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5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微生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1篇、会议论文182篇、专利文献32637篇;相关期刊715种,包括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140种,包括第12届两岸三地优质鸡的改良生产暨发展研讨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等;芽孢杆菌的相关文献由2302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坚、堵国成、李江华等。

芽孢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1 占比:5.75%

会议论文>

论文:182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32637 占比:93.73%

总计:34820篇

芽孢杆菌—发文趋势图

芽孢杆菌

-研究学者

  • 陈坚
  • 堵国成
  • 李江华
  • 刘龙
  • 刘波
  • 张杰
  • 鹿秀云
  • 马平
  • 郭庆港
  • 李社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冬莹; 王爽; 肖洋
    • 摘要: Bacillus属由于其成员表现出广泛的多系性以及彼此间几乎没有共同点,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分类和系统发育异常的属。随着测序技术和纯培养技术的进步,自Cohn建立Bacillus属以来,不断有新的菌株从不同生境中被分离,也有许多该属的成员被重新分类为其他的属。Bacillus属由于其具有芽孢的特性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不同环境,其嗜盐嗜碱成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双重极端微生物类群,在盐碱的双重压力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代谢途径、新的调控机制及与这些生理生化特征有关的新基因类型。因此,针对Bacillus属中嗜盐嗜碱菌的发现历史、分布与分类现状、生理生化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嗜盐嗜碱芽孢杆菌新物种资源的挖掘及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叶子兰; 吴生亮; 姜立春; 阮期平
    • 摘要: 旨在从微生物降解的角度出发,解决苯酚大量应用带来的含酚废水对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富集培养、驯化筛选和平板划线等方法,从某化工厂废水中分离得到4株苯酚降解菌。利用4-氨基吡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苯酚降解能力,筛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Y_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降解特性表明:该菌在苯酚浓度为1100 mg/L时,36 h内使苯酚浓度降至110 mg/L,降解率可达90%。菌株Y_1的苯酚降解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含酚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黄英; 彭晴; 王荃; 徐小轻; 张宇微; 马蓝; 石波; 乔宇
    • 摘要: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芽孢杆菌细胞毒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细胞以及活性测定方法,确立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为受试细胞,MTT比色法作为芽孢杆菌代谢物细胞毒性的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81株不同来源芽孢杆菌的细胞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有16株芽孢杆菌具有细胞毒性。通过毒素编码基因PCR、溶血性试验和抗体免疫反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16株芽胞杆菌的毒性。与体外测定方法相比,建立的细胞毒性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且适用于不同株系芽孢杆菌在细胞水平的安全性评价,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姜毅; 汤鼎; 周宇诚; 丁聪聪; 赵兴青; 柴育红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菌株还原Cr(Ⅵ)的机理,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Cr耐受的菌株Bacillus sp.T124,对该菌株去除Cr(Ⅵ)的效率和Cr(Ⅵ)的还原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T124可以有效去除Cr(Ⅵ),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LB培养基中48 h还原率达到43.2%。此外,在作为菌体电子供体的6种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乙酸钠和甘露醇)中,果糖对Cr(Ⅵ)的还原效果最好,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HCO_(3)^(-)的添加对Cr(Ⅵ)的生物还原抑制作用最明显。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经Cr(Ⅵ)处理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图谱的分析表明菌株对Cr(Ⅵ)的还原产物为Cr_(2)O_(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还原过程有烷基和羧基以及多糖的参与,并且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确定了去除Cr(Ⅵ)的途径为生物还原而非生物吸附。研究表明,生物还原是Bacillus sp.T124去除Cr(Ⅵ)的主要途径,碳源和共存离子是Bacillus sp.T124对Cr(Ⅵ)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 温冬灼; 张智; 魏罡; 张晓彤
    • 摘要: 【目的】筛选沼气发酵液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为沼气发酵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高效菌株。【方法】利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纤维素酶活测定进行复筛,从沼气发酵池中分离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对菌株产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进行单因素优化,以滤纸酶活为指标,并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对菌株接种量、培养时间、初始pH值、温度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BBD)优化纤维素降解菌产酶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发酵产酶培养基最佳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75%、蛋白胨含量6%、硫酸镁添加量0.0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2%;产纤维素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6°C,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4%,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其滤纸酶活达到98.49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约1.6倍。【结论】根据菌体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为沼气发酵利用和纤维素酶的工业化开发提供了高效菌株,建议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的生产利于其在工业水平上的应用。
    • 彭凡洋; 赛务加甫; 冷青文
    • 摘要: 将24只3月龄的新疆哈萨克羔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口服生理盐水;试验组羔羊口服10^(8) CFU以上的芽孢杆菌HS06菌液。饲喂14 d后采样测定肠道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以及IL-6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肠道不同肠段绒毛长度、黏膜厚度及肌层厚度皆显著增加(P0.05)。表明芽孢杆菌可有效改善哈萨克羔羊的肠道形态发育,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升机体的免疫活性。
    • 佀胜利; 邹莎莎; 吴书云; 王成湘
    • 摘要: 从林下腐熟土壤中筛选可降解纤维素的天然微生物,经过初筛、复筛得到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DT13,革兰氏染色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 DT13)。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arboxymethyl Cellulase Activity,CMCA)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菌株DT13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40°C、发酵时间96 h。
    • 陈国军; 李鹏燕; 刘丽媛; 陈桂贤; 韩群鑫; 陈伟平; 胡君易; 林庆胜
    • 摘要: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利用根围促生细菌芽孢杆菌研发十字花科蔬菜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菜心种子萌发试验,统计分析其根长、株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观察菜心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采用的6种芽孢杆菌均具有提高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最终筛选出对菜心幼苗生长有良好促进效果的芽孢杆菌以及其最适处理浓度是枯草芽孢杆菌(湖北)10000倍液和枯草芽孢杆菌(河北)10000倍液。[结论]根围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生作用,可以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的材料。
    • 陈炜婷; 邓伟; 李海涛; 陈洁; 胡慧娜
    • 摘要: 从台山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区海域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六价铬Cr(VI)抗性菌株Y1,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比对研究,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C,最佳生长pH为7.5;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时,该菌株的去除效果最佳,对Cr(VI)的去除效率可达88.0%。对反应过程中的pH、温度、盐度以及Cr(VI)初始质量浓度进行调节,对于改善Cr(Ⅵ)抗性菌株去除Cr(Ⅵ)污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徐丹阳; 杨鹏; 杨章明; 甘勇; 陈寿明; 杜晓; 梅运鹏; 姚峰; 安德荣
    • 摘要: 烟草黑胫病与烟草根黑腐病俗称“双黑病”,近年来,在黄淮、武陵秦巴烟区,特别是陕西、四川、河南等省有逐年加重之势,渐成为影响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目前以微生物菌剂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在防治烟草“双黑病”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绿色防治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大量、不同方面的研究仍较为分散和凌乱。本文系统论述了近10a来烟草黑胫病及烟草根黑腐病防控研究概况,特别是对芽孢杆菌生物农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芽孢杆菌由于其低毒无污染、抗菌谱广、抑菌活性物质种类多等特点而受到关注,且在烟草大田生产中已有多种芽孢杆菌投入使用。对于“双黑病”的防治,芽孢杆菌生物农药的应用潜力巨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