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506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0篇、会议论文886篇、专利文献1856889篇;相关期刊1711种,包括中学化学、含能材料、橡胶参考资料等; 相关会议633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7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第十六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等;分子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0380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克强、张同来等。

分子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90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88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56889 占比:99.75%

总计:1861565篇

分子结构—发文趋势图

分子结构

-研究学者

  • 王克强
  • 张同来
  • 郁开北
  • 张建国
  • 朱正和
  • 林燕萍
  • 冯瑞英
  • 王栋民
  • 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梦蝶; 崔晓阳
    • 摘要: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其在碳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研究证实,矿物吸附机制是最重要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之一.矿物吸附有机碳容量和稳定性受多重因素影响.土壤矿物类型、结晶程度和径级大小等矿物因素影响矿物吸附能力和机制.非晶质矿物如水铝英石和伊毛缟石对有机碳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植物源碳多被粗径级矿物吸附,微生物碳则易被细径级矿物吸附.微生物途径形成的微生物碳富集在微生物"热点"地区,即矿物表面孔隙.微生物降解对矿物结合有机碳的形成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微生物和矿物竞争活性有机碳,部分矿化成CO2释放到大气中,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被微生物循环利用或被矿物吸附.另一方面,微生物分解惰性有机碳,使其更易被矿物吸附.除上述因素外,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均影响矿物吸附能力.矿物在土壤碳储中的地位毋庸置疑,研究矿物吸附有机碳机制和因素,有助于增加土壤碳储量.本文对以往土壤碳研究中与矿物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旨在推断矿物保护土壤有机碳相关规律,为增加土壤碳储量、缓解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储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 邹可可
    • 摘要: 为了提高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使用的合理性,提出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反应试验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其在提升反应物表明活性和反应基转化方面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其对于重排反应物分子结构、加强共轭体系加成和调整分子大小方面的作用效果。通过该研究,以期为非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供文献参考。
    • 易文杰; 于彤; 樊雪飞; 张国栋
    • 摘要: NR4A1作为孤核受体(NR4A)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因其缺乏内源性配体结合位点而与经典的核受体结构不同。特殊的结构使它成为一种可以在多种刺激下快速诱导的即时早期反应基因。目前研究表明,NR4A1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细胞增殖与分化、代谢等起着转录调控作用。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NR4A1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倍受关注。近期研究表明,NR4A1的过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熟,从而发挥抗脂肪作用,进而影响糖脂代谢;同时,NR4A1的缺失也可以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易感性。本文对NR4A1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以后NR4A1可能作为潜在靶点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 吕文涛; 杨华; 杨彩梅; 李娜; 郑自彬; 王远霞; 王兴鑫; 肖英平
    • 摘要: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是一种分泌型蛋白,作为脂蛋白脂酶(Lipoprteinlipase,LPL)的内源性抑制剂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尤其对脂肪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开展ANGPTL4蛋白因子的生物学信息分析对研究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鼠、畜禽和鱼的ANGPTL4基因序列、理化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猪、鸡、鸭、粉脚雁、黄颡鱼5种动物的ANGPTL4氨基酸、分子特征、蛋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反刍动物牛羊、禽类鸭和粉脚雁ANGPTL4的编码序列(CDS)相似度最高;氨基酸组成中都含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亮氨酸(Leu)含量最高,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ANGPTL4不存在跨膜结构并含有信号肽;在对ANGPTL4磷酸化位点的预测中发现含有激酶和LPL结合位点群,揭示ANGPTL4蛋白参与机体脂质代谢过程。
    • 陈强; 王光辉; 李红伟; 张成
    • 摘要: 研究不同分子结构的功能树脂对以天然橡胶及其与丁苯橡胶的并用体系为基体的阻尼橡胶材料性能的影响,探索提高阻尼橡胶材料的阻尼性能的方法。通过功能树脂调整阻尼橡胶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曲线是在保持其高弹性的同时提高其阻尼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分子结构的树脂与橡胶相容性的差异对于调整不同温度范围内使用的橡胶阻尼材料的tanδ曲线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树脂分子结构的调控,可以实现特定温度范围内橡胶阻尼材料的tanδ的增大,从而提升橡胶阻尼制品的阻尼性能。
    • 摘要: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专利号为ZL201710613842.8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了第22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并于日前收到牌匾和证书表彰。该专利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含磷结构,赋予产品优异的阻燃性能,在参与聚合反应的同时引入有机硅,提高产品的耐高温分解性能,采用接枝共聚工艺,提高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固含量.
    • 肖璐婷; 李秀红; 刘栗君; 叶发银; 赵国华
    • 摘要: 【目的】大麦籽粒是一类重要的谷物原料,在啤酒酿造、禽畜喂饲、药食保健等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研究表明,籽粒中的淀粉颗粒大小及淀粉组成结构决定其用途。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大麦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组成结构及物化性质,为大麦淀粉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引2号(Xiyin-2)、京辛1号(Jingxin-1)、苏啤6号(Supi-6)3种不同用途的大麦品种籽粒为原料,采用沉降分离法得到大、中、小3个粒径的淀粉颗粒,研究颗粒显微形态、淀粉晶体结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侧链分布以及淀粉颗粒热特性、水合性质、糊化特性和消化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结果】大颗粒大麦淀粉多呈盘状,中颗粒淀粉呈扁圆形或椭球形,小颗粒淀粉呈球形或多角形。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所有大麦淀粉颗粒具有典型的偏光十字,且偏振光亮斑随粒径增加而增强。大麦淀粉的大颗粒占比最高(87.62%-89.48%),其次为中颗粒(8.97%-9.42%)和小颗粒(1.55%-3.29%)。大麦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19.12-30.63 g/100 g,粒径对其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性。所有样品均为A型结晶,相对结晶度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加。大麦支链淀粉的侧链分布呈现双峰模式,主峰在DP 12处,次峰在DP 38处,大麦支链淀粉以B1链含量最高(34.34%-44.76%),其次是A链(25.12%-34.52%),大麦支链淀粉的平均链长为DP 22.86-25.00。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颗粒大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区间(ΔT)最大,糊化焓(ΔH)则随着粒径增加而增大。大麦淀粉的膨胀力表现出品种差异,京辛1号大麦淀粉所有粒径颗粒均具有较高的膨胀力。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颗粒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比中颗粒和小颗粒淀粉更高。消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淀粉颗粒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而粒径对其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结论】粒径对大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相对结晶度等结构特征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大麦淀粉的热特性、糊化特性及消化特性等性能。
    • 蔡新恒; 董明; 侯焕娣; 王威; 李吉广; 张智华; 任强; 龙军
    • 摘要: 渣油资源高效轻质化转化为轻、中质馏分原料,化工轻油,甚至直接产化学品,是提高渣油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渣油及沥青质组分的轻质化转化,实质是要大幅降低渣油的馏程范围使其从重变轻,以及降低沥青质沉淀析出倾向使体系相容性提高。研究发现,降芳环反应无论是对降低原料分子的沸点还是对减少原料分子的聚集倾向都具有显著正向效果。基于此,对沥青质组分的多环芳烃体系开展分子表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减压渣油沥青质分子以孤岛型结构为主,含有多个噻吩环且噻吩环主要处在分子结构内部位置,而噻吩环位于结构外围位置及湾型的含硫沥青质分子相对较少。基于分子表征结果探讨比较不同结构类型沥青质分子的降芳环反应路径,提出具有桥键或内部杂环的沥青质分子(群岛型Ⅰ、群岛型Ⅱ、群岛型Ⅲ和孤岛型Ⅰ)通过断桥键及加氢脱内部杂环反应可大幅度降低芳环数,从而显著降低沸点和聚集活性,实现轻质化目标,并且需要的氢耗较低。
    • 徐娜; 苏云; 李俊
    • 摘要: 探讨智能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分析了三类智能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和特点,即分子结构变化、晶体结构改变以及胆甾相液晶螺旋结构改变。阐述了通过变色纤维及印染后整理制备智能变色纺织品技术,并对其优劣势进行横向对比;总结了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三类应用,即装饰美化、功能防护、柔性电子器件。认为:未来可从材料的变色机理入手,优化智能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 周栋梁; 李申振; 杨勇; 舒鑫; 冉千平
    • 摘要: 设计不同的侧链长度、酸醚比和分子量制备了系列聚羧酸减水剂样品,采用GPC方法测试了系列样品的分子量和聚醚转化率。通过砂浆和混凝土性能评价试验表征了聚合物的分散性能和力学性能,用微量热仪监测了水泥水化18 h内的水化放热趋势。结果表明,聚羧酸分子中聚醚侧链长度、酸醚比和分子量均能明显影响砂浆的早期强度,分子结构综合影响早强效果。水化放热历程证明,优化聚羧酸分子结构能加速水泥水化,影响规律与砂浆强度测试结果一致。混凝土性能测试显示,聚羧酸减水剂系列样品能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增加早期强度,且不影响后期强度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