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桦

白桦

白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文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21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生态学报、河北林果研究、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2014“城市园林绿化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术论坛等;白桦的相关文献由27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传平、刘桂丰、姜静等。

白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0 占比:71.1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421 占比:27.99%

总计:1504篇

白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杨蕴力; 渠畅; 王阳; 刘桂丰; 姜静
    • 摘要: PIN家族蛋白作为IAA的极性输出载体,在植物胚胎发育、器官发育和向性生长,尤其是植物叶序、叶脉的形成及维管组织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明确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pPIN5基因对外源激素的应答特性,实验以白桦全基因组DNA为参考,克隆获得BpPIN5基因的上游1447 bp启动子序列,采用PLACE在线软件对该序列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PIN5启动子序列含有生长素(IAA)、赤霉素(GA)、水杨酸(S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等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响应元件。实验构建了pro-BpPIN5::GUS载体进行白桦转基因,GUS组化染色分析显示,BpPIN5启动子在白桦叶裂顶端、细叶脉及根中有转录活性。分别用IAA、GA、MeJA、SA及ABA激素处理转基因白桦,结果显示,BpPIN5启动子对上述5种激素在白桦第1叶片的裂叶边缘、第2叶的叶柄及根组织部位均有应答,且响应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揭示白桦BpPIN5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 沈瑞秋; 邹恒超; 黄头生; 黄海
    • 摘要: 以冀北山地白桦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植被类型下的白桦标准枝,对其标准枝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以枝长,枝径,分枝数,生物量为参数估算白桦分形维数,揭示冀北山地白桦分形维数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白桦纯林的分形维数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荒草坡,表明白桦树种内的竞争大于白桦和落叶松种间的竞争,种内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要大于种间。合理配置白桦的分布,有利于提高白桦的生存能力。
    • 刘金义
    • 摘要: 该研究以东部白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式获得林分生长指标和灌草层物种组成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S、D、JD、H、JH等多样性指数,以期为辽东山区营建人工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东部白松胸径比纯林低2.66 cm,树高比纯林低0.85 m、冠幅比纯林低0.42 m、单株材积比纯林低0.014 m^(3),林地蓄积比纯林低1.49 m^(3)·hm^(-2),但形质指标优于纯林。东部白松–白桦混交林提高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混交林林下植物有35种,多于东部白松纯林;东部白松纯林未出现灌木植物,而混交林有灌木植物7种;从多样性指标看,草本层的S、D、JD、H和JH等5个指数表现为混交林等于或略低于纯林。
    • 李芳蕊; 许思佳; 刘霁广; 向泓霖; 张家伟; 崔帅; 丁一淇; 李慧玉
    • 摘要: 【目的】TCP家族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参与了植物的各类生命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白桦BpTCP10基因是属于TCP家族的一个重要基因,探究BpTCP10基因在白桦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能为揭示该基因的功能、培育白桦耐盐良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桦为试材,在克隆BpTCP10基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启动子元件分析,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同时使用CRES-T技术构建植物抑制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抑制表达转基因白桦株系,对转基因株系进行形态学分析,采取小叶盘法,在进行NaCl胁迫后,测定胁迫处理各时间点转基因株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含量,并进行DAB及NBT染色,分析其耐盐性。【结果】白桦BpTCP10基因含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属于TCP家族基因中的PCF亚类,与拟南芥AtTCP11基因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且BpTCP10基因的启动子上有多个胁迫响应元件。qRT-PCR结果显示,BpTCP10基因在叶片、茎节、顶芽、雄花序及雌花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该基因参与NaCl等非生物胁迫及ABA和JA的应答。成功获得6个抑制表达白桦株系;对转基因株系进行NaCl处理后,DAB和NBT染色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结果均表明,转基因株系表现为盐敏感。【结论】白桦BpTCP10基因可能参与白桦茎节的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
    • 李豆; 苏功博; 胡晓晴; 宋婷婷; 孙庆斌; 徐昭; 王宏伟; 刘雪梅
    • 摘要: 【目的】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幼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花发育、孢子发生、叶片和根发育、逆境响应等多个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白桦中BpSPL6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该启动子在正常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BpSPL6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也可为了解白桦的抗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组培白桦的总DNA为模板,经PCR克隆了BpSPL6基因上游1703 bp的启动子序列,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探究其组织表达特性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PCR成功克隆了BpSPL6基因上游1703 bp的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除了含有核心启动元件TATA-box、CAAT-box外,还包括2种特异组织表达元件(根、花粉),10种激素响应元件(生长素、赤霉素、水杨酸、脱落酸),4种脱水响应元件等。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拟南芥的整个发育过程中,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真叶叶片中表达,但是表达部位不同。随着叶片的生长,首先在叶片的顶端表达,随后扩展到叶片的叶脉并直至整个叶片,并且表达量逐渐升高。同时BpSPL6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拟南芥营养生长时期的根部都有表达。并且经氯化钠和甘露醇胁迫后其表达量降低。对比两种胁迫,受到氯化钠胁迫后GU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更大,说明对氯化钠胁迫的响应更加强烈。【结论】BpSPL6基因可能参与了植物的叶片、根发育以及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 孙龙; 包满意; 胡同欣; 蔡慧颖
    • 摘要: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火烧强度下白桦枝叶的碳(C)、氮(N)、磷(P)的质量分数和土壤化学属性,分析了不同火烧强度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火烧强度对土壤与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桦叶C的质量分数、P的质量分数和w(C)∶w(N)均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N的质量分数、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白桦枝P的质量分数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w(C)∶w(P)和w(N)∶w(P)随火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枝的C的质量分数、N的质量分数和w(C)∶w(N)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均无显著差异。(2)白桦枝叶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化学属性显著相关(p<0.05),但两者相关关系在不同火烧强度下存在差异。
    • 张玉琦; 苏欣; 尤志强; 富金博; 詹亚光; 尹静
    • 摘要: 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的获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枝条的方法,拟通过促萌处理建立多枝条类型白桦材料。以一年生白桦幼苗为试材,采用3个截干高度:10、20、30 cm处理后,每个截干高度使用4种激素或化学药剂处理(20 mg·L^(-1)2,4-D、20 mg·L^(-1) KT、20 mg·L^(-1)6-BA和20 mg·L^(-1) KMnO_(4))进行促发萌条试验。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初次截干(30 d后)采条,截干高度10 cm进行激素KT、6-BA处理的白桦苗萌芽率最高,达65.0%以上;锯末保湿处理下3种截干高度萌条率、萌条产量均较高,萌条率达75.0%以上。枝条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处理下最高,达76.43 mg·g^(-1),其次为截干高度10 cm处理下,其他处理均不利于总三萜积累。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下激素6-BA处理最高,达91.16 mg·g^(-1),是锯末处理(30 cm)的2.68倍。在锯末处理、KT和KMnO_(4)处理下的枝条和叶片中总三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6-BA对枝条、叶片中齐墩果酸的积累有利,其他处理均不利于齐墩果酸积累。锯末处理有利于二次萌条及产量的提高,截干高度为10 cm处理下萌条产量达126.96 g。枝条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20 cm进行激素6-BA处理效果较好,达97.99 mg·g^(-1)。叶中总三萜含量以截干高度30 cm进行激素KT处理最佳,达99.22 mg·g^(-1),其次为锯末处理组和6-BA处理组。该研究结果为可持续、高效的利用白桦资源及获得三萜产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 李思雨; 李玉杰; 李新貌; 彭鑫; 马庆; 申婷婷; 李慧玉
    • 摘要: 为探究miR156过量表达对白桦扦插生根的影响,以白桦为材料,利用Gateway技术将包含miR156成熟序列的254 bp片段构建到p GWB2植物过表达载体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8个miR156过表达白桦株系;对非转基因对照株系及转基因白桦株系进行嫩枝扦插,并通过石蜡切片对过表达株系扦插不定根发生过程进行解剖观察,分析miR156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iR156过表达白桦株系扦插生根率远高于野生型,其诱导根原基发生更早,说明转入miR156可以促进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发生。
    • 张兹鹏; 王君杰; 刘索名; 姜立春
    • 摘要: 【目的】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为研究对象,构建含有形率的材积模型,并与部颁东北地区白桦二元材积模型和传统基础材积模型进行比较,同时结合生物量转换因子,研究形率对单木生物量的影响,为单木材积和生物量的精准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树干上15个形率引入传统基础材积模型分别构建二元和三元单木材积模型,应用R软件GNLS模块拟合各模型,引入方差函数消除各材积模型拟合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以相对误差绝对值(MPB)、平均误差绝对值(MAB)、均方根误差(RMSE)和确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对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交叉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1)形率引入可显著提高材积模型拟合效果,当取相对树高为40%时,带有形率q 0.4的二元和三元材积模型拟合效果均表现最好;2)交叉检验结果表明,形率引入材积模型使得材积预测精度显著提高,相较传统一元模型(1)和二元模型(2),引入形率的二元模型(14)和三元模型(15)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38.9%和45.8%;3)与东北地区当前使用的二元材积模型(5)相比,引入形率的二元模型(14)的RMSE、MAB和MPB分别降低46.7%、40.2%和47.7%,引入形率的三元模型(15)的RMSE、MAB和MPB分别降低59.1%、59.2%和64.1%;4)形率引入可显著提高单木生物量预测精度,与不引入形率的基础模型相比,以引入形率的三元材积模型(15)为基础,结合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构建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的RMSE、MAB和MPB分别降低46.9%、46.5%和46.3%。【结论】在材积模型中引入形率,不仅可提高单木材积预测精度,还能为单木生物量精准预测提供帮助。引入形率的三元立木材积模型(15)更适合于预测该区域白桦单木材积和生物量。
    • 代嵩华; 黄印冉; 冯树香; 闫淑芳; 刘易超; 陈丽英; 樊彦聪
    • 摘要: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白桦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该研究以1a生白桦幼苗为材料,采用生物遮阴方式设置CK(全光照)、L1(25%遮阴程度)、L2(50%遮阴程度)、L3(75%遮阴程度)4种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白桦幼苗的移栽成活率、生长情况和树冠结构。结果表明:(1)移栽当年苗木成活率为:遮阴50%>75%>25%>全光照,移栽后1a苗木保存率为:遮阴25%>50%>全光照>75%。(2)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光照>遮阴25%>50%>75%,说明光照对白桦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3)遮阴对白桦幼苗的树冠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在全光照下,树冠冠幅、一级侧枝长度和一级侧枝直径最大,一级侧枝分枝角度随光照的减弱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