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青岛
  • 出版时间: 2017-10-28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白玉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白玉散作用于标准菌株ATCC29213和临床分离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复方白玉散对生物膜最小抑膜浓度(sMIC). 结果: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和强成膜株SA17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MBC分别为50mg/mL和100mg/mL.标准菌株ATCC29213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并且33株临床分离S.aureus中,有25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率为75.6%.复方白玉散对标准菌株ATCC29213的sMIC50为1.6mg/mL,sMIC80为6.3mg/mL,对强成膜株SA17的sMIC503.2mg/mL,sMIC80为6.3mg/mL. 结论:复方白玉散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生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酒精消费量在明显快速增长,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些地区酒精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损伤的第二大病因,因而肝脏的日常保护至关重要.芝麻素为白色针状晶体,是芝麻油中所含的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是芝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虽然仅为0.5%左右.但其在生物体内呈现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芝麻素主要被用于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保肝、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抗癌等保健领域。近年报道芝麻素能显著改善扑热息痛(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能显著降低CCL4对肝脏的慢性损伤,抑制或延缓肝脏的纤维化。目前尚未发现芝麻素对酒精性肝病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芝麻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为长期饮酒的人群提供护肝保肝的良品。研究表明,芝麻素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清中ALT、AST、γ-GT的水平,同时能显著增强SOD活性,减少氧化代谢产物MDA的含量,进而提高机体抗氧化的能力并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为芝麻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有根舌苔与无根舌苔的差异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标记、分离蛋白质,Decyder差异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选择差异点胶内胰酶消化后,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在患者舌苔标本中共鉴定出12个蛋白质点出现1.5倍以上的表达差异,其中7个上调,5个下调.结论:有根舌苔与无根舌苔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其形成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银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全部应用中药自拟方“银汤”治疗,治疗前后自身进行对照.结果:停药的12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9例达标.结论:中药“银汤”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疗效明显可靠,能够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西药,服中药疗程较短,可较长时间停药,并能逆转动脉硬化等优点.
  • 摘要:阴阳是中医基础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最难解的概念.哲学与医学阴阳的混杂是阴阳难题的症结所在.营阴卫阳是《内经》的传统认识.本文从阴阳和营卫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观点,综合分析并探讨营阴卫阳对应的实质,提出营卫是阴阳的自然科学基础,是阴阳实质之所在,是解开阴阳医哲不分难题的关键.
  • 摘要:目的:常伴有锌指蛋白750(ZNF750)的缺失突变,其缺失突变与鳞状上皮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本课题主要探索ZNF750调控肿瘤血管微环境促进血管正常化,进而抑制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 方法: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ANG、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脯氨酰羟化酶2(PHD2)及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RGS5)的表达,qPCR法检测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B及肿瘤血管标志物CD105(Endoglin)mRNA的变化.CCK-8法及细胞划痕实验分别研究过表达ZNF750对三种口腔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ZNF750可有效降低ANG、VEGF、RGS5、CD105mRNA或蛋白的表达,而促进PHD2、PDGFB蛋白或mRNA的表达;过表达ZNF750使三株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降低; 结论:ZNF750可调控肿瘤血管微环境的变化促进血管正常化,进而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恶性进展.
  • 摘要: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清除体内损伤线粒体和维持自身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对于调控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十分必要。线粒体自噬的调节途径有很多,其中PINK1-Parkin通路和受体介导的自噬调节通路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线粒体自噬与机体发育以及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是特别明了,目前对于线粒体自噬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而心肌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自噬既可以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保护心肌细胞,又可以过度激活,加速心肌细胞的凋亡。今后的研究中,如何利用线粒体自噬在维持心肌细胞平衡中的有益作用,而避免线粒体自噬对心肌细胞有害的过度激活,仍将是研究热点。
  • 摘要:营卫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经》中论述最完整的的体系之一.现今有关营卫学说的研究、发展,大多数是从传统中医学视角出发.而近年来,许多研究逐渐发现中医营卫与西医代谢免疫之间亦存在众多的潜在联系.本文从营卫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观点,综合分析并探讨营卫的实质.深入探索中医营卫学说,对于指导临床以及为中西医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均具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措施的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DN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高血压、浮肿等临床症状时已不可逆转,故必须早期诊断,在纠正高血糖、高血压、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DN进一步进展.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措施的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西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控制DN肾脏损害的进展.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在治疗DN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药治疗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理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大优势.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单味药、复方、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以此为中医药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方法与思路.
  •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5月30日-2017年3月25日,根据其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分为2组,其中A组存在视网膜病变,B组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受检者之间的Hcy、HbA1c水平差异性. 结果:A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Hcy、HbA1c水平明显高于不存在视网膜病变的B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B组Hcy、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Hcy水平与HbA1c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Hcy、HbA1c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Hcy、HbA1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糖尿病患者的Hcy、HbA1c水平检测,可以对其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适于中医药研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方法:查阅文献,对已知的肺动脉高压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和结论:烟雾熏蒸复制的模型COPD和肺动脉高压并存,适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 摘要:目的:利用在体动物实验结合体外MCF7细胞培养实验研究四物汤的雌激素样效应及其雌激素受体(ER)亚型特异性介导和调节机制. 方法:40只性未成熟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雌激素组、四物汤高剂量组和四物汤低剂量组.灌胃给药持续4天后,计算子宫系数;制备药理血清并进行MCF7细胞体外干预实验,以ERα和ERβ特异性拮抗剂MPP和PHTPP作为工具药,通过MTT法检测四物汤对MCF7细胞增殖速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物汤对MCF7细胞ERα、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四物汤在整体动物水平可发挥雌激素样效应,使性未成熟大鼠子宫系数明显升高(P<0.05或0.01);四物汤药理血清可提高MCF7细胞增殖率(P<0.05或0.01),该促增殖作用在加入MPP和PHTPP后均明显减弱(P<0.01);Weatern blot检测发现四物汤可提高MCF7细胞ERα、ERβ表达水平,且可明显降低ERα与ERβ比值(P<0.01). 结论:四物汤可通过ER通路发挥其雌激素样效应;同时,四物汤还具有雌激素受体亚型调节作用,可显著降低ERα与ERβ的比值,并因此影响细胞增殖活性.
  • 摘要:目的:探索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ELISA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依文思蓝法检测BBB的通透性,硝酸镧透射电镜观察BBB的结构,Westernblot检测ROCK、MLCK、MMP-2、Claudin-5的表达水平. 结果:大鼠造模后,脑组织ROS含量增高,皮质区梗死明显,BBB的通透性增加、结构受损;胡黄连苷Ⅱ治疗后,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缩小,BBB渗漏率和镧颗粒漏出显著减少,表明胡黄连苷Ⅱ对脑I/R后的BBB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ROCK、MLCK、MMP-2表达明显增强,Claudin-5表达明显减弱.胡黄连苷Ⅱ组大鼠ROCK、MLCK、MMP-2表达下降,Claudin-5表达明显增强,且降解减弱,实现对BBB的保护作用. 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ROCK、MLCK、MMP-2表达,上调Claudin-5表达,从而减轻BBB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按埋线的不同层次分别命名为脂肪层组、肌肉层组、混合层组.脂肪层组埋线于脂肪层,肌肉层组埋线于肌肉层,混合层组脂肪层与肌肉层交替进行.三组均取中脘穴及天枢穴行埋线治疗,频率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细胞数量与形态,并检测血脂、血糖各项指标. 结果:1.穴位埋线治疗后,三个治疗组大鼠的体重及Lee's指数均低于肥胖模型组(均P<0.01).2.模型组的血脂及血糖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三个治疗组大鼠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显著降低(P<0.01),脂肪层与混合层埋线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3.白色脂肪系数与棕色脂肪系数的比较,模型组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治疗后,肌肉层埋线组的白色脂肪系数较模型组下降(P<0.05);三个治疗组大鼠的棕色脂肪系数均下降(P<0.05),其中混合层埋线组下降显著(P<0.01),三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色脂肪细胞及棕色脂肪细胞计数与大小与之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三个治疗组大鼠的上述参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脂肪细胞HE染色切片可见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增大,治疗后脂肪细胞形态变小. 结论:穴位埋线可降低肥胖模型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和血糖水平,升高HDL-C水平以及减少脂肪含量、改变脂肪形态,从而达到减肥和调节糖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三种层次穴位埋线减肥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混合层埋线对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效果较好.
  •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也随之攀升,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的糖尿病报告中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截至2014年有4亿2200万的成年人患糖尿病,在过去的十年中,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患病率增长速度更快[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9.7 %,20 %-30 %的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并最终成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在中药复方糖肾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自然基金的资助下从整体动物和体外细胞培养两个方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MTT、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相关蛋白质和基因,阐明了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相关蛋白质和基因影响的作用环节与干预机制,揭示了“肾痿”学说的物质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
  • 摘要:肺纤维化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金水缓纤方是导师治疗肺纤维化的经验方,临床治疗肺纤维化具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系统药理学研究,从博来霉素制备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MRC-5)细胞模型方面,评价金水缓纤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以及对肺纤维化的疗效,并从氧化应激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摘要:肾纤维化即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是所有形式的慢性肾病的最终转归,寻找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改变这些因素进而延缓纤维化进程是肾纤维化防治的重要任务.肾纤维化的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例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肥大细胞等,这些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目前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近几年肾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肾纤维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
  • 摘要:肾阴虚证动物模型就是在动物身上复制肾阴虚病症,在严格控制中医实验学条件下,代替人体进行中药作用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揭示肾阴虚本质,为中医理论提供实验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肾阴虚证的许多表现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显著相关,同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肾上腺轴也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实验研究的文献,对中医近年来肾阴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指标两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且简单探讨在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 摘要:目的:评价丁苯酞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海马区calpain1和CaM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12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C组,n=40)、一氧化碳中毒组(CO组,n=40)和丁苯酞治疗组(NBP组,n=40).CO组和NBP组大鼠用高压氧舱法建立急性重度CO中毒模型并给予高压氧舱治疗;同时,NBP组大鼠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6mg/100g)治疗.CO中毒后各组大鼠分别在第1天、3天、7天、2周及1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钙蛋白酶1(calpain1)和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2(CaMKⅡ)的表达变化. 结果:CO中毒大鼠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坏,脑组织中calpain1和CaMKⅡ的表达明显升高,与NC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NBP治疗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P<0.05),其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相对完整,大鼠脑组织中calpain1和CaMKⅡ的表达明显低于同一时间CO组(P<0.05). 结论:急性重度CO中毒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超微结构的损伤及calpain1和CaMKⅡ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NBP能修复海马超微结构的损伤,恢复其完整性,均衡这两种记忆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明显改善CO中毒大鼠的认知功能,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海马损伤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ALT新旧标准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对比及相关因素分析,探讨ALT新标准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有效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20名献血者血样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确检测,对数据进行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统计学分析;40标准:对城区一街头采血点共采集6572人,有492人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40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ALT≥40U/L),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律;50标准:对城区一街头采血点共采集6897人,有413人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50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ALT≥50U/L),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律;所得规律进行应用效果观察. 结果:干式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相关性良好r=0.9940,回归方程y=0.4854+0.9769x,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取值40时,个体干式生化分析仪y值的95%容许区间为34.57U/L-44.55U/L;492人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40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有不合格(ALT≥40U/L)情况有规律性;413人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50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有不合格(ALT≥50U/L)情况也有规律性;所得规律应用效果良好. 结论:ALT初筛限值设为ALT≥42U/L,可有效控制ALT增高血液报废率.各单位可根据自己仪器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限值,已有效控制ALT增高血液报废率是可行的.
  • 摘要:目的:观察蟾附脐贴对长期卧床患者顽固性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蟾附脐贴治疗,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12小时内排气次数以及治疗12及48小时后腹胀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1.3小时,对照组为6.0±3.7小时,(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小时排气次数、12小时腹胀评分及48小时腹胀评分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口服莫沙必利比较,蟾附脐贴可明显缓解长期卧床患者顽固性腹胀症状.
  •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在血液采集中个体和团体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因素的差异,从而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和血液安全.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营市中心血站的9153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者的献血组织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个体献血者组(n=66012)和团体献血者组(n=25522).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 版、2015 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版)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 版)的相关规定,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梅毒螺旋体(TP)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5 项血液检测性因素项目进行检测。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及国际输血协会(ISBT)的相关规定,对血液的采血量、脂肪血发生情况,以及献血者的献血反应3 项非血液检测性因素项目进行调查。并且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个项目的不合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2013—2016年,东营市献血者血液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献血反应、脂肪血及采血量不足8 项指标不合格率基本稳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25、-0.14、-0.12、0.09、0.13、0.41、0.83、0.28,P>0.05)。5 项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中,ALT 的不合格率最高(3.3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 560.72,P<0.05);3 项非血液检验性因素项目中,脂肪血的不合格率最高(6.5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 443.63,P<0.05)。②个体献血组血液检测性因素项目的总不合格率低于团体献血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0%比5.70%,χ2=138.20,P<0.05);两组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5.42、31.31、24.55、14.22、4.01,P<0.05)。③个体献血组非血液检测性因素项目的总不合格率低于团体献血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比15.9%,χ2=828.72,P<0.05);两组献血反应、脂肪血、采血量不足项目的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7、603.23、828.72,P<0.05)。 结论:针对个体献血者,应加强对其献血前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采集更为安全的血液。针对团体献血者,建议采取减少每次献血人数,或者增加采血车及工作人员的方式进行血液采集,杜绝过于集中的采集方式,降低献血反应和191采血量不足;并且加强团体献血献血前的注意事项宣传,降低脂肪血和ALT 不合格率。
  • 摘要: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Cdk5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颈内动脉注射NRG1β干预治疗,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测试动物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量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透射电镜(TEM)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原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检测p35/p25、Cdk5在皮层神经元内的定位表达. 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程度损伤,mNSS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凋亡增加,p35/p25、Cdk5表达均增加(P<0.05);(2)NRG1β组、Ros组和Ros+NRG1β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显著改善,mNSS评分下降,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细胞凋亡减少;NRG1β组和Ros+NRG1β组,p35/p25表达较MCAO/R组显著下降(P<0.05),Cdk5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Ros组p35/p25、Cdk5表达较MCAO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Ros+NRG1β组神经元损伤最轻,mNSS评分明显下降,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35/p25、p-Tau表达最少(P<0.05).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NRG1β可以抑制Cdk5信号通路中p35/p25、p-Tau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并于脓毒症患者血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可溶性CD14亚型,通过对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组、103例降钙素原异常组及259例血培养阴性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14亚型和降钙素原,将可溶性CD14亚型结果与血培养及降钙素原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比较AUC值. 结果: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组中有73例可溶性CD14亚型结果异常,敏感度为82.00%,特异度为98.10%,总符合率93.97%,Kappa=0.835,P<0.01;103例降钙素原异常组中有72例可溶性CD14亚型结果异常,敏感度为69.90%,特异度为97.55%,总符合率89.73%,Kappa=0.726,P<0.01;ROC曲线分析图显示,可溶性CD14亚型AUC值(0.970)大于PCT AUC值(0.908),说明可溶性CD14亚型在诊断败血症的准确性方面高于PCT. 结论:可溶性CD14亚型检测在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方面高于降钙素原检测,与血培养结果高度相关,表明可溶性CD14亚型是一个新型有前景的脓毒症标志物.
  • 摘要:营卫权衡是指营卫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从现代意义上说,营卫权衡是指代谢与免疫系统在内外环境各种扰动因素作用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主涨落和调节、重新回归和维持有序稳态的过程和机制.权衡相失、权衡相夺是营卫权衡失常的病理机转,脉诊是判断营卫权衡状态变化的重要方法,“平治于权衡”是中医营卫治疗的根本目标.
  • 摘要:营卫来源于水谷是《内经》的传统认识.本文从营卫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观点,提出营卫来源于水谷的实质在于强调了代谢、免疫与饮食以及胃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密切联系.营卫学说可能是解开中医理论迷宫的一把钥匙,网络生物学可能是进行营卫复杂性研究的有效方法.
  • 摘要:1956-1958年毛主席教导人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的互补与整合,在认识论层次上就是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完整、系统、综合的把握.中医药学发展5000年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有先进的、超前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儒释道思想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切入点,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哲学是统领性学科,没有任何学科能离开哲学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医学也是如此.气、藏象、证、经络等中医理论本质性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前提和瓶颈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皆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桥梁.微观辩证和疗效评价两大领域是实验医学和检验医学融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最佳切入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是中医现代化的高端切入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为人类健康的目的是统一的,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医学一定会灿烂辉煌,直至中西医融合成为新的医学理论和模式-整体医学、系统医学、统一医学.本文从中西医学两种文化比较的角度,简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初步的想法和思考.
  • 摘要:检验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线.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它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体内客观而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工作者必须加强有效的合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确保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因此,一份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是检验科所追求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Claudin-5)表达的影响.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4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中毒组和NBP治疗组,每组48只.采用高压氧舱吸入法建立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并给予高压氧舱治疗.NBP治疗组于染毒后给予丁苯酞60mg/kg、每日2次灌胃,直至处死;正常组和CO中毒组给予等量纯橄榄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3、7、14d各取4只大鼠,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用免疫荧光标记及Western Blot法观察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ZO-1、Claudin-5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定位关系.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毒初期(<7天)CO组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严重损坏,脑组织ZO-1和Claudin-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同一时间点CO中毒组比较,NBP治疗组BBB功能和超微结构相对完整,各时间点ZO-1和Claudin-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也证明了同样的趋势. 结论:NBP可能通过上调ZO-1和Claudin-5蛋白表达、维持急性CO中毒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脑损伤.
  • 摘要:NLR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识别多种类型的内源性和外源性信号,是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分子平台,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近来,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ASH中NLRP3-caspase-1-IL-1β炎性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ASH在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特效的药物,实验室最近研究发现,中药柽柳提取物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缓解ASH小鼠模型的肝脏损伤,而柞蚕蚕雄蛾口服液可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改善并延缓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这为ASH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目前对于NLRP3炎性通路的研究,主要针对肝脏非实质细胞,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肝脏实质细胞对炎性通路也有不同程度的活化,基于肝脏实质细胞在数量上占有的优势,其作用不容小觑,对于NLRP3炎性通路在ASH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明确的是该通路的活化是影响AS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控NLRP3炎性通路各组分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诊治ASH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1)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胡黄连苷(Picr)组、VDAC1选择性抑制剂钌红(RuR)组、RuR+Picr组、VDAC1选择性激动剂精胺(Sper)组、Sper+Picr组,每组10只.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动物神经行为功能;ELISA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mblot检测VDAC1和核酸内切酶(EndoG)表达水平.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升高,ROS含量增加,皮质区变性细胞和凋亡细胞增加,VDAC1和EndoG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胡黄连苷组大鼠mNSS评分下降,ROS含量降低,皮质区变性细胞和凋亡细胞减少,VDAC1和EndoG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胡黄连苷Ⅱ可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DAC1表达而减少线粒体凋亡蛋白EndoG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抗炎化合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中具有巨大的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在MCAO/R后通过抑制c-Jun磷酸化从而保护神经元的机制及意义. 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行为功能,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依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BBB),尼氏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的超微结构,TUNEL及NeuN双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双标及western blot检测phospho-c-Jun的蛋白定位、定量及共表达. 结果:大鼠MCAO/R后mNSS评分升高,梗死体积增大,BBB的完整性破坏,神经元形态结构异常,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增多,神经元phospho-c-Jun蛋白表达增强.NRG-1β处理后可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伊文思蓝渗透率,减轻神经元的异常形态结构,降低神经元凋亡细胞数,抑制神经元c-Jun的磷酸化. 结论:NRG-1β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神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Jun的磷酸化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5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 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抑制剂组、抑制剂+治疗组.经颈内动脉注射5μl(2μg/kg)NRG1β干预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缺血脑组织磷酸化的MEK5、ERK5、MEF2C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表现出神经行为功能障碍,凋亡细胞增多,pMEK5、pERK5、pMEF2C表达代偿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pMEK5、pERK5、pMEF2C表达进一步增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神经行为功能改善.抑制剂组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增多,pMEK5、pERK5、pMEF2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抑制剂加治疗组大鼠pMEK5、pERK5、pMEF2C表达较抑制剂组明显增强,凋亡细胞数量较抑制剂组明显减少. 结论:NRG1β可以通过激活MEK5-ERK5-MEF2C信号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不可的逆肺疾病,是多种慢性肺疾病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提高,对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成熟.近年来研究发现肺纤维化中存在血管新生现象.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肺纤维化中影响血管新生的有关因素进行综述.,有的细胞因子既参与组织的修复又有助于纤维化的进展,比如TGF-β、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目前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血管新生在肺纤维化非实变区中确实存在,它的发生有助于纤维化病灶的形成,但它是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还是由肺纤维化导致肺血管的新生目前还不明确。
  • 摘要:慢性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阻抑炎症反应是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的重要途径.细胞共培养有利于观察细胞与细胞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用于体外细胞模型建立.建立LPS诱导A549/THP-1细胞共培养体外炎症模型,观察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A549间质转化及转录因子AP-1、NF-κB、STAT3的激活情况。研究人参、浙贝母、赤芍有效组分对LPS诱导的A549/THP-1细胞共培养炎症模型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中医药阻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目前,DK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基于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讨.本文从造模方法、中药单药研究、中医复方研究等方面对DKD实验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 摘要:目的:本文概括论述赵宗江教授及其团队研究采取补肾益髓生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概况,总结性陈述赵宗江教授针对该病所做的研究及其相应成果.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搜索条件为,作者=赵宗江,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检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总结.结果:补肾益髓生血法可以通过有效改善造血微环境、调控AA免疫功能进而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起到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治疗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