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8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34篇、会议论文609篇、专利文献107143篇;相关期刊1363种,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84种,包括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2011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建设与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科技发展论坛暨2011年广东省医学会体检医学/健康管理学学术年会等;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233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莉、祝之明、范建高等。

代谢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34 占比:8.67%

会议论文>

论文:609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107143 占比:90.81%

总计:117986篇

代谢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代谢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刘莉
  • 祝之明
  • 范建高
  • 贾伟平
  • 田慧
  • 张丽
  • 郭志荣
  • 闫振成
  • 李静
  • 刘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沈炼伟; 朱洪柳; 王维
    • 摘要: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筛选该病的危险因素及构建该病的预测模型很有必要。目的:探讨国内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代谢综合征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中老年代谢综合征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随访数据,以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纳入左手肌力、右手肌力、站立时间、步行速度、从椅子上起立时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共9个变量探讨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在SPSS上进行倾向性评分与描述性分析,在Rstudio上将原始数据集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列线图模型构建及内部验证,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中老年人7384人,其中检出有代谢综合征518人(7%),无代谢综合征6865人(93%);②倾向性评分以1∶1从无代谢综合征的6865人中选出518人作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患病组,构建原始数据集,以7∶3将原始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728人)与验证集(308人);③模型的构建:根据训练集(建模队列)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出右手肌力、步行速度、性别、饮酒、站立时间等5个变量构建模型;模型的评价: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51-0.902),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④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op法,经过1000次有放回的重复抽样生成新样本,生成的校准曲线拟合良好;⑤模型的外部验证:由验证集(验证队列)检验,所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54-0.926),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拟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提示模型在验证队列也具有良好的效能;⑥构建的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由此得出的列线图,可根据右手肌力、步行速度、性别、饮酒、年龄、站立时间情况预测中老年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概率,有利于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
    • 马茂潇; 崔国峰; 张雪; 张虹; 刘又文; 岳辰
    • 摘要: 目的:代谢综合征对一系列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结果有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代谢综合征是否与脊柱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有关。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并发症的相关风险。方法:综合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有关代谢综合征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研究,相关结果指标包括全因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肺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败血症、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尿路感染、术后30 d再入院率、术后30 d再手术率、术后30 d死亡率和住院费用。对11种结果进行数据提取、Meta分析或定性研究系统综述。结果:(1)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283 593例患者,纳入的研究文献总体质量较好;(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全因并发症[RR=1.53,95%CI(1.22,1.93),P=0.000 3]、肺部并发症[RR=1.68,95%CI(1.29,2.17),P <0.000 1]、心血管并发症[RR=2.05,95%CI(1.47,2.87),P <0.000 1]、手术部位感染[RR=1.73,95%CI(1.37,2.20),P <0.000 01]和术后30 d再入院[RR=1.44,95%CI(1.16,1.79),P=0.001]的风险增加;(3)定性数据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脊柱融合术住院医疗费用增加有关。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脊柱融合术后全因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30 d再入院的风险。
    • 傅伟强; 周剑波; 吴雄健; 黄才斌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王天懿; 邵翠萍; 徐有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病例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纳入200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42例,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2例)、可疑代谢综合征组(9例)、无代谢综合征组(13例),并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临床检测指标.结果 42例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的患者,22例应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7例考虑为可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42例隐源性肝硬化患者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脏形态显著异常56例(71.79%),显著高于代谢综合征组的7例(31.82%)和可疑代谢综合征组的3例(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诊断肝硬化原因未明时,应重视排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代谢相关因素.
    • 李小红; 张慧美; 董卫欣; 姜丽
    • 摘要: 目的:探讨Watson关怀理论应用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体检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应用Watson关怀理论),各30例。观察两组收缩压、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24 h平均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atson关怀理论应用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改善血压及血糖、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韦琴; 史卫卫; 杨语嫣; 路笑颖; 曹亚景; 崔泽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截止2021年3月,联合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FokI rs2228570 G>A、BsmI rs1544410 G>A与MetS易感性关联的研究。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CI评估关联强度。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423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FokI rs2228570多态性可显著增加MetS遗传易感性,在等位基因模型(f vs.F)、显性模型(ff+Ff vs.FF)、隐性模型(ff vs.Ff+FF)及纯合子模型(ff vs.FF)下,OR及其95%CI分别为1.25(1.07~1.46)、1.25(1.09~1.44)、1.40(1.10~1.77)、1.51(1.13~1.03);BsmI rs1544410多态性可显著降低MetS遗传易感性,在等位基因模型(b vs.B)及杂合子模型(Bb vs.BB)下,OR及其95%CI分别为0.86(0.76~0.98)、0.77(0.62~0.95)。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MetS遗传易感性关系密切。FokI f等位基因可能是MetS发病的危险因素,BsmI b等位基因可能是MetS发病的保护因素。
    • 罗志杰; 叶艺
    •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处方在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0年6月-12月我院治疗的48例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2021年1月-7月48例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处方干预。比较两组代谢指征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代谢指征中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血管疾病危险指标中的代谢当量(METs)、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VO_(2)、心率恢复(HR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干预处方能够有效降低中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征,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 陈志恒
    • 摘要: 目的:探究新资源食品L-阿拉伯糖的减肥降糖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给予普通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L-阿拉伯糖低、中、高剂量组(0.03 g·kg^(-1)、0.05 g·kg^(-1)、0.08 g·kg^(-1)),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0.9%生理盐水,L-阿拉伯糖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L-阿拉伯糖溶液,每日1次,连续8周。试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其余组大鼠喂养高脂高糖饲料。每隔2周测定大鼠的体重、血糖值,第8周测定大鼠的脂肪总重、脂/体比、脂肪系数和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结果:和模型对照组比,L-阿拉伯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下降,血糖值下降,脂肪系数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资源食品L-阿拉伯糖能减轻大鼠体重,调节血糖,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善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减肥、降血糖功效。
    • 冀肖燕
    •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800例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包含患者4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12周不间断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腰臂比(WHR)、收缩压(SBP)水平、舒张压(DBP)水平、血浆空腹血糖(FPG)水平、糖化血糖蛋白(HbA1c)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O)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78.75%,观察组95.00%,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相对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WHR、SBP、DBP水平及血浆FPG、HbA1c水平与治疗前相对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对比均更低;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则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TCHO、LDL-C、HDL-C水平较治疗前比,以及组间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可显著提高患者降糖效果,同时降低患者WHR及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马宁果; 何涛; 刘甜甜
    • 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脂质蓄积指数(LAP)与血清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ApoB/ApoA1)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综合征(MS)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OS病人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MS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收集2组病人体格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内分泌相关指标,计算LAP与血清ApoB/ApoA1值。对比2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LAP、血清ApoB/ApoA1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PCOS合并MS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和非合并组在年龄、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激素(E2)、总胆固醇(TC)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腰围(WC)、舒张压(SBP)、收缩压(DBP)、体质量指数(BMI)、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A1、LAP高于非合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oB/ApoA1、LAP与年龄、WC、SBP、DBP、BMI、FSH、PRL、E2、T、FPG、FINS、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ApoB/ApoA1与LAP诊断PCOS合并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和0.845,ApoB/ApoA1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50.0%和100.0%,LA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7.5%和99.0%。二者联合诊断PCOS合并MS的AUC为0.818,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55.0%和100.0%,其预测效能低于LAP,高于ApoB/ApoA1。结论:LAP与血清ApoB/ApoA1比值可作为预测诊断PCOS合并MS的重要指标,其中LAP诊断PCOS合并MS的可信度高于ApoB/ApoA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