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北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1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884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等;东北红豆杉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广有、刘彤、周志强等。

东北红豆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8.4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884 占比:91.28%

总计:4255篇

东北红豆杉—发文趋势图

东北红豆杉

-研究学者

  • 程广有
  • 刘彤
  • 周志强
  • 王淑杰
  • 李雪
  • 唐晓杰
  • 史清文
  • 李瞳
  • 许明子
  • 元英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丹; 王琪瑶; 肖宇飞; 刘玉龙; 梁素钰
    • 摘要: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不同林龄的东北红豆杉林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同时测定土壤养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通过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到红豆杉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信息,从而对天然东北红豆杉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不同林龄之间、根际与非根际之间土壤肥力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地区土壤细菌共分为44个菌门,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40.54%~43.89%)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为16.53%~28.81%);土壤全磷与细菌的相关性较高;所有样地共同解释30.46%的细菌变异率;成熟林样地内的主要细菌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棒状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土壤总有机质、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在成熟林样地内占主导地位,所以,天然东北红豆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度低于非根际土壤;病腐木根际土壤细菌对土壤细菌变异的贡献率最大;引起微生物变异的最主要因素为土壤全磷。
    • 吴鑫磊; 龙婷; 徐超; 梁艳君; 韦健丽敏; 李景文
    • 摘要: 本研究在吉林省汪清县杜荒子林场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集中分布区进行调查,基于方差比率(VR)、Ochiai指数(OI)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云冷杉林(群落1)、云冷杉林(群落2)和风桦林(群落3)等3个群落进行了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落的方差比率VR均小于1,其中3号群落主要物种总体呈显著负关联,而其他两个群落呈不显著负关联;OI分析结果表明1号和2号群落的高关联度(0.6东北红豆杉与主要树种的平均OI从1号到3号群落依次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物种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1号群落的正负关联比大于1;云冷杉林物种间的总体联结度较为紧密,稳定性也较高,而风桦林的情况与此相反。
    • 王玉伟
    • 摘要: 作为珍稀物种,东北红豆杉的扩繁至关重要,其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分别是播种、扦插。其中,播种方式培育的红豆杉苗木易形成主干,可促进植株成形,长成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然而,东北红豆杉的种子采集、后期处理及播种技术应遵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才能栽植成功。
    • 陈舒豪; 程广有
    • 摘要: 基于全球351个东北红豆杉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东北红豆杉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并对其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世界范围内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面积共约1.39×10^(7) km^(2);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气候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和最暖月最高温度;东北红豆杉在中国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北省、上海市等沿海地区以及湖北省西南部、陕西秦岭和山西太行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也较适宜东北红豆杉生长,中度和低度适生区的分布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展.
    • 尚群松
    • 摘要: 东北红豆杉是我国非常重要且珍稀的濒危树种,其野生资源匮乏,现是一种濒危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扩大东北红豆杉种群与资源规模,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1加强东北红豆杉天然林分的管理工作对已生长东北红豆杉的地块划定重点保护区,在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的地块上架设铁丝网等围栏设施;利用牌匾宣传保护东北红豆杉的重要性;配备专人对东北红豆杉分布区域定点定期巡逻检查,防止盗挖盗伐。
    • 田新元
    • 摘要: 放归一年之后,“完达山一号”又回来了!在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穆棱园区内,发现“完达山一号”的活动足迹。2021年4月,东北虎“完达山一号”误闯黑龙江省密山市的一个村庄。一个多月后,它在龙江森工集团穆棱林业局施业区被成功放归自然。在野外生存一年后,它再次回到了穆棱林业局辖区。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看来‘完达山一号’对穆棱林区栖息环境比较适应,已经在此定居”。虎啸山林,豹跃青川。
    •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 摘要: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0.05);10个主要树种种子雨年际变异系数为0.351~1.170,空间变异系数为0.928~4.927,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状态。东北红豆杉5年间在35个收集器中收集到257粒种子,占群落种子总数的0.04%;种子雨有大小年差异,2次种子雨高峰间隔2 a,年际变异系数为1.113;空间变异系数为4.927,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结论】伴生东北红豆杉针阔混交林种子雨产量在北方温带针阔混交林中处于较高水平,群落优势种对种子雨贡献占绝对优势,种子雨物种组成与群落物种构成相似系数低;10个树种种子雨年际变异系数支持高纬度地区种子产量年际变化低于低纬度地区的假说;10个树种种子雨在空间上均呈聚集分布,但各树种种子雨高密度斑块分布位置不同。东北红豆杉为群落的伴生树种,种子雨密度相对较小,存在种源限制。
    • 杨威; 郑德龙; 金汉帅; 薛爽; 蔡世霞
    •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通过人工处理种皮、沙藏层积种子,降低种子内脱落酸(ABA)含量,用赤霉素(GA_(3))或赤霉素(GA_(3))与细胞分裂素(6-BA)混合处理种子等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结果表明,人工处理破坏种皮的方法,可以提高红豆杉种子吸水透气的性能,使种子提前萌发。用激素处理种子,也可以快速解除休眠,提前萌发,但是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沙藏层积处理18个月仍然是目前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
    • 万亮; 张伟艳; 张隽; 韩阳瑞
    • 摘要: 树木的年轮具有定年准确、分辨率较高、分布地域广泛、样本易获得等特点,对于过去气候的重建以及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吉林省临江市的东北红豆杉树木年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树轮宽度与气候各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平均年径向生长量和胸径数据推算3株红豆杉的树龄分别为501±209年、770±316年和1194±598年。临江地区近63年温度显著上升趋势(P<0.01)。年水平上,径向生长与年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月水平上,径向生长量与生长季节5-8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径向生长量与6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7月平均温度弱相关(P=0.06),且与非生长季(9月-翌年4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P=0.05)。可见,气温对东北红豆杉的径向生长影响显著,但生长季(5-8月)降水和年降水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影响不明显。准确排除非气候因素对东北红豆杉径向生长的影响是利用东北红豆杉树轮数据进行气候重建的关键内容。
    • 王丹丹; 李晓红; 张彦文; 刘丹梅
    • 摘要: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生理指标、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红豆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抗旱相关基因(TcDBTNBT、AP2、DREB、PsaK)。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野生东北红豆杉光合参数,即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绿素及相关基因(AP2、PsaK及TcDBTNBT)均呈下降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如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野生种P_(n)值约为栽培种的1.69倍,叶绿素含量约为栽培种的2.23倍;而野生种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激酶(GCK)及细胞色素c(Cytc)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C_(i)值在持续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2倍,LDH酶活性在第24天后急剧上升为栽培种的1.24倍,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7;而东北红豆杉栽培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脯氨酸、丙二醛、谷胱甘肽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DREB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野生种,栽培种MDA含量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6倍;栽培种谷胱甘肽(GSH)在第32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15倍,而后呈下降趋势,至第48天时,约为野生种的1.14倍,栽培种精氨酸和鸟氨酸转氨酶含量第16天时急剧上升,分别为野生种的1.05倍和1.19倍,而栽培种天冬氨酸含量在第24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07倍。综上所述,东北红豆杉通过糖类、氨基酸的显著增加来抵御干旱胁迫,磷酸戊糖途径是红豆杉体内重要的葡萄糖代谢途径之一,能量代谢方面野生东北红豆杉显著优于栽培种,从光合参数分析栽培种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不及野生东北红豆杉,而栽培种干旱胁迫应答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类黄酮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