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5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454123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畜禽业、养殖与饲料、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2015年全国水处理技术交流会、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交流大会等;微生物制剂的相关文献由3724位作者贡献,包括江瀚、姚竣耀、谢悦波等。

微生物制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54123 占比:99.83%

总计:454900篇

微生物制剂—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制剂

-研究学者

  • 江瀚
  • 姚竣耀
  • 谢悦波
  • 何庆成
  • 冯艳忠
  • 王颖
  • 金波
  • 陈求稳
  • 李凤兰
  • 吴云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军
    • 摘要: 在蛋鸡的规模化养殖中,一旦发生疫病,将会在鸡群中快速蔓延,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无抗养殖技术是利用中草药、益生菌、抗菌肽、酶制剂等抗生素替代物来增强蛋鸡的机体免疫力,在防治常见疫病的基础上,还能发挥改善肠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提升蛋鸡的产蛋能力和鸡蛋品质的效果。概述了无抗养殖的概念以及推广无抗养殖的重要价值,从完善疫苗免疫程序、加强全周期“无抗”养殖管理、优化蛋鸡生长环境和减少鸡群应激反应等方面,总结了无抗养殖条件下提高蛋鸡疫病防治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 刘志国; 杨泽禹; 黄鹤忠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在河蟹养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养殖产量和产品规格较低、饲料利用率不高、病害频发等问题。特别是在病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养殖户过度使用渔药,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抗生素使用也会影响有益微生物,造成菌群结构失调;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养殖河蟹的口味与品质越来越差。近年来,商品蟹频繁检出硝基呋喃、氯霉素等抗生素含量超标,严重制约了河蟹出口贸易及国内的消费热度。为了保持河蟹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大力研发和推广绿色健康的河蟹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环境恶化也是导致河蟹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1]。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改良剂能够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对防治河蟹疾病、提高养殖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在河蟹养殖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是,关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对河蟹养殖影响的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的报道较少。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地区的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并逐渐推广使用河蟹配合饲料。
    • 高岩; 李志斐; 刘阳; 谢骏; 郭照良; 贾丽娟; 高书伟; 李奕潮; 王广军
    • 摘要: 探究微生物制剂的修复效果和最佳投放浓度,为实际应用微生物制剂修复白洋淀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奠定基础。采集鲥餱淀水陆交错带表层(0~20 cm)黑泥作为实验底泥,加入鲥餱淀湖水,投入组PP微生物制剂(成品活菌数不低于7×10^(10)个/g)浓度分别为3.0、5.0、10.0、20.0 mg/L。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对上覆水COD_(Cr)、总磷和总氮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33.57%、83.33%和42.98%,对底泥全氮和有机碳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31.16%和19.53%;底泥中多酚氧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提高;水体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蓝细菌门丰度下降明显,Candidatus Rhodoluna、Aquirestis和Hydrogenophaga(氢噬胞菌属)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荐微生物制剂投加浓度为3~5 mg/L(活菌个数不少于2.1×10^(8)~3.5×10^(8)个/L)。
    • 王宇威; 刘近春; 安秀琴; 柴茹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目前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尚未确定确切的治疗方法。随着肠-肝轴理论的提出,本研究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的代谢状况密切相关,除了肠道菌群本身,基于肠道菌群分泌、修饰和降解的代谢物也是宿主-菌群对话的重要媒介,同时也参与宿主代谢的调节,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的失调可以被认为是NAFLD病理生理学的调节者,这也为“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肝脏病理生理改变”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成为治疗NAFLD的一大热点,目前多个研究已经提出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应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如何参与NAFLD发病过程及针对肠道菌群靶向治疗NAFLD做一综述。
    • 吴林土; 徐火忠; 李贵松; 唐仕琴; 王勇军
    • 摘要: 为了扭转茶园土壤酸化及土壤肥力下降对茶叶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于2017—2019年,以浙江松阳茶园严重酸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年施用以芽孢杆菌和木霉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菌剂(90 kg·hm^(-2)),跟踪测定微生物菌剂处理对山地、梯田和水田等不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微生物菌剂施用后,试验区山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4.21提高到2019年的4.62,梯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3.58提高到2019年的3.94,水田茶园土壤pH从2017年的3.47提高到2019年的3.76,对照区茶园土壤pH无显著变化;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显著提高,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显著下降。连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阻控松阳茶园土壤酸化,对土壤肥力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 王立明
    • 摘要: 伴随着微生态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微生物制剂领域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进一步深入。人体微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的热门,动物微生物在人体微生物的带动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守护动物的肠态健康,并提升养殖水平是我们研究动物微生物制剂的初衷。本研究从当下新时期微生态的发展情况入手,对微生物制剂的应用优势及拓展应用情况进行集中讨论。
    • 摘要: “功能微生物绿色转化技术”团队定位于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实现微生物转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团队现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微生物转化与发酵:基于工业酶资源及创制工业菌株,完成核苷类药物的生物转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工艺路线、建立海量的基因工程菌株和酶资源库,实现药物和保健品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绿色酶促转化,目前部分核苷酶催化技术已实现产业化;2.功能微生物制.剂和产品开发:通过筛选和改造木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降解菌株和功能菌株,开发功能微生物制剂如SCP、饲用酶制剂、绿色生物防控菌剂、微生态制剂等应用与发酵、食品及饲料行业;3.环境微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技术建立绿色生产替代技术,并进行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及能源化开发.近5年,团队获批国际发明专利3件,国内发明专利20件,转让及联合开发技术成果10余项,在微生物生物转化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 刘燕勤; 张弟
    • 摘要: 目的探究微生物制剂联合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每日进奶量和体重增长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采取微生物制剂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微生物制剂联合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每日进奶量和体体重增长情况。结果研究组早产儿治疗后每日进奶量和体重增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制剂联合红霉素治疗的方式能显著提高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和体重增长量,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会生; 王文会; 赵四正; 杜逢艳; 马小兰; 韩庆彦
    • 摘要: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中成药和益生源(微生物制剂),检测鸡群的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效价,了解到添加清瘟败毒散、扶正解毒散、牛蟾颗粒三种中成药的鸡体内产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效价要比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规模养鸡场使用能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抵抗力,有利于规模鸡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 张国庆; 张积荣
    • 摘要: [目的]研究补喂1岁新疆褐牛微生物制剂后其对新疆褐牛体重、体尺增长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新疆褐牛健康和科学的饲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4头体型、体重[(260.70±18.26)kg]相近的健康1岁新疆褐牛,按照公母各半、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牛,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牛饲喂基础日粮不进行任何处理,试验组牛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每天每头牛补喂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为期90 d的补喂试验。[结果]在补饲的第90天试验组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7.19%(P0.05),但试验组总增长比对照组提高了71.44%(P0.05),但试验组的总增长和平均日增长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6.78%、27.27%(P<0.05)。试验组管围总增长比对照组提高了49.23%(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补喂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1岁新疆褐牛的体重和体尺,促进生长发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