康相涛
  • 李红
  • 田亚东
  • 伍林涛
  • 刘玲
  • 刘艳茹
  • 叶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影; 谷兴璐; 赵晓航; 孙玉琳
    • 摘要: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的多组学数据,分析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组装因子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组装因子2(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complex assembly factor 2,NDUFAF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及预后意义,并探讨其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TCGA肝癌样本的RNA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芯片和DNA甲基化测序数据,分析NDUFAF2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异常高表达的可能机制。基于TCGA肝癌RNA测序数据获得与NDUFAF2高度相关性的共表达基因,进行Reactome、MSigDB通路和人类表型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功能网络。结果:对TCGA肝癌RNA测序数据的表达和生存分析显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全部亚基中,仅NDUFAF2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不良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相关。肝癌组织中NDUFAF2的高表达与性别、人种、肿瘤分化程度和微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均<0.05)。基因扩增和肝癌驱动基因TP53和CTNNB1的突变,以及MYC扩增是造成NDUFAF2高表达的可能原因。对肝癌组织中与NDUFAF2共表达的411个基因的富集分析显示,NDUFAF2可能通过调控细胞能量产生、氧化应激、RNA加工、蛋白翻译和c-Myc、mTORC1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结论:NDUFAF2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RNA加工和蛋白翻译等生物学通路参与细胞癌变,可作为潜在的肝癌预后预测标志物和新的治疗干预靶点。
    • 王宏杰; 孙楚韵; 苏如意; 田传玉; 徐江玲; 张俊楠; 许梦洁; 郭威
    • 摘要: 为探析大豆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Xag)基因组中唯一注释编码内切甘露聚糖酶(mannan endo-1,4-β-mannosidase,ManA)基因是否参与Xag的内切甘露聚糖酶活性及其他功能,采用同源重组策略创制了Xag的manA基因缺失突变株(ΔmanA),并对该突变株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株的胞外纤维素酶活性和内切甘露聚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而且能形成明显的胶状物;功能互补使ΔmanA的上述3种表型均恢复至野生型水平;manA基因突变不影响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胞外多糖合成及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负责胞外纤维素酶合成的egl2和engXCA基因也共同控制Xag的内切甘露聚糖酶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anA涉及负调控egl2和engXCA基因的表达.总之,manA基因突变导致egl2和engX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从而增强菌株的内切甘露聚糖酶活性.研究为深度解析植物病原黄单胞菌Ⅱ型分泌系统胞外酶类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科学线索.
    • 林允斌; 李小霞; 卢爱薇; 卓德祥; 朱虹; 罗碧琚; 陈龙; 肖首浩
    • 摘要: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mRNA和蛋白水平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用qR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和PD-L1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和PD-L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染色强度来评价其蛋白水平。结果和配对的癌旁组织比较,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catenin(18/35)和PD-L1(20/3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58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catenin(17/35)和PD-L1(22/35)蛋白表达均升高,且二者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一致。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PD-L1在m RNA和蛋白水平中表达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调控,促进肿瘤进展。
    • 郭雅婕; 王逸夫; 郭冰倩; 姜经航; 叶雨; 陈虹霏; 陈阳; 廖金玲; 莫曾南; 蒋永华
    • 摘要: 目的:探索类固醇分泌功能的肾上腺皮质三维培养体系。方法:选取2019—2021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流产胚胎肾上腺组织,消化成细胞悬液,基质胶包裹三维培养。培养基中添加FGF2生长因子,Wnt信号通路激活因子(CHIR99021、R-spondin1),通过病理组织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于类固醇分泌功能培养体系建成的影响。结果:(1)添加FGF2生长因子后,3D培养球体直径明显增加。(2)添加CHIR99021、R-spondin1后,球状体具有显著外层致密内层疏松的肾上腺特殊结构,更有利3D培养肾上腺立体结构的形成;(3)RT-qPCR显示3D培养形成的球状类器官结构表达SF-1、CYP17A1、CYP11A1、CYP11B1、HSD3B2类固醇合成关键酶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CYP17A1蛋白在类器官球状结构的表达。(4)球体结构的类器官表达黑皮质素2受体(MC2R)受体,在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下,皮质醇分泌增加。结论:添加FGF2、Wnt信号通路激活因子CHIR99021、R-spondin1,可建立一种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功能且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控的肾上腺皮质三维培养体系。
    • 张舒; 于小航; 张乐; 苏宁; 赵丽丽; 段铭
    • 摘要: 【目的】试验前期组学数据提示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感染A549细胞后宿主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_004389表达显著上调。为进一步明确hsa_circ_004389表达和IAV感染间的关联,研究其对IAV复制的影响。【方法】(1)采用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确定在IAV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条件下hsa_circ_004389的表达水平;(2)检测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ilic acid,poly I∶C)和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后hsa_circ_004389的表达情况;(3)干扰素(Interferon,IFN)β和JAK的抑制剂处理细胞后检测hsa_circ_004389的表达情况;hsa_circ_004389过表达和敲低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该环状RNA对IAV复制的影响。【结果】宿主细胞内hsa_circ_004389表达的增加与IAV感染相关,且与病毒复制呈明显正相关,而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hsa_circ_004389的表达调控,并且hsa_circ_004389能够抑制IAV复制。【结论】hsa_circ_004389是宿主应答IAV感染的产物,为潜在的细胞Ⅰ型IFN应答IAV的拮抗因子。
    • 肖静; 肖坤雪; 王翘楚; 陈焕春; 蔡旭旺; 徐晓娟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建立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的无抗性标记基因敲除方法,为G.parasuis的毒力因子、致病机制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提供有力的遗传操作工具。首先利用λ噬菌体cI857/P_(RM)/P_(R)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调控Flp重组酶的表达,实现抗性突变体中抗性基因的消除;然后将Flp表达质粒电转化引入G.parasuis CF7066,再自然转化介导同源重组的自杀性质粒获得有抗性标记的基因缺失突变株,调节Flp酶表达并筛选无抗突变株,提高培养温度消除表达Flp酶的温敏质粒;进一步通过筛选突变FRT位点以保证基因敲除的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温敏穿梭质粒pSHG5C-Flp,证实了λcI857/P_(RM)/P_(R)表达系统可调控Flp重组酶在G.parasuis中表达并切除抗性突变株ΔnanH::Kan_(R)中的抗性基因;然后用Flp重组酶表达质粒pSHG5C-Flp电转化G.parasuis CF7066,再用自杀性质粒pKF-ΔnanH和pKF-Δapd2对其进行两次连续自然转化,依次在自然转化的初代转化子中筛选并获得了无抗的单基因缺失株ΔnanH和双基因缺失株ΔnanHΔapd,提高培养温度至42°C培养消除了Flp重组酶表达质粒。尽管该系统实现了G.parasuis两个基因的连续敲除,但敲除第2个基因时的效率明显下降,这很可能源于细菌细胞中Flp重组酶表达的积累,对转化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产生了干扰。因此,作者筛选了突变的FRT位点、构建自杀性质粒pKFM-Δapd进行自然转化,显著提高了自然转化后获得突变株的效率,从而保证了该敲除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可用于G.parasuis的无抗性标记双基因缺失突变系统,为其分子致病基因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杨慧荣; 曾泽乾; 杨炎; 何颖琳; 王庆; 赵会宏; 张勇; 林浩然
    • 摘要: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myostatin)也称gdf-8(growthdifferentiationfactor 8),通过负向调控肌肉组织的增殖与分化,参与动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部分鱼类肌肉生长抑制素具有两种或以上基因型,其时空表达特征较为独特,存在调控如脑、性腺等其他组织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此外,鱼类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与其他动物类似,可通过迟滞细胞周期对成肌细胞产生影响。本文从结构、表达、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鱼类肌肉生长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并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讨论其应用和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鱼类生长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颜会珊; 吉亚南
    • 摘要: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A3,MAGE-A3)属于癌-睾抗原。MAGE基因家族的肿瘤特异性源于其只在肿瘤、睾丸和胎盘组织中表达,而在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MAGE-A3在癌症和正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使其成为研究肿瘤治疗方法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当前有关MAGE-A3在肿瘤中的表达、调控及免疫治疗方面研究较多,而其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在国内外报道少见。
    • 舒明雨; 龚一富; 吕欣梦; 贾泽茗; 王博; 刘瑄瑄; 王何瑜
    • 摘要: 为研究6种外源因素处理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三角褐指藻dxs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dxs基因cDNA全长2476 bp,ORF全长2193 bp,编码730个氨基酸,具有高度保守的ThDP结合位点和转酮醇酶结构域。三角褐指藻DXS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w))为79.31 kD,理论等电点为6.65,具有信号肽、跨膜区域、卷曲螺旋和TM-螺旋等。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XS蛋白进化树分为高等植物和藻类2个分支,高等植物DXS蛋白进一步分为DXS1和DXS2两支,藻类DXS蛋白聚类为3个分支,分别为硅藻门、红藻门和绿藻门分支,三角褐指藻聚类在硅藻门分支上。诱导表达调控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dxs基因受到茉莉酸甲酯(MeJA)、花生四烯酸(AA)、硫酸铈铵(ACS)、光合诱导素(PIF)、光合抑制剂(DCMU)和光质等6种外源因素的诱导调控。在100μmol/L MeJA、62.5 mg/L AA、1.6 mg/L ACS、1.00μg/L PIF、0.2 mg/L DCMU和紫光处理下,三角褐指藻dxs基因表达量最高。在MeJA和光质处理下,三角褐指藻dxs基因表达量与岩藻黄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DXS是MeJA和光质等诱导子促进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积累的关键酶之一。研究为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藻细胞内岩藻黄素含量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资源,为深入探索三角褐指藻岩藻黄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梁玉镯; 陈新娜; 陈东亮; 王森; 李彦慧; 黄丛林
    • 摘要: 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水溶性天然色素,是许多植物叶片、果实、花等器官呈现丰富颜色的主要呈色物质,并广泛参与植物抵御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及病害、虫害等各种生物胁迫的生化进程。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的细胞形态建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分生组织形成、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众多生理生化进程,同时也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直接影响着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花的最终呈色。本文综述了植物花青素生物代谢相关研究,总结了植物花青素的基本特征、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涉及的主要结构基因及其功能等;综述了MYB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参与植物花青素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并重点综述了MBW复合体在植物花青素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花色设计育种等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