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447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1篇、会议论文209篇、专利文献586395篇;相关期刊687种,包括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23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2014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感染病分会学术年会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由10338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建高、陆伦根、施军平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1 占比:0.70%

会议论文>

论文:20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86395 占比:99.26%

总计:590745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文趋势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研究学者

  • 范建高
  • 陆伦根
  • 施军平
  • 赵文霞
  • 陈东风
  • 季光
  • 厉有名
  • 谭华炳
  • 李军祥
  • 曾民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时学秀; 贠文晶; 王海旭; 赵颖颖; 杨亚楠; 孙同文
    • 摘要: 背景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因较多,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较高,垂体功能减退导致激素缺乏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垂体功能减退在肝硬化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合并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时年龄为9~20岁,诊断肝硬化时年龄为16~24岁,中间相隔时间为3~14年。8例患者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为生殖细胞瘤手术(4例)、颅咽管瘤手术(2例)、鼻咽癌放疗(1例)及垂体柄阻断综合征(1例)。肝脏活检诊断为肝硬化2例,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6例,诊断肝硬化前均未进行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乏力、纳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例患者均有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常规、肝纤四项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7例患者表现为抗利尿激素及肝功能异常,6例患者表现为垂体-肾上腺轴、凝血功能和血脂异常。所有患者根据需要补充醋酸去氨加压素、甲状腺激素、氢化可的松及性激素,4例患者行GH替代治疗。随访1年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肝纤四项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8例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诊断肝硬化前均有数年的激素缺乏病程,均存在甲状腺激素、性激素、GH、IGF-1、血常规、肝纤四项和影像学检查异常,乏力、纳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矮小、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1年可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肝纤四项等指标改善。
    • 傅伟强; 周剑波; 吴雄健; 黄才斌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吕春卉; 李大炜; 王小洁; 康晓平; 韩宗晟; 朱允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68例,其中75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另93例接受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两组均观察3个月.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清FINS、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3个月末,联合组HOMA—IR为1.8(1.0,2.7),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2.1(1.3,3.5),P0.05];联合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为2.1(1.9,3.3)mmol/l,显著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2.7(2.1,3.5))mmol/l,P0.05]、AST[57(47,72)U/L对57(46,64)U/L,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2.5(2.2,3.3)mmol/l对2.6(2.1,3.4)mmol/l,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T2DM患者可改善血糖和部分血脂指标水平,其对肝脂肪变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任洁; 郝巧歆; 黄成河; 陈勋; 卢欣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58例、NAFLD患者66例和健康人60例,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针对16 srRNA基因V3~V4高变序列进行扩增测序,通过与肠道菌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肠道菌群的种类和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粪拟杆菌门显著高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粪拟杆菌门又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粪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NAFLD组或健康人(P<0.05),NAFLD组厚壁菌门、柔嫩梭菌属、厌氧棍状菌属和布劳特菌属丰度又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NAFLD合并T2DM组HOMA-IR指数、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分别为(2.8±1.3)、(52.3±11.7)ng/mL和(2.3±1.1)mg/L,显著高于NAFLD组[分别为(1.6±0.7)、(48.7±10.2)ng/mL和(1.6±0.9)mg/L,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1.3±0.3)、(33.2±8.4)ng/mL和(1.2±0.4)mg/L,P<0.05].结论 NAFLD合并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而且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需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 王万民; 田涛; 宁云绸
    • 摘要: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新诊断的T2DM合并NALFD患者生化指标、肝脏及腹部脂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3月间某院收治的76例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对照组,利拉鲁肽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联素(ADP)、白介素-6(IL-6)、皮下脂肪面积(SAA)、内脏脂肪面积(VAA)、总脂肪面积(TAA)、肝脏脂肪含量(LF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BG、HbA1c、F-Ins、HOMA-IR、TC、TG、LDL-C、ALT、AST、γ-GT、vaspin、AD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利拉鲁肽组组的FBG、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F-Ins、HOMA-IR、TC、TG、LDL-C、ALT、AST、γ-GT、vaspin、ADP、IL-6、SAA、VAA、TAA、LF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用于新诊断T2DM合并NAFLD的治疗能够改善糖脂代谢及肝功能,降低肝脏及腹部脂肪含量。
    • 王银银; 李鹏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以外其它多因素参与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因包括饮食、代谢、遗传、肠道微生态及炎症等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该病不仅会影响肝胆等消化系统,还与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紊乱、血脂紊乱、血液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1-2]。
    • 黄龙; 刘霜; 陈煜; 段钟平
    • 摘要: 目的借助新型组织工程人工肝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探讨杞黄葛复方对肝脏组织细胞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肝脏,去细胞后加入人HepG2细胞制备组织工程肝脏。再细胞化完成后,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用高脂培养基培养;杞黄葛复方组用高脂培养基培养,于第6天同时灌注100μg/mL的杞黄葛复方培养3 d。3组均于第8天培养结束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 ng/mL、10 ng/mL、100 ng/mL、1μg/mL、10μg/mL、100μg/mL、1 mg/mL)的杞黄葛复方浓缩液干预后肝细胞存活率;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杞黄葛复方组HepG2细胞中三酰甘油(TG)、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RT-qPCR检测模型组和杞黄葛复方组HepG2细胞中肝脏脂质合成途径相关酶[酸转位酶(CD36)、载脂蛋白B(ApoB)、脂肪酸合酶(FAS)、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和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杞黄葛复方各浓度组高脂培养的人HepG2细胞存活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HepG2细胞中TG、ROS、MD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杞黄葛复方可以通过下调肝脏脂质合成途径相关酶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减少TG合成;可以通过减少ROS、MDA产生和提高SOD活性而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肝脏。
    • 刘奕婷; 王巍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中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39942例参加健康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P与NAFLD检出情况之间的关联及LAP对NAFLD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男性和女性中NAFLD的检出率随着LAP值的升高而逐渐递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LAP与男性和女性NAFLD的患病风险均呈正相关;在女性中,LAP第二、三、四分位数组与第一分位数组相比,NAFLD患病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2.816(2.178~3.640),5.469(4.219~7.090)和8.467(6.351~11.288),男性中对应的OR值(95%CI)分别为5.868(4.965~6.936),22.299(17.892~27.791)和80.590(61.152~106.206)。ROC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LAP诊断NAFLD的阈值为20,曲线下面积为0.86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5%和75.99%;在男性中,LAP诊断NAFLD的阈值为26.4,曲线下面积为0.819,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6%和75.45%。结论 LAP作为一项方便简单的生物学合成指标,与NAFLD的患病密切相关,且LAP对NAFL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段绍杰; 刘尊敬; 陈佳良; 姚树坤
    •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各危险因素指标预测NAFLD的最佳临界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受试者共708例,分为NAFLD组(426例)和对照组(28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模型及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年龄、男性、腹围、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849(95%CI:0.819,0.879)、88.5%、67.4%、0.562。各项危险因素中,腹围、BMI、ALT及TG的AUC均>0.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2.25cm、25.08kg/m^(2)、28.50U/L和1.38mmol/L。结论:构建的NAFLD风险预测模型诊断效能良好,联合各危险因素指标的最佳临界值,可用于NAFLD的早期预防筛查。
    • 李立; 孟宪红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肝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近年来,NAFL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NAFLD已成为全球肝病的主要病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医学界最新研究所得的一种独特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分子,其利用与疾病相关的microRNA(miRNA)之间产生作用,从而对疾病起到关键的调控影响,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全新临床诊断标志物。本文对已有研究的circRNA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概述,以助于从circRNA出发,为NAFLD的靶向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