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矿化

生物矿化

生物矿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78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基础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3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923933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高校地质学报、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生物矿化的相关文献由1969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健明、钱春香、邱坚等。

生物矿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3933 占比:99.93%

总计:924544篇

生物矿化—发文趋势图

生物矿化

-研究学者

  • 欧阳健明
  • 钱春香
  • 邱坚
  • 唐睿康
  • 王迎军
  • 陈晓峰
  • 孙振亚
  • 沈玉华
  • 张荣庆
  • 谢安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慧佳; 张慧卿; 冯莹; 魏士平
    • 摘要: 产脲酶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其对碳酸钙的矿化作用被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和环境等各项工程领域;本研究旨在从北戴河新河河口海洋沉积物中分离产脲酶细菌,探讨其诱导形成碳酸钙的特征,为地质与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材料。从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出33株细菌,经筛选,其中有10株细菌具有产脲酶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3株细菌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而其他7株细菌属于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对其中两株有代表性的菌株人苍白杆菌(O.anthropic)CP57和赖氨酸芽孢杆菌(L.fusiformis)CP66诱导形成碳酸钙沉淀进行了实验,X射线晶体衍射(XRD)分析表明:CP57菌株诱导形成的沉淀由方解石组成,而CP66菌株诱导形成的沉淀则包含了方解石和球霰石两种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显示:CP57形成的沉淀呈不规则形,而CP66形成的沉淀包含了不规则形和球形两种形态;进一步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两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沉淀进行了矿物相的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形碳酸钙沉淀为方解石,球形碳酸钙沉淀为球霰石;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细菌所形成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P57形成的沉淀分别在波数1422 cm^(-1)、875 cm^(-1)和711 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和方解石的FTIR图谱特征吻合;而CP66除出现以上方解石的吸收峰外,还在1081 cm^(-1)和743 cm^(-1)处出现明显对应球霰石的特征吸收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细菌诱导碳酸钙形成不同的形貌和晶相奠定了基础。
    • 高启禹; 徐光翠; 崔彩霞; 张文博
    • 摘要: 铁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铁储存蛋白,在不同的微生物体中普遍存在。通过对典型的微生物铁蛋白分子(FTN)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归纳分析发现,铁蛋白依赖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在铁的补充、转运、氧化、成核和储存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也对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影响显著。同时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铁蛋白进行相应的分子改造,增加了其作为纳米载体的应用潜能。其次铁蛋白自身特殊的自组装特性,能够满足对药物或其他物质的目的性装载。为进一步探讨铁蛋白在微生物体内的作用特性和功能机制,本文就微生物铁蛋白的结构特点、铁的作用及释放机制、铁的调控与储存、铁蛋白的分子改造及其应用与研究展望进行了相关综述。
    • 方亮
    • 摘要: 深入研究有机模板控制合成仿生材料的过程,得到性能优良的材料,这一直是材料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以CaCl_(2)和NH_(4)HCO_(3)为原料,以明胶为模板,采用气体扩散法仿生合成碳酸钙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未添加明胶基质时,CaCO_(3)样品主要为方解石型,呈多层叠状.当明胶溶液浓度达到1.5%时,形貌较佳.故说明在溶液中添加明胶基质,可以改变结晶生长方式,合成特定晶型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
    • 李倩玮; 王雨竹; 张宇鑫; 陈春茂
    • 摘要: 分别以产脲酶菌株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K.oxytoca)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N.crassa)为模板,利用生物矿化法制备了纳米磁性氧化铁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测试法以及磁滞回归线等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主要为Fe_(3)O_(4)/C复合物,球状颗粒,粒径约为20 nm,具有良好的顺磁性。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以K.oxytoca为模板在20 mmol/LFe^(2+)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磁性氧化铁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为69.8%,2 h吸附量为6.98 mg/g;以N.crassa为模板在10 mmol/LFe^(2+)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磁性氧化铁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较弱,吸附率为47.2%,2 h吸附量为4.72 mg/g。
    • 胡艺豪; 姜明玉; 曹文瑞; 萨仁高娃; 于心科; 常凤鸣
    • 摘要: 为了解海洋微生物的生物矿化作用在大洋铁锰结核形成过程中的意义,选取芽孢八叠球菌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实验室模拟中性有氧环境下的生物矿化实验,测定了Fe生物矿化过程中Fe离子浓度与价态的变化、细菌表面形态与矿物成分的变化。反应过程中,通过与死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对比研究,有菌实验组的总Fe浓度、Fe^(2+)浓度和Fe^(3+)浓度下降最快,尤其是在前24 h。TEM照片显示细菌表面有明显的矿物颗粒生成,对这些矿物颗粒进行EDS分析测定,推测为Fe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实验结果表明,以芽孢八叠球菌为代表的海洋微生物在中性有氧条件下,通过主被动相结合的过程,对Fe产生了明显的矿化作用,揭示了微生物矿化作用对大洋铁锰结核形成的贡献。
    • 岳建伟; 陈颖; 赵丽敏; 张宝玺; 孔庆梅; 顾丽华; 卢会芳
    • 摘要: 戚城遗址本体土质为粉质黏土,存在结构松散、强度低、毛细作用强烈及水稳定性差等不利特性,如何改善修复遗址土的性能令人关注。选用糯米浆、石英砂、氧化铝、氟化钙作为外加材料,对戚城遗址粉质黏土进行改良,制备仿遗址土。研究0%、1%、3%、5%、7%、9%糯米浆浓度下仿遗址土的力学性能、显微结构及色差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糯米浆浓度的增加,土样的强度和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黏聚力呈线性递增趋势;3%浓度糯米浆改良仿遗址土的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内摩擦角最大,显微结构密实;对试样进行色差分析,仿遗址土、3%浓度糯米浆仿遗址土与遗址土间的色差均较小。采用糯米浆对MICP技术进行改良,发现糯米浆可以提高细菌活性,促进碳酸钙生成,随着养护天数的增加,改良MICP土体强度持续提高,生物矿化时间长。
    • 毛晓敏; 刘涛; 郭娜; 郭章伟; 董丽华
    • 摘要: 目的研究船舶低合金钢在模拟南海到北极的航行过程中的腐蚀情况,探索它在环境交变条件下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方法选用3种温度(37、25、4°C)及相对应的典型海洋细菌,包括大西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和养料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cibarius),模拟航行往返过程中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21 d为一个实验周期,每7 d改变一次温度和细菌种类,采用扫描电镜(SEM)、白光干涉、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材料的腐蚀行为进行表征分析。同时,将相同的低合金钢试样浸泡在无菌海水中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浸泡在无菌海水中,当初始温度为37°C时,低合金钢的初始腐蚀速率较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逐渐减小;当初始温度为4°C时,低合金钢的点蚀情况较严重,但腐蚀速率变化不大。浸泡在有菌海水中,初始温度为37°C时,低合金试样表面有大量方解石结构的碳酸钙镁盐沉积,从而较好地抑制了均匀腐蚀和点蚀的发生;当初始温度为4°C时,低合金钢试样表面点蚀严重,EDS能谱分析证明低合金钢试样在低温环境中没有明显的碳酸钙镁盐沉积。结论初始海水温度和细菌种类的不同会造成船用低合金钢腐蚀行为的极大差异,其原因主要是高温下细菌会诱导产生碳酸钙镁盐,并在低合金钢试样表面沉积,从而明显抑制了腐蚀;在低温环境下,细菌难以诱导碳酸钙镁盐的沉积,试样的均匀腐蚀和点蚀会非常严重,一旦发生腐蚀,即便后期再形成矿化产物膜也难以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 周玥旻; 王晓雨; 唐睿康
    • 摘要: 生物矿化是生命体通过调控无机矿物的成核、取向、生长和组装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过程。借鉴生物矿化的原理,可利用有机基质实现无机材料的可控合成,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更有趣的是,将材料和生物体从结构和功能两个层面整合,利用材料-生物之间的协同调控,可构筑出新功能生命体,这也是仿生矿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首先介绍生物矿化的基本理论和自然界中的生物矿化现象。随后通过对生物矿物结构和功能的阐述,提出仿生构筑新功能生命体的概念,并系统介绍构筑新型材料-生物体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新功能生命体在环保、能源、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局限和问题展开讨论,对实现智能仿生构筑生命体的研究进行展望。我们认为基于仿生矿化构筑新功能生命体的研究能够推动学科边界不断融合,为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 钟萍丽; 伍赠玲; 季常青; 肖琴
    • 摘要: 介绍了常用酸性矿山废水源头控制技术,对比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生物矿化法的原理、矿化条件、影响因素、作用等。生物成矿技术通过对铁和硫酸根离子稳定化处理,实现酸铁源头控制,对矿山废水实现绿色治理有重要意义。
    • 曾倩; 朱婷; 李飞泽; 杨远友; 杨吉军; 兰图; 廖家莉; 刘宁
    • 摘要: 为开发可用于铀污染环境修复的优势微生物,本文考察了一株从铀污染场所分离的新型肠杆菌Enterobacter sp. X57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对铀的富集行为,并结合相关的表征探索了可能的生物富集机理。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依赖于细菌的代谢活性,且受接触时间、pH值、温度、初始铀(Ⅵ)浓度以及共存离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铀初始浓度100 mg/L、温度303 K、pH=7.00条件下,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最大富集量约为175.52 mg/g(干重)。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富集铀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粒内扩散等多个阶段。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铀(Ⅵ)与细胞中的羧基、氨基、磷酰基等官能团发生络合,并同时扩散至胞内的细胞质膜上形成铀-磷酸盐矿物。上述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X57对铀的富集是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沉积矿化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