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碱

生物碱

生物碱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7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9篇、会议论文298篇、专利文献370395篇;相关期刊130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22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会等;生物碱的相关文献由1520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兹稳、汪清民、刘玉秀等。

生物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9 占比:1.14%

会议论文>

论文:29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70395 占比:98.78%

总计:374952篇

生物碱—发文趋势图

生物碱

-研究学者

  • 王兹稳
  • 汪清民
  • 刘玉秀
  • 史宏志
  • 刘志强
  • 刘淑莹
  • 李蓉
  • 曾建国
  • 宋凤瑞
  • 朴美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赵兵令; 汪令; 王红志; 王露; 李华声; 宋玉卓; 冯金民; 车晓菲
    • 摘要: 探究黄连的不同部位(叶、茎、根和须)4种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阐明黄连非药用部位(叶、茎和须)能否替代黄连以及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首先对黄连不同部位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通过薄层色谱结果初步判断不同部位相对应生物碱的含量;其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精确得出不同部位相对应生物碱的含量.其结果与黄连根相比,薄层色谱薄层鉴别4种生物碱荧光斑点大小明显高于非药用部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檗碱含量是黄连叶的4.58倍、黄连茎的4.82倍,黄连须的4.01倍,差异均显著(P<0.01);巴马汀含量是黄连叶的11.3倍、黄连茎的13.17倍,黄连须的9.25倍,差异均显著(P<0.01);黄连碱含量是黄连叶的16.77倍、黄连茎的3.09倍,黄连须的1.22倍,差异均显著(P<0.01);表小檗碱含量是黄连叶的60.57倍、黄连茎的7.89倍,黄连须的1.25倍,差异均显著(P<0.01).说明药用部位黄连相比非药用部位黄连叶、黄连茎、黄连须中4种生物碱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并且相对于非药用部位4种生物碱含量最高.
    • 洪波; 孟琦; 江健梅; 朱雅静; 许永华; 赵露
    • 摘要: 白屈菜具有抗肿瘤、抗炎、止咳平喘、镇痛等作用,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异喹啉类生物碱。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报道的有关白屈菜生物碱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的生物碱成分、药理作用以及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讨论。为深入研究白屈菜生物碱,通过生物技术提高生物碱含量,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李虎; 闵聪; 董浩; 金瑞; 张宗申
    • 摘要: 通过L_(16)(4^(5))正交试验对生物碱提取工艺中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一个有效的金铁锁毛状根生物碱分离提取方法;并使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浑球链霉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指示菌对提取产物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以70%乙醇(pH 3.0)为提取剂、料液比30:1、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温度80°C,优化后生物碱得率最高为0.267%。此外,金铁锁毛状根中的生物碱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 孙雨; 苏本正; 蒋海强; 王珺; 于宗渊
    •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中1个新型生物碱。方法 黄连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mi-pre 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3]dioxolo[4,5-g]isoquinoline-5-carbonyl)-2,3-dimethoxybenzoic acid ethyl ester(1)、oxohydrastinine(2)、pinoresinol(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型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 孔令麒; 李美玲; 邹秋萍; 孙赟; 毛泽伟; 黄丰
    • 摘要: 鸭嘴花碱是从傣药鸭嘴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碱。对鸭嘴花碱进行结构修饰,经取代和Huisgen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三唑取代的鸭嘴花碱衍生物(2a~2g),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以地塞米松作阳性对照,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对衍生物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的体外毒性均较小(EC_(50)>40μM);其中化合物2b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NO的生成(IC_(50)=27.13μM),抗炎活性优于鸭嘴花碱。
    • 袁亚红; 胡嘉瑶; 肖健; 范培红; 王晓玲
    •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药用植物钩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钩藤茎枝用90%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醇提取物分离和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钩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高丽槐素(1)、去氢钩藤碱(2)、3,4,5,-三甲氧基苯酚(3)、喜树次碱(4)、(-)-N-甲基金雀花碱(5)、毛钩藤碱(6)、去氢毛钩藤碱(7)、缝籽嗪甲醚(8)、3α-二氢卡丹宾碱(9)、卡丹宾碱(10)和喜果苷(11)。结论从钩藤的茎枝中分离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和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为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代珊; 朱红梅; 李帅; 毛九州; 张爱军
    • 摘要: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附子不同炮制品中1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5种现代方法和1种古法炮制附子,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炮制品的差异。结果 各生物碱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1%~106.77%,RSD 1.05%~4.59%。炒附片与炮附子相似度最高,差异成分为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附子灵、新乌头碱、多根乌头碱、次乌头碱。结论 经现代炒制方法的炒附片与古法炮附子具有相似生物碱属性。
    • 冯平; 胡文翔; 张新宇; 王梦瑶; 李刚; 吴晨晨
    • 摘要: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半荒漠草地,在陕西的分布主要在陕西北部毛乌素沙地边缘,其分布面积广,蕴藏量大。苦豆子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和黄酮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心律失常、抗癌、镇痛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表现为长期或间歇性的腹泻、血便、黏液便和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使用往往会引起多种副作用。因此,本文对苦豆子的分布、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和苦豆子对结肠炎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苦豆子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 许晓辉; 王瑞; 党子龙; 王小乔; 张虹艳; 潘秀丽; 李晨曦; 李赟
    • 摘要: 建立了QuEChERS法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中药类保健品中6种有毒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样品以1%甲酸-乙腈超声提取,BEH C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分离,以0.1%甲酸-2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与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三重四极杆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MRM),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6种生物碱在浓度0~2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 2。方法检出限(LOD,S/N=3)为0.002~0.05μg/kg,定量限(LOQ,S/N=10)为0.007~0.15μg/kg,在20、50、100μg/kg的加标浓度下,6种目标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2.3%~9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6%。该方法准确、高效、简便,适用于中药类保健品中有毒生物碱的定性、定量筛查。
    • 陈青青; 王丛巧; 赖钟雄
    • 摘要: [目的]探讨温差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方法]以25°C/13°C为处理温差,恒温25°C/25°C(培养室最常用温度)为对照,昼夜温度设置各12 h,观察和测定铁皮石斛原球茎在0~50 d内的生长情况、生物量、多糖含量、多糖总量、生物碱的变化。[结果]温差有利于铁皮石斛PLBs的增殖、促进生物量增加和多糖积累,长时间的恒温处理则有利于生物碱积累。[结论]该研究为原球茎替代野生植株进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