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柱融合

脊柱融合

脊柱融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1209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中国骨伤、国际骨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三届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2011年中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学术大会等;脊柱融合的相关文献由1622位作者贡献,包括崔福斋、徐文利、倪斌等。

脊柱融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1209 占比:99.23%

总计:61685篇

脊柱融合—发文趋势图

脊柱融合

-研究学者

  • 崔福斋
  • 徐文利
  • 倪斌
  • 杨惠林
  • 王刚
  • 王昶明
  • 钱邦平
  • 冯育才
  • 姜为民
  • 宋跃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茂潇; 崔国峰; 张雪; 张虹; 刘又文; 岳辰
    • 摘要: 目的:代谢综合征对一系列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结果有负面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代谢综合征是否与脊柱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有关。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并发症的相关风险。方法:综合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OVI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有关代谢综合征患者脊柱融合术后并发症的相关研究,相关结果指标包括全因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肺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败血症、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尿路感染、术后30 d再入院率、术后30 d再手术率、术后30 d死亡率和住院费用。对11种结果进行数据提取、Meta分析或定性研究系统综述。结果:(1)共纳入8项研究,包括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和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283 593例患者,纳入的研究文献总体质量较好;(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全因并发症[RR=1.53,95%CI(1.22,1.93),P=0.000 3]、肺部并发症[RR=1.68,95%CI(1.29,2.17),P <0.000 1]、心血管并发症[RR=2.05,95%CI(1.47,2.87),P <0.000 1]、手术部位感染[RR=1.73,95%CI(1.37,2.20),P <0.000 01]和术后30 d再入院[RR=1.44,95%CI(1.16,1.79),P=0.001]的风险增加;(3)定性数据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脊柱融合术住院医疗费用增加有关。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脊柱融合术后全因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和术后30 d再入院的风险。
    • 蔡元庆; 刘谟震; 李忠海
    • 摘要: 背景:脊柱融合术中选择有效的植骨材料十分有必要,自体骨移植被视为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但其存在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同种异体骨供骨量充足、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不同的同种异体骨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脊柱融合中展现了良好的成骨能力。目的:综述近年来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1990-2022年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fresh frozen bone,autograft,allograft,freeze-dried bone,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allograft spacer,spinal fusion”;中文检索词:“新鲜冰冻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骨,脱矿骨基质,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经筛选后最终纳入9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新鲜冰冻骨由于其存在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风险临床运用较少;冷冻干燥骨移植虽然存在延迟愈合,但是其最终融合效果与自体骨相似;脱钙骨基质常作为自体骨填充剂或用于填充椎间融合器而最大发挥其融合能力,与硫酸钙或羟磷灰石等载体的联用使其可塑性和成骨活性提升明显;新型解剖型同种异体椎间融合器成骨活性好、临床融合率高、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的正常形状。现有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同种异体骨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能达到与自体骨一样的融合效率,并且和自体骨一样安全,是外科医生良好的选择,在临床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 杨军; 杨群; 张锐; 姜畅
    • 摘要: 背景:腰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骨质破坏明显、神经症状显著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应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18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2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不同随访期间影像学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在术后6个月左右逐渐稳定,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等;④提示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手术节段植骨融合,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李键; 鲍正齐; 周平辉; 朱瑞直; 李志想; 王金子
    • 摘要: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2-7颈椎前凸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 Cobb角增大(P0.05);在LAMP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1倾斜角患者(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 杨军; 杨群; 张锐; 姜畅
    • 摘要: 背景:腰椎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骨质破坏明显、神经症状显著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应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18例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2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8个月;②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下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不同随访期间影像学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在术后6个月左右逐渐稳定,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及内固定断裂等;④提示新型可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用于腰椎结核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手术节段植骨融合,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李键; 鲍正齐; 周平辉; 朱瑞直; 李志想; 王金子
    • 摘要: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_(2-7)颈椎前凸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 Cobb角增大(P0.05);在LAMP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_(2-7) 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1倾斜角患者(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 宋跃明; 杨曦
    • 摘要: 脊柱融合重建手术对生物材料有巨大的需求,而现有的脊柱融合材料无论从成骨活性、骨传导性以及骨诱导性方面,距离“金标准”材料——自体骨仍有明显的差距。本文主要从脊柱融合术中填充植骨材料、骨诱导材料以及支撑重建材料三个方面,对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不同脊柱融合材料的研发历史和应用现状做一述评,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和缺陷,期望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能进一步推动脊柱融合材料的革新,提高脊柱融合手术整体疗效。
    • 张志辉; 刘毅; 葛志宏; 熊建卫; 谢静波; 胡建平; 刘剑军
    • 摘要: 目的:探究漂浮体位下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丰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漂浮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体位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位摆放耗时、椎间融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疼痛程度(VAS评分)、功能障碍(OD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结果: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体位摆放耗时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漂浮体位下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其手术时间,促进术后生活质量恢复。
    • 王志强; 刘晓印; 梁思敏; 陈振; 杨万忠; 戈朝晖
    • 摘要: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plate fixation,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月25例使用PIVOX系统行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 3/4节段9例,L 4/5节段1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术后第1天、6个月、12个月拍摄腰椎X线片和MRI,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在MRI T2WI轴位像上测量椎管面积;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术后1、6、12个月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17(14.3±1.7)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术前分别为(6.0±1.2)分、(6.0±0.9)分和(60.4±4.7)%,术后12个月下降至(2.4±0.6)分、(2.4±0.5)分和(28.0±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977、186.468、163.442,均P=0.000)。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23/25)。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F=382.019、345.856、828.641、918.444,均P=0.000),术后6、12个月与术后第1天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率为88%(22/25),术后12个月均达骨性融合。融合器沉降率24%(6/25),为0级沉降,未产生临床症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4/25),包括侧方钢板移位1例,腰大肌无力1例,大腿前侧疼痛2例,无螺钉断裂、终板塌陷、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IVOX系统行OLIF-LP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 周若舟; 房佐忠; 邓国兵; 王元嵩; 李劲松
    • 摘要: 目的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575.55和1436.967,均P=0.000);②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2.402和1.952,P=0.129和0.171);③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6.469和9.116,均P=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65.454和614.002,均P=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1.221,P=0.305);②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31.005、649.492和18.185,均P=0.000);③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7.420、213.145和19.963,均P=0.000)。结论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