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肠道微生物组

胃肠道微生物组

胃肠道微生物组的相关文献在2017年到2023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专利文献476864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中国临床保健杂志、河北中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 胃肠道微生物组的相关文献由625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德文、曾胜澜、杨慧霞等。

胃肠道微生物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76864 占比:99.97%

总计:477024篇

胃肠道微生物组—发文趋势图

胃肠道微生物组

-研究学者

  • 毛德文
  • 曾胜澜
  • 杨慧霞
  • 胡世莲
  • 刘誉
  • 柳杨
  • 秦胜堂
  • 肖伟松
  • 覃小宾
  • 丁西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傅伟强; 周剑波; 吴雄健; 黄才斌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近年研究揭示肠-肝轴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运动、饮食、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粪菌移植、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NAFLD。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及以调整肠道菌群为NAFLD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与NAFLD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菌群可作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将为临床医师治疗NAFLD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 宋昕; 孙莹; 张琦; 耿涛
    • 摘要: 目的基于RANKL/RANK/OPG通路研究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患者177例为研究对象,以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关节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1、OC、BALP、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关节液中RANKL、RANK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OPG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双歧杆菌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332,P<0.05),与血清OC、BALP和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r=-0.318、-0.408、-0.371,P<0.05);肠杆菌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378,P<0.05),与血清OC、BALP和TRACP-5b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43、0.364,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能够通过RANKL/RANK/OPG通路影响骨代谢,导致绝经后老年女性骨代谢异常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 崔文秀; 黄浩
    • 摘要: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内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短暂的大脑功能紊乱综合征[1]。目前全球有超7000万癫痫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在癫痫患者中非常普遍,发生率高达50%以上,其中合并抑郁症最常见,抑郁症比癫痫本身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鉴于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加重抑郁症状,现有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增加癫痫发作,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对于癫痫共病抑郁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朱贞洋; 陈晴晴; 伍建林
    • 摘要: 长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随着肠-脑轴(GBA)的提出,逐渐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在T2DM相关脑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多模态MRI研究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T2DM相关脑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郭紫薇; 张嘉鑫; 李硕; 李晓斌; 朱顺; 靳茜; 李小科; 叶永安
    • 摘要: 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存在密切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CHB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肠道菌群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CHB及其相关肝病的病情发展和菌群的调节在CHB及其相关肝病诊治中的作用,以期为CHB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王瑜; 詹佳梅; 罗晓红
    • 摘要: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孕妇这一特殊群体的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妊娠期为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除生殖、循环、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性适应性变化外,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妊娠期母体高脂/低纤维的饮食结构、孕妇肥胖、妊娠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会导致母体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从而可能会增加子代发生肥胖症、免疫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此适时对妊娠期母体进行肠道微生物群的检测,以便及时干预调节失调的肠道菌群,同时对孕妇进行健康宣教,可降低子代各种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人口整体身体素质。
    • 高艳颖; 向慧玲; 梁静; 韩涛; 张旭
    • 摘要: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益生菌对肝癌具有一定影响,二者均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效果。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调控代谢物水平、产生内毒素、诱发细菌移位和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等机制参与肝癌的病理过程;而益生菌可通过维持肝肠循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繁殖、降低致癌物毒性等机制发挥有效预防肝癌的作用,其可作为后续临床肝癌预防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 杜菲; 李英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病率极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D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反应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失调与DN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明确DN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备受关注,本文就老年DN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邓辉; 张斌; 朱彬; 迪丽胡玛尔·扎依尔; 王伟仙; 郭春霞; 杨东亮; 郑昕; 王俊忠; 王宝菊
    • 摘要: HBV、HCV感染常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病毒性肝病关系密切。本文就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提供更多思考。
    • 肖雪; 王宇琦; 赖晓岚; 钟绍涛; 赵翠柳; 刘丹; 李琳; 谭荣韶; 杨红玲
    • 摘要: 背景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低出生体质量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巨大儿的发生不仅可增加母婴产时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增加个体成年后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寻找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目的探讨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516例新生儿及其孕母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组(LW组,n=24)、正常体质量儿组(NW组,n=479)、巨大儿组(OW组,n=13)。采集孕母的肠道菌群参数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QIIME软件进行孕期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和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分析,分别对三组孕妇肠道菌群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两两比较,识别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菌群;通过线性模型MaAsLin进行多元分析,以捕获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微生物属之间的相关性;通过Boruta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分别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OTUs)构建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类预测模型,探究孕妇肠道菌群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三组孕母的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发现,门水平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物种丰富度最高,属水平里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明显富集,三组间门水平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LEfSe分析发现:与LW组比较,NW组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罗氏菌(Roseburia)明显富集(P<0.05),而芽孢杆菌(Bacillaceae)、萝卜属菌(Raphanus)、甲烷球形菌(Methanosphaera)、巴氏杆菌(Barnesiellaceae)、普雷沃氏菌(Paraprevot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NW组比较,OW组属巨单胞菌(Megamonas)、属粪球菌(Coprococcus)、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cc-115、梭菌(Closrtidiaceae)、另枝杆菌(Alistipes)明显富集(P<0.05),而布劳特氏菌(Blautia)和伊格尔兹氏菌(Eggerthella)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LW组比较,OW组Closrtidiaceae、Alistipes菌群明显富集(P<0.05),而Barnesiellaceae丰度明显降低(P<0.05)。基于实验室检测指标分类器模型、肠道菌群OTUs分类器模型,区分NW组与LW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7,区分NW组与OW组的AUC分别为0.65、0.78。结论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对应孕母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孕母肠道菌群OTUs模型可区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大小,孕妇肠道菌群可能是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的一个良好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