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2-11-02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厦门市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的异位妊娠(EP)的风险可能增加2倍,尤其一些罕见的异位妊娠类型(如宫内、宫外合并妊娠)更是显著增加.但最近的报道,ART妊娠的异位妊娠发生率接近自然受孕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因素是不孕症行ART治疗的主要指征,反过来也是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重要病因.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了解ART妊娠的异位妊娠风险因素,有助于临床上预防ART异位妊娠.
  • 摘要:目的:建立利用单细胞array CGH (aCGH)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平台,并在国内首例应用aCGH技术进行PGS获得成功妊娠。方法:采集废弃胚胎来源卵裂球10个,核型正常男性(46,XY)淋巴细胞3个,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aCGH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将aCGH技术应用于临床,一例反复流产病人经过PGS成功妊娠.结果:3个淋巴细胞及9个废胚来源卵裂球的全基因组扩增成功,1个废胚来源卵裂球扩增失败,扩增成功的样本通过aCGH检测后均获得明确的诊断,3个淋巴细胞分析结果与已知核型一致;临床病例5个胚胎活检的单卵裂球均得到明确诊断,移植1枚正常整倍体胚胎后获得临床持续妊娠。结论: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单细胞aCGH技术全面的评估胚胎染色体组情况,可应用于临床PGS。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确诊宫腔粘连的59份住院病历,研究了宫腔粘连形态与宫腔手术史及临床症状的关系,并探讨了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月经、妊娠的影响.结果表明: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金标准,术后2年仍不孕病例应考虑再粘连问题,对重度粘连病例尚缺乏有力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在诊断宫腔粘连(IUA)中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回顾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经宫腔镜手术确诊的134例IUA及排除IUA的8例患者资料,对经阴道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和HSG在宫腔镜术前对IUA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与宫腔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34例IUA中轻度77例、中度35例、重度22例。对轻、中重度IUA的检出率分别为:二维超声0、65.2%,三维超声83.3%、80.5%,HSG 80.9%、93.3%,均低于宫腔镜的100%。二维超声对轻度IUA的检出率显著低于三维超声,三维超声与H SG对轻度、中重度IU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术前行超声检查或HSG有助于了解和掌握IUA病情,其中以三维超声和H SG检出率较高。三维超声兼以无创和不受患者条件限制等优点而为宫腔镜术前首选的IUA检查。
  • 摘要:子宫颈肌瘤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子宫颈肌瘤剔除术与常见部位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缝合更为困难,输尿管损伤的风险高.本手术录像通过演示腹腔镜下子宫颈肌瘤剔除术,概述了手术的步骤、缝合要点、副损伤的防治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芍贴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COS模型组、复方甘芍贴剂组,来曲唑法造模成功后应用放免法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给予不同贴剂治疗后再次测定大鼠性激素水平、光镜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改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结果:1.应用来曲唑干预21天之后,PCOS模型组大鼠血清LH、FSH及T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2和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给予贴剂治疗后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大鼠血清LH,T及FSH水平下降,血清E2 , 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光镜观察: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卵巢基本恢复为正常对照组卵巢形态,可见成熟卵泡及黄体的生成。3.电镜观察:与PCOS模型组比较,复方甘芍贴剂组大鼠卵巢镜下见观察颗粒细胞凋亡所特有的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可见正常的颗粒细胞和及核仁,线粒体增多,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卵泡膜细胞形态基本恢复。结论:复方甘芍贴剂能够从形态学上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卵巢组织,恢复排卵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GnRH-a治疗后妊娠情况及妊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61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或复发后使用GnRH-a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期待组(48例):予期待妊娠,必要时监测排卵或常规促排卵,辅助生殖组(13例):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61例患者总妊娠率67.2%;其中期待组妊娠率68.8%高于辅助生殖组61.5%,差异无显著性(P>0.05);期待组月经恢复前妊娠率14.6%,月经恢复后1~3月、4~6月、6~9月、10~12月及13~24月间累计妊娠率分别为48.8%、5.0%、20%、6.25%及0.0%;期待组月经恢复3月内妊娠率高于月经恢复后4~12月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56.3% vs 28.6%,P<0.05);辅助生殖组月经恢复0~3次妊娠率100%高于月经恢复后4~12月妊娠率44.4%,差异无显著性(P>0.05).GnRH~a使用2-3次妊娠率(71.1%)与使用4~6次(60.9%)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性患者,使用2~3次GnRH-a治疗,并在月经恢复前及恢复3个月内,积极指导患者期待妊娠,在月经恢复3个月后及合并内异症外其他不孕因素的患者及时尽早给予辅助生殖治疗,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 摘要:目的:探讨GnRH-a(下类同)不同治疗周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方法: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且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108例,其中术后应用半剂量GnRH-a治疗3个月的患者57例(A组),治疗6个月的患者51例(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有效率及停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A、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7%、90.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4%、5.9%,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5%、33.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后应用6个周期GnRH-a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及延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考虑减少GnRH-a的治疗周期后积极妊娠.
  •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体中晚期长方案时出现卵巢反应不良患者174例,研究体外受精首次治疗周期卵巢反应不良(POR)后,后续周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局的比较.探讨ESHRE关于卵巢反应不良诊断“共识”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对于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尚好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以选用长方案;对于高龄、卵巢储备功能较差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可行微刺激方案以及短方案。拮抗剂的高流产率需引起重视。POR诊断标准有助于筛选偶发POR患者。
  • 摘要:目的:旨在探索Peroxiredoxin Ⅳ蛋白分别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卵巢中表达,推测其在卵泡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PCOS患者和对照组的卵巢组织标本各六例,对照组是女变男变性手术者,获取手术组织标本知情同意.本研究项目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卵巢中Prx4蛋白的定位、半定量比较Prx4差异;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比较Prx4的表达水平.结果:Prx4主要表达与卵巢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中,且在PCOS患者卵巢中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oxiredoxin Ⅳ蛋白表达与卵泡的发育、成熟、闭锁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在PCO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对一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进行EDA基因(中文名称)序列分析,发现一个未经报道的突变位点,为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抽取家系中先证者及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外周静脉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技术分析EDA基因编码区序列;选择无血缘关系正常人样本65例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先证者EDA基因7号外显子存在c.822G>T突变,家系中另一名男性患者亦存在此突变,家系中男性正常个体及65例无关人群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EDA基因c.822 G>T突变为导致该家系成员患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致病突变.
  •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妇科穴、灵骨穴、三阴交、血海”联合药物对经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经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妇科穴、灵骨穴、三阴交、血海”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h胰岛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h胰岛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调整经典型PCOS失调的内分泌环境,比单纯应用西药明显降低PCOS患者LH水平和雄激素水平及2h胰岛素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甲羟孕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0月到2005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医院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人73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1人,无任何治疗;治疗组42人,使用孕激素治疗。术后第5天肌肉注射孕激素甲羟孕酮150mg,每月一次,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腹痛、痛经程度、异位囊肿复发时间、复发囊肿大小等临床指标.结果:随访18个月,两组比较,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异位囊肿复发病例较少、复发时间较晚.结论:孕激素(甲羟孕酮)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治疗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行诱导排卵治疗中发生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相关因素。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进行促排卵治疗临床诊断为LUFS的22例不孕患者,其中原发不孕9例,继发不孕13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进行促排卵治疗正常排卵的80例患者,其中原发不孕47例,继发不孕33例.比较促排卵时使用克罗米芬(CC)、来曲唑(LZ)及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与LUFS发生的关系;对比绒促性腺激素(HCG)、曲普瑞林(GnRH-a)不同诱导排卵方案时LU FS的发生率;根据卵泡大小、血激素水平观察诱导排卵时机对LUFS发生的影响.结果:使用HMG及LZ + HMG , CC + HMG促排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HCG + GnRH - a,HCG或GnRH - a诱发排卵各组比较LUFS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HCG日血清LH水平、血清P水平、优势卵泡大小无显著性差异。LUFS患者组中HCG日每个卵泡E2水平均数明显低于正常排卵组,血清LH水平>20 IU/ L人数明显比正常组少。结论:促排卵治疗患者LUFS发生率与促排卵方案、诱发排卵方案无明显关系,但与促排卵时机的准确性关系密切。
  • 摘要:目的:探讨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用于治疗尿毒症患者合并月经过多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对2名合并有月经过多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尿毒症患者月经过多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系统治疗月经过多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因月经过多行诺舒治疗患者21例,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月经、贫血改善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均完成诺舒手术,未发现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平均治疗时间86.62s (45-130 s),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平均时间为2.52d (1-7d).术后3个月、6个月闭经率分别为42.86% (9/21)、66.67%(14/21);有效率分别为100% (21/21)、95.24% (20/21);满意度分别为100% (21/21)、90.48%(19/21).结论:诺舒治疗月经过多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好.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治疗月经过多的效果。方法:应用TCRE治疗良性病变所致月经过多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患者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值.结果:术后12个月有效率94.2%,闭经25例(48.1%),点滴出血11例(21.2%),月经减少13例(25%),3例(5.8%)患者月经量无明显减少.用PBAC法观察患者月经量变化,术前月经量189.5±78.6,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42.3±18.4、38.9±20.5、37.8±16.7.术前血红蛋白(85.1±12.9) g/L,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98.3±15.1)g/L、(112.8±17.4)g/L、(122.6±18.7)g/L.术前与术后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显著(P <0.0001),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月经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疗效确切、效果稳定、恢复较快,可同时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
  •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中高频微波对组织的影响,评价MEA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因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而行MEA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334例,年龄29~59岁,合并子宫腺肌病59例,术后随访患者的月经、贫血症状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53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4.7个月(3-115个月).结果:MEA治疗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1.3% (305/334),其中闭经率为49.7%(166/334).MEA术后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表现为急性坏死期及随后的慢性修复期.急性坏死期为术后1个月-3个月,光镜下病理学改变表现为由表及里的凝同性坏死和部分平滑肌坏死层构成的热损伤带.慢性修复期发生于术后3个月,可见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形成,部分病例可见子宫内膜再生、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高频微波可有效破坏子宫内膜达基底层,对子宫肌层无创伤.MEA术后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坏死期及随后的慢性修复期,个别病例可伴随子宫内膜的再生.
  • 摘要:目的:了解秦皇岛地区女性甲状腺功能与月经失调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92例月经失调女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0例月经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的甲状腺功能,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析甲状腺功能紊乱对女性月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为10. 42%,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为4. 69%,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比例为6. 25%,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比例为3. 62%。对照组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为2. 00%,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为3. 00%,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比例为2. 50%,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比例为3. 00%。两组比较,观察组中上述4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另外3种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月经失调的类型主要为月经月经稀发;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月经失调的类型主要为月经过少。结论: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失调,检测月经失调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对明确病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不孕妇女中胰岛素抵抗(IR)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07名不孕妇女的基础资料、糖代谢及基础性激素数据,以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评估模型(HOMA-IR)评估患者IR状态,对比IR组与非IR组各临床数据是否不同,分析可能与IR有关的临床特征.结果:取研究人群的FINS、HOMA-IR 75%位点值为生理高限值,FINS≥9.61 mIU/L或HOMA-IR≥2.20者被认为处于IR状态.IR组月经稀发发生率及超重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R组(P<O.O1),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率相似(P>0.05).IR组基础LH值稍高于非IR组,但未达到明显差异(P=0.089),而T在IR组中则显著较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IR与BMI或是否超重、以及T值有显著联系(P<0.01).结论:月经稀发的不孕女性患者中更易存在IR状态,与是否合并PCOS无关,同时,BMI的增加使IR的发生率更高.
  • 摘要:目的:探讨PCOS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TGF-β1及CTGF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选择因不孕症住院的PCOS患者血清标本30例,因丈夫原因行AID或AIH的女性血清标本2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明确、手术治疗的患者腹腔液标本18例,以月经周期和排卵正常的子宫肌瘤等患者的腹腔液标本14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TGF-β1、CTGF含量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激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组外周血清及腹腔液中TGF-β1、CTGF的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与TGF-β1及CTGF的含量变化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668;血清LH/FSH与TGF-β1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3.结论:TGF-β1、CTGF可能是PCOS卵巢间质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 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IVF/ICSI周期中,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不断提高,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等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对雄激素的研究很少,而血液中主要的雄激素是睾酮。
  • 摘要:目的:观察性激素联合超声对卵巢早衰患者卵巢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卵巢早衰患者40例,正常育龄妇女42例行性激素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以及POF患者不同闭经时间卵巢纤维化导致的功能变化指标: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值;以及卵巢体积变化、纤维条索形成、回声等卵巢纤维化形态学变化指标;并观察卵巢血流动力学参数,卵巢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变化等纤维化的间接征象.结果:(1)性激素水平变化:E2值显著下降,FSH , LH值显著升高是早期卵巢纤维化的敏感指标,但是,随着闭经时间的延长,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与闭经早期无明显差异(P>0.05); (2)超声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闭经2年内卵巢体积不同程度缩小;随着闭经时间的延长,双侧卵巢体积明显萎缩、子宫内膜变薄,子宫体积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01); (3)卵巢动脉血流指数:闭经早期,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变化不明显,随着闭经时间的延长,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下降,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 001)。结论:性激素联合超声检查,有助于卵巢纤维化程度以及卵巢功能的评估。
  • 摘要:本文参照2003年鹿特丹PCOS诊断标准,筛选2006~2012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PCOS患者625例,选取同期就诊的对照妇女514例,探讨apo E2/E3/E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妇女PCOS发生的关系及其对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ApoE ε2等位基因与PCOS患者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而ε4等位基因与血脂异常,特别是TC、LDL-C水平的升高有关。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妇女PCOS的发生相关联。
  • 摘要:本研究通过观察卵巢高反应患者垂体完全降调节后卵巢刺激前的血清LH水平与妊娠结局和卵巢过度刺激之间的关系,探讨LH水平对卵巢高反应患者妊娠结局和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的预测价值.
  • 摘要:目的:比较2.5mg与5mg来曲唑诱导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37例,B组64例,分别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口服来曲唑2.5mg、5mg,共5天.阴道B超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生长,内膜薄时口服补佳乐.最大卵泡平均育径≥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U.观察各种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补佳乐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HCG日优势卵泡数、排卵数B组多于A组,卵泡生长时间B组短于A组(P<0.05),成熟卵泡数、最大卵泡平均直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排卵率、OHSS发生率、自然流产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mg来曲唑更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诱导排卵.
  • 摘要:目的:研究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l2/SiO2/PVA IUD)对大鼠重要器官及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以初步探讨络合铜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60只性成熟清洁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5组:金属裸铜组(Cu group)、生物基体材料组(SiO2/PVA group)、络合铜低剂量组(CuCl2/SiO2/PVA group Ⅰ)、络合铜高剂量组(CuCl2/SiO2/PVA group Ⅱ)组和正常对照组(NCgroup).在大鼠左侧子宫近阴道段作一切口,朝卵巢方向置入不同材料,分别于置器30d和60d后取心、肝、脾、肺、肾、脑及取置器侧子宫内膜和卵巢,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置器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置器的大鼠子宫内膜均可见上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所示络合铜低剂量组30d和60d炎症反应比裸铜组轻,且未见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病理学异常改变。超微病理检查显示裸铜组30d后的子宫内膜出现微绒毛稀少或消失,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腺上皮细胞内初级溶酶体增多及大量空泡形成等改变,且在置器60d天后改变更为明显;而络合铜低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改变较轻微,且两个时间点差异不明显。结论:与裸铜宫内节育器相比,放置低剂量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器(CuCI2/ Si02/PVA IU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形态学改变较小,证明其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较轻微,因而可能减少置器初期的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与出血、疼痛等副作用的相关因子,以初步探讨新材料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宫内节育(CuCl2/SiO2/PVA IUD)对大鼠子宫内膜内环境的影响和减少置器后副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性成熟SPF级雌性SD大鼠10-12周龄,随机分为4组:金属裸铜组、低剂量络合铜组(0.5-1.0 μg/d)、高剂量络合铜组(1.1-2.0μg/d)和空白对照组.置器60天后,对子宫内膜出血、疼痛等副作用的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P物质(SP)及其受体(SPR)、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金属蛋白酶9 (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SP和SPR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血管壁的周围及部分内膜间质细胞胞浆,MMP9和TIMP-1广泛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及血管内皮,VEGF及Flk1在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及血管内皮均有表达;②与金属裸铜组相比,络合铜组尤其是低剂量相关因子(SP , SPR , MMP9 , VEGF和Flkl)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低,TIMP -1则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金属裸铜材料而言,络合铜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可减少置器后子宫内膜内环境相关因子的释放,因而推测其可能减轻含铜IUD置器初期子宫异常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常规IVF受精完全失败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及受精失败后应用补救性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总结1999年到2009年5月行常规IVF患者中,受精完全失败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 2009年5月,因受精完全失败行补救性ICSI后的临床结局.结果:1999年至2009年5月共行常规IVF 8359个周期,其中,受精完全失败232个周期,发生率为2.78%.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共184个周期受精完全失败,资料完整,对其中115个周期共838个MⅡ期卵子行补救性ICSI,其受精率、卵裂率与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1.0%、93.78%和51.79%;临床妊娠率为11%,获得活产儿5个.结论:补救性ICSI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卵裂率,降低周期取消率,但并没有明显增加活产儿出生数,改善妊娠结局.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42例内异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留取异位内膜40例及在位内膜20例;同期20例因单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留取其宫腔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内膜组织的TF蛋白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HSCORE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F mR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内异症异位、在位内膜TF的总蛋白及总mRNA表达显著均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异位内膜TF的总蛋白及总mRNA表达水平和在位内膜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在位内膜TF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增殖期、分泌期中均显著高于对应周期的正常内膜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增殖期或分泌期中,异位内膜TF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对应周期的正常内膜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在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是否影响卵裂期胚胎活检后发育的囊胚的发育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的137例冻融囊胚移植周期资料.根据是否行卵裂期胚胎活检,将其分为2组:A组为PGD周期囊胚解冻移植组(n=43),B组为IVF/ICSI周期囊胚解冻移植组(n=94).根据PGD的病种再将A组分为单基因病亚组(A1组,n=21),染色体病亚组(A2组,n =22).比较各组的胚胎复苏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的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22%和55.81%,B组为33.50%和48.94%,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病种分类的A1组植入率显著高于A2组,分别为53.49%和31.91%(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6.67%和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D周期中玻璃化冷冻法可有效地保存卵裂期活检后发育的囊胚,而单基因病行PGD的解冻囊胚临床结局优于染色体病.
  •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索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58例PCOS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分为肥胖组(28例)和非肥组30例,并选择30例正常同龄妇女为对照.比较血清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瘦素(Leptin)及HOMA-IR水平.结果:PCO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7.24±2.3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6±3.67 ng/ml,(P</span><0.01);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组脂联素水平为5.8±2.8ng/ml,明显低于非肥胖者的9.8±2.4ng/ml,(P</span> <0.01);多囊卵巢综合征组肥胖、非肥胖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臀比(WHR)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an> <0.01).结论: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可以作为PCOS发生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预测指标.
  • 摘要:本文通过测定L-肉碱在体外对精子膜完整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其对男性精子的作用,以期对男性不育症达到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在精子的体外实验中:1.对于弱精症患者,一定浓度的L-肉碱可以提高膜的完整性,提高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2.对于正常精液,适当浓度(0.4mmol/L-40mmol/L)L-肉碱可提高膜的完整性,但对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3.当L-肉碱添加浓度达到400mmol/L时,对人精子有毒性作用.
  • 摘要:本文前瞻性随访因压力性尿失禁行TVT.O 5例,及TOT3例手术后3个月内主诉手术后活动后漏尿与术前相同,客观检查咳嗽试验阳性,且除外了急迫性尿失禁导致的漏尿,分析TVT.O或TOT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1)对于术前漏尿症状明显,VLPP偏低的患者不除外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选择TVT可能效果更好。(2)对于严重咳嗽的患者也建议行TVT手术。(3)外伤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可能对尿道悬吊手术疗效有限。
  • 摘要:本文结合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对10例Ⅲ期POP患者施行应用Surgisis的全盆底重建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猪小肠粘膜下层(SIS)生物网片(Surgisis,美国COOK公司)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应用Surgisis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近期随访解剖学复位良好,无合成网片的侵蚀、暴露、挛缩等副作用,远期效果尚待随访观察。
  • 摘要: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为几个部分分别阐述了经阴道网片的历史、网片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并发症、现今关于网片使用的不同观点及使用网片病人的选择.得出结论:目前低估了网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受益于经阴道网片的植入,所以盆底外科医生严格的培训增加手术技巧及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网片并发症是必要的,并且对病人术前充分的评估及知情同意也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47例阴道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7例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中先天性无阴道173例(70.04%),阴道闭锁65例(26.32%),阴道隔膜9例(3.64%).临床表现主要为无月经来潮(96.4%)、腹痛(32.4%)和性生活困难(8.9%).其中合并子宫畸形患者201例(81.4%),合并肾脏畸形患者19例(10.3%).247例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中235例行手术治疗.结论:阴道发育异常以先天性无阴道所占比例最大,可伴有子宫发育畸形和泌尿系统畸形,伴发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阴道发育异常患者大多需手术治疗,具体术式根据病变类型决定.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年轻患者子宫脱垂的疗效及术后患者的性功能状况。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49例经POP.Q分期证实为Ⅲ度以上子宫脱垂、且完成生育的年轻(≤50周岁)患者,行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联合宫颈截除术,并在术后4周、6个月、12个月及此后每年进行随诊,应用POP.Q评估手术效果.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性生活状况.对照组选择39例同期健康体检、年龄因素匹配的患者进行PISQ.12问卷,比较性功能状态.结果:4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37. 1±5. 3岁。手术时间为51. 0±8. 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2.0±17. 5m1,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输尿管扭曲/折叠、膀胧或直肠损伤、盆腔血肿等并发症。随访均在一年以上,平均随访30.5(12. 56 )个月,以术后POP.Q分期Ⅱ度为复发的客观标准,49例患者手术治愈率为100。患者主观满意率100 %。C点术前术后分别为+2.2±0. 8cm和.5. 5±0. 5cm, D点4. 1±0. 7cm和6. 9±0. 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生殖道畸形病例的临床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1月至2010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生殖道畸形病例,对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将本组内异症患者按合并畸形的种类分为梗阻型(n=19)和非梗阻型(n=48)。梗阻型患者较非梗阻型患者年轻(P<0. 05 )。梗阻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痛经或慢性下腹痛(73.7%)和闭经((42. 1%)。而非梗阻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痛经或慢性下腹痛(31. 32%)、不孕(35.4%)和流产(20.8%).梗阻型畸形患者中,中重度(Ⅲ-Ⅳ级)内异症所占比例并不比非梗阻型畸形患者明显高(57.9 % vs39.6%)。各种类型内异症(盆腔腹膜内异症、卵巢内异症、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在两组间,亦未见显著性差异。对非梗阻型畸形患者进一步分组显示,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患者中重度内异症所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梗阻畸形病例组患者57. 9%接受开腹手术治疗,非梗阻组患者20. 8%经开腹手术;两组分别有31. 6%和12. 5%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内异症患者中,合并梗阻型生殖道畸形患者发生中重度内异症的概率与非梗阻型患者无显著差异;此概率在各亚型非梗阻型畸形(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患者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提示内异症的发生除经血逆流外,可能有其他内在因素对疾病发生与发展其决定作用。
  • 摘要:目的:回顾包块型瘢痕妊娠病例的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2009-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选择声像图以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瘢痕处混合回声包块为特点的病例,分析其病史、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治疗方式,并将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清宫术)出血量大于200ml病例组与小于200ml病例组的各项临床及声像图特征加以比较。结果:52例患者中,38例曾于外院接受治疗,3例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另有11例(21.2%)未经任何医疗干预而于初次超声检查时即表现为子宫下段前壁混合回声包块。超声明确诊断者50例,诊断准确率96. 2%。病变部位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内部为混合回声.主要可见中等回声及无回声。血流分布以周边为主,偶可见内部粗大血流。1例行超声造影,增强形态为半环状。出血量大于200m1组和小于200m1组之间在剖宫产术后时间、病变最大径、病变平均径、R1值和CDFI分级5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在患者年龄、停经时间、有无腹痛、有无UAE,p- HCG值、病变PTV值、剩余肌层厚度7个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包块型剖宫产瘫痕妊娠,其声像图及造影均有特征性表现。超声病变最大径、病变平均径、R1值和CDFI分级能够提示患者是否存在手术中(包括清宫术)大出血的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孕囊抽吸联合着床部位注射氨甲喋呤(MTX)在疤痕妊娠(CSP)保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疤痕妊娠保守治疗,天花粉肌注失败后采用MTX治疗病例20例,试验组采用孕囊抽吸联合着床部位注射MTX8例,对照组采用MTX肌注12例.结果:术后阴道出血少,无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术后血HCG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20.50天,少于对照组43.33天;住院天数平均24.88天,少于对照组43.77天;住院费用平均5115.11元,少于对照组9438.46元.两组比较有差异.结论:孕囊抽吸联合着床部位注射MTX在疤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明确中国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和男性不育人群中的CFTR基因M470V多态性分布情况,以探讨CFTR基因M470V多态性改变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临床诊断明确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67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95例以及因女方因素拟行试管婴儿助孕、精液常规检查正常的男性135例.外周血基因组DNA抽提,应用Cycling probe法检测M470V SNP类型,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三组比较(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者以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CFTR基因M470 V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 4221和0.1794, P>0.05)。MV基因型为最常见的基因型,在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为0. 4296,其次为VV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3704,最少见的为MM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2。MM, MV, VV基因型在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中的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X2=1. 7871 , P = 0. 1813 , P > 0. O5).V470等位基因为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为0. 5852 , M470等位基因与V470等位基因在生育能力正常的男性人群中的分布比例约为0.7:1,相比欧洲白种人(1:1)偏低。结论:中国CFTR基因M470V多态性改变本身与患者催患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无关。M/M 、 M/V 、 V/V基因型在中国生育力正常男性人群中的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M470与V470的分布比例约为0. 7: 1。
  • 摘要:目的:使用阴道上皮细胞对组织工程阴道体内构建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能为阴道重建提供理想的组织衬里。方法:将雌性昆明小鼠的阴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以纤维蛋白凝胶为媒介,将阴道上皮细胞以1 ×105个/ml接种到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支架上.将接种有细胞的支架移植到去除了阴道的小鼠腔穴内,鼠在移植后的第2、4、8、12周被处死.使用HE染色和YG染色动态观察重建阴道组织生长情况及PADM降解情况。使用广谱角蛋白AE1/AE3单克隆抗体对重建组织表型进行鉴定。移植后12周使用透射电镜观察重建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PADM结构随时间推移逐渐疏松。使用广谱角蛋白AEl/AE3抗体染色证明在培养的各个阶段都可见连续的阴道上皮组织,在体内移植2周后上皮细胞即在支架上形成了多层上皮组织,细胞极性排列,对照组上皮化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透射电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之间由桥粒连接,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半桥粒连接,上皮层下见成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与毛细血管。结论:在体外可以较容易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进行培养与扩增。在体内种有阴道上皮细胞的PADM支架可以形成含有血管和神经的阴道组织,其表型和功能与正常阴道组织相似。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组织工程阴道有朝一日可以应用于临床。
  • 摘要:本文结合2004年1月-2010年7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PCOS患者34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PCOS患者妊娠后的产科并发症、新生儿情况以及影响其结局的相关因素或预测指标。结果表明:①PCOS患者妊娠后的产科并发症增加,主要是自然流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病、早产的发病率增加。②影响各病理情况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孕前BMI、孕前腰臀比、孕期增重、血清LH、服糖后2小时INS等指标。③ PCOS妊娠患者新生儿的早产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人住率增加,其它方面如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围生儿死亡率、畸形率等未见明显增加。④促排卵药(包括克罗米芬、来曲哇、HMG等)未增加PCOS妊娠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和不良新生儿结局。⑤ VEGF对妊娠糖尿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是独立的风险指标,未见VEGF对其它产科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未见IGF一1对各产科并发症的预测价值。⑥积极纠正PCOS患者孕前不正常的内分泌状态、积极控制体重(尤其是降低腰臀比)、控制孕期增重(宜控制在16kg以下)是减少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的重要环节。
  •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乳鼠卵巢对卵母细胞母源印迹基因Snrpn的甲基化影响及冻融后移植对卵母细胞发育、受精潜能的影响。方法:将127只出生10天的乳鼠卵巢进行ED20和EG5.5/30两种玻璃化液的冻存处理,乳鼠卵巢标本随机分为新鲜组(n=48)、ED20液冻存组(n=41)和EG5.5/30液冻存组(n=38).酶解消化、收集冻融前后的GV期卵母细胞通过重亚硫酸盐DNA测序法(BSP)进行印迹基因Snrpn差异性甲基化区域(Snrpn-DMR)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同时进行成年去势雌鼠的肾被膜下移植,术后15天,通过动情周期恢复、卵巢回收率和雌激素水平判断移植物在体发育情况;超排卵收集成熟卵母细胞用于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比较各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ED20液冻存组和EG5. 5/30液冻存组GV卵子Snrpn一DMR均保持较高的甲基化比例,和新鲜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异体移植后,新鲜组和两玻璃化液冻存组受体均恢复了动情周期和内分泌功能。除两玻璃化液冻存移植组动情周期恢复时间显著迟于新鲜组外(P<0. 05),恢复动情周期的受体率,卵巢回收率及雌二醇水平与新鲜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 );来自两玻璃化液冻存组超排的成熟卵子可以完成体外受精、胚胎分裂和囊胚形成,其受精率、囊胚形成率与新鲜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OS)。两玻璃化液冻存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结论:实验表明玻璃化冷冻未对Snrpn - DMR的甲基化状态产生不利影响,随后的异体移植,超排卵后体外受精,GV卵子可以恢复发育和受精潜能,产生正常的附植前胚胎。
  • 摘要:目的:了解年轻妇女FSH/LH比值对于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行长方案IVF-ET助孕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570例,按照FSH/LH比值分为4组,比较4组的年龄,基础FSH、LH、E2、T、AFC、AMH、Inhibin-b、Gn用量、获卵数、2PN数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别.结果:(1) FSH与FSH/LH比值的相关系数r=0.231(p<0.0001),LH与FSH/LH比值的相关系数r=-0.883 (p<0.0001).(2) FSH/LH≤1(1组)及1<FSH/LH≤2组(2组)的窦卵泡数明显多于2<FSH/LH≤3(3组)及FSH/LH >3组(4组),1组的AMH明显高于2、3、4组,Gn用量1、2组大于3、4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获卵数在各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SH/LH比值越低,获卵数越多.结论:当基础FSH仍处于正常水平时,高FSH/LH比值及基础的LH低水平也可作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评价指标,用于对IVF治疗反应的评估。
  • 摘要:目的: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2098个周期,其中A组(77周期)LIT治疗组,B组(2021周期)未行LIT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基本特征(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临床过程(Gn的用量、获卵数)、实验室结果(受精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胚胎移植数)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相比在周期数(1.867±1.031VS 1.265±0.587个)、年龄(33.06±4.95 VS 31.63±4.30岁)、Gn总量(2288.149±743.712 VS 2079.334±872.744IU)、胚胎移植数(2.546±0.527 VS 2.229±0.5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孕年限、获卵数、受精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方案IVF/ICSI中应用LIT治疗后可能改善辅助生育的结局.
  • 摘要:目的: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孕妇中,早期流产及晚期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2001年8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行胚胎移植妊娠后自然流产的315例患者.早、晚期流产各因素比较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女方年龄,BMI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采用二分类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流产组平均女方年龄高于晚期流产组(P=0.027).年龄段为35-39岁的早期流产率较对照21-29岁组增加1.7倍(P=0.042).35-45岁年龄组的晚期流产率较低,OR值为0.355(P=0.025).低体重组(BMI<18.5kg/m2)的孕妇晚期流产率较正常体重(BMI 16.00-18.49 kg/m2)增加1.7倍(P =0.037),肥胖组(24.00-35.00 kg/m2)晚期流产率增加2.3倍.结论:早期流产好发于高龄妇女,低体重或肥胖都易导致晚期流产.
  • 摘要: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ApoB/ApoA1)比值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MS前期(pre-MS)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25例青春期PCOS患者进行体格测量和各种血生化参数的测定,PCOS诊断依据2003年鹿特丹标准,MS诊断依据IDF标准,pre-MS定义为≥2项MS组分异常但未达到MS诊断标准的状态.结果:MS较非MS患者有较高的ApoB/ApoA1比值和较低的ApoA1(P<0.05).ApoB/ApoA1比值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及甘油三脂(TG)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负相关(P<0.05);且随MS组分异常数目的增多而升高.肥胖高雄组比非肥胖非高雄组患者的ApoB/ApoA1比值高(P<0.05).以0.63和0.60为界,ApoB/ApoA1比值预测MS和pre-MS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29)和(0.875、0.881).结论:ApoB/ApoA1比值在同时具有高雄和肥胖的青春期PCOS患者中明显升高,对MS及MS前期状态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摘要:本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PCOS合并IR患者(PCOS组)及内分泌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卵巢组织miRNA及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s及mRNA,为进一步研究IR状态下差异表达的miRNAs在PCOS卵巢雄激素合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阐明IR等代谢异常与高雄激素血症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0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的408名PCOS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1.代谢指标与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水平无显著关联.2.大部分代谢指标与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心性肥胖及IR与FT升高相关.3.超重、空腹血糖升高及舒张压升高等代谢异常显示出与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min,SHBG)降低的相关性.4.中心性肥胖与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升高负相关.结论:PCOS妇女的代谢异常与FT水平的关系较与TT的关系更为紧密.IR等代谢异常与雄激素水平升高,尤其是FT水平的升高相关;然而,中心性肥胖可能降低DHEAS升高的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下加用网片的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对21例经POP.Q分期证实为3度以上盆腔器官膨出、且不伴尿失禁的患者,在阴式子宫切除术后,行改良腹腔镜下加用网片的阴道骶前固定术:经阴道将自行裁剪的3.5cm宽的不可吸收网片两片,置于阴道前后壁上1/3段,并将两网片在阴道穹隆处缝合,剪除多余前壁网片,留后壁网片腹腔镜下悬吊至骶骨岬。记录围手术期参数,并在术后6周、6个月及此后每年进行随诊。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 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7m1,无周围脏器损伤和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术后以盆腔器官膨出的生活质量量表和客观POP. Q分期评估手术效果,以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A. 12)评估性生活状况,中位随访时间43. 5个月(范围:18.60个月),主观治愈率和客观治愈率均为l00%; 1例患者(4. 8%)术后出现新发尿失禁,1例(4.8%)发生阴道弯隆网片侵蚀,1例(4.8%)出现性生活异常。20例患者(95.2%)恢复术后性生活,性功能问卷(PISA. 12 )提示术后总得分为38. 45±3. 933,较术前31. 55±3. 187明显提高(P=0. 000)。PISA. 12的5项单项得分(性兴奋、性生活丰富程度、因POP避免性交、负面情绪、性高潮程度)也较术前有提高(P=0.001)。结论:与完全腹腔镜下操作的阴道骸前固定术相比,改良腹腔镜下加用网片的阴道能前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膨出的近期疗效满意,对性功能影响小,且手术更加简易。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学生性知识及性行为认知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某中学中学生进行性健康认知度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619份,男女比例为51.2%:48.5%,初、高中生比例为41.5%:58.5%;性生理知识问卷平均评分3.56±1.82分,性生理知识问卷评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3.83±1.94:3.26±1.65分(P<0.05).影响性知识认知及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父母亲的管教程度、父母亲对子女现阶段谈恋爱的态度、一个月的零花钱、是否谈过恋爱、谈恋爱的次数、学习成绩、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态度等。结论:中学生对基本生理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对于安全性行为有一定的了解,父母亲的管教及态度影响中学生性健康认知,因此应加强家庭及学校性健康教育。
  • 摘要:目的:对因子宫脱垂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后一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盆底症状及满意度调查,以探讨该术式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调查问卷简易版22,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以电话随访的形式对120例于2006.2010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脱垂患者进行症状及满意度调查,了解其盆腔功能障碍的症状情况.结果:120例子官脱垂患者中,成功随访共4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 5岁。问卷调查显示存在明显影响的症状者有3例患者,1例为尿频症状,2例为排尿不尽感。存在一般影响的症状者有:尿频2例,排尿不尽感2例,需用手协助排便2例,阴道肿物突出1例。有37. 5%的患者存在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有尿液漏出的症状,但量少,影响不大。两例患者有性生活需求,但因为术后不敢尝试而放弃。七例有性生活者中四例反映无疼痛,三例反映有少许疼痛但影响不大。以60分及格、100分完美的评分标准,患者对手术效果平均评分为93. 8分,40例中35例患者表示愿意向身边患有子官脱垂者推荐该术式。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是目前治疗子宫脱垂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并发症少、疗效高、复发率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 摘要:本文结合细胞培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探讨了人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对人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水平以及其对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通道(GJIC)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代子宫平滑肌细胞中,CRH可以上调其磷酸化Cx43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道的功能。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输卵管近端阻塞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05月~2012年05月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HSG)提示间质部阻塞性不孕患者76例,入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中通液证实阻塞者行输卵管近端插管疏通.将76例HSG近端阻塞的患者分为两组:假性阻塞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通畅以及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成功者共55例;组2)真性阻塞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失败21例.统计两组不孕年限、流产次数、痛经史、慢性盆腔痛以及术中所见盆腔情况.结果:假性阻塞组55例患者术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30/55例)高于真性阻塞组(2/2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5 )。在真性阻塞组中盆腔炎性粘连者的比例(15/21例)高于假性阻塞组(13/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在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中,一部分患者为假性阻塞,可通过输卵管插管疏通。而此类患者同时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要高于真性阻塞的患者。说明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输卵管近端阻塞通常为假性阻塞,此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自然妊娠的机会。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综合治疗的适宜人群、疗效、安全性和治疗后的妊娠率及复发率,以期对后续类似病例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综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病灶切除+MA口服治疗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为25-34岁,平均年龄29.5岁。初潮年龄在12-16岁,5例有月经量增多或淋漓病史,1例无月经异常史。其中4例患者保守治疗前行宫腔镜直视下活检+诊刮,1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诊刮,1例行诊刮术,6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局部内膜样腺癌I级,均为孕激素受体阳性。6例患者均在宫腔镜下行局部病灶切除+孕激素保守治疗3个月获得完全缓解。至今已有三例成功妊娠。其中2例足月顺产,一例怀孕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月。随访期间每三个月复查宫腔镜、TVB及MRI。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年轻子宫内膜癌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病灶切除+MA口服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可行的。完全缓解后可考虑自然怀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长期严密随访。
  • 摘要:目的:评估患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年轻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6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的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近期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5岁,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息肉恶变2例.5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大剂量长疗程孕激素治疗,并定期复查阴道彩超或宫腔镜评估疗效。其余3例因宫腔镜术后病检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侵及肌层,转行根治术或放疗.中位随访时间是41. 5个月((21-51个月),随访期内无复发。5例孕激素治疗患者中有4例于停药后7. 5个月((1-12个月)自然受孕,均未借助辅助生殖技术.3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均存活,1例因家庭因素行人流术。其余1例合并PCOS暂未受孕。结论:对于年轻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加强密切随访,宫腔镜切除病灶及部分内膜并辅以术后长期使用大剂量孕激素有望使患者正常妊娠、分娩,必要时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这一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HPV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中活检病理、术后病理差的相关性,分析HPV亚型检测在判断宫颈病变临床结局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就诊,经病理确诊的314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经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组织活检,完成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8.42±9.12岁.经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行宫颈锥切术或宫颈癌根治手术,比较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1、314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术后病理分级上升37例,术后病理分级维持原诊断147例,术后病理降级130例。分析术前HPV感染情况与术后病理分级改变的关系,HPV检测阴性的患者术后病理分级降级的比例较HPV阳性患者更高(59. 2%VS35.4%),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分析314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不同HPV高危亚型感染与活检病理、锥切术后病理分级改变的关系,结果提示不同HPV高危亚型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其术后病理分级改变有差异,P<0. 05。术后病理分级上升的常见HPV亚型由高到低分别是33, 58。术后病理分级降级的常见HPV亚型是HPV31和HPV52。结论:HPV检测阴性的患者术后病理分级降级的比例较HPV阳性患者更高。术后病理分级上升的常见HPV亚型由高到低分别是33、58。术后病理分级降级的常见HPV亚型是HPV31和HPV52。
  • 摘要:本文结合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行药流致反复大出血1例患者资料,介绍了了该病的发病机制,分析了其诊断标准,并进一步根据患者孕周、血HCG值、胎囊大小、有无出血等情况的综合考虑,探讨了治疗方法的选择。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症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74例接受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中选择子宫内膜微创术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促排周期月经来潮24小时内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并对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胚胎着床率分别26.51%和1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90%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后能够显著提高IVF-ET/ICSI周期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选择停经≤49天确诊早孕,要求用药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妇女98例,其中完全流产50例,不完全流产48例.检测药物流产前及药物流产后第8天妇女血清β-HCG水平,对比其下降幅度,检查流产后一周、二周B超情况.结果:药流后第8天完全流产组β-HCG下降幅度与不完全流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CG下降幅度可以预测不全流产,结合B超内膜≥10mm,可尽早决定手术时机,缩短阴道出血时间,降低药流并发症。
  •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试管婴儿(IVF-ET)孕妇在妊娠期的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交谈法和自制凋查表,对试管婴儿(IVF-ET)孕妇的特殊心理进行测试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孕妇身心保持健康.结果:比较心理护理后两组孕妇对试管婴儿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两组孕妇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满意率A组孕妇明显高于B组孕妇.结论: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这种特殊的受孕方式使试管婴儿孕妇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为确保孕妇身心健康,促进优生优育,掌握试管婴儿孕妇的心理特征并做好其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超声检查对子宫切口妊娠进行分类后分层治疗的意义。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200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检查将子宫切口妊娠分为三大类:1.孕囊或包块突向宫腔;2.孕囊或包块陷入切口内;3.孕囊或包块突向子宫浆膜层或膀胱,每一类均根据孕囊或包块大小、胚胎是否存活、血β-HCG值的高低、有无大出血及有无生育要求,确定治疗方法,如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清宫术;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宫腔镜下子宫病灶清除术及子宫修补术等.结果:1.孕囊或包块突向宫腔者,行药物治疗,适时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2.孕囊或包块陷入切口内者,行全身药物治疗和(或)孕囊内MTX注射,若孕囊或包块>3cm、胚胎存活、血β-HCG> 1000IU/L、有大出血者行介人治疗或(和)手术治疗,包括经腹腔镜、经腹、经阴道子宫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若有生育要求须行手术治疗。3.孕囊或包块突向子宫浆膜层或膀胧者,行手术治疗,包括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子宫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若孕囊或包块<2cm、胚胎死亡、血β-HCG< 2000IU/L、无大出血及生育要求,行药物治疗。结论:对子宫切口妊娠行分层治疗,有利于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预后好的治疗方法.为子宫切口妊娠的规范性治疗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冷冻方法冻融人大块卵巢组织(15mm2 ×2-3mm)的冷冻效果及对卵泡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人卵巢组织,随机分配到新鲜对照组(A组)、玻璃化冷冻组(B组)、二步法冷冻组(C组),组织学分析三组卵泡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卵巢组织体外培养后测定雌孕激素分泌、免疫组化分析卵泡增殖及凋亡活性.结果:①A组正常形态卵泡比率(91.9%)显著高于B组(71.3%)和C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始基卵泡和初级卵泡的正常形态率分别为86.8%、54.4%,均分别高于B组73.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时期三组激素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组Ki67的阳性率为73%,分别显著高于A组50%和B组55% (P<0.05), A组低于于B组(P<0.05)。BCL-2阳性率,A组为57%和C组6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B组42%阳性率分别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人大块卵巢组织冻融后仍具有活性,并且二步法冻存效果优于玻璃化冷冻法。
  •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异症是否相关,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分期VEGF易感位点是否不同。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VEGF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VEGF基因的3个位点460C/T、 405C/G、936T/C与内异症的关系,按AFS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分期将内异症患者划分为Ⅰ~Ⅱ期、Ⅲ~Ⅳ期,对每个位点的杂合子、纯合子、显性模型、隐性模型、等位基因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0.0软件.结果:最终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病例组(内异症患者)2641例,对照组(非内异症患者)2623例。内异症Ⅰ~Ⅱ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460C/T的隐性模型(CC vs TT+TC): OR=0.73, 95%CI为(0. 57~0. 93 ) ; 405 C/G的杂合子(GC vs GG ) : OR=1. 26, 95% CI为(1.04~1. 53 ),显性模型( CC + GC vs GG ) ; OR = 1. 29 , 95 % CI为(1. 07~1. 55 )。Ⅲ~Ⅳ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936T/C的杂合子(CT vs CC ) : OR=I. 28 , 95% CI为(1. 02~1.61),显性模型(TT+CT vs CC ) ; OR = 1. 29 , 95 % CI为(1. 05~1.57)。余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Ⅰ~Ⅱ期、Ⅲ~Ⅳ期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患病有关,此关系可能受AFS分期影响;在Ⅰ~Ⅱ期患者中.460C/T的隐性模型可能降低摧患内异症的风险,405C/G的杂合子、显性模型可能增加罹患内异症的风险,在Ⅲ~Ⅳ期患者中,936T/C的杂合子、显性模型可能增加罹患内异症的风险。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未成年小鼠卵巢卵泡膜间质细胞的新方法,并对分离细胞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选取未成年C57 BL/6小鼠(21-25d)的卵巢组织,在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干净周围组织并去包膜,用机械法去除颗粒细胞,将残余组织在LSP培养基清洗两次后用胶原酶Ⅳ-DNase(4g/L胶原酶,10g/L DNase和10g/L BSA溶于M199培养液)在37°C,5% CO2培养箱中消化分离卵泡膜间质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及10ng/ml雄激素的McCoy' s5a培养基进行培养,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激素检测对培养的卵泡膜间质细胞进行鉴定.同时在50ng/ml FSH和20ng/ml LH的条件下检测细胞激素分泌反应性.结果:通过上述分离方法得到的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细胞在培养24小时内贴壁生长,细胞贴壁生长成梭形和不规则形,且能在McCoy' s5a培养基中分裂增殖。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贴壁生长细胞AMH蛋白阳性表达<5%,而砂SOscc蛋呈阳性表达>95 %;贴壁细胞培养24小时之后雄激素浓度为648. 65 ng/dl (n=6),雌激素浓度组的睾酮水平明显高于FSH组和基础培养基组(P<0.05),FSH组睾酮水平和基础培养基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这三组中均未检测到雌激素水平的改变。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得到大量贴壁生长的卵泡膜间质细胞,其中很少有颗粒细胞的混杂,且对LH具有良好反应性,此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小鼠卵泡膜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 摘要:本文通过对病例的对照研究,探讨了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脂联素血症是PCOS的本质特征。PCOS人群中降低的脂联素水平不能完全归因于PCOS人群中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所引起。PCOS状态是血脂联素的独立决定因子。
  • 摘要: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或ICSI的患者397名,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降调节,其中长效长方案组301名,给予GnRH-a(达菲林)1.0mg皮下注射一次降调节,短效长方案组96名,给予GnRH-a(达菲林)0.1mg每日皮下注射降调节,2组均在3个以上卵泡直径达到17mm日给予HCG诱发排卵,34-36小时后取卵行IVF或ICSI.结果:短效长方案组与长效长方案组比较启动日FSH , LH和E2水平均显著增高,超排时间明显缩短(10.7±2.2)vs(11.9±1.7)天,Gn使用剂量明显减少(2062.3±766.7 )vs(2408. 3±756.1 ) iu, HCG日E2水平显著增高( 3078. 9±1056. 3 ) vs ( 2695. 0±1068. 4 ) pg/mL。两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目及卵子利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妊娠率长效组显著高于短效组(52.5% vs 36.5% ),种植率长效组显著高于短效组(33.6% vs24.3%),P<0.05。结论:采用1. Omg降调节的长效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短效长方案组,因此对于卵巢储备正常的患者人群,长效长方案应作为控制性超排卵的首选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中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体外受精周期中与异位妊娠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中心体外受精助孕后临床妊娠病例48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异位妊娠病例139例,宫内妊娠4674例。对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两组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参数为文献报道体外受精周期中可能和异位妊娠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既往异位妊娠次数、治疗方式、周期类型及不孕因素等。用卡方检验进行初筛,P≤O. 20的因素则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P≤O. 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异位妊娠组与宫内妊娠组相比,PCOS患者和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比非PCOS及非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分别增加2. 32倍和1. 86倍(校正OR分别为2. 32和1. 86, P≤O. O5 )。与新鲜周期相比.复苏周期中异位妊娠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校正OR为0.58, P≤0.05)。结论:体外受精周期中PCOS及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异位妊娠风险显著增高,复苏周期异位妊娠风险显著降低。
  • 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分泌中期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孕激素受体(P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22例URSA患者为研究组,2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人群分泌中期子宫内膜VEGF和PR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VEGF和PR的mRNA和蛋白在研究组和对照组表达率均为100%,VEGF蛋白表达于腔上皮和间质,PR蛋白表达于腺上皮和间质.(2)研究组VEGF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16 ±0.10 VS 0.3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EGF的蛋白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14 ±0.004 VS 0.018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an> <0.05);(3)研究组P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2±0.99 VS 4.38±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25±0.02 VS0.3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A患者分泌中期VEGF、PR的相对低表达可能是导致URSA的分子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分析1712例HPV高危亚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讨论HPV亚型分析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均完成HPV分型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以经病理确诊的慢性宫颈炎1364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7. 12±8. 71岁。结果:1、机会性宫颈癌筛查完成HPV分型检测10838例,高危亚型阳性1712例,占筛查总数的15. 9 % 。HPV高危亚型检出频次共计2048次,其中HPV单一亚型感染1252例(73.1%, 1252/1712), HPV亚型多重感染460例(26.9%, 460/1712).最常见的6种高危亚型分别为16、58、 52、33、18、31。2、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常见的HPV高危亚型又高到底依次为16、58、52、33、18、31;低级别CIN患者中常见的HPV高危亚型又高到底依次为16、58、5、18、33、 31,高级别CIN患者中常见的HPV高危亚型又高到底依次为16、58、18、33、52、31,宫颈癌患者中,仅检出4种HPV高危亚型,检出频次由高到底分别为16、18、52、33,宫颈癌组中HPV16亚型检出率高达68. 8 % .3、以病理诊断高级别CIN及其以上病变作为临界终点,分析不同HPV高危亚型与高级别CIN及其以上病变的关系,发现不同HPV高危亚型感染导致高级别CIN及其以上病变的比例存在差异,P<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易引起高级别CIN及其以上病变的HPV亚型是HPV16和HPV18, HPV16/18感染者中最终有17.3% (149/859)经病理确诊为高级别CIN。HPV16/18单一亚型感染者中,最终病理诊断为CIN的比例存在差异,HPV16单一亚型感染的致病风险远高于HPV18单一亚型感染。HPV31、33、52、58单一亚型感染引起高级别CIN的风险无显著差异,P>0.05, HPV52、HPV58单一亚型感染致病风险比较,发现HPV58引起高级别CIN及其以上病变的比例高于HPV52, P<0.05。结论:上海地区HPV高危亚型感染的常见亚型依次为16、58、52、33、18, 31。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检出频次存在差异。高级别CIN患者中常见的HPV高危亚型由高到底依次为16、58、18、33、52、31;宫颈癌中HPV高危亚型以HPV16、18为主。HPV16单一亚型感染的致病风险远高于HPV18单一亚型感染;HPV18多重感染者较HPV18单一感染者,发生高级别CIN及以上病变的风险显著提高。
  • 摘要:目的:1.运用显微镜及电镜观察不同阶段生物膜的形态变化.2.研究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Biofilm,BF)形成过程中其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1.用载玻片法建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荧光探针FITC-ConA标记,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阶段生物膜的形态变化.2.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微量稀释法检测白假丝酵母菌在游离状态、4hBF及48hBF状态下氟康唑(FCZ)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白假丝酵母菌在盖玻片上能够形成典型的BF,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可以看到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随着时间延长其细胞数量及细胞外多糖基质逐渐增多,48h已形成典型的生物膜结构。2.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随着生物膜成熟不断增强,其对抗氟康哩的MIC值大小依次为:48hBF>4hBF>游离状态,且三者之间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盖玻片法可以很好的构建生物膜体外模型,并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2.白假丝酵母菌其耐药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逐渐增强。
  • 摘要:目的:将慢病毒载体表达的靶向IGF-1R的干扰片段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探讨转染前后HEC-1B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改变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构建IGF-1R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转染HEC-1B细胞并检测转染效率,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IGF-1R基因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的改变.结果:慢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高达78%,转染特异IGF-IR-siRNA使内源性IGF-1R mRNA降低85%(P<0. 05 ),蛋白降低91.4% (P<0.05);Akt及Er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分别是总Akt及Erk的(17. 48±3. 31)%与(11. 55±3.27)% (P<0.05);转染前后的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48h,当顺铂浓度从lOuM增加到40uM时,转染特异IGF-1R-siRNA的细胞凋亡率从(22. 21±4. 63)%增加到(41. 92±2.5)% (P<0.05);顺铂的IC50值从21. 85uM降到10.58uM (P<0.05),同时伴随着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增强(P< 0.05)。结论:沉默IGF-1R的表达通过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增强子宫内膜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
  • 摘要:本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15例足月未临产组、15例足月临产组、15例未孕组子宫平滑肌中PKCβ、CPI.17mRNA和PKCβ、CPI.17、磷酸化CPI.17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了蛋白激酶Cβ/蛋白激酶C磷酸酶抑制蛋白17 (PKCβ/CPI.17)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平滑肌中的表达变化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采用自裁Gynemes h聚丙烯非标准定形网片行手术重建盆底功能的小样本中期疗效。方法:对8例患有不同腔室Ⅲ期以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自裁Gynemesh聚丙烯非标准定形网片小试行阴道前壁和(或)后壁修补术,有尿失禁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术后行1~4年的中期随访.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手术平均时间95.7 min (55min~160min),术中平均出血125.7ml (20ml~700ml).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9d (5~7d).平均随访32.3月(12~45月),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1例发生术后轻微感染征,无侵蚀、复发.结论:自裁Gynemesh聚丙烯非标准定形网片应用于盆底重建,方法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安全有效,经济、节约资源,可供临床选用.
  •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成年女性粪失禁(FI)的患病率,分析FI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填式问卷,对北京市6个区(县)20岁及以上成年女性进行问卷凋查.结果:本研究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3058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平均(48±16)岁.北京市成年女性FI患病率为1.28% (39/3058),FI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年龄≥40岁(OR值为3.3,95%CI:1.7.6.8)、患尿失禁(OR值为3.0,95%CI:1.5.6.1)、自然分娩(OR值为2.4,95%C1:1.2.4.9)、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OR值为3.3,95%CI:1.6-6.5)、经常感到疲劳(OR值为3.0,95%CI:1.5-5.8).结论:北京市成年女性F1患病率小高,但影响因素复杂,应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Prolift网片用于盆底重建对患者术后近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盆腔器官脱垂60例患者,于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妇产科进行了 Prolift网片盆底重建术,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网片暴露、疼痛、感染、排尿情况、阴道挛缩、性生活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60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回院或电话随访.各项指标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对手术后的总体满意度为:很满意34例(56.67%),满意24例(40%),不满意者2例(3.33%).结论:Prolift网片用于盆底重建对患者术后近远期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手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一元化”、诊断手段“生物学化”和治疗方法“源头化”的“三化论”。
  •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分子长度为19 ~ 24bp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miRNA通过与靶mRNA 3'端非编码区完全或不完全的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这些非编码RNA在细胞分裂、分化、迁移以及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卵巢的发育包括生殖细胞及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这些过程的正确完成依赖于相关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殊表达模式,而基因的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被严格调控.由此可见,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条件下,miRNA可通过对其特异的靶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调控而影响卵巢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TβRⅡ在新生小鼠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C57小鼠卵巢,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检测不同发育期卵巢组织中TβRⅡ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TβRⅡ蛋白在各年龄段小鼠卵巢中的卵母细胞胞浆均有表达,在原始生殖细胞囊(germ cell cysts)中表达最强,始基卵泡中表达下降,在初级、次级卵泡中表达增强.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开始表达TβRⅡ,并随着卵泡发育表达逐渐增强.TβRⅡmRN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卵巢的生长发育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0、1、11天小鼠卵巢中TβRⅡ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其表达水平是2、5、7天小鼠卵巢组织的两倍(P<0.05).结论:TβRⅡ在卵泡发育初始阶段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提示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间连接蛋白(JAM-A)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及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C57小鼠,以及未成熟C57小鼠予以PMSG-HC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序贯处理,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小鼠卵泡中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3天龄及5天龄小鼠卵巢中分别主要包括始基卵泡和初级卵泡,7天龄小鼠卵巢中开始出现早期次级卵泡,JAM-A在这些发育初级阶段的卵泡中均无表达。9天龄小鼠卵巢中已存在较为成熟的次级卵泡,JAM-A蛋白在这些卵泡颗粒细胞中呈若表达,外层和内层颗粒细胞间表达无差异。PMSG处理后24h有大量窦状卵泡形成,JAM-A在外层颗粒细胞中表达高于次级及窦前卵泡,但明显低于靠近窦腔的颗粒细胞。PMSG处理后48h及HCG处理后4h、8h、12h,随着窦状卵泡成熟及直径增加,靠近窦腔的颗粒细胞JAM-A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并可观察到JAM-A在趋向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仍有较高表达,但在各层颗粒细胞中表达没有差异。HCG处理后24h 、48h,黄体中JAM一A表达开始逐渐下降。结论:JAM-A在窦状卵泡壁层和窦腔颗粒细胞中表达有差异,提示JAM-A对卵泡窦腔的形成及维持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人颗粒细胞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方法:取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采卵时的卵泡液,用裂解法、密度梯度离心法、酶解法分离纯化及原代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比较不同的分离方法获得的颗粒细胞数量、形态及早期培养的影响.结果:75%红细胞裂解液得到的颗粒细胞数较密度梯度离心法、酶解法得到细胞数多(P<0.01,P<0.001);三种方法对分离的颗粒细胞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接种24h后,酶解法得到的颗粒细胞存活量最多(P<0.05),而裂解法得到的细胞存活最少(P<0.05),但其后48h、72h、96h均较24h有明显细胞增殖(P<0.05),且与其他组细胞生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75%的红细胞裂解液得到的颗粒细胞数量多,细胞生长较好,实验耗时少.
  •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近年来继发性不孕症病例,探讨各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病因的继发性不孕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诊治的955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归纳整理,总结不孕原因、治疗过程和治疗后2年内的妊娠结局,并针对各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妊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PCOS患者中,应用促排卵药物治疗65例,妊娠率为47. 69%;药物促排卵失败的患者,其中有29例选择腹腔镜下卵巢开窗治疗,妊娠率为65. 52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IVF-ET )14例,妊娠率为57. 14% 。②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中,行输卵管通水治疗95例,妊娠率为33. 68%;通水治疗后,仍不孕的患者,其中81例选择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整形治疗,妊娠率为60. 49%;行IVF-ET319例,妊娠率为39. 81 %。③子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中,月经失调行人工周期疗法94例,妊娠率为60. 63 %;行宫腔镜、腹腔镜或开腹手术168例,妊娠率为61.31%;行IVF-ET患者67例,妊娠率为26. 87%。④不明原因继发性不孕者,5例患者行IVF-ET,妊娠率为21.74%。在所有行IVF - ET的患者中,总妊娠率为37. 35 %。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妊娠率的提高。
  • 摘要:目的:探讨了剖宫产对早孕合并症及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有剖宫产史的早孕而且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除外瘢痕妊娠),并挑选对照组,两组共600例.抄录与此次妊娠有关的资料如年龄,孕产次,日-HCG和B超结果,此次妊娠的合并症,诊治经过,人工流产手术情况及转归等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孕前身体状况、生产时间及方式、产后恢复、剖宫产指征及手术缝合方法(可借阅病历)等情况。分析有(无)剖宫产、以及剖宫产手术适应症和缝合方法等对早孕合并症和人工流产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和转归等情况的影响。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剖宫产组及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发现两组对于早孕合并症和人工流产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除外瘢痕妊娠的有剖宫产史早孕人流安全性与普通人流相当。早孕期超声检查非常重要,除外瘢痕妊娠后流产相对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容受性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筛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月间因原发不孕就诊,超声检查怀疑子宫内膜病变,行宫腔镜检查并活检病例171例,复查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选取其中46子宫内膜息肉蜡块,行Integrin-β1、CTGF蛋白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照组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诊刮患者的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21例,年龄20 ~ 40岁,除外其他任何子宫病变者.所有选取病例均除外3个月内曾服用过任何甾体类激素者.实验数据用SPSS17.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1例原发不孕患者中,108例为增殖期宫内膜(63. 2% ) , 4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6. 7 % ),余结核4例,单增5例,分泌不良宫内膜8例。46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Integrin一β1和CTGF与对照组比较均表达增强(P = 0. 000 , P < 0. 05 ),相关性分析显示CTGF与Integrin一β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 = 0. 007 )。结论:原发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占有相当比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不孕或与其Integrin一β1表达时相提前、容受性紊乱有关;Integrin一β1表达时相提前与CTGF表达增强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影响因素及诊治决策。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因CSP住院治疗共51例,年龄22-43岁(平均30岁).孕次2-6次.除10例为临产后剖宫产外,41例为未临产选择性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患病距上次剖宫产时间5-147个月(平均60.5月).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超声诊断.4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3例切除子宫(其中1例死亡).保守治疗中8例在超声监测下单纯清宫,2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8例在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监测下清宫或行宫腔镜下病灶挖除术,11例行宫颈局部注射、超声监测病灶注射或深部肌肉注射MTX 50-100 mg杀胚治疗.结论:CSP属高危妊娠,早期诊断、谨慎处理至关重要.超声是诊断CSP的有效方法.选择性刮宫产可能是CSP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生长激素对着床期S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Itgαvβ3及OP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方法:随机将50只雌性SD大鼠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NS)组,实验组为生长激素(GH)组,取发现阴栓后第4天子宫内膜,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Itgαvβ3)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同时首次通过SYBR Green |嵌合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上述两种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GH组子宫内膜Itgαvβ3及OPN的表达呈强阳性,NS组表达弱于GH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符.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增强着床期子宫内膜Itgαvβ3及OPN的表达,可能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 摘要:本文检测了GH、IGF-1在PCOS患者血清及卵泡液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评价了GH、IGF-1对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探讨GH、IGF-1对预测卵巢反应的价值.
  • 摘要:目的:了解人卵泡黄素化颗粒细胞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受体的表达,GH在体外对人卵泡黄素化颗粒细胞产生雌、孕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24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的卵泡黄素化颗粒体细胞的GH和IGF-1受体表达,并将黄素化颗粒细胞在不同浓度的GH (0、0.1、0.2、0.4mg/ml)作用下单独及与促卵泡素(FSH,浓度为75 U/ml)共同培养7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素化颗粒细胞培养液中的IGF-1和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80%以上黄素化颗粒细胞GH和IGF-1受体阳性;黄素化颗粒细胞在基础状态下能自分泌一定量的IGF-1 (140. 00±27. 13 ng/ml ) , E2 ( 444. 67±67. 25 ng/ml ),和P ( 655. 00±l70. 07 ng/ml),GH不能直接刺激黄素化颗粒细胞合成IGF-1,E2和P,但能协同FSH进一步促进Ez和P的合成,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存在GH及IGF-1受体;黄素化颗粒细胞能自分泌IGF-1发挥局部调节作用;黄素化颗粒细胞能分泌一定量的E2, P, GH不能直接促进黄素化颗粒细胞分泌E2, P,但能协同FSH促进黄素化颗粒细胞合成E2, P的潜能,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 (AQP3)在小鼠早期各时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前后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其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法收集小鼠八细胞期、桑葚期胚胎及早期囊胚,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蛋白印记法对以上三个时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前、后AQ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在冷冻前、后三个发育阶段的小鼠早期胚胎均能检测到特异性AQP3荧光信号;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AQP3在小鼠早期胚胎冻融前、后的亚细胞定位可随发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八细胞期胚胎、早期囊胚冻融后AOP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冻融前,而桑椹胚冻融后AQP3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冻融前.结论:AQP3在小鼠早期胚胎玻璃化冻融前后的表达及分布可随发育时期的不同及其冷冻前后的不同呈现特定的表达模式,揭示了这一新型分子在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其冻融过程中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周期中使用不同剂量HCG后,次日助孕患者血清中E2和HCG的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到2012年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助孕患者497例.于HCG日注射不用剂量的HCG (6000~10000IU),次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E2 (pg/ml)和HCG (mIU/ml)的水平,按照血HCG的水平分为5组,分别讨论比较各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结果:各组患者的取卵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FSH启动量、Gn天数、降调剂量、Gn总量、次日E2水平、获卵数、2PN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HCG日注射不用剂量HCG后次日血清中HCG的水平对预测体外受精结局有一定的意义,次日血清HCG在100 mIU/ml水平以上,临床综合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应用HCG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评估正常妊娠妇女分娩前后腹腔内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1.11-2012.03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的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膀胱内压法检测其分娩前后的腹腔内压,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腹腔灌注压的改变情况.结果:①对21例单胎妊娠妇女进行研究发现,分娩前后收缩压(112.05±12.06 vs 118.05±10.12,P>0.05)及舒张压(68.67±9.87vs 70.95±7.65,P>0.05)无明显改变;分娩后产妇的心率明显减慢(95.29±14.11 vs 83.76±11.31,P<0.01);分娩后腹腔灌注压明显增高(47.99±12.80 vs 70.49±9.25,P<0.01).②对21例单胎妊娠妇女分娩前后IAP的检测发现,其分娩前的IAP波动于14. 28~48. 96mmHg,均属于腹内高压(IAP高于12mmHg);分娩后的IAP波动于8. 84 ~25. 84 mmHg,其中腹内高压者占85.7%(18/21);分娩后IAP明显下降(35. 13±8. 81 vs 16. 16±4.61, P<0.01),③对4例双胎妊娠妇女分娩前后IAP的检测发现,其分娩前的IAP波动于28. 56~48. 96mmHg,均属于腹内高压;分娩后的IAP波动于10.2~35.36 mmHg,其中腹内高压者占75% (3/4),分娩后IAP明显下降(38. 25±10. 18 vs 22. 61±10.98, P<0.01)。结论:正常妇女妊娠晚期的IAP明显增高,分娩后IAP明显下降而腹腔灌注压明显增高,血流动力学保持不变。但需通过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妊娠妇女IAP的正常值,为防治重症孕产妇发生IAH和ACS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非感染状态下医用聚丙烯网片在动物体内1个月至6个月生物相容性的病理缩变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在6只清洁级新西兰家兔腹部皮下植入10mm×40mm的医用聚丙烯网片各10条,共计60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两只实验家兔,分别于术后30天(A组)、90天(B组)、180天(C组)取出网片连同周围组织、以家兔假手术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作自身对照(D组).用游标卡尺测量植人前网片长宽值以及植人后不同时间手术取出网片一组织长宽值,计算面积比值算出缩变率。光镜下观察炎症反应、纤维囊形成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886. 6 -1997Ⅰ一Ⅳ分级,评价植入网片的生物相容性。扫描电镜下观察网片与机体组织的融合情况.所有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P=0. 05。结果:所有家兔均未见感染、侵蚀、暴露。A组、B组、C组网片缩变率分别为4. 5%±1. 4%、5%±2%, 6.7%±2. 2纬,C组网片缩变率最大.与A组、B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B组、C组、D组炎症反应分别为Ⅱ级、<Ⅰ级、<Ⅰ级、<Ⅰ级,纤维囊形成级别分别为Ⅱ级、<Ⅰ级、<Ⅰ级、<Ⅰ级,各组均未见组织萎缩及伊红变性。扫描电镜下各组均见结缔组织包绕网丝,纤维囊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变薄,各组网丝表面未见破裂、磨损。结论:医用聚丙烯网片缩变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医用聚丙烯网片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摘要:目的:探讨罗氏穹隆杯在腹腔镜下超声刀单孔子宫全切术的辅助效果。方法:7例有手术切除子宫指征者,自愿接受腹腔镜下超声刀单孔子宫全切术.辅助使用罗氏穹窿杯,又称阴道穹窿定位撑开器(其专利申请号分别为实用新型专利2005200546497和发明专利2005100331397,由杆状物和杯状套筒组成,杆状物穿过杯状套筒的杯底,前端伸出杯口外,尾端为T型手柄部分).术中应用罗氏穹隆杯定位撑开阴道穹窿,辅助暴露阴道穹窿切除子宫.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使用罗氏弯隆杯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手术者易于辨认和旋切阴道弯窿顶端,无一例膀胧、输尿管、直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最小限度地切除了阴道组织,保留了阴道的有效长度。操作简单精确,暴露充分,安全,临床效果好。结论:罗氏弯隆杯是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术新的理想的手术辅助器械。
  • 摘要:目的:探讨FOXP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华中地区汉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MassARRAY-IPLEX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MALDI-TOF-MS)对3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s)患者和35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FOXP3基因分型.结果:内异症组和对照组rs2280883位点存在C/T多态性,rs3761548存在A/C多态性rs3761548存在C/T多态性.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rs2280883,rs3761549的三种基因型CC,CT,"IT分布(P=0.770,OR =0.960;P=0.923.OR=1.013)和等位基因C,T频率(P=0.772,OR=0.960;P=0.925,OR=1.0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位点rs3761548的3种基因型AA,AC,CC分布(P=0.762,OR=0.958)和等位基因A,C频率(P =0.715,OR=0.950)在内异症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按照r-AFS分期在内异症Ⅰ-Ⅱ期和内异症Ⅲ-Ⅳ期患者中,rs2280883,rs3761549基因型CC, CT,TT分布(P=0.454, OR=1. 198, P =0. 526, OR=0. 909 ; P = 0. 220 , OR=0. 750, P =0. 548 , OR = 1. 094)和等位基因C, T分布(P二0. 473 , OR = I . 215 , P = 0. 532 , OR二0.912; P=0.204, OR=0.737, P=0.558, OR=1.089),分别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rs3761548位点3种基因型AA, AC, CC ( P =0. 431,OR=1. 211; P =0. 508 , OR =0. 905)和等位基因A, C (P=0.417, OH=1.226; P=0.516, OR=0.908)分别在内异症两种分期患者中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OXP3基因的。2280883, rs3761548和rs3761549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华中地区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及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 摘要:目的:研究二氯化钴(CoCl2)诱发化学缺氧对培养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凋亡及侵润的影响。方法:CoCl2所致缺氧环境下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运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润实验检测化学缺氧对子宫间质细胞侵润能力的影响.结果:COCl2可促进子宫内膜问质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以缺氧24 h最为明(P<0.05).CoCl2诱导子宫间质细胞缺氧24 h,对其侵润及运动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结论:COCl2诱导缺氧促进细胞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同时也促进了细胞的侵润.
  • 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4-2011.12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诊断符合2003鹿特丹标准,共191例,199周期,其中长方案105周期,拮抗剂方案94周期.排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方生殖系统畸形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不孕的PCOS患者.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结局、周期取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 29. 52±3. 73 VS 28. 91±3. 56 )、BMI( 22. l4±2. 97 VS 22. 19±3. 27 )、基础FSH ( 6. 73±1. 72 VS6. 48±1. 99)等基本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9. 99±2. 28 VS10. 03±2. 22)、用量(1615±589 YS 1592±666)、 HCG日E2(pg/ml)(4505±2165 VS 5009±2901)、获卵数(15. 67±6.以VS 17.的±8.15), MⅡ卵数(13. 33±5. 74 VS 14. 75±7. 10 )、优胚率(34.9%VS 37.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HCG日内膜厚度长方案组显著高于拮抗剂组(10. O1±1 . 84VS9.11±2. 00 , P < 0. 05 )。两组胚胎移植数(1. 39±0. 97 VS 1. 28±1. O5)、种植率(26.0% VS26.7%), 临床妊娠率(38. 9% VS 37.3% )、流产率(25.0% VS 9. 1 % )、出生率(29.2% VS 33.9%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周期取消率(31.4% VS 37.2%)亦无统计学差异(P > 0. O5 ),长方案组发生1例重度OHSS,拮抗剂组无中、重度OHSS发生。结论: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临床结局、周期取消率基本一致,拮抗剂方案的治疗时间相对更短、费用相对更少,是PCOS患者IYF一ET治疗的一种较理想方案。
  • 摘要:本文介绍了《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即“两镜规范”的形成的背景,探讨了“两镜规范”的意义:1.有章可循,保证安全;2.明确等级,规范操作;3.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 摘要: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临床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人文医学是医学教育的精髓,仁爱是医师的灵魂,良医应当是体现严谨科学精神和灿烂人类文明的智者,故医者当精通医学,通晓哲学,感悟佛学,并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等人文素养.医师的责任就是对病人的牵挂,优秀的妇科医师应该具备睿智缜密的临床思维、微创理念和临床技能,并且善于沟通交流、胸怀坦荡和尊师重教.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